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Nokia手机后富智康预亏1.1亿美元;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

分享到:
469
下一篇 >
1.收购Nokia手机的富智康预期上半年转亏1.1亿美元;2.华为女皇:*懂任正非的人 “狼性销售”模式***;3.“技术少壮派”复兴中兴:利空出尽押注“未来概念”;4.三星2019年之前不会推出可折叠手机:技术尚不成熟;5.福特聘请400名黑莓工程师以加速开发连网汽车服务;6.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 在美国汽车领域仅次于通用汽车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收购Nokia手机的富智康预期上半年转亏1.1亿美元;

清明连假期间,鸿海集团海外投资频传出利空消息。 其中,鸿海集团旗下富智康(FIH)发布新闻稿示警,受收购诺基亚的成本影响,预估今年上半年将亏损,预计合并损失不超过1.1亿美元。

富智康在新闻稿指出,尽管预期今年上半年营收将逾46亿美元,年增逾99%,但因公司新业务开展、去年5月18日集团确认与HMD一同收购诺基亚功能手机资产,恐将因相关成本影响,让今年整体上半年转亏损。

由于鸿海集团持有富智康逾六成股权,市场忧虑,富智康上半年转亏、恐拖累母公司获利。 另外,富智康也预告,预料在今年下半年仍将持续认列收购诺基亚的相关成本。

鸿海旗下富智康是在去年5月18日宣布,收购微软旗下诺基亚品牌的功能手机业务,以总代价3.5亿美元收购有关业务,包括其知识产权及其他不动产等。 其中富智康出资3.3亿美元,其余由HMD负担。

市场观察,在诺基亚品牌持续转型发展之际,上半年主要制造伙伴富智康仍将面临产品新旧交替、产业传统淡季。 至于外界盛传、诺基亚今年第2季将推出旗舰机种,一般预料新机推出后对富智康营运有拉抬效果。

另外,富智康也已任命黄钦贤、罗忠生任执行董事。 黄钦贤已在鸿海集团任职逾13年,*近五年担任鸿海集团财务长特助,拥有相机模块、伺服运动监控系统与自动化财务与业务营运经验。

鸿海集团旗下富智康估上半年转亏概况 图/经济日报提供

由于富智康跟HMD合作模式,不同于一般手机品牌客户单纯只是代工制造,富智康诺基亚业务还包含销售等层面,市场本来就预期会有额外成本。 目前Nokia 6在中国大陆销量有不错成绩,后续就看诺基亚手机能不能扩大销量,加速弥补富智康初期投下的成本。

去年富智康营收、获利同步衰退,获利1.36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减少40.4%,创三年来新低。 营收62.3亿美元年减16.3%,达三年来新低,是四年来**负成长。 富智康主要操刀安卓手机代工,客户包含华为、小米等大陆品牌。经济日报

2.华为女皇:*懂任正非的人 “狼性销售”模式***;

3月31日,华为公布其2016年度财报:华为去年全球销售收入5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2%;**净利润3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0.5%。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华为研发费用约为763.91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15%左右,较2015年的596.07亿元提高28.2%。

随着华为发布*新的财报,低调的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在年报致辞里说,华为“每年坚持将10%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发领域,从不因短期经营效益的波动或短期的财务目标,减少在**方面的投入,牺牲未来的产出和生产力。”

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华为没有改变过。数据显示,十年来,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100亿。

而孙亚芳低调到什么程度呢?

从近两年的公开的媒体报道来看,只见其名,未见其人。

孙亚芳的名字常常和董明珠同时出现在一些排行榜单里。今年2月6日,在福布斯发布的“2017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格力电器董明珠位居榜首,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与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分列二、三位。而在《福布斯》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年度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上,孙亚芳两次力压董明珠排名榜首。

同样作为中国杰出的商界女性,我们分别对董明珠和孙亚芳的新闻进行了实时搜索,相关新闻的结果如下:

董明珠的相关媒体报道处于实时更新状态,而孙亚芳的报道基本上是各家媒体在花式“炒冷饭”。

《中国企业家》(ID:iceo-com-cn)多次尝试与孙亚芳取得联系,华为公关以“并不能对外公开”为由回拒。

熟悉华为内部文化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ID:iceo-com-cn),华为的低调和神秘已是常态,尤其像任正非、孙亚芳这样级别的高层,他们一直秉承着对外界低调的原则。即使是在员工离职的问题上,考虑到对公司的影响,华为并不希望被媒体关注。

虽然孙亚芳平时很少出现在媒体及公众面前,但这并不足以遮挡她的光环:

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美国“**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荣膺榜首,孙亚芳则是***位入选的中国女性;

2011年,《财富》中文榜发布“中国*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孙亚芳登顶榜首;

2013年,孙亚芳再次进入福布斯“*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排名第77;2016年,在“中国*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的评选中,孙亚芳上榜。

自2009年《中国企业家》率先推出“中国*具影响力的30位商界女性”评选以来,孙亚芳每年都参与评选,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列第四、第三。

2009年,是孙亚芳任华为董事长的第十个年头。岁末,任正非在华为的新年贺词中说到2009年:“风华绝代乱世生”。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下,华为实现了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并挤掉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大移动电信设备供应商巨头。

这一切的背后,当家人的远见、魄力和领导力都是*关键的。

在2010年“中国*具影响力的30位商界女性”颁奖典礼上,对孙亚芳的评价是——“华为精神**”任正非和女二号孙亚芳默契作战,十几年来,孙亚芳已经从华为的救火队长、心理医生、形象女士蜕变了成一个国际大企业的女企业**。她的言语举止、内心风度都已经脱胎换骨,她“严于律己,不能宽以待人”,是华为真正进步*快的人。

如今62岁的孙亚芳并非华为的创始级人物,但她却是多次在****拯救华为、帮助华为解决“到哪里去”这个重要哲学问题的人物。

她被外界称为“华为女皇”、“华为的国务卿”,她与任正非的合作在华为内部被称为“左非右芳”。任正非曾大骂下属不懂他,只有孙亚芳懂他;任正非极力推崇她的思想理念,在不少公开场合引用她的话,甚至向所有华为人力荐她写的文章。

在她的领导之下,华为”狼性销售“模式和严格的人力资源体系得以建立,华为也成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2016年12月30日,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新年献词中指出,华为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5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

由此,有人一言以蔽之:没有孙亚芳,很难有华为的今天。

一鸣惊人

从一登场,她就扮演着拯救华为和任正非的重要角色。从1989年进入华为工作至今,在华为的二十八个春秋,她的影响无时不在。

1982年,27岁的孙亚芳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加入华为以前,她有过技术员、教师、工程师的工作经历,七年之后,孙亚芳进入华为担任市场部的工程师。

彼时,华为在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才两年。处于创业初期的华为,和众多创业公司一样,资金周转常常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当时的处境有多难?从任正非公开的创业史来看,1990年,好不容易有了两年多的积累、境遇开始扭转之时,任正非将公司所有的利润和能调动的资金几乎全部都投入到了研发之中,一旦研发失败,将意味着华为会倒闭关门。

在华为内部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1992年前后,华为因贷款回收速度太慢,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华为内部员工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整个公司上下士气非常低落,甚至出现了不少员工递交辞职的情况。这时,华为突然收到一笔贷款,众人欢呼之余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笔资金。于是,任正非就和众多管理高层开会一起研究如何处理。此时,一个打破众人的声音高呼:先把大家的工资解决了吧!

这个惊人的声音来自孙亚芳,在****,她站出来,帮助任正非和华为做了一个影响华为命运的决定。

员工的工资问题解决后,华为内部士气大增,紧接着各种问题也迎刃而解,新产品的研发十分顺利,市场反响也不错。这一年,华为的年销售突破1亿元,在年终大会上,任正非**个发言,他哽咽着说,“我们活下来了”,掩面而泣。

此后,孙亚芳还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华为拿下不少贷款项目,这些贷款对当时资金紧缺的华为和任正非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经过这些事情,孙亚芳的大名也在华为内部流传开来,任正非开始在各方面重用孙亚芳。

十年建设

华为官网公开资料显示,在1999年孙亚芳被任命为华为董事长之前,她先后担任市场部总裁、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华为大学校长等多职。

来源:华为官网高层管理信息

百度百科显示,华为本没有“��事长”这一职务,1998年左右,是任正非提议孙亚芳为董事长,让她负责外部的协调,自己则专心做内部管理。这在《走出华为》一书中也得到证实,华为的董事长是在1998年华为出现一些风波的情况下设立的,孙亚芳无论是在口才、个人风度抑或是对外协调的能力上,都表现得很出色,这也是她获得任命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从孙亚芳进入华为到任正非专门为她设立董事长一职,整整十年,她在市场销售、财务以及人力体系上做出了不少建设。

任正非在宣布孙亚芳担任董事长时说,他认为孙亚芳的*大功绩,就是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华为市场营销体系。这就是众人皆知的“狼性销售”模式。

《走出华为》一书作者的汤圣平曾在华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是华为建立先进的考核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在其书第20章 “狼子野心:远大的华为”中,他描述了华为的“狼性销售”模式。

书中这样写道:华为的销售人员能做到你**不见我,我就等你**;一个星期不见我,我就等你一个星期;上班找不到你,我节假日也要找到你。华为的销售人员甚至在知道了你在哪个小岛上开会后,他也会摸过去把你找到。

在“狼性销售”模式的锻造下,几乎华为的每一个员工在在工作上给外界留下了执著、不屈不挠的进攻形象。

外界报道多是,这支“狼性”十足的销售队伍的***是任正非,事实上,背后真正的***是孙亚芳。自1996年以来,在孙亚芳的带领下,“狼性”市场销售组织体系逐步确立在华为的地位。

在这十年里,除了建立“狼性销售”模式以外,孙亚芳对华为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华为严格的人力资源体系。1996年,是孙亚芳进入华为的第七个年头,她便开始了风起云涌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直接的表现是,在孙亚芳的带领下,华为创下了辉煌业绩。英国《经济学人》的曾对华为的崛起评价是——“它(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华为内部人士曾这样评价孙亚芳在华为的作为,在华为的所有部门中,市场、研发和人力资源三个部门是对华为贡献*大的,而孙亚芳在华为大部分时间主管人力资源和市场。华为严密的市场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深深留下了孙亚芳的工作风格烙印。

《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孙亚芳:“她口才和风度俱佳,但行事低调,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奠定了华为高效的执行文化,更以女性追求细节**的天性推动华为内部管理精益求精。”

也恰恰是有了孙亚芳这样精益求精的***,让华为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取得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使华为在1996年后迅速奠定了在中国通信制造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左右之道

汤圣平认为,在中国,恐怕没有**个大企业的*高层像任正非、孙亚芳这样的“左右”特色。

上文提及任正非在1998年提出让孙亚芳担任华为董事长一职,事实上就已经确立了任正非**把手、孙亚芳**把手的华为高层管理模式。此后的十几年,任孙二人一内一外、合作默契。

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拥有****的威望,但作为董事长的孙亚芳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尤其是任正非对她的尊重。据说,在华为的公司级文件,抄报的一栏,只有任正非和孙亚芳两人会以“任总”、“孙总”相称,其他副总裁都要在栏中出现姓名,就是在公开场合,任正非也都是以“孙总”称呼孙亚芳。

还有说法是将孙亚芳在华为的位置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有了“华为女皇”的称呼。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孙亚芳有势力,就是说她在华为就代表着任正非。”除了在华为拥有的特殊权力,足见任正非对孙亚芳的信任。

2001年1月8日,在陪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访问伊朗期间,任正非的母亲因外出买菜时遭遇车祸。在巴林中转停留的6个小时、不期而至的暴风雨以及在曼谷导致任正非错过了转机,拖延了回家的脚步。

来源: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根据任正非在内部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描述,等到他回到母亲的病榻前,母亲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很自责。他后来写道,如果在登机前给母亲打个电话,她或许能留在家里,不致如今阴阳两隔。虽然,任正非未能及时赶到,但是当时已经有人替他先赶了过去。文中所提及的赶去昆明组织抢救的“孙总”正是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

在华为,任正非觉得属下有时难以领会他的意图,唯独孙亚芳总是在**时间便能够体会到他的意思,孙亚芳对任正非思想的影响和理解,在华为公司恐怕无出其右者。这种相互融通的管理境界,或许就是汤圣平所说的“左右之道”,两个合作的人志同道合、相互理解又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一种”平衡“。

任正非对孙亚芳的思想和观点也倍加推崇。根据百度百科公开的资料,1998 年,孙亚芳发给任正非一个报告,在报告中她提出三个观点: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发生变化,主要由知识和管理创造的,所以要体制**;二、要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要让有社会责任的人成为管理者;三、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班人承认公司核心价值观,并且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孙亚芳的这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关于华为接班人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亚芳的管理观点,而《华为基本法》中并没有这些。后来,这些观点一部分得到了任正非的认同,也被任正非引用在讲话《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里。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任正非对孙亚芳的思想和观点推崇之至,是要求所有的华为人来认真学习孙亚芳的一篇文章——《以色列崛起之谜》。

1997年2月16日至21日,孙亚芳随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重点是访问以色列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开展与他们的技术合作与市场合作。回国后,孙亚芳撰写了《以色列崛起之谜》一文,谈了自己访问以色列的感受和体会。

随后,任正非向全体华为员工强烈推荐了这篇文章,希望华为人将这篇文章作为华为基本法的辅导报告之一。

神秘的低调

2010年,任正非66岁,孙亚芳55岁。

10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了“由于任正非欲安排其子接班,引发华为高管震荡”的消息,一时间,对于华为接班人一事,各种揣测横生。

10月27日,华为发表了一份《谣言是怎么生成的——华为董事长离职谣言源于华为内部员工假造,个别记者推波助澜》的声明,称此消息“纯属凭空捏造的谣言,与事实完全不符”。声明由华为的媒体负责人以邮件形式发送,但未有落款。华为在声明中称,希望媒体“不要继续炒作”,并表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随后,任正非对孙亚芳“被逼”离职传言进行了否认,回应称,华为不走家族企业发展道路,不会一个人决定公司命运。

来源:搜狐社区

华为以及任正非的辟谣,并未终止外界的猜想,关于“华为接班人”的种种猜测还在上演。

相对于舆论的沸腾,在媒体面前,孙亚芳继续着她的低调。

近两年,孙亚芳将重点放在华为的海外市场上,尤其在亚非市场的开拓更为典型,和华为整体的海外扩张布局一致。如征战亚非拉,沿着中国的外交路线走,巩固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2015年,印度总理在上海会见了马云、孙亚芳等企业家,据报道称,当时莫迪与中国企业家签了220亿美元的生意,许多都是中资银行为印度企业进行融资,还包括电信等行业的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企业家合影

2016年2月20日,英国文化大臣约翰?惠廷戴尔在华为董事长孙亚芳陪同下参观华为展厅

2016年9月4日,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向在G20峰会期间参观华为杭州研究所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介绍华为P9手机

如今,华为的海外业绩也已经显出“华丽”。在市场份额方面,华为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1.3%,50%智能手机发货来自海外。其中,33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5%,18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20%。

低调的作风、华丽的战绩,这些令华为和孙亚芳更加神秘莫测,对于华为的对手们而言,无论是开展防守或是进攻,或许都不是*佳的判断。中国企业家

3.“技术少壮派”复兴中兴:利空出尽押注“未来概念”;

“技术少壮派”复兴中兴:利空出尽押注“未来概念”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深圳

创业难,守业更难。2016年,对于成立31个年头的通信巨头中兴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悬念和转机的年份。

中兴通讯(16.960, -0.04, -0.24%)总裁赵先明对此直言不讳。今年年初,赵先明在内部信中坦言,“2016年遭遇了公司成立31年以来*大的一次危机”。

在财务数据上,中兴通讯*新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中兴营收达1012.3亿元,同比微增1.0%;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3.6亿元,较2015年的32.07亿元的净利相比减少了173.49%。

随着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消除了经营上的巨大不确定性之后,这被外界视为利空出尽,中兴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成功解除外患之后,中兴更应该审视的,是其自身成长面临的挑战。例如,中兴曾寄予厚望的终端手机业务销售不及预期,而华为在这个市场则每年能取得接近2000亿元的营收。

同时,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市场份额,中兴与同其业务交集高达八成的老对手华为的差距亦正在日益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股实质性的变革力量正坚定地在中兴内部推行。一方面,中兴老臣殷一民重新出山,与赵先明搭档,构成了中兴通讯**代领导层的主体。殷赵二人皆是“技术派”出身。中兴通讯欲在5G窗口期打通一条复兴之路,“殷赵”搭配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万物移动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中兴通讯既面临ICT(信息通信)产业在全球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也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周报梳理中兴财报发现,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在营收占比中高达12%,中兴更专注于5G、物联网、SDNNFV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储备,布局也更超前,寄望开启通信领域的“新航海时代”。

经过一系列的复盘与反思,赵先明明确指出,未来将坚决聚焦主营业务,持续强化市场和产品组合管理,对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或者投入产出较低的业务进行“关、停、并、转”,提升公司主业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按照战略指引,积极做好新领域的布局和拓展。

“殷赵配”走向前台

去年以来,中兴通讯经历了一系列的高层调整与权力更迭。

2016年4月份,在原董事长侯为贵当届董事会任期结束之际,中兴通讯宣布了新班子的任命。技术出身的赵先明,成为新的董事长和总裁,从侯为贵手中正式接过帅印。到了2016年10月份,执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并以执行董事身份兼任中兴终端总经理。

2017年2月份,为中兴效力27年的非执行董事史立荣因个人其他事务提请辞去了中兴通讯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等全部职务。3月14日,中兴通讯又公告了*新****,董事长兼总裁赵先明辞去董事长职务后,仍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与此同时,执行董事殷一民升任为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兼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至此,中兴通讯完成了领导班子的交接过渡,“殷赵配”构成了中兴通讯**代领导层的主体。

今年54岁的殷一民是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一手培养出的5位高层之一,同时亦是手机业务的元老,主导了中兴手机从0到1的飞跃,中兴许多出色的产品,都出自殷的手笔。

今年51岁的赵先明此前则担任中兴通讯CTO,是中兴多项技术的带头人,比如长期负责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自主研发GoTa数字集群系统等,其在2014年还提出和推动了整个集团目前执行的“M-ICT战略”。

中兴内部管理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董事长决策,总裁执行,殷赵两人的搭配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公司治理。”

同时,殷赵二位“60后”走上前台,即表明中兴把技术摆在了前列,也体现了中兴少壮派接班的趋势。对于中兴的改变,内部人士亦多有感触。“公司去年喊出了‘拼搏**、求真务实’的口号,升职更倾向于任命年轻人,80后、85后这些人更有机会。毕竟以前体制僵化,现在提倡年轻化,职业化,也算是一种改变和尝试吧。”中兴内部一中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

此外,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中兴通讯曾在2007年及2013年���施了两次股权激励,目前**次股权激励正在执行当中。

据时代周报记者获悉,殷一民在3月14日就任中兴通讯董事长一职的当天,就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称“过去的挑战既已发生,就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公司不会因为这些事件对去年经营业绩达成应该发放给干部和员工的奖励产生影响,更不会因此裁员。”这被中兴内部视为稳定军心的表态和举措。

成长的烦恼

成立已超过30年的中兴通讯,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通信科技行业巨头,中兴面临的*大问题就是“缺乏强劲的增长势头”。

2015年,中兴**迈入千亿营收俱乐部。去年一年,中兴总营收为1012.3亿元,同比仅微增1%。而同城兄弟华为*新年报显示,去年其总营收达到5215亿元,同比增长32%。

放眼至具体业务上,中兴去年运营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主要是由于国内外4G系统产品和国内外光传送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所致。政企业务营收89亿元,同比减少15.18%。消费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华为单就消费者业务营收就达到1252亿人民币,去年该收入进一步增加到1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同比增长29%。

而根据IDC的数据,仅仅在5年前,也就是2012年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上,中兴手机以2850万部,7.9%的市场份额排名**,力压份额7.8%的联想,和市场占比6.5%的华为。但2013年则成为中兴手机历史发展上的分水岭,中兴手机出货量开始被华为反超。

2014年1月,临危受命的中兴终端总裁曾学忠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幅缩减产品,产品种类从300多款砍到76款,同时启动内部代号为“阿波罗工程”的研发项目。于是,中兴手机整整18个月未出新品,完全沉寂,直到“天机”系列在2015年面世,终于再次获得广泛赞誉。

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5600万部,终端总出货量超过1亿部。从各个机构的销量统计数据看,位居全球第七。终端内部备受鼓舞,曾学忠更定下了2016年出货量达7000万部的销售目标。

2015年这一年,在美国市场,中兴卖出了1500万部的智能手机,行业第4;在亚太,中兴销量达到1100万部,同比增长了120%;在欧洲同比增长了400%;在非洲增长超过了100%;在南美增长了40%。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兴手机超过七成的出货量来自海外市场,在自家的大本营,也是全球增长*快的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国,出货量反而只有1500万部,甚至比不上当时的魅族,国内市场成为中兴手机的短板。

彼时,曾学忠发布内部信反思称,“国内市场主要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战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错过智能机和互联网营销两个风口。另外是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而根据调研机构HIS的数据,去年国产手机全球出货量上,中兴销量为5700万台,排名第五,紧随华为、OPPO、VIVO、小米之后。这远未达到此前定下的7000万台销售目标。过去两年线下红利集体爆发,OPPO、VIVO、金立等“渠道**”成为*大黑马,中兴再一次失去了第三个风口。

但中兴是否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呢?

实际上,华为一开始在手机上的优势,远没有其在通信和运营商产品上的优势那么大。但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是得益于聚焦中**产品市场策略和荣耀模式的发展,除此之外,就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用于研发和申请**。

而国内手机品牌在资金支持与研发团队上,可以与华为一较高下的,也只有中兴。

据中兴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早在iPhone 6s发布之前,中兴就已经掌握了“3D touch”技术上。此外千兆手机等产品的发布,都表明了中兴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

去年9月份,曾学忠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曾向记者表达了对中兴**方面的信心,“很多手机厂商都只能在亚非拉地区进行突破,但中兴有着**优势的保驾护航,一开始就得以聚集于门槛*高的欧美市场。以德国为例,去年比前年投入增长了300%,业务则增长了400%,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令人较为满意。”曾说道。

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兴手机过去几年,在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在国内则主要是进行调整,通过赞助NBA、足球队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在5G等黑科技上积极布局,目前整体还处在品牌投入期和渠道建设期,但预计接下来还会有较大的突破。

“万物互联”战略机遇

近年来,随着老对手华为高速扩张,中兴通讯则经历转型,步伐相比较为缓慢,目前整体规模仅为华为的1/5。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虚拟增强现实等机遇不断涌现,面对整个ICT行业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兴已有深厚积累,并瞄准了当中的机遇。

赵先明指出,根据M-ICT2.0战略的总体要求,要在传统的优势领域,进行技术**,帮助运营商和政企客户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也要积极审视自身在生态圈、产业链发生重大改变后的角色变化,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商业模式**与变革,为公司未来发展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VR/AR大视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机会点。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中兴的Pre-5G 产品系列逐步商用,在 5G 正式商用前协助全球运营商以较低的成本提高网络性能,并获得业界认可。同时,中兴亦积极参与 5G 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突破,同时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德国电信、 Telefonica、日本软银、韩国电信等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 5G 技术和市场应用。

中兴通讯作为*早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厂商之一,目前参与了全球40多个国家145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经验丰富,能够提供从顶层设计、方案落地、投融资到城市运营的端到端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服务,这也是银川市政府及众多城市选择与中兴通讯合作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新能源、电芯片和光电子等领域,中兴也有持续深耕。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过去三年中,中兴为了加大其在Pre-5G、5G、**路由器、SDN、OTN、核心芯片等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应用,对研发极为重视,研发费用亦逐年上升。

过去三年的指标显示,自2014年起,中兴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0亿元、122亿元、127亿元,分别增长22%、35%以及4%,研发费用在营收当中的占比分别为11.04%、12.18%、12.61%。

2016年可持续报告显示,目前,中兴通讯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设有20个研究开发中心,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中兴**资产累计超过 6.8 万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 2.8 万件。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6年国际**申请数据显示,2016年,中兴通讯根据《**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提交了4123项**申请,超过任何其他公司。中兴通讯由此从一年前的第三位上升至**排行榜首位。

“船头方向对了,中兴还是一艘大船,正驶向更加辽阔的远方。”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价道。时代周报

4.三星2019年之前不会推出可折叠手机:技术尚不成熟;

北京时间4月4日晚间消息,三星旗下显示面板制造商Samsung Display**工程师Kim Tae-woong周二表示,由于曲面屏手机依旧畅销,再加上一些技术上的挑战,可折叠屏幕手机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上市。

当前,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三星可能于今年或明年发布可折叠屏幕手机。这种手机的屏幕展开后,将会变成一款平板电脑。

但Kim Tae-woong今日在首尔参加“Display TechSalon”行业会议时却表示:“由于曲面屏依旧畅销,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来开发可折叠屏幕。据预计,这项技术要等到2019年左右才能成熟。”

投资公司HI Investment and Securities分析师徐元双(Chung Won-seok)在此次会议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预计Samsung Display将于2019年推出可折叠屏幕,他们没有必要过早销售新硬件(可折叠屏幕),因为当前的曲面屏享有20%的运营利润。当曲面屏手机需求出现下滑后,Samsung Display就会打出下一张**(可折叠屏幕)。”

当然,Kim Tae-woong在会后也向《韩国先驱报》(Korea Herald)承认,在研发可折叠屏幕方面,Samsung Display还有一些技术挑战需要克服。

Samsung Display之前曾表示,可能率先推出“单向”可折叠屏幕(上下或左右折叠),然后再推出“双向”可折叠屏幕(上下、左右均可折叠)。

关于三星可折叠手机的折叠结构,此前的**中就已经有提到,其手机屏幕可以自动或者半自动的弯曲,屏幕关节处采用类似Surface book那种铰链设计,整个手机折叠后与以前的翻盖手机效果相似。

可折叠屏幕被看做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除了Samsung Display,中国的小米公司也正在悄悄的研发相关技术。近日,一项小米可折叠手机**曝光,从**内容来看,这款手机由两块屏幕组成,并可折叠在一起。

当然,该**只是证实小米正在研发相关技术,究竟其何时会应用于产品还是个未知数。(李明)

5.福特聘请400名黑莓工程师以加速开发连网汽车服务;

福特过去与BlackBerry的合作关系密切,2014年舍弃微软采用了QNX开发福特车载信息系统SYNC,去年10月双方宣布扩大合作,上周福特再宣布聘请原BlackBerry行动解决方案部门400名工程师,加速连网汽车服务的开发。

福特汽车(Ford Motor)上周对外揭露已聘请原本任职于BlackBerry行动解决方案部门的400名工程师,并计划在加拿大设立研发中心,以加速福特于连网汽车服务的开发。

这400名工程师中,有300名来自BlackBerry加拿大总部,有100名来自BlackBerr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办公室,主要开发各种行动解决方案,将让福特的行动连网部门人力扩大一倍。

福特与BlackBerry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先是在2014年舍弃微软,采用了BlackBerry的QNX嵌入式系统作为福特车载信息系统SYNC的基础,去年10月,双方宣布扩大合作,虽未公布合作细节,但外界猜测BlackBerry软件技术可望成为福特自驾车计划的中心,迄今福特全球已有6000万台汽车采用QNX系统。

此次福特延揽BlackBerry的400名工程师,再度显示了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 福特电子系统工程总监Chuck Gray表示,汽车要自动驾驶必须先连网并与云端通讯,而福特的行动连网部门便要负责建立可用来建构所有连网任务的骨架,当中大多数的人才即是来自BlackBerry,从无线电射频、硬件、芯片、操作系统到**及稳定性等。

福特的美洲总裁Joe Hinrichs则说,QNX为福特连网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它不仅仅关乎车载信息系统,也关乎通往外界的链接,BlackBerry正在努力开发现有与未来的QNX系统。 BlackBerry则低调地表示此次的人力转移将有助于BlackBerry从硬件公司转型为软件业者。ithome

6.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 在美国汽车领域仅次于通用汽车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投资人的脑海中已超过亨利-福特(Henry Ford),这是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剧变的*新迹象。

马斯克创办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市值上已超过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福特,成为美国市值**高的汽车制造商。

据数据与信息供应商Factse称,特斯拉股价周一上涨7.27%,报收于298.52美元,在市值上达到了486.3亿美元,超过了福特的454.7亿美元。 特斯拉下一个需要超越的目标将是通用汽车,其市值约为520亿美元。

特斯拉股票上周已获得中国科技巨头腾讯的信任票,后者称其已持有特斯拉5%的股份。此外,特斯拉周日宣布其今年**季度全球汽车销量创下新纪录。

市值高低变化反映出市场愈加相信电动机终将取代内燃机,成为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曾经主导人类出行方式的汽车城势必会面临新一轮冲击。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公司削弱了汽车城的影响力,而当下这些传统车企又将面临硅谷科技势力的挑战。

福特的Model T车型**了一个时代,向广大中产阶级提供了能消费得起的汽车。马斯克做出同样的承诺,希望推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Model 3车型。这款外形靓丽的高科技汽车售价为3.5万美元,充一次电差不多可以从纽约开到华盛顿。

马斯克现年45岁,与福特在1908年推出Model T时同岁。马斯克押注其所创办的特斯拉不仅能通过电动汽车,还能通过无人驾驶技术重塑交通出行领域。

部分投资者认为特斯拉较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前者积极大胆将无人驾驶技术推向实用。

ARK Invest分析师塔莎-基尼(Tasha Keeney)说:“其他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向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转型,但他们要达到特斯拉水平在难度上几乎翻倍。” ARK Invest持有特斯拉、通用汽车以及丰田汽车的股票。

特斯拉仍是具有高��险的**。这家成立13年的车企尚未实现盈利,深陷债务,并在去年仅仅交付7.6万辆汽车。特斯拉的Autopilot作为无人驾驶系统尚未经过测试,并引发了**方面的担忧。

福特的年营收是特斯拉的20多倍,利润几十亿美元,每年销售数百万辆汽车。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领导下的福特并非保持一成不变,其承诺到2021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并一直收购和投资科技初创企业。该公司还向Argo AI投资10亿美元,后者的部分工程师来自打车应用Uber和谷歌(微博)母公司Alphabet的无人驾驶项目。

在前**执行官伦-穆拉利 (Alan Mulally)的主导下,福特开展了大规模的重建努力,减少品牌数量、关闭工厂以及精简该公司庞大的全球运营机构。经过这么一番重建后,福特当下正处于该公司历史上盈利能力*强的时期之一。

菲尔兹自2014年出任福特**执行官以来,该公司因强劲的卡车需求受益,但却一直难以说服投资者其拥有更为光明的前程。菲尔兹提出数条路线重塑福特,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公司百年经营模式的掣肘,要改变这一现状成本太高。

福特预计2017年业绩走低,这进一步证实华尔街的观点,传统车企容易受到行业大起大落周期的影响。

福特的市值与2010年末相当,当时特斯拉的市值低于20亿美元。福特的股价自那时开始波动,而特斯拉股价一直稳步上扬。自去年11月收购太阳能设备制造商SolarCity后,特斯拉股价涨幅超过50%。

马斯克押注较为便宜的Model 3有助于特斯拉从**汽车制造商向大众产品转型。特斯拉的目标是明年生产50万辆汽车,但即使是该公司*为忠实的支持者也表示怀疑。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仍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定为305美元,预计未来汽车所提供的打车服务或将提高其价值。乔纳斯表示:“在基于应用的按需用车服务商业化方面,特斯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老一辈人士并不这样认为。

密歇根州迪尔伯恩汽车研究中心名誉主席、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的坚定支持者、投资人大卫-柯勒(David Cole)表示:“特斯拉的市值基于炒作和未来,而不是现实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特斯拉 收购 手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