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家具企业如何做定制?

分享到:
99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李佳师

尚品宅配是中国IT业和家具业跨界融合的一个标杆企业,从一个专门为家具、建材、装修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的IT企业,演变成为“个性化、定制化”家具的龙头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产物。他的跨界曾遭遇哪些难题,他下一步将向哪个方向演进,《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尚品宅配集团副总裁、新居网总经理胡翊。

“跨界是被逼的”

尚品宅配是一家专做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家具企业,和其他传统家具制造企业不一样,其一他专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家具,其二他是一个嫁接在“互联网上的家具企业”,是一个靠数据来驱动的企业。

尚品宅配可以根据用户的身材、喜好来帮你进行从款式设计到构造尺寸的全方位个性定制。同时通过其3D设计软件及云端设计资源整合能力,在设计端让消费者不仅能体验到单个的产品,还能体验整体家居设计。用户满意之后,尚品宅配开始基于前端提供的数据进行个性化、柔性化的生产制造。尚品宅配完全实现线上线下整合、按需定产,这样的O2O、C2B商业模式是所有家具行业都期望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下狠心跨界、构建起这样的商业模式,用胡翊的话说,他们也是被逼的。

胡翊坦言,尚品宅配原来是一家专门为建材、家具、装修行业提供虚拟现实、CAD等软件工具的软件企业,吃尽了疯狂盗版的苦头,看到所服务的家具、地产行业如此高速的成长,基于这样的背景他们在2004年开始试水转型做家具工厂。当时的初衷仅仅是希望做一个工厂,用上自己的软件,做一个行业模板,做成一个标杆。但没想到尚品宅配不仅做成了,而且因为其IT基因让它快速超越了其他传统家具企业。

胡翊透露,定制家具行业有三大难题: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出错率。定制家具每一份订单不一样,产品不一样,生产工艺不一样,生产流程不一样,势必出错率会大,生产成本会高,生产周期会长。

而尚品宅配通过“混合排产”、“条码生产”、“自动纠错”的独有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胡翊说:“简而言之,工厂接到一个批次的订单,订单管理系统会把每一个订单拆成零部件,自动生成生产任务单,混合排产系统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与此同时,系统还会自动生成每一个部件在各个车间的生产作业指令。每一个部件都有对应的条形码,部件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条形码里面,系统通过条形码来识别部件。尚品宅配工人和机器都是依靠系统指令来驱动的,可以*大限度地解决出错率的问题。”这套生产系统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IT基因。

“不断试错是**捷径”

从IT企业跨界成为家具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传统家具企业所需要的家具行业人才、家具工艺积累,这些经验是软件出身的尚品宅配所不具备的。

胡翊坦言,他们和其他所有跨界者一样,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首先是引进人才、与其他人合作积累行业经验,毕竟从IT行业进入到家具行业仍然是有门槛的。从2004年开始建立家具工厂,到2006年正式投产,尚品宅配用了3年时间,跨过了这个门槛,解决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从2009年开始尚品宅配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如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他看来,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点,而且这是一个永远也没有完结的持续过程。就像当初,尚品宅配推出混合排产系统、条码生产系统来解决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效率与成本的问题,一开始混合排产材料的利用率也不高,从70%到80%到93%也是不断试错,不断纠错,一点一点试,不断优化算法模型,不断接近**,目前到达的这个利用率是行业中*高的,出错率也是行业*低的。

作为一个软件出身的家具企业,如何来理解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社交等等相关的技术与工具。胡翊认为,尚品宅配发展到今天完全离不开信息技术,有了互联网、社交等工具,让尚品宅配与用户之间更无缝了,有了云计算让尚品宅配运营得更高效了,有了大数据无论是前端数据还是生产数据,整个数据流动起来,尚品宅配的运作更加智能化了。

今天,无论是C2B还是O2O,尚品宅配都是行业中做得*成功的企业,但胡翊依然认为要真正成为一个数据驱动的企业,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的**空间,包括前端如何提升客户的转化率,如何把每一个进店、上网浏览的用户转化成为客户,如何让后端的每一个环节之间更智能化地衔接,获得更高的效率,都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今年的营业收入是30亿元,我们希望尽快能够实现突破百亿元。”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互联网 O2O 大数据 云计算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