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NOR Flash出售,传兆易华邦*有希望收购;

分享到:
248
下一篇 >
1.美光NOR Flash出售,传兆易华邦*有希望收购;2.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开工:总投资超300亿美元;3.紫光国芯800亿定增没啥进展 台湾收购项目离奇再次“流产”;4.中企并购欧司朗照明业务获德美两国批准;5.桑杰·贾:成都是格罗方德切入中国市场的战略高地;6.NXP标准产品业务Nexperia正式成立 去年营收超11亿美元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美光NOR Flash出售,传兆易华邦*有希望收购;

集微网消息,全球存储器业务整并潮持续进行,美光科技将退出NOR Flash业务,计划出售旗下NOR芯片业务,正寻求相关买家,全力冲刺DRAM及3D NAND Flash,传华邦电及兆易**可能接手。

美光当初并入此芯片事业花12亿美元,以目前内存市况持续加温来看,要以多少价格出售,有待观察。

半导体设备相关人士透露,美光已和多家厂商接洽,主因美光认为NOR芯片业务在该公司营收占比不高,产能也不具经济效益,且近年全力聚焦在DRAM和NAND两大内存的效益整合,因而计划出售NOR芯片业务,战力集中在提升DRAM和NAND芯片全球份额。

美光内部证实确有此规划,但发言体系不愿透露相关细节。 华邦电总经理詹东义则表示未听说此事,但会慎重进一步研究。

美光的NOR Flash业务是在2010年并购恒忆,加上主要供应大厂飞索发生财务危机并宣布破产,曾一度取得全球份额首位。

但近年来NOR Flash价格快速滑落,在美光营收占比节节滑落,地位已远被DRAM和NAND Flash两大内存业务取代。

根据市调机构统计,美光在前年全球份额已掉到20%,被旺宏挤下,退居**位,与收购飞索的赛普拉斯(Cypress)伯仲相近,华邦电则居第四。

美光计划出售NOR业务,传闻华邦电、兆易**可能接手,不过因近期川普对美国半导体事业做出限制技术输出禁令,且严格把关,出售给大陆的兆易**难度高,预料以华邦电接手可能性*高。

华邦电长期以来就是隶属于泛美光阵营,旗下的NOR Flash主攻储存程序代码的Serial NOR Flash,并与美光合作开发超高速NOR Flash,切入穿戴装置、汽车电子和智能家庭应用。 华邦电目前也是全球Serial NOR Flash*大供货商,且目前产能全满,面对快速需求的NOR Flash芯片市场,收购美光NOR芯片事业,将可窜升全球NOR芯片老大,让华邦电在利基型内存市场扮演关键地位。

华邦电目前在手现金充足,财务结构健全,加上并购NOR芯片具重要战略地位,应该接手企图高。

至于兆易**,虽然可能遭遇美国政府的打压,不过鉴于NOR Flash与国家**关联不大,相信也会是潜在的收购者。

美光退出NOR Flash市场,兆易**将受益

集微网消息,美光计划退出NOR Flash市场,加深市场对未来供货商愈来愈少疑虑,让近期NOR Flash价格涨势愈趋明确,根据各大应用厂商预测,上半年涨幅估计达三成之高,让大陆主要供货商北京兆易**及台湾供货商旺宏、华邦电营运大补。

据了解,跃居全球*大NOR Flash供应龙头的旺宏,本季已调涨NOR Flash价格,根据客户不同,涨幅在5~10%不等。

华邦电则表示暂不会调涨客户价,但会优先把产品卖给**客户,提升获利,却未保证第2季不涨。

至于兆易**是否调价,集微网目前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业界表示,这波NOR Flash价格上扬,除了嵌入式组件更改架构,不再将价格便宜的NOR芯片整合在微控制器中,大幅增加NOR Flash芯片需求。

2.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开工:总投资超300亿美元;

集微网消息,2月12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主持见证下,江苏省2017年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启动,总投资300亿元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元人民币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正式宣布开工。这是紫光集团继2016年12月30日武汉长江存储项目开工后,时隔42天又一“航母级”项目拓土动工。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泰峰,省政协主席蒋定之,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南京市市长缪瑞林等省市主要领导亲临重大项目推进会现场,李强书记详细了解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作为**的重点企业代表发言,他表示:“紫光肩负国家使命,要以在全球半导体领域为中国产业实现突破和崛起为己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决心,踏实努力做好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据悉,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由紫光集团投资建设,主要产品为3D-NAND FLASH、DRAM存储芯片等,占地面积约1500亩。项目一期投资约100亿美元,月产芯片10万片。项目达产后,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在主流存储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除投资额高达300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建设以外,紫光集团还将投资约300亿人民币建设配套的IC国际城,包含科技园、设计封装产业基地、国际学校、商业设施、国际人才公寓等综合配套设施。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被称为“工业粮食”和“生死攸关的工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经济开发区,以存储芯片及存储器**制造环节为突破口,集存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可带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该项目将遵循 “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力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三合一的新模式。该项目巨额的投资强度居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单体投资前列,将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并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企业和科技人才聚集,加快本地高新产业发展。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一旦落成,加上南京现有的集成电路产业,将使南京跃居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城市。

3.紫光国芯800亿定增没啥进展 台湾收购项目离奇再次“流产”;

紫光国芯将作为国家存储器上市平台进行资本运作和资源规划。但自800亿融资案推行之后,紫光国芯鲜有成功项目,令投资者信心锐减

《投资者报》记者 周月明

2017.2.13

456期

投资者报

曾在2015年抛出800亿元定增案震惊A股市场的紫光国芯(002049.SZ)近两年发展并不太顺利。新年**个月,其历时一年之久的61亿收购项目就宣告“流产”,这也是其近来**起重组失败项目。紫光国芯当年的800亿巨额定增具体情况是什么?为何之后的“雄伟宏图”屡屡受阻?重组失败后还有哪些新动作?股价迟迟徘徊不前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日,仍未得到合理解释。

背后的“神秘力量”

紫光国芯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晶源电子,主要生产压电晶体元器件,不过,这一主营业务在2015年紫光集团成为公司大股东后,逐渐压缩,截至2015年底占比只有12%。主营业务也转向集成电路与智能卡芯片的生产,截至2015年底,集成电路占比31%,智能卡芯片占比55%。

2015年,紫光系入主公司大股东以及800亿元的巨额定增案震惊了整个A股市场,令紫光国芯(当时的同方国芯,紫光系入主后更名)一时“名声大噪”。至今为止,A股的再融资规模纪录一直停留在800亿元上。当时消息一经发布,紫光国芯则收获一字涨停。 当年11月份,公司股价一度冲至73元,但月前又回到31元附近。

而紫光国芯2014年营业收入也仅仅10亿元左右,吞下800亿这一巨额融资,背后主要依靠紫光系的强大支持。当时的增发预案显示,总计有8家机构慷慨解囊。这8家机构当中,其中有5家属于紫光集团全资控股的二级或三级子公司,分别为紫光东岳、紫光西岳、紫光树人、紫光博翊以及紫光神彩,这5家机构拟分别认购150亿元、150亿元、47亿元、47亿元、100亿元,合计494亿元;另外一家机构紫光国芯拟认购200亿元,紫光集团间接持有其51%的股权。

这样算来,紫光集团实际出资权益为596亿元,占800亿融资额的74.5%。而清华控股持有紫光集团51%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清华控股又是清华大学100%控股的公司,教育部则持有清华大学100%股权。由此来看,国有资本在紫光国芯这次定增当中处于主导地位。

那么巨大资本要利用紫光国芯下怎样一盘棋呢?据其发布的公告称,要将紫光国芯打造为紫光系半导体产业上市平台,成为国内*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

不过,截至2015年,公司的规模还远未达到这个程度。截至2016年三季度,紫光国芯营收只有9.96亿元,净利润只有2.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也只有3%。与此同时,占比*大、寄望*深的智能卡芯片业务成本上涨36%,毛利率下降7.4% 。

而且,截至目前,公司还未公布800亿金额的具体用途和部署,令部分投资者不得不怀疑这一定增案的实施程度。

“出征”台湾再次失利

当时的800亿元融资,拟将投向存储芯片工厂、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以及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这三个项目。其中,600亿元拟投入存储芯片工厂,37.9亿元拟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成为**大股东,162亿元拟投入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收购。

不过,目前来看,其中收购台湾产业的项目暂时是“没戏”了。

2016年1月和2月,紫光国芯分别与台湾力成科技、南茂科技签订《认股协议书》,按照当时的汇率,拟以共计约61.5亿元分别收购力成科技、南茂科技25%的股权,成为力成科技**���股东、南茂科技**大股东。据紫光国芯此前披露的信息,力成科技在全球半导体的封装测试(半导体生产的重要环节)服务厂商中居于全球领导地位,是全球*大内存封测厂,为全球排名第五名的外包封装测试服务厂商,而南茂科技2014年度营业收入居台湾封测行业第四名。

然而,这两个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相继“流产”。2016年12月1日,紫光国芯宣布终止与南茂科技签署的《认股协议书》。仅仅过了一个月,又发布公告称,与力成科技的重组项目终止。

对于这两个项目终止,紫光国芯方面称“台湾投审会”不放行是使其两个入股计划均未成行的重要原因。早在2016年11月26日的公告中,紫光国芯表示,其入股南茂科技及力成科技的事项已在“台湾投审会”审核半年之久。然而,“台湾投审会”为何不放行的具体原因却不得而知。

既然有如此多阻碍,紫光国芯当初为何还要选择在台湾入股呢?况且,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发布之后,大陆也加快了产业布局,其中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后段关键环节的封装测试也获得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封测产业正在迅速壮大,已经成为全球封测业的三强之一。

记者在紫光国芯董事长赵伟国台湾讲话中看到部分在台湾投资的意图。赵伟国在当时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不离“资本”两字,称要利用资本平台解决技术和人才难题。

不过他也直率表达,“你不让代工厂去投资,我可能就在大陆去另搞一摊,结果是层次上虽然有所差距,但通过资本引进人才,我慢慢会接近你,*终受伤的还是台湾产业。”据说,当时的台湾业者深感紧张,也有联发科等企业高调回应,只要台湾当局许可,可以与紫光合作做大。

有业内人士称,当时紫光国芯抛出高薪诱饵,估计对岸台湾的业界会有很多高技术人士加盟。之前美光代工厂台湾南亚科技总经理高启全已经跳槽紫光集团出任全球执行副总裁。加上紫光系的大肆并购,也会有技术的转移和交接,*终转化为自己的技术。

也许,正是因为怕自身技术优势外移,台湾才对紫光国芯的收购屡屡不放行。

行业专家也称:“虽然近年来大陆的封测产业也发展迅速,在规模体量上提升较快,但台湾封测产业较大陆起步早,在**技术上仍有优势;另外,台湾标的较大陆企业市盈率低,从投资角度而言更具有竞争力。”

不过,即使台湾有诸多好处,随着这两项认购计划的失败,“美好”想法也无法落到实处。但这几个项目的不顺利具体对紫光国芯影响有多大?对其技术、产业升级是否有很大压力?虽然还未得到具体解释,但从股价上,就能看出很多投资者的担心,重组失败后,公司股价出现下跌,与当时宣布800亿定增投资者的热情截然不同,定增计划一直不顺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信心。

800亿定增还无“落地式”进展

除了台湾认购失败,紫光国芯在紫光系的地位也越来越不明朗。2016年12月22日,紫光国芯发布公告称,紫光系及相关公司将共同出资设立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长江控股”),以实现对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控制。其中,紫光控股将出资194亿元持有长江控股51.04%股权。

长江存储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而国家存储基地项目被业内冠以“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摆脱芯片受制于人”的评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芯片制造、产业链配套等,计划5年投资约16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2030年实现月产能100万片。半导体行业人士认为,长江存储的成立将为后续中国布局自主性存储器产业带来进展,利于整合国家资源,提高项目成功率。

然而,令投资者产生疑问的是,这一“香饽饽”却未有落到被当做半导体上市平台的紫光国芯头上。

公告称,由于投资金额巨大、时间有限,而紫光国芯资金有限且需要通过非公开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进行投资,要面临周期较长的审核,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本次投资由紫光控股进行。

而且,长江存储若不由紫光国芯完成重组,还将会变成紫光国芯的潜在竞争者。因为长江存储旗下武汉新芯主业也为存储器芯片、感光芯片的生产制造,与紫光国芯未来拟规划投资进入的存储器芯片制造领域“不谋而合”。

针对这个问题,紫光集团曾发布公告称,未来规划发展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务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紫光国芯有权通过非公开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对长江存储进行产业整合;若紫光国芯不再规划发展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务,则紫光国芯与长江存储的潜在同业竞争自然消除,以下承诺不再适用。不过,即使做出承诺,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变数。

再加上紫光国芯董事长曾发表关于“产业并购”的言论,800亿定增案时有人问其钱到底从何而来,赵伟国在201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称:“主要的钱真不是国家给的,主要来自产业资本。光靠政府的项目或者自身积累显然无法满足需要。所以科技产业与资本相结合,你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

但是,当问到赵伟国如何能保障收购的企业都能为资本赚钱,他接下来的回答更让人感到意外:“资本获利实际上不是通过企业获利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如果把它描述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因为投资人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而我们拿到钱去发展产业,产业的利润上来又会支撑资本市场。目前正在以发债、基金等形式筹备资金,到年底百亿元基金会设立起来,三年内紫光的基金规模将会做到3000亿元人民币,有足够的粮草储存继续打下去。”

对于赵伟国的此番言论,有市场人士表示,“这完全是利用资本泡沫,泡沫破灭紫光国芯下场将很惨。”而且,自800亿融资案推行之后,紫光国芯鲜有落地成功项目,这难免令投资者信心大减。公司目前股价为31元左右,一直徘徊不前,市盈率为50倍,未来只要紫光国芯没有实质定增项目进展,投资者也将纷纷离去,这难免会影响到其依靠“产业资本”发展的策略。■投资者报

4.中企并购欧司朗照明业务获德美两国批准;

中新社柏林2月11日电

5.桑杰·贾:成都是格罗方德切入中国市场的战略高地;

为何将如此重要的项目落子成都?桑杰·贾表示,成都是格罗方德切入中国市场的战略高地。

“在半导体行业,停止投资就是停止竞争。为满足全球客户群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在产能和技术上进行投资。”桑杰·贾介绍,格罗方德正在调整全球战略布局,加大对重要国家的投资,美国、德国、新加坡和中国是重中之重。近日,格罗方德已宣布,计划通过投资在美国和德国的现有**晶圆厂,以及在新加坡增加主流技术的新产能,以扩大其全球代工制造版图,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和差异化技术组合的强劲需求。“格罗方德的故事就是一段成长壮大的历程,但却缺少了重要的一环,也就是尚未在******并且增长*快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如今,我们与成都的合作伙伴携手迈出了这一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桑杰·贾看来,成都拥有成熟的基础设施、熟练的劳动力,还聚集了众多**技术公司,“成都毫无疑问是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

桑杰·贾还特别强调,格罗方德是全球***家拥有22FDX 22nm FD-SOI生产工艺的企业,该技术具有功耗省、综合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下一代无线以及电池驱动的计算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移动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汽车电子、5G无线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在成都基地建设的二期生产线正是运用这一技术。

此外,成都市和格罗方德还将共同推动实施“成都集成电路生态圈行动计划”,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从而在整体上形成逾1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近年来,成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出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采取“外引+内培”模式,全力做粗拉长产业链,已发展成为中国的“IT第四极”。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融入全球经济版图的示范性、**性、旗舰性产业。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方面,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聚集区,成都已成功吸引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AMD、联发科、展讯等在内的重点企业布局,形成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IC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成都晚报

6.NXP标准产品业务Nexperia正式成立 去年营收超11亿美元

恩智浦半导体(NXP)近期宣布已完成标准产品业务的分割,将其出售给由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Wise Road Capital LTD)组成的联合投资。 根据2016年6月**公布的协议内容,该联合投资需为此业务部门支付约27.5亿美元。 分割后新成立的公司名为Nexperia,目前已成为一家独立营运企业,保留了所有恩智浦事业部的专业知识、制造资源和重要人才,未来将成为分离组件(Discrete)、逻辑组件(Logic)和MOSFET领域新面孔。

Nexperia总裁暨前恩智浦标准产品部门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Frans Scheper表示,恩智浦过去的历史经验确立Nexperia在分离组件、逻辑组件和MOSFET市场既有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将持续提供高可靠性和**的产品。 未来,该公司也将投资于产品开发和**的制造实务与设备上,致力提升产品效率和质量。

据悉,Nexperia去年生产的组件数高达850亿颗,营收超过11亿美元。 该公司业务聚焦在三大趋势上,分别为电源效率、保护和滤波,以及微型化。 同时,该公司在汽车产业也占有优势地位,大部分的产品都获得AECQ101认证;而携带式装置、工业、通讯基础建设、消费品和运算也是该公司的重要市场,主要营收来自通路模式。

另外,Nexperia目前共有五个工厂。 其中,两个前端晶圆生产线,分别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和德国汉堡,而三个后端工厂分别位于中国广东、马来西亚芙蓉市(Seremban)和菲律宾卡布尧市(Cabuyao),该公司在全球大约有一万一千名员工。

Scheper进一步指出,该公司会持续在现有工厂房进行前后端生产,供应链和其他制程不会受到干扰,因此该公司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仍会持续享受其产品和服务。 新电子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FLASH 收购 MOSFET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