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入股台积?张忠谋:欢迎!担心买不起;

分享到:
166
下一篇 >
1.长电王新潮 靠狼性征战封测;2.如何看紫光“施压”台湾半导体业;3.高通危机:前有联发科 后有自研芯片手机商;4.登陆设厂 台积电态度变得积极;5.紫光入股台积? 张忠谋:担心买不起;6.研发进度落后 iPhone 7取消Home键恐落空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搜索公共号:laoyaoshow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1.长电王新潮 靠狼性征战封测;

江苏长电科技董事长王新潮谈到,台湾半导体产业若还是不开放大陆投资,大陆就从台湾挖角,*后一样能将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的谈话,同样引人侧目。

分享比较两岸企业家风格,不少人形容,大陆企业家更加具有“狼性”。按百度百科的解释,这是指将狼的野性、残暴、贪婪、暴虐等特质,变通为一种拚搏的精神运用到事业当中。

大陆企业家的“狼性”,在近日不断抢占台湾新闻版面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身上显露无遗。除了赵伟国,日前在南京召开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江苏长电科技董事长王新潮谈到,台湾半导体产业若还是不开放大陆投资,大陆就从台湾挖角,*后一样能将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的谈话,同样引人侧目。

长电科技2014年营收约10亿美元,但王新潮却敢用7.8亿美元,从淡马锡手中买下同年营业额约16亿美元的星科金朋。这宗“蛇吞象”的并购案已于今年8月完成。

王新潮略显得意地表示,大陆2014年所公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目标是大陆封测企业在2020年进入全球第五大,透过收购星科金朋,他不仅提前五年达标;如果日月光能够顺利并吞矽品,王新潮说,“那我就变成老三了”。

不同于台湾半导体公司高层多顶着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身为农民之子的王新潮,17岁就到江阴一家染织厂当工人。之后靠着自学苦读,才取得“大专”同等学历。

分享1988年,王新潮调任江阴电晶体厂(长电科技前身),为他开启日后进军半导体产业之门。1990年王新潮升任厂长,当时这家公司已资不抵债达人民币218万元。从染织厂到电晶体厂,王新潮再度靠着自学,快速掌握这个截然不同行业。

他在接受大陆媒体专访时说,“自学练就了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初到电晶体厂时,我整整半年吃住在厂拜师学习。”

为救起这家基本上算是破产的国有企业,王新潮想尽办法自筹资金人民币3,500万元推动技术改造,并于1995年与飞利浦合作创办IC加工厂。2000年公司改制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于2003年6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大陆**档封测股。

江阴日报曾形容王新潮:“没有进过高等学府,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打造成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并一跃成为世界半导体行业的生力军。”

尽管在全球封测业,长电科技目前只是“坐四望三”,但凭藉强烈的狼性和官方雄厚的资金支持,王新潮瞄准的*终目标是****。

经济日报

2.如何看紫光“施压”台湾半导体业;

文/网易科技 卢鑫

不好听的话先写在前面,小编很久没有踩着警戒线、顶着撤稿的压力写评论了。本周的《易评》,小编想务实地来谈一谈清华紫光近期的疯狂收购行为和高调施压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事件……内容肯定会让一部分网友不爽,但现实客观地说,有的趋势已然是无法改变,如果不去顺应不去调整自己,*终必然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当然,小编也没有刻意为谁说话,只不过认为——在大环境中认清自身的“斤两”,实则是*为务实也是对自己*为有利的价值观体现。

鉴于本期《易评》的主角是清华紫光,那么小编就先从这家公司的发展史简单谈起。

“清华紫光”,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家诞生于清华大学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当时国家力推计算机产业国产化的大环境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与联想、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以及长城电脑等一同迅速崛起的国产PC品牌之一。

不谈清华紫光的PC究竟好不好,至少在经历了90年代和21世纪初(2000到2005年间)的PC普及热,以及今天的PC大萧条后,“清华紫光”这个名字如今已较少出现在消费市场。

并不是公司“不行”了,而是经过2000年到2010年间数次结构重组之后,清华紫光(确切地说是清华紫光集团)已锐变成为今天的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并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48%的持股比例实际控制。虽然紫光集团的业务表面上还是PC类产品及相关电子设备,但实际重心却已因为清华控股的“介入”而开始考虑更加“高大上”的芯片设计、芯片研发、半导体制造、半导体产业整合等符合国家战略意义的领域。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看到了——紫光集团在2013年7月以17.8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后又在2014年7月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微电子。

而在今年9月26日,紫光集团更是引入了半导体巨头英特尔的投资——后者以15亿美元入股紫光集团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持股比例约为20%。通过此交易,展讯通信获得了英特尔x86架构的授权,并从此可以研发和销售相关产品。

两年三次十亿美元规模的交易还并不是紫光集团的终点。与英特尔交易完成后不到一周,紫光集团于9月30日再斥资37.75亿美元收购美国硬盘生产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15%的股权,成为后者*大股东。而随后又过了不到一个月(10月21日),西部数据突然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闪存芯片厂商闪迪(SanDisk)。

10月30日,紫光集团再度出手,以194亿元新台币入股全球第五大封测服务厂商台湾力成科技。紫光持有力成25%的股权,为后者**大股东,并拥有一席董事会席位。

11月2日,紫光又公开表示,有意图要合并联发科,但如果台湾当局不肯开放投资,则考虑建议大陆市场通过“封杀”台湾芯片以达到威逼就范。

从上述频繁的收购动作其实不难看出,紫光集团是认真的,“半导体产业整合”也**是国家层面的。而凡是涉及到战略意义的市场导向,回顾历史,我们何曾被谁有效遏制过?

小编不想谈太多涉及政治的内容,所以下面关于台湾半导体产业需要如何面对、如何考虑未来发展的内容,将主要围绕市场本身来展开一个讨论。

小编曾在《一周易评:反思台湾科技产业的兴衰》中粗略描述了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当前现状的看法。当时,很多网友,尤其是来自台湾的同胞们,非常不同意——认为小编用“低端”一词来形容全球**的台积电,是侮辱和不敬事实。其实,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你们并没有读懂内容,一心只想着辩驳,不愿意面对文章所谈及的现实问题罢了。

台积电属于高科技产业,但在整个高科技产业链中,“替人代工生产芯片”却是金字塔中**部的环节——这不是小编的观点,而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共识——这里的“低端”也并不意味着“不好”,仍旧是高科技领域,仍然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但很遗憾的是,代工的利润率是半导体产业里相对*微薄的一种,而且需要巨大前期投资,所以绝大多数一线芯片设计公司都不愿意自营工厂(Fab),随便举几个例子:高通、英伟达、德仪、ARM、苹果等,AMD和IBM甚至愿意赔钱剥离工厂。(肯定有人会拿出台积电35%到42%的利润率来反驳小编,这相对其他行业的企业当然是高利润率,但半导体产业里赚钱的那几个公司,有谁的利润率是低于60%的?英特尔、英伟达……甚至连一直亏本的AMD也能有30%左右的运营利润率,然而这并不足以填补该公司在采购硅片、研发支出等方面产生的亏损。台积电到头来也是要将大笔利润投入到购买更先进的光刻机的,这种设备不但不便宜,而且还属于高折旧率的资产。)

除了台积电外,台湾*有影响力的另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便要属联发科了,即本期《易评》的配角。其实,不管联发科技术怎么先进,经验怎么丰富,小编只需要抛出一个问题,就能说明台湾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而正在面临的问题——与台积电一样,联发科虽然处于金字塔的上层,但是本身并不能创造市场,也不能促进市场,更不能**世界。

所谓的“不能创造市场”,是指无论台积电还是联发科,都不能通过自身的产品来定义一个“****”的终端市场(主要指消费电子品市场),就像苹果用iPad来定义“平板电脑”这个市场一样——消费者买的是iPad,而不是里面的A系列处理器。也只有出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市场,联发科的SoC产品才具备意义,才拥有销路。

联发科当然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芯片产品,也就是所谓的 “促进市场”。但很遗憾,我们谈的是当下,而不是假设历史或未来——在一个已经趋于饱和的移动市场中,任凭联发科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改变消费市场的需求情况。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智能手机的新特性如今大多已不是由处理器主导(譬如3D Touch、指纹验证等),况且处理器也并不是手机中*贵的元件组成,因而想通过一款高性价比SoC来改变市场是极不现实的,尤其再考虑苹果、三星、华为,甚至传言的小米等都在采取垂直整合后所形成的竞争压力。

至于*后是否可以“**世界”,我们就以当前*热门的两个潜力市场来展开分析 ——物联网设备和虚拟现实(VR)设备,前者需要的是价格低廉、性能一般、功耗极低但具备通讯功能(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等)的SoC,后者需要的是强大图形计算性能的CPU+GPU处理芯片。可无论哪个领域,联发科都不具有优势,完全谈不上领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由此综上所述,联发科未来十年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台积电应该问题不大),即使台湾科技产业有心抱团,回到“不能创造市场”这个现实问题上,能不能“熬过去”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技术**的台湾半导体公司都不能好好活下去,技术落后的大陆半导体企业又怎么有资本去谈未来发展?答案很简单:内部市场够大!

这里其实用三星做一个比较非常合适。三星自主设计的Exynos系列处理器,从2010年的45纳米工艺到今天的14纳米工艺,期间可谓历经了无数的失败,也没少被网友吐槽和嘲讽。然而就这在五年里,三星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盘活了自己的半导体加工厂,并先于“全球**先进”的台积电开始14纳米 FinFET的量产。尽管如今三星14纳米FinFET还存在漏电严重等多个问题(iPhone 6s的芯片门),但能威胁到已有30年发展史的台积电,就是一种成功。三星Exynos系列处理器或许在今天还不是*好的,但谁也不能否认,过去五年来,其技术的进步是令人惊叹的。

中国不比韩国,不可能倾国家之力只打造出“一家三星”。如果说紫光集团连续收购反映的是战略意图,那么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大陆必然会有多个可以媲美联发科、多个敢于挑战台积电的半导体公司诞生。技术实力现阶段的落后并非致命的,都说华人聪明,中国人在美国的“贫困线”(平均收入)被拉高到13万美金以上就说明了一切。而如今,在硅谷的很多精英(甚至美国白人高管人士)都选择了海归——既然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么砸钱就必然能砸出另一个“台湾”。

既然谁也挡不住这种发展趋势,又何必要螳臂当车,自掘坟墓?纯粹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趁着自己还有技术优势,还有谈判资本的时候,抢先达成合作、抢先部署市场脉络才算得上是*明智之举,不是?这里小编有个“旁门左道”的小故事,当然,当事双方应该是不会承认的。

前面提到的英特尔入股紫光,并授予展讯x86架构处理器的生产和销售权——这其实是一次“不情愿”的交易。表面上,英特尔强调此举是为了借助中国本地企业的资源,以图打破公司在移动市场的僵局。然而实际的大背景是,高通当时正接受商务部反垄断调查,并传言会开出历史上*高的罚单……请网友平心而论,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99%的占有率是不是更该罚?不管什么原因造成,英特尔不想成为下一个高通,必然要一定程度上配合“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的战略,即合资合作、开放技术授权。虽然不是完全的技术开放,但这对十多年来都没有对外授权过的英特尔而言,**算得上“破天荒”了。

既然半导体行业的老大都愿意妥协,台湾半导体产业又有什么“资本”继续僵持?

目前从企业***的回应看,联发科是愿意合作的,这其实对全世界的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还是在之前那篇《一周易评:反思台湾科技产业的兴衰》里,小编提到过台湾科技公司*大的问题在于不敢整合,不敢大胆地提出先进理念——威盛是全球*早同时拥有x86架构CPU技术和GPU技术的公司,却等到AMD收购 ATI后才知道原来CPU和GPU是可以整合成为APU的(英特尔集成GPU的产品虽不叫做APU,但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小编相信,科技企业不敢大步迈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怕烧钱”,而这个问题正好是大陆“土财主”*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讽刺意思,就是玩笑一下)。“敢烧钱”是打造高新科技产品非常必要的前提,如果抛开所谓的“政治因素”不考虑,对两岸半导体产业的结合(技术经验优势+资本优势)*感到不适的,恐怕是垄断了市场太多年的美国。

小编知道写到这里会有人笑。但试问,过去二十年,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是幻象吗?富起来的那部分或许没有包括你我,但前不久李彦宏在复旦大学说的那句“社会很不平等,但给了你机会”还是很值得深思的。过快的发展难免会**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小编的态度是“可以批评、可以调侃”。然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未能有幸成为“先富起来”的少部分,而否认甚至反对周遭切实在发生的一切进步,那或许只能说“你是真的病了”。

3.高通危机:前有联发科 后有自研芯片手机商;

腾讯科技讯 美国高通公司,曾经是手机处理器当中的“英特尔”,一度掌控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不过高通的优势地位正在快速瓦解,由于业绩不佳,高通遭遇了股价暴跌,被迫实施数千人大裁员计划。

据外媒分析,高通从宝座上衰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台湾的联发科快速崛起,在中国市场抢走了高通应用处理器的市场份额,而在基带处理器领域,联发科也在奋起直追。

在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垄断市场,而英特尔一直保持了高压态势,牢牢掌握主动权。

不过在移动处理器市场,厂商进入的门槛不高,高通公司虽然一度获得了类似英特尔的优势地位,但是目前许多智能手机厂商正在进入芯片设计领域,高通的骁龙处理器并非不可取代。

据国外科技媒体报道,在2013年,高通曾经在移动处理器市场获得了95%的份额,高通甚至“碾压”了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的转型方面动作迟缓,在应用处理器领域彻底丧失了追赶机会。

不过随后的2014年和2015年,高通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中。去年,高通全球移动处理器的份额已经大幅下降到了66%,今年前景更加不乐观。

在未来几年中,高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中*大的挑战来自中国市场——2014年,高通一半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高通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麻烦,同样可以用“成堆”来形容。众所周知的是,高通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和惩罚,被迫降低了面向手机厂商收取的**费。

周四,高通的股价暴跌了15%,主要原因是四季度业绩预期令华尔街失望,高通表示,在反垄断处罚之后,在中国市场收取手机**费难度加大。

不过,高通在中国*大的麻烦,并不是发改委或是**费业务,其*头疼的问题,是竞争对手联发科变得日益强大。

在过去几年中,联发科快速成长,上述高通损失的处理器市场份额中,绝大部分流向了联发科。对于手机消费者而言,*显眼的是越来越多的明星爆款手机,采用了联发科的处理器,比如小米公司的红米Note2、魅族公司的MX5、HTC公司的A9和M9+等。

联发科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高通的骁龙处理器则逐步被厂商抛弃。其中2015年,高通上一代**手机系统芯片骁龙810爆出了过热“丑闻”,导致HTC等多家厂商的手机因为过热而滞销。

高通迟迟无法解决过热问题,导致在2015年的**手机产品线中,三星电子放弃了高通骁龙810,转而采用了自家研发的手机处理器,三星的处理器同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再一次证明高通并不具备不可取代的地位。

智能手机采用的处理器分为两大类,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负责手机和移动基站的外部通信。高通的业务覆盖了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也提供整合的系统芯片产品。

目前在全球的基带处理器市场,高通掌控了64%的市场份额,不过在这一领域,联发科也在快速发展,今年有望拿下全球40%到45%的基带处理器份额。

据多路媒体报道,高通目前正在优化其下一代的手机系统芯片骁龙820,将不再出现过热问题,高通希望这款新芯片,能够一扫810带来的阴霾。

据报道,三星电子明年的**手机S7,以及LG等厂商的**机,将会采购高通的骁龙820。而在中国厂商中,目前也盛传小米新一代中端旗舰手机“小米5”,可能采用骁龙820。

腾讯科技注意到,电脑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的商业模式截然不同。英国的ARM控股公司开发了各种处理器设计方案,该公司不制造芯片,而将设计方案授权给了全世界的芯片生产商。

在ARM的帮助下,三星电子、美国苹果等公司可以很容易定制设计出自家的手机处理器。在手机厂商设计处理器方面,中国的华为公司正在快速跟上,*近华为对外发布了麒麟950系统芯片,性能据称十分强大,不弱于三星电子和苹果的处理器。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大厂,都具备了研发手机应用处理器的实力。而据媒体报道,小米公司也已经组建了团队,将会购买ARM公司的设计方案,定制研发自由品牌的ARM架构处理器。

众所周知的是,安卓和iOS垄断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而在安卓手机阵营中,产品雷同的问题日加严重,华为、三星、小米这样的公司,希望未来自行设计的高性能处理器,能够成为**于对手的差异化特色。而这将是高通芯片制造业务的利空消息。

在手机的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领域,英特尔遭遇挫折。而*新消息称,英特尔已经准备再度重振其基带处理器业务,英特尔当年通过收购英飞凌公司,获得了基带业务,并获得苹果手机的采购订单,但在后来被苹果抛弃。

据悉,英特尔希望再一次争夺2015年的苹果新手机iPhone7的基带处理器订单。

显然,英特尔的举动,也将威胁到作为苹果手机基带处理器供应商的高通的业务。(晨曦)

4.登陆设厂 台积电态度变得积极;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昨(7)日针对赴大陆投资设立12寸晶圆厂,态度由“审慎考虑”转变为“积极考虑”。

他坦承大陆明文将“中国制造”列为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方针,是驱动台积电登陆设厂重要因素。

他强调,台积电登陆设立12寸晶圆厂,是件非常大的事,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据了解,相关幕僚作业积极进行,将等对岸在投资奖励等条件达到台积电满意后,即向投审会提出申请。

张忠谋表示,登陆投资考量因素相当复杂,包括经济规模、生产成本及政策方针等。

目前在大陆设立12寸晶圆厂,生产成本仍比台湾高。台积电在台湾拥有全球*大的晶圆产业聚落,相关设备和材料供应链都直接在厂区附近设厂,不仅可发挥研发人才就近支援优势,生产成本也是全球*便宜。

他分析,比如*近南科的16奈米FinFET(鳍式场效电晶体)量产,台积电派遗上百位的研发人员从台中和新竹到台南支援,明年进入10奈米制程试产,又会从台南和新竹调派上百位研发人员到中科支持,这三地的交通都很便捷,让人才能快速衔接。

目前台积电12寸月产能高达70万~80万片,全球晶圆厂无人可及,这是台积电在台湾所建构经济规模优势。

不过,到大陆投资设厂,也可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而且目前中国大陆将优先采用中国制造晶片列入当地产业发展政策,所以台积电会“积极考虑”,但相关投资牵涉很多细节,包括对方给什么奖励等,须与对方讨论协商,并取得协议。

据了解,台积电倾向在南京设立12寸晶圆厂,原因是当地政府极力拉拢,虽然台积电一再强调未设时间表,但供应链则表示内部设定2018年开始接单量产,直接服务目前在台积电投片的海思、展讯及联发科等晶片厂,并选择直接切入今年正式量产的16奈米制程。经济日报

5.紫光入股台积? 张忠谋:担心买不起;

台积电(2330)董事长张忠谋在运动会后针对马习会指出,非常希望静待下午记者会,当然希望有带来对和繁荣和平合作的正面效果。对紫光若有意购并台积电,以个人及专业经理人为股东权益来看是持开放态度,但可不可行还是要看政府的政策。

对紫光购并台湾半导体公司看法,张忠谋说他没见过紫光集团见过赵董事长,但相信他有特殊任务,以购并方式强化供应链,这是他的策略,不过,以所谓红色供应链来说,台积电从一始就有台积电的供应链,称客户为夥伴就是供应连的开始,这几年还扩大开放**平台,之后再有大联盟。

他说,大联盟就是下游客户大组成联盟重要一部份,上游供应商尤其是关健供应商如ASML等都是大联盟成员,这是形成许多年且逐步逐步在强化,所以比起红色供应链,台积电供应链更为悠久,目前实力相信比尚在形红色供应链强。

针对媒体追问紫光若要投资台积电一事,张忠谋说,他个人持开放眼光,但政府怎么做要看政府,台积电一直专业经理的公司并不是家族或大老板企业,家族或有大老板的公司对于经营样是非常在乎的,但专经理人要为股东着想,如果有人拿很高的价钱,他个人是持开放态度。但台积电市值很高,约1140亿美元,如果购买 25%要300亿美元,很少人能买得起(萧文康/新竹报导)苹果日报

6.研发进度落后 iPhone 7取消Home键恐落空

国内科技媒体以及外媒都纷纷报导,苹果想在iPhone 7当中取消Home键的计划,可能将会延后。

iPhone 6s还没推出之前,市场上就传出不少关于下一代新机,也就是iPhone 7的消息,而在iPhone 6s上市之后,传闻更是不会少。当中颇令人兴奋的一个传闻就是,苹果预计要在iPhone 7当中取消Home键。然而,这项传闻近日被市场消息打脸,很可能无法在iPhone 7身上实现了!

多年前,前苹果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 Steve Jobs要求工程师设计“只能有一个按键的手机”,在当时可谓是苛求,然而却成功催生iPhone,掀起风潮。时至今日,曾经风靡世界的设计也可能过时,而苹果iPhone的Home键的存在,也导致iPhone在萤幕与机身占比的这项指标上,迟迟无法跟对手望其项背,在技术发展逐渐到位的时刻,终于市场上传出iPhone 7这一代有机会实现无Home键的iPhone。然而,根据《Digitimes》的说法,想迎来无Home键iPhone,果粉们还等一等。

《Digitimes》日前报导苹果向Synaptics下了触控面板IC订单的消息,被《Apple Insider》引用,显得颇具可信度。报导指出,苹果的单晶片触控萤幕与驱动整合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iPhone 应用处理器 移动处理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