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445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1 2017年08月19日  星期六  

人民日报:在芯片研制技术上 中国有望赶超国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

工作速度是英特尔*先进的14纳米商用硅材料晶体管速度的3倍,而能耗只是其四分之一。这是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带领团队前不久研制出的碳纳米晶体管优异的性能指标,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有可能研制出以此类晶体管为元器件的商用碳基芯片,有望在芯片研制技术上赶超国外同行。 研制出碳纳米晶体管无疑是我国科学家奋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征途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是中国信息科技发展的一座新里程碑。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芯片产业链。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芯片的研发不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在国际芯片*前沿的碳纳米晶体管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向世界**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信息社会的根基“芯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信息科技热词之一,但它究竟是什么呢?在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熟悉一下“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人们采用一定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

以下是2482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2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中国芯”走出自强路

科技日报

工作速度是英特尔*先进的14纳米商用硅材料晶体管速度的3倍,而能耗只是其四分之一。这是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带领团队前不久研制出的碳纳米晶体管优异的性能指标,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有可能研制出以此类晶体管为元器件的商用碳基芯片,有望在芯片研制技术上赶超国外同行。 研制出碳纳米晶体管无疑是我国科学家奋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征途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是中国信息科技发展的一座新里程碑。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芯片产业链。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芯片的研发不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在国际芯片*前沿的碳纳米晶体管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向世界**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信息社会的根基“芯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信息科技热词之一,但它究竟是什么呢?在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熟悉一下“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人们采用一定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

以下是2509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3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新发现:手机电脑晶体管可以在**零度环境下工作

腾讯科技

腾讯数码讯(蓝天)计算机、智能手机及其它消费设备都使用了晶体管,到底晶体管能在多低的温度下正常运行?*近研究人员进行了测试,发现即使温度接近**零度,晶体管也安然无恙。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相当于控制电流的开关。晶体管的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想在超冷环境中使用,必须经过专门设计。要获得这种特殊晶体管相当困难,成本也很高,许多时候还要复杂的电路和额外的设备辅助。法国宇宙基本规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阿米涅·罗赫尼(Amine Rhouni)与他率领的团队想搞清一个问题:能否用现成的晶体管替代特殊晶体管。如果可以,在超低温度下开展研究就会更容易一些。团队正在开发下一代红外相机,用于外太空环境。这种相机需要在超低温度下运行,接近-273摄氏度,略微高一点点。连接传感器的电子设备也要在超低温度下运行。从理论上讲,普通晶体管可以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运行,但是要测试却是一件很难的事。研究人员花了3天时间冷却设备,使之达到目标温度,他们还要用特殊设备稳定温度,防止晶体管中的电流让晶体管升温。测试证明,晶体管可以从容应付极限环境。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研究人员马利克·马索尔(Malik Mansour)对研究结

澎湃崛起的强“芯”路——我国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由弱渐强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题:澎湃崛起的强“芯”路——我国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由弱渐强 新华社记者 陈芳、胡喆指甲盖大小面积上制造出超10亿个晶体管、每根导线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的五千分之一……作为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装备和材料从无到有,制造工艺与封装集成由弱渐强,技术**协同机制羽翼渐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打造集成电路制造**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着力破解我国在**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指甲盖大小面积上制造出超10亿个晶体管,小小芯片有多难?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竞赛,竞赛者不在一条起跑线上。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芯片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从2006年开始超过石油成为我国*大宗进口产品,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一方小小的芯片,为何如此之难?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告诉记者,相信大家都没有亲眼见过原子,集成

新晶体管能模拟单个神经元执行运算

科技日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日报道,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利用二硫化钼创建出一种新型“神经元晶体管”。每个晶体管能模拟大脑中的单个神经元执行计算任务,可成为构建各种类神经硬件的基本组件。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纳米技术》杂志上。只有具备能像神经元一样执行加权和阈值运算等功能的晶体管,才能被称为“神经元晶体管”。加权和阈值运算是指,单个神经元能接收到其他许多神经元发来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进行加权计算,再将获得的加权总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激活某种神经反应。人脑拥有数百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每秒要进行很多次加权运算和阈值比较,对人类的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控。新研究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从一类被称为“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中,挑选出二硫化钼取代传统晶体管中的硅基,研制出了能模拟单个神经元功能的晶体管。研究小组对神经元晶体管的类神经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神经元晶体管能在两个逻辑门的同步调控下,执行加权运算功能,并完成了一个类似于用算盘进行的计算任务,且在运算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研究还发现,其他研究人员之前创建的神经元晶体管,通常只能以不到0.05赫兹

以下是2518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4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以下是2538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5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让量子计算机跨越应用的“冰山”

科技日报

经过60年的发展,计算机已变得更小更快,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但硅基晶体管的尺寸和运算速度已接近极限的边缘,如何使传统计算机突破上述极限,研究人员似乎已计穷智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寻求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取代传统硅基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能更快执行各种复杂计算,研究生物系统,创建加密和大数据系统,解决许多涉及多种变量的难题。但现有量子计算技术中,一些前沿性研究需要将材料冷却到**零度(-273.15℃)左右,这阻碍了量子计算机从理论到实用的进程。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伊莲娜·沃科维克带领其团队,近日分别在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宣称他们已经研制出能在室温下操作的量子芯片材料,包括一种量子点、二种“色心”,使量子处理装置向实际应用跨出一大步。海底捞针:量子计算机不怕作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科学家,沃科维克表示:“当人们认为一件事不可能完成时,喜欢用‘大海里捞针’来形容,但量子计算可以做到。”量子计算机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在于其依赖的激光与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是*关键的技术。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自旋电子封闭在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内,当用激光照射它们时,激光能与电子相

三种芯片材料助量子处理装置向实际应用跨出一大步

达普芯片交易网

经过60年的发展,计算机已变得更小更快,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但硅基晶体管的尺寸和运算速度已接近极限的边缘,如何使传统计算机突破上述极限,研究人员似乎已计穷智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寻求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取代传统硅基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能更快执行各种复杂计算,研究生物系统,创建加密和大数据系统,解决许多涉及多种变量的难题。但现有量子计算技术中,一些前沿性研究需要将材料冷却到**零度(-273.15℃)左右,这阻碍了量子计算机从理论到实用的进程。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伊莲娜·沃科维克带领其团队,近日分别在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宣称他们已经研制出能在室温下操作的量子芯片材料,包括一种量子点、二种“色心”,使量子处理装置向实际应用跨出一大步。海底捞针:量子计算机不怕作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科学家,沃科维克表示:“当人们认为一件事不可能完成时,喜欢用‘大海里捞针’来形容,但量子计算可以做到。”量子计算机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在于其依赖的激光与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是*关键的技术。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自旋电子封闭在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内,当用激光照射它们时,激光能与电子相

以下是2610天前的记录

晶体管

6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投入or等待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能否“换道超车”?

维库电子市场网

1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北大电子学系主任彭练矛和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勇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取得的***突破:**制备出5纳米栅长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并证明其性能超越同等尺寸硅基CMOS场效应晶体管,将晶体管性能推至理论**。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在摩尔定律的“照耀”下沿着硅基的路线前行,但当主流的CMOS技术发展到10纳米技术节点之后,后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摩尔定律有可能面临终结。20多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新材料和新原理的晶体管技术,期望替代硅基CMOS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机构能够实现10纳米的新型器件,并且也没有新型器件能够在性能上真正超过*好的硅基CMOS器件。在集成电路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一直是个跟随者。而彭练矛和张志勇课题组的成果已经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突破,如果能够在产业化和工程化上提速,有可能带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从跟随走到**阵营。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颠覆性技术,其产业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投入和更多的产业生态加盟,而目前中国并没有碳基电子国家战略,对于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我们应该怎么办?碳基超越硅基?目前,全球集

应材成功运用钴材料取代铜作为沉积制程关键材料

经济日报

美商应材昨(17)日宣布成功运用钴金属材料取代铜,作为半导体先进制程中进行沉积制程的关键材料,且获致导电性更佳和功耗更低、让芯片体积更小等重大突破,让摩尔定律得以延伸推进到7奈米,甚至到5奈米和3奈米,预料将使台积电等晶圆制程厂7奈米量产脚步加速。 美商应材研发人员昨专程来台宣布这项重要材料**技术,也意谓应材在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和材料运用,持续扮演**地位,并透露包括台积电等晶圆制造厂将先进制程推进至7奈米以下的商业化脚步,更向前迈进一大步。应材表示,目前各大晶圆制程厂已导入在7奈米制程采用这项新的材料革新,如果成效良好,不排除可能在7奈米就可以看到导入钴金属取代铜制程技术变革。应材表示,当半导体金属沉积制程进入7奈米以下的技术节点时,链接芯片中数10亿个晶体管的导线电路渐渐成为技术瓶颈。 一方面要扩增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一方面追求系统整合芯片封装,缩小导线进而增加晶体管密度是必然的趋势。但应材强调,当导线的截面积减少,导电区域的体积也减少,这会造成电阻增加,阻碍*佳效能的实现。 这种阻容迟滞有赖以**突破技术瓶颈,包括在阻障层、内衬层微缩制程,以及运用新的材料,以利在更狭小的空间中

以下是2666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06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49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58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76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792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840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873天前的记录

以下是2921天前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