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万亿智慧社区市场,长虹模式能否走得通

分享到:
64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李佳师

有观点说,2014年是中国智慧社区的元年,但到2015年中国智慧社区市场已经开始出现硝烟弥漫的火拼迹象。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规模约万亿元的市场上,已有超过5000家企业在抢滩智慧社区市场。7月28日,长虹公司宣布**开放协同的“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模式落地,智慧物业解决方案正式上线运营,这也是长虹战略实施的重要一步。长虹期望从智慧物业开始撬动智慧社区这个大市场,在众多各种物业类公司厮杀的“物业”市场,制造业背景出身的长虹,其“智慧物业”、“智慧小区”路径是否走得通?

撬动“长虹+”

为什么是智慧小区?

长虹希望在物联网时代成为“人、设备、服务”的提供商,由此来加速“制造长虹”向“制造+服务的长虹”的转型,在众多有物联网应用的场景中长虹为何选择以小区为切入点?

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坦言,因为小区是将人、设备、服务三元素进行融合汇聚并且容易找到可持续盈利商业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而且长虹在这个维度有优势基础。首先关于“设备”,在小区既包括了门禁、车闸、快递柜、车位锁、电梯等各种居住设施,也包括家里面的电视、冰箱、空调等各种家用电器,这里有产生数据也能够自适应提供用户喜好的智能化服务的硬件设备。其次从服务的维度看,这里有大量的服务机会,从衣食住行、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到百货商超、健康保障等等,而从目前的各种所谓智慧小区服务来看,远远没有实现“智慧”,有大量的服务痛点需要去破解。这其中有巨大的商业机会。再者从长虹的基础来看,长虹有大量的家电从冰箱、空调、网络等设备已经深入家庭,而且也有一定的线下服务渠道。

应该说以小区切入能够将长虹的“设备优势”和“线下渠道优势”聚合,以此为基础融入整合更多第三方的设备和服务,让长虹变成一个既有设备又有社区用户群、流量和O2O增值服务的公司,就能够改变长虹的一直以来的盈利增长模式,让长虹从“制造长虹”变成“制造+服务的长虹,”改变长虹只靠硬件收费的业务模式,变成”长虹+”。从商业路径上来看是可以走得通的。

现行智慧小区方案

是否智慧?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00家的企业看上了“小区”这块“肥肉”。

纵观目前的智慧小区解决方案,一类是“自下而上”模式,主要提供单一业务的社区服务,比如e家洁、阿姨帮,这类社区服务通常业务单一,用户推广成本很高,扩张性比较弱。另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通过建设一个社区平台来构建社区O2O生态圈,往往是物业公司或者物业公司联合互联网公司基于服务构建的封闭智慧小区生态圈,仅仅以物业或业务服务切入,通常用户体验并不好,缺乏用户黏性,失败率很高。第三类是某些家电企业构建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但靠一家企业整合小区物业、住户和社区O2O等资源,操作难度大、复制性差,推广成本高。

现有的智慧社区方案主要问题归结起来,一是平台缺乏开放性,无论是从技术的维度还是从生态的维度,都没有具备真正的开放性,完全不能够真正实现设备、人、服务的聚合与协同,不能够通过一个有吸引力的平台和模式将生态链有效地组织建立起来。二是无论是垂直类服务还是横向整合服务的“智慧小区”方案,事实上都没有创造出太好的用户体验,都没有建立应有的用户黏性,所以大部分方案和服务皆形同虚设,用户上线后能够留住10%用户的O2O****。

这令记者想到了当年电信运营商所做的“飞信”与现在腾讯所做的“微信”,尽管电信运营商想做的飞信其初衷也与微信颇有几分相似,但这两个应用在易用***互性等用户体验,以及开放性和生态构建模式来看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5.6亿而飞信已死的原因所在。在移动互联时代想要把一个平台性的产品和服务经营好,架构、模式和体验三个要素决定着它的市场命运。

长虹如何推进

智慧小区?

长虹切入智慧小区,首先是构建了一个能够将设备、人、服务以及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汇聚的平台,利用IPP、云和大数据通过技术方式解决了人、设备、服务连接、协同和交互等复杂问题,让设备的连接、资源的整合、数据的汇聚变得简单方便。然后长虹成立“四川点点帮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智慧社区的O2O业务平台推广、智慧物业服务、小区社交和生活品的直销业务,这是一个负责服务运营、市场推广等现实长虹和各个门类服务公司的“O2O”整合运营机构。

有了IPP和点点帮这样的平台和商业运行模式支撑,长虹的智慧社区从三个层面来进行推进。**用“硬方式”将小区用户“赶”上长虹平台。应该说门禁、车闸、车位锁等现在都很不“智能”,很多都需要人工识别、人工助力,长虹以及自己的光纤入户、设备接入、蓝牙**技术、**技术等等,以用户的痛点作为切入口,通过设备链接,把用户“赶上长虹平台”,由此撬开小区大门,应该说这个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到目前为止不到3个月的时间已经有1000多个小区被“赶上了长虹平台”。**用“软方式”黏住用户。很多智慧小区项目之所以不能够将赶上去的用户留住关键是缺乏“黏性”。长虹从社交的维度切入,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搭建一个社交平台,将社区周边的商业、宅配、社交、家政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整合在长虹的智慧社区APP中,解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希望由此将用户留住,建立用户粘性。第三,和房地产公司、地产投资公司合作,从“前装”市场到一体化智慧社区,提供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多方受益的新商业模式。

在这样的架构、这样的模式和路径下,长虹希望通过与生态、与小区用户、与市场一起迭代*后形成越来越丰富多元而完善的服务。在平台上将生成越来越多的人、设备和服务的数据,这其中有巨大的商业增值空间,同样也能够对相关的生态链服务机构进行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提供支撑。长虹的目标是三年内在这一平台上将聚合2500万的用户群,从而来为家庭提供从衣食住行到**、健康保障的一系列服务。

深圳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孙萌萌坦言,长虹搭建的平台能够让用户享受到更多更好性价比的服务,能够让更多的地产、商业、物业、家政、商超等机构带来更广泛的盈利空间,让更多传统企业快速互联网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会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 市场行情 长虹 社区 解决方案 O2O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