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AI应用零时差?

分享到:
258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李佳师

人工智能渗透各行各业的“智能时代”悄然到来。全球的AI产业目前处于什么状态?中国的AI从学术、产业到应用与全球相比处于什么水平?中国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推动AI的发展?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中国电子报》陆续推出“关注人工智能”系列报道,采访AI学术界、产业界代表人物,分享他们对AI的看法。

谷歌阿尔法狗和韩国围棋手李世石的围棋赛点燃了全民的“人工智能(AI)”热情,而事实上,如果没有这场大赛,人工智能渗透各行各业、改变生活、激发生产力的“智能时代”也已悄然到来。全球的AI产业目前处于什么状态?中国的AI与全球相比处于什么水平?中国应采用什么策略来推动AI的发展?日前,《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前院长、现任驭势科技CEO吴甘沙。

AI发展呈现多流派

全球AI因为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方法不同,呈现很多的派别。

*近很热的人工智能诸多流派令人眼花缭乱。

吴甘沙说:“全球AI经过60年发展,因为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方法不同,呈现出很多的派别。如通过神经网络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神经网络派’,如采用专家系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专家系统派’,比如通过仿真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仿真学派’等。目前能够进入大规模应用主要是几个领域:一个是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AI,一个是与计算机视觉处理相关的AI,一个是与游戏相关的游戏AI,一个是与机器人相关的AI。”

吴甘沙介绍,在自然语言处理AI中也分成很多种,一是机器翻译,比如英文与中文的互相翻译,二是语音识别,从目前看它是应用*广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三是问答或称之为对话系统,如苹果的Siri、IBM的沃森都是问答系统,对话系统如微软聊天机器人“小冰”。在语音识别领域,国内的科大讯飞在手机端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能够到达95%以上。语音识别会对很多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阿里与软银正在推动的服务型机器人,目前它只能比较好地识别从机器正面对它说的内容,从侧面和后面说出的指令它尚无法识别,需要突破。

问答和对话系统*近两年变得很火,它有两个代表系统,其一是苹果推出的Siri,另一个是IBM推出的沃森。Siri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沃森在商业领域纵深推进,可以作为医生的助手,可以给出诊断建议。对话系统也有很多应用空间,现在很多呼叫中心通过机器人来解决用户的问题。聊天机器人能够帮助很多寂寞的人。

与计算视觉处理相关的AI同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安防,比如智能交通,目前*厉害的公司能够做到在卡口上不仅能识别车牌,甚至包括车的型号、生产日期、正副驾驶人脸、挂坠、纸巾盒等。现在机器视觉AI应用正在向多领域拓展,比如用来刷脸,做得比较好的机器视觉识别能够“给画配话”,描述图像中所发生的事情,这样它就可以帮助盲人看图。计算机视觉也是现在发展比较热的一个点,很多人工智能挑战的**赛事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AI在通用能力上不及人类

人工智能在很多单项领域已超过了人类,但通用能力不及人类。

人工智能正在不断突破各种限制,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单项领域已经超过了人类。比如下棋,比如计算机识别物体的类别,比如对大量信息的处理,除了可做医生助理还可成为律师助理,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处理大量法律文献,在不同的法律案件中发现观点。在未来人类还会看到更多的人工智能会在各个单项领域超过人类。

看起来机器人正变得“无所不能”,但吴甘沙表示,目前尚未发现一种人工智能能够在通用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到达人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比如自动驾驶,目前运用深度学习让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识别和处理各种各样的路况,但这些路况也仅仅是你输入的,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路况,系统不会演绎、不会举一反三,它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

据吴甘沙介绍,目前被高度关注的机器人,它需要用眼睛,需要用自然语言与人进行交互,这些与人工智能有关,另外机器人中比较特别的人工智能是“具身智能”,这些智能是从肢体与外界交互反应中产生的。目前的机器人的局限在于缺乏“自适应能力”,比如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的智能都来自预先编制的程序,就像某手机代工企业这个月生产“乐视”手机,下一个月生产“华为”手机,它所用的机器人到下一个月的时候就需要换下来,因为这些机器人没有自适应能力。而这些关键点的突破都有赖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发展。

中国与全球应用“零时差”

从AI基础技术上看,美国**于全球,中国与全球AI应用零时差。

吴甘沙表示,目前从AI基础技术上来看,美国**于全球,包括神经网络等都是美国在起主导作用,当然在很多AI基础技术领域华人科学家是其中的学术带头人。从AI基础技术上来看,中国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一些AI应用上,尤其是针对中国特殊需求的AI,比如中文语音识别、中文语言处理等中国与美国零时差、不输美国,而且优于日本和欧洲。

AI从基础技术到应用到产业,涉及很多层面,也有很多关键技术。比如在通用芯片领域,中国在这个领域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跟随路线。从专用芯片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芯片、神经拟态芯片等来看,中国有机会赶超。比如*近大家都非常关注中科院的“寒武纪”芯片,无论是论文水平还是技术都是****水平。但是一个芯片成与否不仅要看它的设计水平、设计能力,还要看生产能力和生态能力,所以下一步“寒武纪”的挑战在于是否能够与其合作的芯片代工厂将其生产出来,能否构建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事实上英特尔在X86上的成功既包含了其设计、制造能力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生态系统的成功。

中国政府应该引导更多的资金聚集、投向到前瞻技术领域。从学术界来看,在AI领域中国的学术研究是比较乐观的,中国在这方面的**论文的数量增长突飞猛进。从产业界来看,很多领域的发展不错,而且许多人从外企出来、从国外回来创业,都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未来被看好。

吴甘沙说:“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的企业和大学之间互动非常好。美国之所以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落地,得益于其拜杜法案,政府资助的研究,**权给了大学,大学又把它授权给了企业,对于授权,在不产生商业利润之前是不收费的,从政府到大学到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价值链,加速了美国新技术的发展。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看好哪些AI应用?

*看好的AI应用是无人驾驶。但中国的自动驾驶发展需要自己的技术路线。

因为自己创业做自动驾驶,所以吴甘沙*看好的AI应用是“无人驾驶”。*近,苹果向滴滴注资10亿美元的信息也令业界吃惊,事实上苹果注资意在“自动驾驶”,因为当我们进入自动驾驶时代,滴滴等这些平台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数据平台,这是苹果投资的原因,也是未来苹果转型的方向。来自摩根斯坦利的预测,未来美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带来1.3万亿美元的市场。

从美国与中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对比来看,中国虽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几年之内可以赶上。从目前来看,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是**的,但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未必适合中国,谷歌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的价格在20万到30万美元,这样的价格在美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在中国不行,所以中国的自动驾驶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技术路线。

另一个被看好的AI应用是在B2B的企业级市场,包括机器视觉刷脸、AI在医疗领域应用等。“一个商业智能的时代正在来临,未来更大的挑战其实是想象力。”吴甘沙说。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机器视觉 语音识别 英特尔 机器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