以下是2460天前的记录

CMOS

1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北大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集微网

集微网消息,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报道,大数据和物联网方兴未艾,令人们无时无刻地与数字世界互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发展有望彻底革新人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人体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然而,当前柔性基底上的电子器件仍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例如器件性能难以突破,传统的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与柔性电子器件不兼容,器件与人体的交互不够友好,等等;特别是如何在可共形贴敷于皮肤的超薄柔性衬底上实现高性能的CMOS器件与系统集成,是推动下一代服务于个人运动、健康、医疗监控的新型可穿戴技术的关键所在。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与彭练矛教授课题组针对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在超薄柔性衬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CMOS电子器件,并成功地将传感集成系统应用于人体信息监测。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电子器件可低温加工的优势,用金属钯和钪作为电极接触,分别注入电子和空穴,在超薄柔性基底上构建CMOS器件和电路,克服了传统硅基技术中柔性基底与高温掺杂工艺不兼容的问题。在低温条件下制备的CMOS器件性能对

工研院半导体大会聚焦AI、自驾、5G等技术

联合晚报

台湾工研院一年一度「2018国际超大型集成电路技术研讨会」今日登场,今年大会聚焦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应用程式、集成电路设计、矽光子等相关技术产业之*新发展,预料将**半导体再创高峰,而纳米级的微处理器电路设计、矽光子、半导体异质整合是半导体下一波发展的关键技术,将是半导体产业下一波的成长契机。 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吴志毅表示,随着晶片效能提升、功耗有效减低、无线传输技术蓬勃发展,带动了物联网和AI等新兴科技发展,进而促发半导体产业升级往下世代发展的需求。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各产业转型变革的*大动力,其中机器学习堪称核心技术,在机器学习领域深度神经网路演算法的研发更是现阶段资通讯领域发展的重点。DNN不仅是关键技术,也衍生出非常多新型态的产业,例如训练机器学习用的资料搜集及标签服务及机器训练设备等,都是AI带来的新兴商机。台积电业务开发副总经理张晓强指出,针对摩尔定律的发展推进CMOS技术进入纳米等级,功能尺寸的不断微缩所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设计上的微缩不再仅仅是几何缩减,而更多是关于使用新材料和电晶体架构的**,纳米级CMOS技术中的电路设计

以下是2495天前的记录

CMOS

2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以下是2538天前的记录

CMOS

3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以下是2560天前的记录

CMOS

4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以下是2601天前的记录

CMOS

5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以下是2617天前的记录

CMOS

6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投入or等待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能否“换道超车”?

维库电子市场网

1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北大电子学系主任彭练矛和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勇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取得的***突破:**制备出5纳米栅长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并证明其性能超越同等尺寸硅基CMOS场效应晶体管,将晶体管性能推至理论**。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在摩尔定律的“照耀”下沿着硅基的路线前行,但当主流的CMOS技术发展到10纳米技术节点之后,后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摩尔定律有可能面临终结。20多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新材料和新原理的晶体管技术,期望替代硅基CMOS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机构能够实现10纳米的新型器件,并且也没有新型器件能够在性能上真正超过*好的硅基CMOS器件。在集成电路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一直是个跟随者。而彭练矛和张志勇课题组的成果已经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突破,如果能够在产业化和工程化上提速,有可能带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从跟随走到**阵营。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颠覆性技术,其产业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投入和更多的产业生态加盟,而目前中国并没有碳基电子国家战略,对于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我们应该怎么办?碳基超越硅基?目前,全球集

以下是2639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56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66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73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77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85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695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01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25天前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