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电能否追赶上台积电重返荣耀?

分享到:
90
下一篇 >

回任联电董事不满一年,台湾半导体业界重要人物台联电**副总徐建华在2016年2月底宣告退休,据传徐建华将到中国大陆*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任职。这位曾经搅动两岸半导体的风云人物,江苏8寸和舰厂创始人,被台湾半导体界尊称“联电**”,未来职业动向备受关注……

回任联电董事不满一年,台湾半导体业界重要人物台联电**副总徐建华在2016年2月底宣告退休,据传徐建华将到中国大陆*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任职。中芯28纳米HKMG技术已流片,如果再揽得联电大将,其经验和资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将是如虎添翼。这位曾经搅动两岸半导体的风云人物,江苏8寸和舰厂创始人,曾被台湾半导体界称为“联电**”。继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加盟紫光之后,徐建华的未来职业动向备受关注。

徐建华一度被视为曹兴诚的接班人,不过联电*终选择了颜博文担任CEO,徐建华一直是**副总。近日,台联电宣布徐建华退休,公告称徐建华已辞去闲职台联电科技文教基金会董事一职。

关于徐建华,台湾媒体《财讯》在去年2月刊封面《曹兴诚蛰伏10年密谋 刺客徐建华进击中国》详细介绍了“联电**”探路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往事,小编对此文进行了编译整理,解密当年徐建华创立江苏和舰厂的始末。此次,徐建华的离开,会不会又是台联电进击中国大陆的一出险棋,推进在中国设立12寸晶圆厂计划?14年前同样的剧情会不会再次上演?

在全球晶圆代工落居下风的联电,近来有急起直追的气势,除了营收不断**高外,也加快中国布局的脚步。其中,2001年被UMC前董事长曹兴诚指派前往江苏苏州建置和舰厂的徐建华,日前升任联电董事,被称为“联电**”的他,将如何凭藉着长年累积的中国经验,打造厦门12寸晶圆厂,并让联电重返往日荣耀?

2015年1月9日上午8点不到,联电**副总经理徐建华一如往常的坐着车,进入位于新竹科学园区的联电总部。他看来心情不错,脸上始终挂着招牌的谦和微笑。就在这**下午5点多,联电发布了一项让外界意料中的人事命令,曾任联电CEO、现为联电副董事长的孙世伟正式退休,并请辞联电董事;而替补孙世伟董事席次的,正是被联电人私下称为“联电**”的徐建华。他们心里都在想,“接班程序启动了!”

徐建华何许人也?除了印象中因和舰案而与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同列被告后被判无罪一事外,外界几乎对他没有太多印象。更何况联电的副总经理总共有15位,徐建华也称不上特别引起关注;再翻开联电董监事持股明细来看,徐建华持有约375张联电股票,比起其他副总如简山杰的1504张、许兴仁的1408张、廖木良的1585张、许志清的462张都来得少,甚至连协理卢宏柏、邹世芳持有的联电股票,都比徐建华要多。

联电**徐建华,中国探路打天下

一位持股不多的**副总经理,凭什么接替联电重量级人物孙世伟的位置?“徐建华他是联电**啦。”一位老联电人私下透露,徐建华深受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喜爱,早就名列联电未来的接班人选之一。

据了解,徐建华在替补成为董事的同时,也被赋予和联电CEO颜博文等高层,一同扛起扭转联电颓势、借此重振雄风的艰巨任务──推进中国设立12寸晶圆厂计划,拿下中国IC设计订单的半壁江山。

毕竟,徐建华是联电高层中、**具有中国建厂和营运经验的高手,当年正是他被曹兴诚委以重任派往中国江苏苏州主持和舰厂建设的*关键操盘者,也是曹兴诚启动联电中国计划的先驱者。

时间回到2001年的夏天,在联电任职正好满15年的徐建华,已经由*初阶的工程师,一路晋升至8寸晶圆厂厂长,先后负责新竹、台南、新加坡及苏州和舰科技等10座晶圆厂的营运管理,是曹兴诚的得力左右手之一。

当时,在联电员工间以“认真”出名的徐建华,依然过着每天早上8点之前到公司、晚上11点才下班的规律生活。但他已经知道,2001年对他来说,将是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早前,业界已经传出曹兴诚已与BE控股公司美籍华人董事长Frank Yu策划好,由Frank Yu资金集团出面,透过第三方到苏州投资设立8寸晶圆厂——厂名和舰,但他们还要一位懂建厂、又忠心的能手,这个人非徐建华莫属。

当时,碍于台湾尚未开放晶圆厂赴中国设厂,事情不能曝光。于是,徐建华先从联电离职,带着妻子、孩子离开台湾,远赴苏州,默默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起一座8寸晶圆厂。

外界传言,把员工当家人的曹兴诚允诺徐建华,联电会持续支付他薪水,给予他建厂等一切协助,而且等大功告成,就让他回台湾。和他同去的,还有曹效忠、黄振声等十余人。

联电布局不能说,和舰拼成中国第三

选在2001年的*后**,徐建华和其他联电员工,飞至苏州建厂。凭这一点,徐建华对联电、对曹兴诚的忠心已经展露无遗。当然,徐建华毫无保留地奉献,自然也得到曹兴诚的另眼相看和特殊待遇。

联电前**主管透露,以徐建华在联电的位置及任职长达30年以上的资历推估,其所拥有的财产早已不愁吃穿。

“联电位置达九职等的**主管,平均年薪一、两千万新台币不是问题,”联电前高层指出,“而且不只是年薪高,联电早年福利比台积电还好,大学生找工作还比较想到联电而非台积电。”

联电餐厅在7楼,进驻的餐厅有三十多家,**吃一家,一个月也吃不完。联电还在2003年耗资新台币4亿元打造一座五**活动中心“联园”,离联电总部只有100公里,游泳池、健身房、球场、三温暖一应俱全,供员工使用。

不过,正当其他联电员工享用“联园”豪华设施时,徐建华一样都享受不到,因为他人远在苏州开疆辟土。“由于当初联电投资和舰厂不能曝光,就算要资金支援和舰,也不能明目张胆,所以和舰当时手握的资源真的很有限。”知情人士指出。

徐建华在苏州是吃足了苦头。“徐建华不但认真、有谋略,而且还有执行力”曾和徐建华共事的联电前**主管指出,“徐建华和颜博文都是拚命三郎,每天晚上11点都还在开会。”

在徐建华的奔走下,和舰厂在2003年2月完成建厂,6月即启动量产;到2004年3月,已达到月产能1万6000片的目标。很快地,在台积电还未设厂之前,和舰顺利成为在中国仅次于中芯、华虹的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但残酷的事实是,和舰仍然惨赔多年,直到*近营运才较为好转,其一年营收仅十多亿元,还不敌台积电2007年才核准前往兴建的上海松江厂。某位联电**主管即坦言,“惨赔的和舰厂,对联电来说只能算是拖油瓶。”

曹兴诚规划联电时,或有美好的想象,可以另辟战场与台积电一决高下,但卡在两件事,让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是当年中国政府倾力扶植中芯国际;联电前高层表示,“就算和舰厂的0.13微米工艺技术和良率优于中芯国际,中国的IC设计公司仍不会在和舰下单。”

另外一个原因是台湾内部的拉力。在2006年联电和舰厂曝光后,检调指称联电可能涉嫌掏空背信,曹兴诚、联电前CEO宣明智、徐建华等人,都成为媒体镁光灯的焦点,也都成为被告,是当年两岸半导体界*大的话题。

向来作风低调、行事随和的徐建华,因前往中国设晶圆厂,结果被检调列为“重大经济罪犯”,限制出境,还引得曹兴诚大动肝火,为徐建华大抱不平,认为检调剥夺徐建华返回和舰工作的权利。由此可见,曹兴诚对徐建华的确是另眼看待。

内忧外患卡死和舰,两岸合资再赌联芯

从事后诸葛来看,虽然曹兴诚、宣明智、徐建华等人,在和舰案都宣判无罪,但在“内忧外患”之下,和舰的发展远不如当初规划的目标,称不上是一个成功的计划。也因此,联电没能靠和舰征战中国市场翻身,营运绩效也不是太杰出,与台积电不论在市值、营收和获利表现上,只有愈差愈远。

然而,透过投资和舰,曹兴诚培养出徐建华这一位中国建厂能手,以及拓展中国的人脉。徐建华任职和舰总裁期间,曾在2006年获得“第2届中国半导体行业领军人物”。

还有在中国闯出的一些名号,徐建华成为联电**有丰厚中国经验的关键**主管。随后,徐建华离开和舰,重新返回联电担任**副总后,就在2014年年底,曹兴诚苦心栽培扶持的徐建华,重要性再度显现。

2014年年底,联电向投审会申请,以联电自有资金4.5亿美元,加上旗下和舰自有资金2.6亿美元,总计7.1亿美元,约新台币227亿元,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合资成立联芯公司,在厦门打造一座12寸晶圆厂,提供40和55纳米工艺的晶圆代工。

这将是联电与曹兴诚自和舰后,再度尝试进军中国的下一步,而徐建华和他曾经主导的和舰,也再次成为未来联电再起的要角。

令外界好奇的是,2014年**季,联电已透过OAKWOOD投资和舰,持股达****,那么联电何必拐个弯透过和舰的名义及资金投资联芯?

不愿具名的联电前**主管分析,虽然和舰对于联芯的技术并无帮助,但和舰耕耘中国市场长达15年,所掌握的政商关系及市场渠道不仅将对联芯营运有莫大的帮助,也具备比联电更适合投资中国市场的条件。

其实,如今联电前进中国,早在曹兴诚当年的规划当中,而且此次联电在中国设厂,采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策略。以联电打算在联芯投产的40和55纳米工艺来看,大多是传感器、面板驱动IC等物联网相关芯片,物联网商机大爆发之下,等到2017年正式投产后,联芯可以刚好赶上这一波趋势。

“联电在40纳米工艺的C/P值,甚至比台积电还要高。”分析师指出,台积电的晶圆“贵”,在业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因此台积电毛利率可突破50%;相对来说,联电平均售价就比台积电低15至20%左右。

在“进可攻”方面,分析师观察,以晶圆厂设置时间至少需1年半估计,联芯*快将于2017年建立完成;然而,按照联电预估,2016年年底顺利导入量产14纳米工艺,联电就可以根据投审会“赴中国晶圆代工技术须落后一个工艺(N-1)”的政策,将联芯改而导入28纳米工艺。

“中国大陆半导体表示2015年28纳米工艺可以量产,但良率要提升,恐怕还有得等。”一位半导体业界**主管分析,“联电在2017年能够在联芯投产28纳米,以联电那时的技术,其他中国晶圆代工厂都不是对手。”

“目前智能手机都讲求高规低价,所以其中内建的处理器、基频及射频(RF),未来1-2年后都还是会大量采用28纳米工艺,而联电的12寸晶圆厂刚好可以填补需求的缺口,”分析师表示,“联电下的这一步棋有远见。”

当然,即使如此,联电和台积电的差距,还是天壤之别,绝非靠一座中国的12寸晶圆厂就可以弥平。但联电的确有可能靠这一座厂,以及28纳米的量产,有机会缩小和台积电的差距,并打败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夺回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老二的宝座。

中芯国际紧逼,12寸厂恐难以扭转命运

“全球IC设计产值约800亿美元,其中6成是全球前10名的客户创造,其中又几乎全是台积电的客户”业内人士指出,但这10家客户中,除了联发科和安华高,有8家来自美国,“所以台积电3到5年内不会打算去中国,因为它的主力市场在美国。”

业内人士表示,反观联电,约4成客户来自台湾,50%以上客户来自欧美等地,联电在被台积电完全压制之下,要寻求另外一条出路,正在全力扶植半导体产业的中国市场,就是联电仅剩的翻身机会。

“从表面上来看,和舰是失败的,徐建华的战功几近于零”一位联电前高层指出,但仔细分析徐建华的关键角色,及联电未来在中国的布局,“徐建华不但是和曹兴诚共患难的兄弟,而且还是联电拓展中国时,不可或缺的推手。”

中芯国际被视为中国技术*先进晶圆代工厂,中芯已在2015年下半量产28纳米代工高通骁龙410处理器,正逐步追赶台湾晶圆代工二哥联电,2016年2月16日中芯再宣布28纳米HKMG工艺进入设计定案(tape-out),成为中国**同时提供28纳米多晶硅(PolySiON)和HKMG工艺的本土晶圆厂。

中芯在28纳米节点原先走Gate-last,在2012年得到IBM的协助,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以Gate-last与Gate-first兼容进行技术开发,对中芯而言无疑可进一步建立起自身的研发能力。2015年,中芯在14纳米上获高通、华为以及比利时研究机构IMEC的撑腰。

台积电也确定独资赴南京设12寸厂,在2018年下半年直接导入16纳米工艺。

虽然联电确认将在16年底量产14纳米,但压力并不会小。而联电厦门的12寸晶圆厂的成败,不但是联电重返荣耀的关键一役,也是徐建华*重要使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台积电 IC设计 晶圆代工 中芯国际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