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国际大厂半导体技术滴水不漏,大陆只能拉拢二线厂

分享到:
254
下一篇 >
1.台媒:国际大厂半导体技术滴水不漏,大陆只能拉拢二线厂;2.台湾半导体厂大陆IPO或成新趋势;3.浦口经济开发区: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半导体基地顺利推进中;4.守住底线服务“中国芯” “上海制造”成为黑马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台媒:国际大厂半导体技术滴水不漏,大陆只能拉拢二线厂;

相较于一线厂都是独资,二线厂则采合资形态,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地政府基金都要求,二线厂可少出一点钱,取得一定比率的技术股,但必须带技术去。

在大陆半导体产业中比较被看好的城市,例如光纤技术重镇的武汉、具国防电子基础的西安,以及拥有家电、笔电及面板等产业的合肥,这些地方不仅具备产业聚落,电子相关科技的学研单位众多,人才不虞匮乏,产业前景较被看好。

不过,即使拥有其他产业基础,但半导体技术终究不同,大陆想**投入,仍得引进国际大厂技术。 只是,包括英特尔投资辽宁大连、三星投资西安、 SK 海力士在无锡、台积电在南京,这些一线大厂都采独资模式,对于技术的保护滴水不漏,几乎没有外流的可能。

一位大陆半导体公司主管指出,有一次,他和一群老师率队参访三星,结果在晶圆厂外面,三星只准许学生进去,老师全部不准进去;对照先前他到新竹参观台积电 12 吋厂,大家衣服换一换就进去看,实在差很多。 「其实三星真的想太多了,就算给别人看,也不一定学得会,他们实在太自恋了。 」

相较于一线厂都是独资,二线厂则采合资形态,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地政府基金都要求,二线厂可少出一点钱,取得一定比率的技术股,但必须带技术去。 因此包括联电、力晶、格罗方德等公司,都有义务进行技术移转,并确保未来厂房营运顺利,真正为地方创造产值或外汇。

以晶合的合作模式为例,力晶初期不用出资,取得一定比率的技术股,还有未来部分产能使用权;但须负责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包括从晶圆厂的建厂、营运、质量到企业管理系统等,至今完成 5 千份技术文件移转。 此外,目前晶合总员工数约 800 人,其中以力晶为骨干就招募 250 名台湾技术人才,而晶合与力晶彼此也互派人员支持,成为近来两岸颇具规模的技术交流之一。财讯

2.台湾半导体厂大陆IPO或成新趋势;

集微网消息,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大陆强力扶植半导体产业,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半导体厂子公司或转投资海外挂牌的热门新选择。

台湾企业转投资赴陆挂牌暴红,近年*显著的案例,是统包工程厂亚翔子公司亚翔集成,2016年在上海A股挂牌。

台资概念股 喷出行情成焦点

亚翔集成去年12月30日以每股人民币4.94元在上海A股挂牌后,股价有亮丽表现,连飙13根涨停板,市值突破新台币200亿元,较母公司亚翔在台股挂牌市值高出1倍以上水平。

在大陆资本市场崛起前,美国是国内半导体厂海外挂牌的主要选择。 内存控制芯片厂慧荣2005年在美国那斯达克(Nasdaq)挂牌,为台湾**赴美国挂牌的IC 设计厂。

慧荣项目经理许瑜珊表示,当时会选择赴美国挂牌,主要看中那斯达克是一国际化平台。

正因在那斯达克挂牌,提升慧荣的跨国形象,许瑜珊说,这对慧荣在2007年收购韩国射频芯片大厂Future Communications IC(FCI)有不小帮助。

不过,赴美国挂牌有利也有弊,许瑜珊不讳言,慧荣在那斯达克挂牌,刚开始很辛苦,因为一开始就适用员工分红费用化,对延揽人才相对不利。

后来,随着营运成长,在市场站稳脚步,逐步打开知名度,加上员工福利佳,慧荣在人力市场已有不错竞争力。

继慧荣后,面板驱动IC厂奇景紧接着于2006年以每单位高达9美元在那斯达克挂牌。 尽管未再吸引其他厂商跟进赴美国挂牌,不过,奇景在那斯达克高价挂牌,仍在台湾造成轰动,引发一波比价效应。

半导体A股挂牌 搭上政策列车

近年大陆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期能取代进口,加上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使得大陆成为台湾半导体厂子公司或转投资海外挂牌的热门新选择。

联发科代理发言人陈恒真说,汇顶虽然有联发科投资,不过是大陆企业,虽是大陆指纹识别芯片龙头,但规模仍不够大,且赴美国挂牌成本高,因此选择在大陆挂牌。

谈起两岸产业与资本市场发展,台湾IC设计业每股获利王群联董事长潘健成曾多次公开大吐苦水,他说,群联在台股的本益比仅10多倍,价值严重被低估。

反观大陆,潘健成说,不仅官方补贴公司,协助公司壮大,对群联这类的公司,是捧在手心里,享有上百倍的本益比。

随着亚翔集成在大陆挂牌,股价都有亮丽表现,未来是否吸引其他台湾厂商跟进,前往大陆挂牌,值得进一步观察。

六月市场传出,联发科正进行组织重组,拟将旗下物联网部门与络达整并为新公司,并改于大陆登记并推动挂牌上市(IPO)。其中络达的功率放大器(PA)部门有可能出售,潜在买家不少,包括大陆PA芯片厂Vanchip、国民技术都被点名是可能对象。

不过集微网消息,之后由于策划中的络达PA业务出售被媒体曝光后联发科已经暂停的此交易。不过相关动作也显示台湾半导体厂子公司或转投资到大陆挂牌的确已经成为众多台湾企业的新选项。

3.浦口经济开发区: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半导体基地顺利推进中;

集微网消息,据金陵晚报报道,浦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卫华表示,开发区2017年列入区政府1号文产业类重点项目25个,其中:总投资30亿美金的台积电晶圆项目主体施工、钢结构基本完成,整体土建完成85%,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竣工; 江苏单体投资*大的清华紫光30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基地及总投资300亿元紫光IC国际城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还有百亿项目博郡整车正在向国家部门申报资质,预计明年春节后正式开工建设。"我们还在跟法国等欧洲国家,谈整车项目。预计未来桥林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很快形成千亿级规模。"曹卫华说。

截至目前,浦口经济开发区已签约落户产业类项目17个、总投资2434亿元。

4.守住底线服务“中国芯” “上海制造”成为黑马

在土地、人口、环保、**“四条底线”约束下,上海制造业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近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人看到了“上海制造”重振雄风的智慧和信心。

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提高12.6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的同期*高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幅超出**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从去年上海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条”、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到今年的 《关于**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上海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牢牢守住制造业发展的底线。

电子信息产业复苏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半年上海工业的一匹“黑马”。

受出口回升、需求回暖的影响,上半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4.5%,增速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居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位。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是-2.2%。

对此,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行业复苏主要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回暖,集成电路行业生产形势好转,芯片制造实现大幅增长。华力微电子、华虹宏力、先进半导体等企业生产均实现较快增长。

其实,为“中国芯”服务一直是上海集成电路行业的优势所在。由京沪牵头组织实施,国产芯片14纳米工艺攻克难关,预计2018年进入量产。去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的两大集成电路项目在沪开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先进半导体则已与中国中车、比亚迪和国家电网建立战略产业联盟,产品融入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节能等国家战略产业。

就在*近,上海成立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首期50亿元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下一步,基金将结合国内装备材料企业小而散的现状,抓住下游厂商增线扩产的有利契机,围绕国内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以整合型投资、嫁接型投资和引进型投资等多种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好资本的力量,在关键细分领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材料企业,带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跃升。

此外,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日益普及和消费升级,国内市场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软硬件设备需求旺盛,上海相关企业订单充分,生产形势良好。

汽车行业跨界融合

不出意外,汽车制造业将持续领跑上海工业。

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长22.0%,增速居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之首,其***也是*大。在中外强手竞争的中国汽车业中,要在高基数上保持快速增长绝非易事。上海生产的新款途观、凯迪拉克、君越、途昂、RX5等中**车型持续热销,而在热销的背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行业其实正在发生深层次的转变。

以*新上市的大通D90为例,搭载了上汽、阿里联合开发的斑马系统。“这个系统是专为汽车打造、为在线而生的智能操作系统,就好比提供了**个引擎,使得汽车可以同时跑在公路和互联网上。”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施雪松介绍,车从交通工具变成了生活平台,可以拥有诸如支付、娱乐和社交等属性,商机无限。

2015年3月,上汽、阿里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组建斑马公司,正式推进“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落地。初期的跨界融合是痛苦的,两边各派一支队伍,双方团队几乎“天天打架”。但在磨合期之后,斑马系统率先应用在上汽的首款互联网汽车RX5上,并一炮走红。如今,斑马希望能打破车企之间的壁垒,向更多车企提供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汽车平台。

互联网技术创造出新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对于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分析,上海制造业要抓住契机,自身发展要体现产业发展方向及竞争能力,体现科技**和实体经济结合相容,体现科技研发、科技**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降本增效效应明显

与此同时,上半年上海工业领域质量效益与规模同步提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29.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上缴税金总额1031.90亿元,增长6.9%;利润总额1560.04亿元,增长17.0%,利润增速创2011年以来同期*高;企业经营费用控制保持较好水平,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5.0%;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较低杠杆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2%,减少0.5个百分点。

去年上海政府部门切实为企业“降成本”,社保费率下降、用电价格下调等措施落地,均对成本下降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统计部门指出,“精明”的上海企业普遍对危机有充分认识。一些钢铁、电气领军企业去年就开始花大力气优化管理和生产流程,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展望未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表示,目前,上海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要素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深入挖掘存量,加大力度调整低效产能,才能腾出更多土地和资源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将启动实施市级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调整项目1600项,市级重点调整区域16个,重点专项2个,预计腾出土地5.5万亩,年减少能源消费量80万吨标煤。另一方面,上海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速度,“十三五”时期将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记者 张晓鸣)文汇报

你可能感兴趣: 国际新闻 图片 半导体技术 新能源汽车 IC设计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