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上的千亿帝国:国产手机崛起之谜;

分享到:
227
下一篇 >
1.手机供应链上的千亿帝国,国产手机崛起之谜;2.分析师:小米手机二季度出货量大反弹将超过2000万台;3.巨额亏损、大幅裁员 乐视阴影下的酷派还有未来吗?;4.乐视LeCloud关停,手机业务关闭或成真;5.谷歌智能手机抛弃HTC 大屏Pixel委托给LG生产;6.三大运营商两年内启动5G预商用部署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手机供应链上的千亿帝国,国产手机崛起之谜;

作者宁南山, 转载于宁南山(ID: ningnanshan2017)

一部智能手机里面,*贵的单个部件就是屏幕,在屏幕领域,中国以京东方为首已经开始崛起,2016年京东方的营收**超过日本目前**的显示面板厂家JDI。京东方也是中国手机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显示面板行业除了京东方以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的营收都达到了100亿的级别,例如华星光电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23.8%。深天马2016年营业收入107.37亿,同比增长1.97%,净利润5.69亿,同比增长2.58% 其他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很可能其收入也过了100亿。还有信利国际,2016年其营收为221亿港元(约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净利润为5.82亿港元(约5.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2%。

信利国际是多业务集团,显示面板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那么除了屏幕,还有东西*贵呢?摄像头模组是一个,以处理器,DRAM内存,NAND Flash内存,基带芯片为核心的各种集成电路,各种被动元件(电容,电阻,电感),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扬声器,马达,NFC,电子罗盘,射频,天线,麦克风),以及主要结构件(玻璃盖板,触控屏,PCB,FPC,金属壳,连接器) 今天我们来看看手机里的其他几个主要结构件:连接器,触摸屏,金属壳和玻璃盖板,看看在这些领域已经诞生了哪些中国力量。

1:连接器

连接件将一个系统内的两个或者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并且要起到能够传输电力,数据,音频等作用。在电子设备上,我们*熟悉的就是经常用的USB头和充电线,充电器等, 另外手机内部和笔记本电脑内部也有各种端子等连接件,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对工艺和技术要求并不低。 立讯精密是中国*大连接件厂家, 2016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37.63亿人民币,增长35.74%;净利润11.57亿,增长7.28% 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苹果,微软,华为三家,其中苹果是**大客户, 立讯精密是Applewatch的无线充电器的**供应商,也是苹果手机闪电充电线的三家主力供应商之一。华为的通信基站里面也大量使用立讯精密的连接件。

电子产品连接器的未来,各种接口将会逐渐走向统一化,目前数据传输,音频(耳机口),电源口以后都会统一到Type c连接器。我们以后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耳机接口都会逐渐取消,一个USB形态的TYPC C连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讯精密目前是TYPE C连接器领域的领导厂家之一,其客户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手机品牌厂家,也是USB TYPE C连接器国际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如下图,值得一提在系统领域联想竟然也是标准贡献者,看来联想并非完全没有技术。

目前国际上连接器厂家,美国TE Connectivity是****,2016年营收大约为122亿美元,可以看下****的立讯精密大约19.9亿美元和****TE的122亿美元是六倍的差距。 TE营业额那么高是因为其应用范围很广,例如除了通讯和电子设备,汽车也是连接器的主要应用行业之一,其他还有医疗,工业,航空航天等等美国的Molex也是连接器巨头,营业收入一年三四十亿美元左右。 另外美帝的安费诺,2016年营收大约六十亿美元。 其他还有法国FCI,国内的富士康,还有日本的JAE,矢崎,住友电气,韩国KET等和国际巨头的多业务领域比较,立讯精密的业务领域还比较局限于消费电子产品,未来几年要大规模增长,需要切入到汽车,工业连接器,医疗,航空航天等更多领域。例如汽车产业就占了连接器产业大概20%的份额。

目前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和医疗领域已经开始布局,预计未来几年会成为新的成长动力。 2016年,立讯精密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高达46.42%。其次为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占比达37.94%。剩余依次为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6.51%)、其他连接器业务仅有(2.36%) 国内除了立讯精密**以外,中国**大连接器厂家中航光电2016年营业收入58.55亿元,增长23.91%,净利润7.34亿元,增长29.14% 得润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45.84亿元,增长50.9%,不过净利润只有0.39亿元,大跌-54.22% 航天电器2016年营业收入22.56亿元,增长20.42%,净利润2.61亿元,增长11.87%。

可以看出我国连接件厂家在规模上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和****的差距还很远。 而且龙头的立讯精密和中航光电增速较快。同时也可以看出,连接件的世界巨头,除了我国以外,全部都是发达国家企业。 这个世界上,谁正在产业上挑战发达国家,一目了然

2:金属壳

我相信很多人看不起金属壳,嗯这玩意儿很贵,你手机上面的金属壳,你至少为它付了100元人民币以上。原因是加工工艺要求高,而且精密加工过程中铝合金金属有浪费。金属壳这个业务目前主要就是两岸(大陆和台湾)的公司在玩。 比亚迪是中国*大的金属壳供应商,是不是有点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2016年,比亚迪电子营业收入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净利润12.33亿,增长35.8%,其中,ODM和OEM等组装业务占大头,收入为218.6亿元,增长23.5% 相比于做组装,毛利率较高的手机零部件收入为148.76亿元人民币,增长28.2%,其中金属壳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126.44亿,比上年增长36.4%, 比亚迪包括汽车在内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2016年才刚刚突破1000亿人民币,一个小小的金属壳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团收入的12%以上。

比亚迪生产金属壳的一部金属厂是比亚迪福利待遇*好的部门之一,年终奖大大高于比亚迪集团平均值。目前华为Mate系列,P10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为首的S系列,其金属壳均主要采购自比亚迪。 比亚迪的金属壳加工业务,之前都是购买日本兄弟工业和发那科的CNC加工设备,由于国产CNC设备的不断崛起,目前比亚迪已经**转向购买国产设备,劲胜精密成为比亚迪CNC设备主要供应商,国内设备成本和货期都优于日本厂商,劲胜精密的CNC设备厂位于东莞,货期仅为2个月左右,而日系供应商货期长达3-4个月,这大大降低了比亚迪购买设备的成本。 国内**的通达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78.25亿港元(按照1港币=0.87人民币换算,大约6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净利润10.2亿港币(8.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其金属壳供应的手机型号包括华为Mate9、P10及G9、Nova、麦芒5、荣耀5C、Oppo R9、R9s、A37、A51及A53、红米3及4、红米Note 3及Note 4以及小米Max。 做手机金属外壳的长盈精密公司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16年,长盈精密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61.2亿元、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52%, 此前2015年度业绩同比增幅也超过50%。 长盈精密的金属壳业务占年度总营收的68.07%。其次为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占总营收的14.09%,还有手机及无线上网卡电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连机器是长盈精密的**大业务,所以有时候也把长盈精密归于连接器厂家,和前面的立讯精密放在一起。 长盈精密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华为,OPPO,VIVO三家,2016年这三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长,长盈精密业绩也跟着一路走高。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的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带动有多么大。 目前智能手机外壳在迅速实现金属化,在未来几年实现金属化后,手机外壳材料陶瓷化是可能的下一个趋势,2017年2月,长盈精密与三环集团联合成立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领域合资公司,投资总额87亿,预计年产能达1亿件以上。长盈精密在CNC加工能力和手机外壳客户资源上的优势,与三环集团在陶瓷前段工艺上的优势形成互补。

三环集团是国内电子产品陶瓷材料的老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盈精密公司从2015年开始自造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计划, 2015年,长盈精密成立了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集中了数百名自动化开发人员,2016年天机智能营收达到1.2亿人民币,主要来自集团内部部署机器人系统的贡献,到2017年已经自主完成2000多台机器人的集成应用。

随着天机智能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4月底,天机智能已经获得外部意向订单接近1个亿。2017年4月,长盈精密和日本安川机器人在东莞成立合资公司,长盈出资65%,安川35%,成立天机机器人公司,天机机器人计划2017年生产500台小型六轴机器人,2018年生产2000台,到2021年实现年产1万台的规模。从长盈精密的例子可以看出,国内有很多公司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发现了自己做机器人的好处,在纷纷投钱自己研发制造机器人,并且从中获取了收益利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另外国内金属壳业界厂家劲胜精密公司非常值得一提东莞的劲胜精密公司, 2016年营业收入51.36亿元,增长44%,净利润1.31亿元,增长127.84%。 是不是看起来利润很少?要知道2015年,这家公司还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2014年的劲胜精密,还是一家以手机塑胶结构件为主要收入的公司,其塑胶结构件占比达到了81.4%,强化光学玻璃占大约6%,而金属精密结构件不到3%等。在电子产品在迅速金属壳化的情况下,劲胜精密这样的产品结构是要被淘汰的, 劲胜精密可以说处于公司关键转折点。 2015年,劲胜精密营业收入35.67亿元,下滑10.39%,净利润巨亏4.71亿元,大幅下滑73.52%,要知道,2014年还能盈利0.74亿元。

劲胜精密在生死关头的大调整挽救了他自己,公司大规模向金属壳业务转型,同时通过在2015年11月并购东莞创世纪机械公司,切入更上游的金属加工数控机床,这是一个大���改变了公司命运的决定。 经过2015年的调整,虽然当年巨亏,但是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金属壳业务收入占比从不到3%上升到25%以上,一个是数控机床等**生产装备当年销售收入实现1.07亿元,营收占比2.99% 到2016年,劲胜精密的金属壳业务收入已经达到13亿元,占比迅速上升到25.3% 不仅如此,制造金属壳不只是制造工艺技术要求高,劲胜精密还开始制造上游的金属加工设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数控机床, 2016年劲胜精密数控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5.47亿元,占比为30.12%,较2015年度仅仅2.99%的占比提升了27.13个百分点。

目前国内几大电子产品金属壳生产厂家,除了劲胜精密用自家设备外,另外两家比亚迪和长盈精密也购买劲胜精密的CNC数控机床用来加工金属壳。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0.32%,几乎高于其结构件毛利率水平一倍。 2016年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世纪CNC设备销售超过一万台。 劲胜精密还对数控机床产品主要机型的操作系统申请软件著作权。 除了金属加工数控机床以外,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劲胜精密的玻璃精雕机,目前国内的玻璃巨头蓝思玻璃,欧菲光,伯恩光学等主流玻璃盖板加工企业都认可劲胜精密的设备,月产能已经达到600台,出货同样在快速增长。另外劲胜精密的3D玻璃热弯机也在研发中。

2017年一季度,劲胜精密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劲胜精密从2014—2016年的自我救赎可以说是中国产业界的一个教科书比亚迪,通达,长盈,劲胜四强之外,还有个苏州胜利精密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134.77亿元,增长129.96%,净利润4.29亿元,增长61.79%。不过该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渠道服务, 其中包括金属结构件在内的制造业务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31.13%;毛利率17.05%,同比增长1.34% 该公司的亮点主要来自其两个小业务,收购了Apple Watch 自动化组装设备富强科技开展智能制造设备业务,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58.59 %。另外一个是做锂电池隔膜,该公司收购了苏州捷力,2016年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05.3 % 再说说台湾,相对于大陆业者统统快速增长,台湾业者的业绩表现相对疲软了许多,这也反应了两岸产业实力的此消彼长。

台湾的可成科技是真正的金属壳大佬,其主要是给苹果供应金属壳,2016年营业收入790.95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差不多179.8亿人民币),下降4.03%。这个营收规模比大陆*大的比亚迪还要大。

另外台湾凯胜控股,是一家纯金属结构件公司,给电脑,手机等提供金属件, 2016年营业收入327.63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差不多74.5亿人民币),下降15.2%。净利润28.02亿新台币,大幅下降50.3% 另外就是台湾的富士康了,该公司也大量供应金属壳,但是具体业务收入没有查到,估计规模不会小,富士康给苹果供应金属壳。 不要小看富士康,不要以为富士康只是个组装厂,富士康是个高科技公司,旗下有夏普的显示面板,有业成控股的触摸屏,有金属壳等结构件业务,还有机器人研发制造业务。

3:触摸屏

人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以后,手机,平板电脑都改成触控控制了,因此在以前的显示面板基础上,还需要加入触摸屏,便于人类控制手机。 不过由于近年来三星和苹果这些领头科技厂家开始推行on-cell和in-cell技术,也就是触控传感器内嵌到显示面板之中,所以不少显示面板厂家的面板可以直接实现触控功能,不再需要单独的触摸屏来贴合到显示面板上,因此这个市场在日益缩小。 也因为此,*近几年触摸屏这个产业在大搞价格战,市场资源少了,自然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目前一些实力相对比较弱的触摸屏厂家都已经在渐渐淡出。 目前世界五家主要的触摸屏生产商,中国的欧菲光,合力泰,富士康旗下的业成,台湾的TPK宸鸿,以及日本的日本写真。 欧菲光是个综合集团,这里我们只看其触摸屏业务, 2016年欧菲光的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3.15亿元,下降4.01%,占营业收入的42.31%。欧菲光竟然下降了,是不是觉得很惨? 但是其实欧菲光在触摸屏行业表现算好的了。

我们来看看台湾的业成控股,这家是富士康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793.6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大约180.3亿人民币),比2015年的936.8亿新台币大幅下降15.3%。业成控股2016年87.76%的营业收入来自一个客户,就是苹果公司,它是苹果平板电脑的主要触摸屏供应商,另外也供应一部分手机触摸屏。同时提供贴合业务。 如果在其手机里应用了in-cell技术,也就是触控传感器内嵌到显示面板,必然导致一部分业务直接流失到了显示面板厂家,不过苹果在这项技术上也在出现反复,所以显示面板和触控屏贴合仍然是苹果的选项。 一个是在**转向薄膜传感器来取代现在的玻璃传感器。以苹果的玻璃传感触控屏为主要业务来源的业成,营收出现下降是必然的结局。

从营业额来说,宸鸿科技目前是世界触摸屏老大,不过也是过的惨兮兮。 2016年全年营收为新台币892.2亿元,人民币202.8亿元(按照4.4的汇率)較前一年度減少26.5%, 宸鸿科技也是和业成控股一样的问题,90%的营收来自苹果等欧美企业,而且苹果在**转向薄膜传感器触控,宸鸿目前还是玻璃传感器触控。 宸鸿和业成相比,处境比较微妙,因为业成有富士康做靠山,而且富士康旗下有了夏普OLED,两者结合可以说如虎添翼,而宸鸿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局势对其不利。 不得已宸鸿盯上了欧菲光寻求合作,搞合纵连横。而目前欧菲光触摸屏除了苹果没有打进去,其他几乎所有品牌都已经是其客户。

而且欧菲光集团得益于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突飞猛进,2016年收入为267.48亿人民币,大幅上涨44.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51 %。 触摸屏业务不过占欧菲光业务的区区42.3%。所以台湾业成控股和宸鸿科技两家虽然在触摸屏领域的营收比欧菲光高,但是双方的实力和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欧菲光得益于长期在薄膜传感器上面的投入,其薄膜传感器技术储备很多,只是苦于就是苹果还没有突破进去,苹果的触摸屏现在主流还是玻璃传感器,其薄膜传感器现在只有一家日本供应商日本写真,苹果也想寻找**供应商。

宸鸿科技一直想突破薄膜传感器,苦于没钱没技术,两者一拍即可,2017年3月,欧菲光出资51%,宸鸿出资49%成立合资公司。从合资公司的控股比例,可以看出双方实力地位的差距,欧菲光一跃成为宸鸿科技的**大股东,同时名义上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欧菲光的任务,就是真正的彻底打进苹果的供应链,同时抢夺日本写真的薄膜传感器市场份额。

日本写真印刷在几大触摸屏厂中营收是*弱的,但是其技术实力是*强的2015年4月—2016年3月Nissha触控面板部门营收619.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5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9%。比起欧菲光,宸鸿,业成的超过100亿人民币的营收少了一个数量级,但是其目前独霸苹果薄膜触控传感器的100%的份额,欧菲光和宸鸿联手以后,如果能突入到正在快速增长的苹果薄膜传感器市场,将是一件大好事。

在四强以外,还崛起了一家中国的山东合力泰显示公司,根据其2016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45亿元,净利润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4%和300.72%。 其中触控显示产品实现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69.41%。其触控显示收入增加这么快,是因为其在2015年2月收购了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该公司以比亚迪四部的显示部门为主,2016年开始合并报表所致。

4: 手机玻璃

这个领域目前我国是**霸主,苹果和三星的玻璃盖板基本来自中国的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两大巨头。

****是中国的伯恩光学,这是家港资私人公司,主要工厂在惠州市惠阳县,不过其简直是中国*神秘的手机供应链巨头公司,至今连个官网都没有,也一直没有公布运营数据, 2016年1月,其创始人杨建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伯恩光学2015年营业收入为300多亿元,是全球*大的手机屏幕玻璃供应商,全球市占额超过60%,预计2016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不过2016年营收真实数据如何,目前尚未披露,无从知晓。

事实上,有不少人是怀疑伯恩光学的营业收入是否真的有300多亿的,毕竟从第三方掌握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其出货量并没有超过蓝思科技太多,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不管怎样,这两家是领头羊是无疑的。

世界**是蓝思科技,2016年营业收入152.36亿,下降11.56%,净利润12.04亿,下降21.96% 随着世界主流手机厂家*新手机型号都在向3D玻璃进化,并且今年下半年在陆续推出玻璃后盖的手机,蓝思科技今年业绩预计会大幅提升,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1.08亿,大幅上涨53.54%,净利润2.2亿,上涨33.66%, 蓝思科技目前是三星S8、华为荣耀Magic、VIVO Xplay6、小米6等产品3D玻璃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的“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将在2017年实现**达产,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2700万片,预计今年公司3D玻璃整体出货将达到4000万片以上。

目前蓝思科技与伯恩光学占据3D曲面玻璃市场份额95%以上。 当然,尽管3D玻璃在迅速增长,目前市面仍然以2.5D玻璃为主,以蓝思玻璃为例,其今年2.5D玻璃的出货预计为5.5—6亿片,远远超过3D玻璃。 世界其他手机玻璃公司跟这两家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我国的欧菲光和合力泰,其出货量不到伯恩和蓝思任何一家的三分之一。

这两家也是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玻璃的仅有供应商,下一代iphone8本来还有鸿海旗下的正达,但是其由于良率比较低,基本判定出局,苹果的订单确定由伯恩和蓝思两家分食。 另外一个利好是伯恩和蓝思大规模投资3D玻璃产线,对上游的玻璃精雕机,热弯机等生产设备的需求猛增,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世纪的玻璃精雕机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玻璃生产设备将大幅带动劲胜精密的业绩上升。 本文前面提到的劲胜精密,主要业务是金属壳,CNC数控加工机床,塑料结构件等,目前其新业务玻璃精雕机一季度出货超过预期,其集团2017年**季度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前几年手机后盖逐渐由塑料进化到了金属,现在从金属发展到非金属材料的趋势非常明显,目前业界有两种演进路线,一条是比较主流的玻璃后盖+金属中框,这表明市场对玻璃盖板的需求在进一步提高,除了**梯队的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在继续大举投资以外,连声学巨头瑞声科技2017年2月也投资128亿开建3D玻璃生产基地。

另外一条是非主流的陶瓷材料后盖路线,目前是小米mix以及后续的小米6陶瓷尊享版在用,其供应商为潮州三环集团,该公司在国内目前没有竞争对手,为押宝更多科技路线,蓝思科技也投资5亿元陶瓷面板生产基地:与华联瓷业共同设立的蓝思华联子公司从事特种陶瓷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拥有耐高温、超耐磨、生物识别亲和特性的陶瓷片可大量用于智能终端和电动汽车。

另外还有一点,伯恩和蓝思的上游产品是玻璃基板,目前还是采购美国康宁公司的玻璃基板为主,例如蓝思95%的玻璃基板都采购自康宁,买过来之后再经过精雕,热弯,丝印,镀膜等工序做成手机用的保护玻璃。 我在液晶面板产业链一文中曾经提到,玻璃基板目前世界三强是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目前我国玻璃基本的龙头企业东旭光电排在世界第四。如果东旭光电能够也打入伯恩和蓝思的供应链,又将是一件喜事。

目前蓝思科技和东旭光电两家公司已经在2016年6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告显示“双方将共同在包括高铝盖板玻璃、蓝宝石玻璃、石墨烯基柔性显示屏在内的光电显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层面开展技术研发”。说明蓝思玻璃在力图摆脱对美国康宁公司大猩猩玻璃的依赖,实现国产化。 东旭光电:与蓝思科技多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_公告解读_中证网东旭光电目前发展也很快,2017年**季度营业收入21.7亿,增长37.17%,净利润3.93亿,增长12.95%。

本文写了连接器,金属壳,触摸屏和玻璃盖板四大类的龙头企业主要竞争情况,其实在这些主要的玩家之外,还有大批的国产手机供应链厂家, 例如浙江星星科技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49.94亿,增长28.54%,净利润1.46亿元,增长124.34%,其主营业务为触摸屏,金属结构件,玻璃盖板等,分下来每一项业务都不大,但是公司总体还是能够有50个亿的规模。 例如苏州东山精密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84.03亿人民币,增长110.46%,净利润1.44亿,增长354.73%. 其营业收入中金属制品22.4亿占26.67%,触摸屏15.5亿,占18.46%,FPC业务19.7亿,占27.44% 也是每一样业务金额都不高,但是公司总的营业收入却可以超过80亿人民币。

FPC---柔性印刷线路板

中国的东山精密公司是苹果的FPC供应商,FPC就是柔性印刷线路板,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里面看到能够弯曲的上面印有电路的塑料就是FPC,起到连接的作用。过去这个产品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基本掌握在外资,合资,港台资企业手里面,大陆企业很少掌握。目前东山精密已经取得了突破。

为什么东山精密去年增长这么快? 其在2016年7月以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FLX 100%的股权,完成收购后,该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MFLX公司成立于1984年,2004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成立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全球专业柔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组件*大的供应商之一,2014年以6.3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PCB制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专业FPC制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总部位于美国,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和小米等。 东山精密通过收购一跃成为世界主要FPC供应商之一。

天线等射频产品

中国信维通信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4.13亿,增长85.62%,净利润5.32亿元,增长140.32%。信维通信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打入了苹果全系列产品,天线等产品的射频业务是信维通信业务的核心。 信维通信的射频产品不仅可以用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而且可以用于工业,**,汽车等领域,信维通信目前处于业绩猛烈上升时期,不出意外,未来几年,信维通信会实现营收翻倍。 实际上,东山精密也做天线,而且成功打入了华为的天线供应链

PCB板

目前国内两大PCB制造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做PCB电路板的依顿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29.34亿元,增长0.19%,净利润5.88亿元,增长25.82% 超声电子2016年营收23.33亿,下降2.91%,净利润1.87亿,增长104.61% 这两家都是苹果的PCB板供应商。 为提升电池的空间,Iphone8很可能使用类载板SLP取代传统HDI PCB,超声电子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家可以做SLP的供应商,所以基本确定超声电子会是苹果类载板PCB供应商。

电子绝缘,缓冲和屏蔽材料:

苏州安洁科技也是苹果的供应商,2016年营收18.28亿元,下降2.79%,净利润3.87亿元,增长26.04% 这些东西技术门槛不高,例如安洁提供的是双面胶,绝缘片,缓冲垫片等,用于手机内部的隔离和连接作用。

安洁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向手机里面的小金属件进军,2017年2月份,安洁科技收购威博精密。威博精密主营小金属件,主要有手机摄像头装饰圈、侧面按键、指纹识别金属支架及卡托等,是OPPO、vivo和华为小金属件的主力供应商。 安洁科技通过收购快速导入OPPO、vivo及华为等国内手机客户。 目前手机中的小精密结构件也向金属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手机中小金属件的单机价值量约20-35元。

材料领域,其他还有东莞先锋材料也是苹果供应商,不过没有查到数据我们总结下连接器,玻璃盖板,触摸屏,金属壳这四个部件, 其中玻璃盖板中国公司在世界上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和。触摸屏和金属壳都是主要和台湾企业竞争,其他国家份额不大,并且呈现大陆企业增长远远快于台湾企业的趋势。 连接器则是群雄逐鹿,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但我国企业发展较快。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几个规律呢

1:上面四个产业已经诞生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比亚迪,合力泰,胜利精密,欧菲光,立讯精密7家超过100亿的大型公司,除开大部分业务收入来自渠道的胜利精密,那么就是六家

而且未来几年还会有东山精密,劲胜精密,长盈精密,中航光电,星星科技,得润电子甚至信维通信等公司陆续跨过100亿人民币的门槛。光是精密结构件一项就会诞生十几家大型公司。 2:只有中国的品牌崛起了,中国的零部件产业链才会大发展

本文提到了十来家中国企业,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除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等少数能给苹果供货的公司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客户都是中国品牌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像欧菲光的触控显示,90%的收入来自苹果以外的品牌,可以看出华米OV四家的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巨大带动作用。

2016年1-12月,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大幅下滑了145亿美元,这145亿美元去哪里了,同时期三星的份额也在下滑,很明显是转移到了华为,OPPO,VIVO等中国企业的手中,而华为,OPPO,VIVO等又把这些营收转移到了自己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手中。 零部件产业链谁受到了损失?苹果的日本和台湾供应商受损*大。

反之,如果没有这几年华米OV的崛起,那么这些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业绩绝不会如此靓丽, 反之我们看下本文中的台湾企业,例如做金属壳的可成科技,触控显示的TPK,业成控股,营收高度依赖苹果,苹果的业绩下滑,无怪乎这些公司的业务也都出现下滑。 3: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崛起了,还会带动更上游的生产设备产业大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国内金属壳公司迅速发展,开始纷纷从购买日系CNC金属加工设备转向以劲胜精密为首的国产CNC设备厂家购买; 蓝思,伯恩,欧菲光等生产玻璃盖板的企业也在逐渐开始购买劲胜精密的国产玻璃精雕机,热弯机等。 长盈精密开始自己做机器人,在内销1000多台的同时开始对外出售4:东亚风云

苹果和三星对中国产业界来说,是一个亦敌亦友的身份, 苹果毫无疑问是中国手机品牌*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是****者,是舵手,是灯塔,指引发展方向,中国手机的迅速进步,要感谢苹果树立了标杆,没有人在前面指路,路总是不好走。尤其是OV两家你懂的。 三星从去年开始在内存上面狂涨价,从中国企业身上赚走了以10亿美元为单位的利润,不仅弥补了其手机销量下滑的损失还大赚有余,从这点看,三星太坏了。 但与此同时三星也大量从中国企业采购了不少零部件,比如金属手机壳,苹果主要从台湾买,而三星从中国买,例如比亚迪就大量给三星S系列手机供货。

三星至少是三家中国大公司的主要客户,

1)比亚迪电子2016年销售收入367.3亿,其*大客户就是三星,当然华为在比亚迪电子的业务增长也很快。 三星和华为是比亚迪电子*大的两家客户。 2)展讯是三星除了自家芯片以外的*大的芯片供应商,多年来联发科一直想打入三星供应链而不得。 3)三星竟然一直是京东方*大的客户,京东方2016年营收高达689亿人民币,历史上**营收超过了日本*大的显示面板企业JDI,实现了中日龙头显示面板企业的**逆转。

这背后,就是三星多年来一直是京东方的*大客户, 三星不仅在手机里面大量采购京东方的屏幕,例如2014年和2015年,京东方手机屏幕出货量的一半出货给了三星。原因为三星显示在逐步切换为AMOLED屏幕生产,液晶屏产线逐渐退出。 而且在大尺寸电视方面,例如2017年CES三星展出的110英寸高清屏电池,也是用的京东方的屏。

在京东方2016年年报里面,**大客户占比为17.6%,购买了121.3亿人民币的京东方屏幕,这家公司就是三星。相比之下,京东方**大客户占比仅仅为6.3%。 当然京东方也要小心,毕竟三星总体来说,还是个唯利是图的家伙,先大量购买你的东西,再突然撤单打压竞争对手的招数,在历史上就曾经用过。

实际上,千万不要看到这里,觉得似乎三星还不错?

总体看的话,2016年我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接近400亿美元,韩国人真的从我们这里赚了不少钱。韩国人要明白中国对他们的重要性,也要明白为什么中国能容忍巨额逆差。韩国的产品其实可替代性是很高的。 海峡对岸的台湾,和日本一样,弯弯的电子品牌溃退的比较厉害,现在是靠电子零部件企业撑起一片天,在苹果供应链,还有众多的台湾**企业,但是和日本比,台湾的产业水平显然还差一个等级,如果苹果的供应商份额被中国大陆同行逐渐侵蚀,台湾企业的前景是不太妙的。 当然,台湾在半导体方面还是很有技术壁垒,以台积电为首,其IC设计也有相当实力,我们要需要慢慢挖墙脚。

以前我们犯的错,就是一昧的对台让利,事实的残酷就是这样,你越让利他越富有,反而越看不起你,反而你想尽办法把他搞穷,更有利于提高我陆的形象。 中国大陆的零部件企业,有的*大客户是三星,有的*大客户是苹果,有的*大客户是华为等中国公司,唯独没有有规模的公司*大客户是日企的,可见日本企业相对比较封闭,也可以看出日本消费品牌的衰败。 从本文可以看出,在结构件领域,日系已经退出了玻璃盖板,金属壳,触控显示的主要玩家行列, 在连接件,FPC,PCB印刷线路板,手机天线等领域也在面临中国公司的竞争。

总体来说,由于日本本土的品牌不断溃退,三星和中国品牌相对更爱用本国产部件,苹果现在是日系的**大腿。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道理: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越高,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的份额和利润就越低。中国品牌里面也有不少日本零部件,但是比例远远比不上苹果买日本零部件高,而且中国品牌无一例外,都在搞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这是客观规律。当然,日系的技术实力注定这个竞争周期会比较长,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完全被替代。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零部件产业链上各家龙头企业都在以20%,30%甚至50%的速度增长,而日系企业总体多年来营收和利润变化不大,双方力量对比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有这个战略耐性,终端份额和利润都超过他们了,我们在结构件等零部件上也一定能一步步的实现超越。

2.分析师:小米手机二季度出货量大反弹将超过2000万台;

集微网 6月14日报道

去年小米手机销量出现滑铁卢,不过,今年看小米出货量开始企稳回升。

据手机行业分析师王阳在微博上爆料,供应链显示,小米手机**季度的出货量将超过2000万台,较一季度的1300万大幅增加。

对于小米销量大增的原因,王阳分析道,主要原因是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热卖,另外小米6的热销也带动了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售。

他还表示,考虑到市场开始进入旺季,小米手机后续还有几款明星产品,未来销量还会继续成长。小米手机调整了一年多,这次真的是调整结束。

此前,雷军表示,今年三大核心工作: **、质量和交付!**,坚持核心技术突破,继续探索黑科技;质量,一定要在质量上超过友商;交付,一定要系统解决经常性缺货问题!只有做到这三条,小米才能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生存下来,成长壮大!

王阳在转发雷军微博时表示,今年小米做好**、质量和交付,有望重回成长,7000万台没问题!

今年,小米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了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印度。今年3月份,雷军还专门到印度考察,并与印度总理会面。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小米手机在印度颇受欢迎,月销量已经达到150万台左右。据此测算,小米手机今年在印度市场的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台左右。另外,小米公司日前正与小米驻印度工厂生产商沟通,打算在印度建立手机产业供应链。

3.巨额亏损、大幅裁员 乐视阴影下的酷派还有未来吗?;

新浪科技 张俊

玫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临近毕业的5月会成为自己的噩梦。

玫娟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应届硕士生,早在去年10月就签下了酷派的市场营销岗位。而当时,四个月前以生态玩法风靡互联网的乐视刚刚以10.47亿港元增持酷派成为**大股东;两个月前,曾带领华为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走向**的刘江峰被任命为酷派集团CEO。

当时的酷派,焕发着生态梦想的力量,也让包括玫娟在内的300名酷派校招生充满了期待。而这些期待都在5月15日成为泡影,玫娟突然发现所在的酷派2017应届生官方微信群被解散,随后不断有应届生接到酷派HR打来的解约电话,“酷派真是一夜坍塌,现在公司业绩一落千丈,也许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酷派HR在向应届生解释解约原因时说道。

这些应届生们从起初惊慌无措到后来演变成愤怒,他们新建了个交流群,甚至准备咨询律师维权。“酷派方面还算良心,根据三方协议赔偿了3000-4000元不等,并且帮忙向其它公司推荐被解约学生的简历”,玫娟说,不过酷派方面推荐的工作岗位和地点并不十分对她的胃口,*终她还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了新的工作。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玫娟那样幸运,根据她提供的一组被解约学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300人中仍有14%左右还未找到新的工作,而找到新工作的学生中超过60%认为待遇比原先酷派的有所降低。

玫娟还告诉新浪科技,在解约事件基本平息后,和他们联系的一名酷派HR*终选择了离职。

业绩风暴

其实解约应届生事件只是酷派面临“生死存亡境地”的冰山一角。

5月31日,酷派公布了延迟数次的2016年财报。2016年酷派营收约79.94亿港元,同比减少45.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2.1亿港元,而2015年盈利23.25亿港元。这也是酷派近年来**出现年度亏损。

实际上,早在2016年11月18日,酷派就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16年年度业绩将录得约30亿港元的亏损。而此次公布的42.1亿港元的亏损要远远超过此前预期。

对于2016年亏损的原因,酷派当时称,比对2015年同期,截至2016年10月31日止10个月销售减少约43%。销售减少主要由于本地智能手机市场衰退及竞争激烈,及酷派仅于2016年下半年推出一款新智能手机产品,且一直专注于清理库存。酷派表示,已经不断通过业务重组及公开零售渠道发展调整业务策略,然而,这些措施显着改善销售表现仍需时间。

酷派2012-2016年营收和净利走势

酷派自2012年以来的历年营收和净利走势图显示,2012-2014年其营收和净利均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而从2014年起,业绩便逐步走上下坡路。

实际上,2014年也是酷派**转型的一年。在此之前,酷派抓住智能手机普及红利以及运营商补贴,一度实现过出货量名列全球第七、国内第三的成绩。面临线上渠道和公开市场的崛起,酷派也先后成立了电商品牌大神和主打线下的ivvi。

同时,也是2014年,依靠线上渠道崛起的小米实现6112万台的销量,较2013年增长227%,登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宝座。急欲向互联网转型的酷派在当年12月也选择与360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奇酷,将大神注入其中,不过*终由于乐视涉足的因素两家不欢而散,大神品牌遭受灭顶之灾。而在2016年12月,也即是酷派发布2016年业绩预警后的**个月,酷派就宣布以2.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ivvi 80%股权出售给超多维。至此,酷派在线上和公开渠道的努力功亏一篑。

根据酷派集团CEO刘江峰的说法,2016年酷派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00万台,而其中运营商渠道仍旧占比60%-70%之间。此外,2015年酷派出货量为3800万台,2016年已断崖式下滑。

**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认为,造成酷派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品牌和渠道问题。他认为,由于长期依赖运营商渠道,造成酷派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不足;而2014年运营商减少智能手机补贴之后,酷派的衰落与转型就不可避免。

实际上,2016年的巨额亏损并不是终点。酷派在今年4月21日公布了今年**季度和上半年的业绩预警,预计**季度经营亏损约为4.6亿港元,上半年的经营亏损会扩大到6亿-8亿港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经营亏损1.628亿港元,出现较大经营业绩下滑。

乐视梦魇

乐视是酷派转型中难以绕过的坎。

2015年6月,酷派与360刚刚合作半年,乐视就宣布耗资27.3亿港元入股酷派,占股18%成为酷派**大股东。乐视的入股直接导致了酷派与360合作的破裂,根据酷派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当年上半年亏损额达到20.5亿港元,而与360及奇酷订立的股份调整框架协议交易所产生的亏损就达18.9亿港元。

随后的2016年6月,乐视又以10.47亿港元代价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大股东。8月份,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接替郭德英出任酷派董事会主席,不久,刘江峰被贾跃亭正式任命为酷派集团CEO。

酷派与乐视联合推出的cool1 dual生态手机发布会上的刘江峰

随着贾跃亭和刘江峰入主酷派,酷派管理层开始换血。原先的酷派老将纷纷选择离开,原酷派总裁李斌、副总裁曹井升、副总裁许奕波等高管先后从酷派离职,加盟有着酷派基因但已不控股的ivvi。

到2017年3月,时任乐视控股中国区**财务官的张巍获委任为酷派集团执行董事。自此,酷派集团共有6名执行董事:贾跃亭、蒋超、刘弘、刘江峰、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张巍,只有蒋超是原酷派集团老人,剩下5人均来自乐视或由贾跃亭委派,乐视**掌控酷派集团。

乐视入股酷派实际上是看中酷派在供应链和技术研发上的基础,而酷派当时接受乐视入股也是从自身向互联网转型的考虑,以当时的情形来说应该算是双赢。

不过,乐视带来的梦魇还在后面。

自2016年8月,乐视手机首先出现欠款问题,不断曝出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消息,在11月贾跃亭一封全员信承认资金链问题之后,乐视网和酷派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大跌。后来,易到、乐视体育、乐视汽车等业务也先后曝出资金或者裁员问题,而酷派的股价自然难以避免受到冲击。

目前,酷派股票已停牌多日,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0.72港元计算,酷派市值仅剩36.24亿港元,与2016年6月30日的1.53港元的开盘价相比,酷派股价和市值已经缩水超过一半。

此外,乐视的资金链问题在获得融创等16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之后,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今年6月以来,乐视大厦楼下讨债的乐视手机供应商一波又一波,有媒体报道,乐视手机业务的裁员将超过50%。还有接近乐视的相关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乐视手机业务将逐渐停摆,甚至在考虑将硬件交给酷派来做。

根据乐视方面公布的消息,2015年4月刚刚进入手机市场的乐视手机在2016年实现了2000万台的销量,在自身资金紧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实为不易。

不过在孙燕飚看来,乐视手机对于酷派来说是一个鸡肋。“如果酷派选择接盘,要不要继续坚持乐视手机硬件负利的玩法?”他认为,如果坚持双品牌运作,则意味着酷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补贴,这对本已陷入困境的酷派来说基本不可能;而如果整合进酷派,酷派也要接盘乐视手机的供应链欠款。两种方案对酷派都不是好的选择,曾经被酷派视为救命稻草的乐视手机,现在反而成了一块无人接盘的烫手山芋。

如何活下去?

刘江峰在担任贾跃亭的酷派董事长特别顾问时就为酷派定下了“五年三个一”的战略目标:五年内酷派手机销量过亿台、重回行业**、酷派集团市值过千亿。

“目标定的太高了”,GFK中国手机研究总监金兆瑞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OPPO、vivo、华为、小米,这几个已经让酷派很难超越了,酷派与他们在技术、品牌和渠道等方面都不再是一个水平。”

实际上,刘江峰在2016年12月接手酷派四个月后,就意识到了酷派的重塑并没有自己原先预想的那么简单。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重要目标就是别亏钱,活下来”,“这个市场没有一个永恒的**,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很快就变了,所以一定是有机会,我们就在等待下一个浪潮的到来。”他认为未来会有很多新技术在手机上得到应用,比如屏幕逐渐走向无边框或者3D,电池容量的增强,VR、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到时候酷派会有新的机会。

不过刘江峰不亏钱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在先后曝出2016年巨额亏损以及2017年**季度和上半年将继续亏损的消息后,酷派已经开始大规模收缩,5月中旬解约应届生便是节约开支的一部分。此外,一位酷派中层离职员工向新浪科技透露,目前酷派深圳总部、北京和西安分公司都启动了大规模的裁员,而成立于2012年的酷派南京研究所则直接关闭。刘江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为了进一步减少成本,组织做了调整,人员也进行了优化,目前在重新开发产品。”

孙燕飚认为,在经历2016年42.1亿港元的巨额亏损之后,酷派此前累积的库存应该已基本处理掉,再加上人员的优化,酷派在2017年基本甩掉了包袱,运营商渠道仍旧占比60%-70%对长期不利,但也是短期的救命稻草,“至少能保证死不了,在5G以及一些新技术浪潮来临后,酷派或许还有生机。”他说,“不过酷派目前*重要的是活过今年”。

金兆瑞则认为,在遭遇断崖式下滑之后,酷派只能将一切推倒重来,重建研发、渠道等,不过目前酷派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已经机会很小,将重心转向海外或是一个好的选择,“站稳国外,保持国内存在,等国内变革的时候再杀回来”。

实际上,海外市场目前占酷派销量的三分之一,凭借运营商渠道的基础,酷派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市场还有着一定的根基,利用窗口期在海外休养生息确实可让酷派获得一些喘息机会。

而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则向新浪科技提供了更为激进的方案,他认为目前乐视手机在自身困境之下对酷派转型的价值已经不大,而酷派依靠自己的力量也很难翻身,要解决根本问题,酷派必须引入新的大股东,摆脱乐视和乐视手机对酷派的影响,“有了新的输血方,酷派或许还有一些机会。”

4.乐视LeCloud关停,手机业务关闭或成真;

6月14日消息,继上周乐视云盘宣布停止个人云盘服务后,昨日晚间乐视@超级手机 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乐视手机LeCloud云存储服务(包含图库App中的云相册和文件管理App的云盘)也将于6月30日停止服务。

手机云服务*早出现在2009年,乔布斯发布icloud,用户可以存储通讯录、短信、照片、应用程序、日历等信息,并且在多个设备**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服务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国产手机厂商在icloud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线办公、远程定位、一键擦除等功能,它不仅方便了用户,间接地提升了用户黏性、扩大手机销量,还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虽说手机厂商们都标配了云服务功能,但在运营主体上各有不同,比如说刚刚宣布暂停关闭手机云存储服务努比亚,其合作方就是百度云,而乐视手机的LeCloud是基于乐视云盘提供的云存储技术,乐视云盘关闭,乐视手机在短时间内又找不到合适的云盘合作方,自然也就宣布关停。

云服务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标配,乐视宣传关停,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雷锋网6月9日报道的“乐视手机业务裁员超过 50%,或不再自主开发手机”。雷锋网

5.谷歌智能手机抛弃HTC 大屏Pixel委托给LG生产;

Mashable中文站 6月14日报道

尽管销量寥寥、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谷歌(微博)依然在延续自有品牌手机计划。而据外媒*新消息,今年,谷歌手机设计将会发生变化,其中的大屏版本**代Pixel手机,将委托韩国LG电子设计制造。

此前,谷歌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转让给了联想集团,退出手机行业。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谷歌后来又开始推出自有品牌手机,*初使用Nexus品牌,从去年开始更换为Pixel品牌。

不过,转让摩托罗拉的谷歌,根本不具备独立设计、研发、制造智能手机的能力,只能委托给手机行业的伙伴。去年的Pixel手机,委托给了中国台湾的HTC,HTC也是谷歌手机时间*长的合作伙伴。

据多家外媒报道,今年谷歌Pixel手机将分为两个版本,其中的大屏版本将委托LG操刀。

据悉,在一名LG电子员工提供信息的安卓漏洞报告中,科技媒体获得了上述的消息。目前谷歌并未证实已经委托了LG电子设计手机。

之前曾有消息称,今年,谷歌将推出三款Pixel手机。但是*新信息显示,一个版本被砍掉,剩下两个机型,大屏版本的研发代号为Taimen,小屏版本的研发代号为Walleye,LG将会设计前者。

今年的小屏版本Pixel,可能继续交给HTC来设计制造。

按照手机行业惯例,同一系列旗舰手机不同屏幕尺寸的版本,基本采用一致的工业设计。今年的两款Pixel如果交给不同的公司完成,是否会产生偏差,不得而知。

众所周知的是,三星电子已经开售的S8,以及苹果将销售的十年版手机,正在掀起智能手机行业一个新的设计风潮,谷歌秋季的手机也将会跟随这个潮流,即大幅提高屏占比、取消实体按键、采用2:1的瘦长屏幕,另外将配置双摄像头。

谷歌销售的自有品牌手机,虽然获得媒体广泛报道,但是据悉去年Pixel手机的销量只有55万部,在美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接近于零,毫无存在感可言,有观点认为,在转让摩托罗拉之后,谷歌又通过委托的方式推出自有品牌手机,纯属多余。

之前,微软也曾经涉足了硬件领域,Surface硬件部门推出的混合型平板、商用一体机在行业内引发巨大反响,成为整个行业效仿的模版。但是在智能手机行业,需要依靠外部手机厂商来设计制造手机的谷歌,却无法提供类似微软Surface的行业指导意义。

在CFO女强人波拉特的主导之下,谷歌正在砍掉没有意义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机器人项目、高空上网无人机项目、智能眼镜、地面光纤宽带服务、卫星上网项目,没有实质性存在感的智能手机业务,是否也会被砍掉,将值得关注。(综合/晨曦)

6.三大运营商两年内启动5G预商用部署

5G的脚步越来越近。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近日在2017年IMT-2020(5G)峰会上正式确定了2019年将实现5G网络的预商用工作,加上中国移动此前宣布的2018年在主要城市建设5G试点网络,三大运营商在5G上的战略部署愈发清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上述峰会上表示,目前5G**阶段测试工作已顺利完成,**阶段测试正在有序推进,重点开展了5G典型场景试验。“我国**开展5G技术研发,已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等5G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在此前公布的5G线路图中,2017年是5G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和推进的一年,而3GPP将在年底完成5G标准**基础版本,按照目前产业链的情况看,拥抱5G的热情度高涨。

运营商“5G入口”飙车

随着标准的进一步落地,5G的“入口飙车”才刚刚开始,三大运营商作为首批选手显然不敢放松。

在IMT-2020(5G)峰会上,中国电信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峰义表示,中国电信计划从2019年开始建设部分预商用网络,到2020年实现商用网络部署,提供商业服务。

目前,中国电信的5G开放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3个地方。其中,北京主要聚焦于5G网络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如NR、EMC、网络切片等;广州主要聚焦于5G融合网络以及研究与测试评估、终端等;上海聚焦于业务层面、业务模型等,开展5G网络与垂直行业的合作。

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马红兵则在峰会上表示,下半年联通也会考虑寻找2个4个城市进行5G的技术验证和组网验证,做一些准备工作。在2019年会按照预商用的条件进行规模部署,在2020年进行更大规模的5G网络部署。

虽然中国移动并没有提及5G的时间表,但在此前透露的***息中,中国移动��拟在2017、2018年分别启动外场试验,并开展面向商用化规模实验,到2020年,中国移动将按照国家规划,完成5G的规模商用。而近期的动作上,广东移动联合了包括华为、爱立信在内的9家企业签署产业推进倡议书,成立5G重点技术实验室,以及宣布布局5G智能终端产业,促进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

广东移动总经理简勤对包括**财经在内的记者表示,移动将加快5G技术试验准备,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5G商用。

车联网有望“打头阵”

“5G的发展不仅自身具有巨大的产业生态价值,还将带动芯片、器件、材料、软件、制造业等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广东移动副总经理丘文辉表示,5G有望创建一个超万亿美元的产业盛宴。

今年年初MWC移动大会上,三大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企业都向外展示了*新的5G场景演示。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将不再屈身于实验室,华为展示的场景测试是在帮助运营商为5G做更多的准备。

对于*新的进展,5G推进组副主席王晓云在IMT-2020上表示,在明年6月3GPP会发布一个正式的标准版本,即“R15”。而下一步,R16标准在2019年年底能够推出。“这两个版本主要的区别是新版本增强了关于新型的多址技术也就是非正交多址技术的研究,二是加入了下一代车联网技术,三是增强了三大场景中的低时延高可靠等指标。”

随着5G进一步加快,IMT2020推进组近期成立了两个新的工作组,分别是5G的测试工作组和面向下一代车联网的C-V2X工作组。“5G测试组从去年以来已经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加强测试,还在全球范围推进5G标准的出炉;C-V2X工作组主要是研究面向蜂窝的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测试来加速整个产业的进程,以及推进车联网下一步的产业和应用。”王晓云说。

可见,在5G场景应用领域,车联网有望打头阵。

今年年初MWC上,不少厂商也展示了车联网的相关技术。比如,华为已在德国利用5G技术开始了无人驾驶的外场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自动驾驶编队行驶和车辆协同紧急制动。而爱立信也与西班牙电信合作,开始了汽车遥控驾驶技术的研究。**财经日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国产手机 PCB制造 笔记本电脑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