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指控高通垄断手机芯片;半导体设备出货大陆**

分享到:
65
下一篇 >
1.欧盟指控高通垄断手机芯片 或对其罚款;2.半导体设备出货 台湾Q3** 大陆**;3.12寸厂登陆 张忠谋怎么点头的?4.台湾IT企业对大陆资本进入有人欢喜有人忧;5.明年封测厂抢单战火点燃 火力聚焦移动装置SiP订单;6.新恩智浦“挂牌”飞思卡尔退出“江湖”;7.国产MCU明星朱一明:做非爆品,有些羊毛看不见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搜索公共号:laoyaoshow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1.欧盟指控高通垄断手机芯片 或对其罚款;

欧盟委员会今日得出的结论是,高通可能非法向一主要客户提供了资金激励,以确保该客户使用高通的**芯片。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间消息,欧盟委员会周二指控高通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来打压竞争对手,此举可能导致高通遭受巨额罚款。

欧盟委员会今年7月正式启动两项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以评估高通是否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强迫消费者使用其芯片。高通是全球*大的基带芯片组制造商。基带主要用于管理手机中的无线接口,如WiFi和4G。

欧盟委员会当时称,**项调查内容是核实高通是否向客户提供了财务激励,以确保客户使用高通的**基带芯片。**项调查是评估高通是否参与了“掠夺性定价”,将价格设定在成本以下,以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欧盟委员会今日得出的结论是,高通可能非法向一主要客户提供了资金激励,以确保该客户使用高通的**芯片。同时,高通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芯片组,以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欧盟反垄断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

2.半导体设备出货 台湾Q3** 大陆**;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今(8)日公布*新统计,今年第3季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出货金额达96亿美元,较第3季增加3%,较去年同期成长 9%,以地区别来看,台湾、大陆、日本等地设备出货金额成长,韩国、北美与欧洲区衰退较大,而台湾仍蝉联*大出口地区,出口金额达28.5亿美元,大陆则从第2季的第五名,一举冲上**名。

SEMI也统计,第3季订单金额达87亿美元,较第2季衰退14%,较去年同期也下滑7%。

SEMI指出,此资料是由SEMI与日本半导体设备产业协会(SEAJ)根据全球逾100间设备厂商提供之月报,做为统计数据资料,第3季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达96亿美元,季增3%,年增9%。

以地区来看,台湾设备出货金额仍蝉联**,第3季出货金额达28.5亿美元,季增22%,年增24%,而大陆出货金额则成长到**大,达17亿美元,季增 63%,年增78%,第2季时出口金额仅10.4亿美元,排名第五名,韩国则被中国挤到第三名,出货金额15.6亿美元,季减22%,年增56%。

日本第3季排名也向后挪移,挤到第四名,出货金额14.3亿美元,季增2%,年增30%,北美出货11.8亿美元,季减23%,年减45%,欧洲也掉到3.4亿美元,季减36%,年减10%。

以季增与年增情形来看,台湾、大陆与日本第3季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除较第2季成长,也较去年同期成长,不过美国与欧洲出货金额则是较第2季与去年同期同步下滑的地区。钜亨网

3.12寸厂登陆 张忠谋怎么点头的?

台积电宣布启动登陆设立12吋晶圆厂计划,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认为,就生产条件,当然台湾**,但大陆有半导体产业发展支持。

7月,何丽梅率队赴南京,敲定投资奖励,优惠条件让张忠谋满意。11月,台积电运动会上,张态度转变了,审慎评估改为积极评估。阅读“和中国做生意”… 从美国人思维,看如何和大陆人做生意。

台积电赴大陆首座12吋晶圆厂决定落脚南京,关键在于**副总经理暨财务长何丽梅在今年7月亲自率队与南京当局敲定投资奖励,降低台积电16奈米在大陆相关疑虑及成本,而且同意独资,让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拍板定案,决定递件设厂。

台积电在释放赴大陆投资后,很多地方政府都表态欢迎投资,但台积电设厂小组多方勘察并评估,*后只剩英特尔大连旧厂、武汉及南京,*后决定南京建厂。

为何选在南京设厂?除了英特尔大连旧厂是8吋厂,必须将原建物重新改建,不符经济效益;*主要的关键,是南京市政府提供的投资奖励条件**惠。

张忠谋以前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从以前他和阿里巴巴马云对谈,到后来和美国联准会前主席柏南克对谈,他都强调台积电**会是红色供应链重要协助者。后来他更坚定说,台积电并不害怕红色供应链,因为台积电有自己的“大联盟系统”,包括上中下游厂,这个大联盟不管是红色、绿色的供应链,没有一个供应链可缺少台积电这一块。

张忠谋以前甚至曾说,在大陆生产12吋晶圆的成本比在台湾还贵,因此没有去的急迫性。

不过,今年11月台积电运动会,张忠谋就已改变态度,从“审慎评估”改为“积极评估”,当时即隐约浮现台积电大陆12吋晶圆厂投资案已箭在弦上。

张忠谋当时表示,登陆投资考量因素相当复杂,包括经济规模、生产成本及政策方针等。他分析,就生产条件,当然台湾**,各厂研发团队支持快速,且设备和材料及后段封测,供应链完整。不过,考量大陆政策走向,大陆明文将“中国制造”列为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方针,应是驱动台积电登陆设厂重要因素。

据了解,张忠谋为了解大陆人的想法,以及如何和大陆人谈判,特别仔细阅读Henry Paulson著作Dealing with China(和中国做生意),想从美国人的思维,去看如何和大陆人做生意;甚至担心台积电技术和机密被偷,应该用什么方式去防范,取经之人还包括近期才被紫光集团挖角的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

如今台积电终于递件登陆投资,虽然张忠谋没透露是拿到什么优惠条件,但肯定让他觉得满意,而且可后发先至,直接切入大陆可能五年内还无法赶上的16奈米,终于将台积电12吋晶圆代工据点延伸到大陆。天下杂志

4.台湾IT企业对大陆资本进入有人欢喜有人忧;

中国大陆与台湾IT产业之间持续多年的竞争出现变化。资金实力雄厚的“红色供应链”正在逐步占得有利地位。

2015年10月下旬,大陆半导体国有企业紫光集团宣布以19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8亿元)收购台湾半导体后段封测服务商力成科技25%的股份。这成为导火线。

受全球经济低迷、大陆市场需求疲软、智慧手机需求量减少、竞争企业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战等因素影响,台湾IT企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压力正在不断增强。

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左)和台湾力成董事长蔡笃恭(右)握手(10月30日,台湾新竹,KYODO)

进入2015年,受IT业低迷的影响,台湾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2015年2月以后,台湾出口额连续九个月出现同比减少。2015年7~9月的GDP也同比下滑了1%。

与之相对,中国大陆政府正在积极建设半导体产业。台湾IT企业的***和分析专家认为,大陆的投资对台湾来说可能是机遇。

11月上旬,半导体代工生产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忠谋明确指出,没有理由禁止大陆向台湾投资。内地市场半导体供货数量*大的联发科技也表明,如果紫光有收购计划将接受。紫光宣布将注资力成科技后,也表明了有意收购联发科技。

然而,台湾当局对大陆向台湾IT产业的投资实施了严格限制。其中,对在台湾出口中比重达25%的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尤为严格。大陆向联发科技等半导体设计企业的投资也一直受限。

尽管台湾当局对大陆企业向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生产企业、以及力成等半导体封测企业的投资持认可态度,但占股份额不得过半,并要取得台湾当局的认可。

也有观点认为,台湾与大陆的合作更加紧密的话,有可能导致台湾经济陷入混乱。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郭台铭在近期的采访中批评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并认为台湾过度依赖大陆。

  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分析师艾蓝迪(Randy·Abrams)指出*大的风险在于技术泄露。艾蓝迪担心通过合作,台湾的半导体设计企业虽然能在短期获利,但从中期来看却加速了技术向大陆竞争企业的转移,大陆企业在获得市占率的能力方面与台湾的差值缩小,有可能导致市场的大众化。

台湾部分IT企业从2015年起陷入业绩低迷。联发科技与紫光的子公司展开了激烈竞争。受此影响,联发科技上季度财报的毛利率为42.7%,低于2014年全年的48.8%。智慧手机生产商宏达国际电子(HTC)也被内地的小米等品牌甩在身后,连续2个季度出现亏损。

据称,紫光为了提高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知名度,受到了政府支持。从2013年实施收购战略开始,不到2年的时间便跃升为中国*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采访中表明紫光未来5年准备拿出3000亿元,打造全球第三大晶片制造商。日经中文网

5.明年封测厂抢单战火点燃 火力聚焦移动装置SiP订单;

尽管2015年智能型手机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然IC封测业者展望2016年仍表示,相较于PC、电视等市场疲软,智能手持式装置仍是较有成长性的终端应用产品,2016年第1季可望出现急单需求,而配合轻薄短小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趋势,系统级封装 (System in Package;SiP)蔚为市场主流,2016年封测大厂都将往SiP领域急起直追。



IC封测业者表示,全球智能型手机出货量难再有过去高成长表现,尽管2016年手机市场变数仍多,但相较于其他消费性电子产品,手机仍是*具反弹空间的终端产品,2016年电视市场虽然有巴西奥运大型赛事挹注,但由于已是成熟市场,后续成长空间有限。

2016 年封测业者将全力抢进SiP领域,以配合中、高阶手机轻薄短小趋势,以及智能穿戴式装置市场需求,台厂日月光已间接打入Apple Watch及iPhone供应链,矽品及讯芯等亦急起直追,甚至业界传出大陆封测厂江苏长电拿下苹果SiP订单,且矛头直指封测龙头日月光,业界推测这或许是日月光亟欲收购矽品壮大市占率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长电可望成为苹果SiP新供应商消息震惊业界,目前苹果SiP供应商包括日系村田(Murata)和日月光集团旗下环鸿(USI),随着江苏长电拿下苹果SiP订单消息传出,已**点燃2016年封测业者SiP抢单战火。



另外,矽品日前为抗衡日月光,有意与鸿海策略联盟,虽然增资换股并未取得股东同意,但矽品仍表示,在SiP等技术与鸿海合作不会停止。至于鸿海转投资封测业者讯芯目前出货以高毛利智能型手机相关产品为主,2016年业绩挑战成长7%,资本支出约新台币4亿~6亿元,同样锁定SiP等领域。Digitimes

6.新恩智浦“挂牌”飞思卡尔退出“江湖”;

今年3月初,恩智浦以大约118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飞思卡尔,合并程序经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已于12月7日顺利完成,恩智浦全球销售与营销执行副总裁、**营销官Steve Owen指出,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仍为“恩智浦半导体”,2015年12月飞思卡尔品牌将正式停用,恩智浦**执行官Richard Clemmer将出任新公司总裁兼**执行官,原NXP中国区总经理郑力将继续任合并后的新NXP的中国区总经理。

恩智浦全球**执行官Rick Clemmer表示,“此次合并是恩智浦迈向全球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领域领导地位进程中具有变革性的重要一步。全新的恩智浦将成为专注于未来智能世界的互联、处理和**等高增长潜力市场的一家**企业。”

Steve Owen称,在MCU市场,恩智浦主要业务微控制器、射频、传感器、无线、模拟及电源,杀手锏主要在NFC、智能卡IC;飞思卡尔主要业务:MCU&通信处理器、模拟技术与电源管理、射频、无线连接、传感器、软件和开发工具,杀手锏主要在于MCU加通信处理器。两者相加后,产品互补性很强,一个擅长连接,一个擅长处理和控制连接及其带来的数据。

在汽车电子互联市场,恩智浦一直专注于汽车互联上应用,包括汽车娱乐、车联网、**汽车接入、**V2X通信(车对车信息交互)、雷达。在汽车各个部件都可以用的模拟器件等,恩智浦的汽车AM/FM收音机芯片在28台车用音响中有27台选用,客户涵盖一阶汽车电子供应商与各大车厂。NXP有调谐器与DSP,一旦飞思卡尔的应用处理器加入,将让新一代的恩智浦汽车音讯平台成为功能更完整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

Steve Owen称,合并后的恩智浦将会成为“****”的****大汽车半导体厂商。根据两家公司在汽车半导体市场的占有率来计算,合并后的恩智浦与飞思卡尔将成为一家在2014年营收总计40亿美元的厂商,比排名在后的瑞萨还至少高出10亿美元。恩智浦与飞思卡尔的汽车芯片业务*大不同之处,是前者聚焦连结界面与**性──主要应用是连网汽车直接暴露在外的区域,而飞思卡尔的强项则在于引擎控制与传动动力系统。

恩智浦与飞思卡尔也都在推动连网汽车**性技术的问题。飞思卡尔的**性是以软件技术实现;恩智浦则是开发硬件的**性,所利用的就是恩智浦擅长的身份识别与金融卡**晶片技术。此外飞思卡尔的雷达技术也是恩智浦在增强车辆**性上的一个力器。

在物联网领域,Steve Owen介绍,NXP选择了与腾讯、阿里巴巴、谷歌、百度、中国移动这类公司挂钩,推广其NFC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NXP将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推出全新智能家居套件。而飞思卡尔**款用于物联网的Wi-Fi模块就是与高通一起开发的,为的就是打破闭塞的模式,提供开放的平台。SEMI中国

7.国产MCU明星朱一明:做非爆品,有些羊毛看不见

“企业是猪,资本是翅膀。资本的翅膀可以让你飞起来,不用总在地上爬。而我们因为有了翅膀,可以主动的去做一些布局,自己可以飞,不用去找风口,风停的时候,不会掉下来,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这是前几天,昌旭与目前中国市场*红的MCU/memory厂商兆易**(Giga Device)的创始人朱一明**专访时,他说的一句让我体会深刻的话,这也是他回国创业十年来自己的亲身感受。他非常成功的将**与资本进行了结合。

兆易**排在即将上市的IPO队伍中的第40名左右,现在可以说也是资本市场紧盯着的红人,他们的MCU在一些分散的工业、汽车以及消费市场做得很不错,比如在目前新兴的“扭扭车”(比如像小米的9号平衡车这种产品)市场份额上升很快,现在与意法半导体并驾齐驱,主导着这个市场的MCU方案。

那么,做企业,特别是一个**的中小型企业,是要寻找爆品呢?还是要分散化经营?“做爆品很容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成为舞台上聚焦的明星。但是,不是每一个企业都适合做爆品。”朱一明说道。那么,不做爆品,还能吸引资本市场吗?如何与资本合作?如何创业并保持持续的经营?下面,是我与朱一明先生在上海的一家老茶馆长谈几个小时的精彩摘录,纯干货,分享。

兆易**朱一明:“企业是猪,资本是翅膀。资本的翅膀可以让你飞起来,不用总在地上爬”

昌旭: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做爆品能够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更好讲故事。IPO前夕,您认为兆易**是不是也要做一款爆品呢?

朱一明:每个人都想做爆品,但是要称一称你能不能赢。**要赌眼光。过去10几年来,真正对芯片来说是爆品的市场就那么几个,多数是炒作概念,失败的更多。

**是要有执行力。你有眼光判断爆品后,**桶金是不是你能赚到也很重要,因为后面的利润迅速下降。并且就算你赚到**桶金后,后面怎么办?如何持续下去?都是问题。所以很多做爆品的公司就成为“一代拳王”,仅仅是“一代”。

我们没有打算做爆品,这个都有偶然的因素,我们没有持这种“爆富”的心态。

我们的做法是不要把鸡蛋放一个蓝子里;并且一个蓝子里不仅要都放鸡蛋,还要放点青菜与水果。欧美的公司都是这样一种方向,比如你看TI,没有哪一个产品让你感觉是爆品,但是人家做得非常大,一年100亿美金。

在爆品的地方与人家正面冲突,你要看你的对手是谁。

创业的公司,一旦你做过一个爆品,每颗芯片卖到10几美元后,心态就不一样了,总爱找这样的市场。但是遇到这样的市场的机会是很少的,现在对于处理器来说,就是一个core一美元,必须要放下心态。能遇到爆品的机会很小。

我们的思路不是爆品,而是赌细分市场,投入多个细分市场,里面必然有一个“开”的,比如今年的扭扭车,我们在美国市场都看到它很受欢迎。有爆品是属于偶然,不是必然。

昌旭:做很多细分市场,不是需要更大的投入吗?这样投入产出会不会比做爆品低?

朱一明: 事实上,对于MCU芯片方案来说是差不多的,产品投入不会很大,主要是在渠道上的建设。

其实做非爆品对客户的掌控力度更大,有些羊毛是看不见的。并且,做细分市场也不需要大兵团作战,很多应用看起来差别很大,其实不少技术是可以分享的。并且,对于兆易**来说,我们之前的nor市场就是一个高度分散多元化的市场,我们现在进入MCU市场,可以说是在原来已有的细分市场上“做厚”。相比其它公司,我们在多元化方面的积累更深厚。

有很多市场一直存在,但是很难被阳光普照到。这些市场也是非常大的。

MCU单月300万颗,闪存单月1.7亿颗

孙昌旭:短短几年时间,兆易**在MCU市场已成为国内的领头羊。MCU市场强手如云,兆易是如何突破的?

朱一明:现在,我们MCU的出货一个月突破300万美金,也就是一个月超过300万颗。Momery出货量巨大,一个月做1.7亿颗。当然,memory单价较低。

我们进入MCU的前提是所有MCU公司的私有内核都在转向ARM的公共内核,这样欧美厂商也失去了多年积累的内核优势,包括他们花很大投入打造的生态链以及对大学教育的投入。这样,我们与他们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做ARM的Cortex M3的核,不做Cortex M0,定位直接与欧美半导体竞争,比如意法半导体。我觉得Cortex M0的市场几乎会被Cortex M3所替代,我们现在Cortex M3内核的MCU都是以Cortex M0的价格出货,后者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认为对于Cortex M0来说,低功耗的Cortex M0 plus才有空间。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判断呢?因为按照ARM的思路,是计划用16位的Cortex M0去替换8位传统的MCU。但是,Cortex M0需要版权税,如何去替代8位传统MCU?所以空间不大。我们直接拿32位的Cortex M3内核来做MCU竞争力更强。并且,Cortex M0的门数与 M3的门数差别也不是很大,*后在一个SoC中,这两个内核占的面积都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对成本的影响差别也不大。

我们明年准备推出基于Cortex M4内核的MCU,Cortex M7我们觉得还远了一点。低功耗方面,我们推Cortex M0 plus的MUC。我们认为ARM推的Cortex M3系列内核MCU是非常成功的,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市场的主流。

昌旭:物联网市场很多,中国公司如何抓住自己的定位?

朱一明:我认为未来的物联网也会分为两类:一类是像高通、博通等公司比较擅长的、与连接芯片高度相关联的市场,他们玩起来比我们优势大得多,他们是正规军,大规模作战;另一类则是与细分应用相关的我们称之为“小山头的农村市场”,这会是一些IP化的东西,需要一个一个山头去攻破。在主流市场上,国际公司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分散市场中国公司有一些接地气的优势。

连接技术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技术,但是我认为它会是多种技术并存。5G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不过,现在物联网*大的问题是OS还没有统一,通信协议还没统一,这个市场很难爆发,目前的机会还是在做一些特殊的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难点在于每一种操作系统都会占用MCU不同的资源,所以,我们需要排队去赌某个阵营,这一点目前还看不清楚。

此外,物联网所用的传感器技术也还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个技术、投资哪个技术,也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先把应用做好一点。应用是不会变的。以上这些可变的因素现在还看不清楚。我自己的判断是2020年物联网才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指数级成长的拐点在2018年。

紫光收购memory产业链对兆易没有影响

孙昌旭:您说企业是猪,资本是翅膀。资本的翅膀可以让你飞起来,不用总在地上爬。创业以来,兆易如何与资本合作?IPO后,会不会受制于资本而影响您的决策?

朱一明:我们的定位是持续经营,沿着细分市场做大做强。所以,需要资本市场,还需要并购,这能让我们飞是更快。并购的原因是:当你的团队基因不在某个重要技术上时,而你又一定需要这个技术,这时*好的方式就并购。

所以,我们自己也在做产业链投资与生态链投资。目前我们有成立一个兆易资本(Giga Device Capital),参股投资一些初创公司,为未来布局,比如投MRAM类的初创公司。这个投资公司每年做2-3个案子,主要是布局新技术与**。做这个投资公司的原因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熟悉了解新兴的技术与市场。此外,我们还与华创、华登、武岳峰、启迪等资本都有合作,投资一些产业链公司。目前与半导体大基金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

我认为中国半导体未来五年是黄金时间,但是现在有些泡沫横生,有可能像山洪爆发,原来大家盖房子盖得好好的,也冲没了。“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好坏的时代。”我认为。

至于IPO后我们还能不能自己作决策,我认为影响不大,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还是不一样,上市公司不会那么受到投资人的控制。

昌旭:作为中国*大的memory芯片厂商,紫光收购memory产业链对兆易**有什么影响?

朱一明:没有影响。因为我们做的都是特殊市场,没有定位在commodity市场。中国一定还是需要一些Special市场。我们现在以Nor为主,慢慢地也在向NAND推进。现在也面临一个关口:是继续在Nor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还是向一个更大的市场进军?我们的看法是:做每一个行业都要做到它的**名,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玩NAND市场很难玩到**名,所以我们仍坚持以Nor市场为主。现在在西安研究NAND产品,美国也有团队在研究,但是也是以差异化的市场为主。

我们是武汉新芯的*大的客户。我们在新芯与中芯国际都有代工,今年前者略多一些。

几种新兴memory技术的趋势,三星pk英特尔

昌旭:近几年,memory技术发展很快,您对各种新兴技术的趋势如何预测?

朱一明:先简单地分析一下。

我们对mMemory还是很看好的,所以我们自己也投了一个**的mMemory的公司。mRAM过去的规划是替代DRAM,如果不能替代DRAM,未来就做做小众的市场,把SRAM替换掉也是有可能。

fMemory还是比较nich,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PMemory(相位变换memory)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因为英特尔宣布了用于PMemory的新材料和cross point技术,将功耗大大降低,将这一技术推向前进了。根据英特尔与美光近期发布的公告看,PMemory的规划是在服务器/PC上直接要替代目前主流的DRAM,而我们的专家分析,从工艺制造上来看,PMemory未来的价格也是将比DRAM便宜很多,其Die可以做到非常小。所以,*近我们也在关注这一类的公司。

英特尔在下一代的CPU上已为PMemory留下接口。参考英特尔的资料,其性能比Nand快一千倍,但是成本又比DRAM便宜很多。所以,我们认为,至少未来在服务器中,PMemory会替代DRAM成为一个主流的技术。

而我们的思路是反过来看,PMemory这一趋势形成后,我们可以去做那些特殊的应用,我们决不会与去英特尔拼。不过,从我个人的理解,目前PMemory的缺点主要是在85度以上的温度时会不稳定;另外,写周期相对短一些。

所以,Memory产业这几年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个就是英特尔这个用于PMemory的cross point技术,如果真的2016年投入商用,就是划时代的变化。

**个就是3D Nand。这个对于存储领域**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主流公司都在往这个方向走。我们兆易**美国的团队也在研究这个方向。三星也是3D NAND的*大推动者,**个量产的厂商。未来在其它新兴的memory技术上,三星仍可能会是量产的**推动者,他们大规模经济化的能力实在很强。韩国在memory这个市场地位仍是不可动摇。

第三个就RRAM,但是这个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问题。

从我们角度来看,在memory上做前沿的投资,这个非常重要。要根据公司的实力有的放矢的干,不能为了梦想盲干(呵呵,小编就不评论了)。

收购日本公司首先要有机会陪喝酒

昌旭:兆易**如何打造一个国际性的品牌与市场?未来在海外的并购思路如何?

朱一明:我们的思路是中美双轮驱动,抓住了中国与美国,就抓住了全球市场。上海有工艺开发,西安在做Nand的一些研发。美国目前已有不错的业务,有两个office,将来可以通过并购来增厚。

我们目前在欧美日韩台的销售队伍都用的是当地人。美国有研发团体与销售团队,海外其它地方目前还是营销为主。海外市场有超过30人。

过去几年,海外的市场增长很快,已占我们销售额的20%。但是目前主要是memory,后面要大力推MCU,我们会在美国与欧洲(目前主要是英国)找design house,事实上,欧美design house也很多。

我们正在努力打进国际汽车电子供应商队伍。成为汽车电子供应商,就必须保证能供货十年以上,这个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工厂能保证给你供货十年。。。这个进入门槛就非常高了。但是,进入难的市场,被挤退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并且获利的周期也会很长。汽车,未来会是一个爆炸性的市场,并且,中国做汽车电子的公司也不多。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我们有些产品已做进日本汽车市场,获得ACK-100认证等,这些都为我们进入汽车市场打下基础。虽然早期是Flash进入,但是为后面MCU进入作了铺垫。

昌旭:有没有考虑收购日本的MCU厂商?

朱一明:日本的生态还是熟人市场,他们对熟悉的人才会信任。在日本市场,能喝酒表示关系已经熟悉了,而在韩国市场,喝了酒并不代表任何意义。

其实,*后并购公司*难的是在管理。能够收购一个牛逼的公司已经很难了,*后你会发现,管理这个牛逼的公司会更难。这就好比结婚与过日子,费了好大功夫追到一个姑娘,结果发现过日子才是更需要磨合的。

所以,并购失败的案子非常多。但是,纵观过去**的半导体公司,都是通过不断收购来成长壮大的。跨境并购会更难一些。不过,作为海归团队,我们这一点具有优势,因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化,硅谷有很多朋友,他们的公司未来都有合作的机会。

“兆易十年”遇到的**个贵人是谁?

昌旭:2015年是兆易**创业十年,有哪些特别困难的时候?是如何渡过来的?

朱一明:我从美国做工程师,到回国创业,要转向市场销售,这个转变也是蛮大的。所幸,我们一开始选择了卖IP,这个相对来说是面向工程师的纯to B的市场,不需要太多市场营销技巧。我们的**个客户是福州瑞芯微电子,他们的CEO励民是我们的**个贵人。他们现在也是中国芯片的翘楚。

后来我们觉得卖IP的模式不适合我们,于是我们转向自己做芯片了。自己做芯片,产品定义也是很难的。*早做的SRAM产品,但是这个技术很快就没有市场了,好在锻炼了团队。

再后来,选择专注于Nor 闪存业务,是公司成立近三年后的事,也就是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摸索,*后才定下这个大方向。*难的时候是,大家都看不到希望了,刚做出Nor的产品,2008年又遇见全球经融危机。

不过,好在幸运之神还是偏向我们的,那时正好有一个日本的公司找e2ROM产品的外包团队,于是我们与另外两个美国设计团队PK,由于我们可以设计出大的温度范围和高密度,*后战胜了对手,赢得了这一重要的设计外包定单,也渡过了经济危机。不仅如此,也让投资人看到了信心,于是**年2009年又获得了新的投资。我们这一路走来,投资人助力十分重要。

接着,另一个机会又降临,Nor的*大厂商Spansion申请破产保护(不过,他们后来也渡过了难关)。由于他们的破产保护,一些大的客户找到我们,于是我们开始与国际上的一些大客户合作。比如Sandisk的SSD中也用到我们的Nor闪存。

昌旭:您认为一个创业团队有很多牛人的专家是成功的条件吗?

朱一明:从我这几年创业,以及我参与投资的创业团队来看,一个团结的团队比牛人组成的团队重要得多。我看到的很多大牛人组成的团队,*后失败的例子很多。我们在美国看到的,死掉的全是牛人团队。其实在大公司里,每人看一小块,重要的是协作精神。*怕的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很牛逼。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图片 手机芯片 半导体 高通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