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智慧家庭新变革

分享到:
250
下一篇 >

如果“技术+温度”等于“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家电”等于什么?人工智能走进智慧家庭的正确姿势是什么?8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圆桌论坛为我们一一解开答案。该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将给企业倡导的智慧生活带来怎样的变革、家电业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报萃取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人工智能是百年大计

议题一

人工智能将给业界倡导的智慧家庭生活带来怎样的变革?预计这一变革何时到来?

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领域有三个方面: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人工智能,三者相辅相成,其中用户体验是根本保证。

人工智能将给智慧家庭生活带来两大变革。**个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幅度提升家电产品用户的体验。例如,语音是*自然*方便的交互方式,现在各大厂商都在研发,试图突破,但是这里遇到的问题有远场语音识别、近场噪音识别等等,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交互体验会提高一个层次。

**个变革,人工智能将会给家电领域的商业模式提供一些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考。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多传感器,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便可以进一步通过算法模型分析用户的行为,建立用户的画像,做一些更精准的信息挖掘和信息推荐,这样就可以把传统家电的售卖升级为一种长线的、智能服务的模式。如果这种模式能够运作起来,后续很多商业模式就能打通。

至于变革何时到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对用户体验的变革,这个已经在进行中了,而且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习惯。但是很多时候不能单纯地强调技术,技术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成熟,但是家电厂商和整个行业可以用产品、用业务去弥补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只要把用户体验提升上来就可以了。但是,用户体验的变革需要用户习惯的引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是商业模式的变革,现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上。虽然它的前景非常好,但是要小心探索。

京东智能平台品牌运营部总监李俊周:

“智能”*典型的表现应该是人工智能。机器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学习,这样数据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这个机器未来连接的服务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其实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产品已经往这个方向走了,比如说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数据挖掘,这些技术的突破对智能家居用户体验都有所提升,其中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交互的提升。但是每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概念非常热门,不管是投资还是创业。但是坦白来讲,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改善的空间还很大,处于爆发的前夜。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晓春:

**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设计产品。举个例子,智能血压计是把手机放在血压计上,**省了屏幕,**数据就直接进到了手机,可以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这个产品刚推出的时候,受到了苹果公司、消费者的认可,前期销量非常好。但是如果天天使用就会发现,原来用的血压计,开机就可以得到数据,现在则要插上手机、打开APP,再执行测试流程。经常使用,这个设计其实是反人类的。智能硬件真正的功能是帮助消费者,给消费者更好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基于设计出发。

**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现在做智慧家庭大平台、大体系的企业,跟我们沟通时反映标准不能互联互通。相反,那些发展成功的产品,并没有遇到标准互联互通的问题。所以,行业趋势是大的体系思维要有,但是入手的点更多是从消费端的刚性需求,满足某一个核心的需求点来出发,可能会对行业前进更有益处。

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事物,经过两起两落,这次是第三次兴起,主要得益于深度学习、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兴起之前我理解的智能家居两个关键词是“智能”和“物联”。我们当时理解的智能就是装上安卓系统,系统上拥有大量应用。有的厂商甚至认为用手机控制家电就是智能。而物联就是把家电产品连接起来,但是在连接的过程中发现标准不兼容,只能连接部分家电产品,而且连接之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其实,连接之后不能协同不是真正的连接,即使能做到协同,还需要执行决策的大脑。当时的智能是被动的智能,因为它需要人的干预,需要人来操控智能家电满足人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一切,使得家电由原来的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甚至可以代替人进行思考、决策和执行。

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的结合将给我们一个高品质的生活。之前的智能更多的是联网、连接,缺乏一个物联网的大脑,需要用手机去操控,语音交互也不自然,无法解决用户的需求。而人工智能将赋予家电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家电能够懂你、服务你,“懂你”就是感知你的需求,这是人工智能*为关键的点,因为它让家电能感知你的需求,有思考、决策和推理的能力。“服务你”就是有能力执行,满足你的需求。

我认为智慧生活包含四大技术:感知、智能、交互和执行。感知就是实现网络化的听觉、视觉、触觉的感知;智能就是能够拥有一个“智能环境”的大脑,既能够进行Offline的分析和自学习,也能够进行Online的决策和规划;交互就是智能语音交互,而不是以往机械的指令式的交互;执行就是智能家电产品扮演各自角色,执行各自智能的同时,共同营造整体环境的智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研究员陶永:

智慧家庭涉及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健康,让人们享受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可以和智慧家庭紧密结合,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认为可以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嵌入不同的家电产品来切入智慧家庭。例如,我们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嵌入到电视、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当中,让这些家电产品都有机器人的传感和智能决策的技术,这是一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应用到家电的务实做法。

围绕智慧家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和服务、健康、安防结合起来。例如将人工智能和家庭健康相结合实现智能健康,能够实现家庭健康的个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大数据诊疗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护,产生新的家庭经济模式。而人工智能与安防相结合产生智能安防。基于网络信息控制等先进技术,建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家庭安防系统。

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

如今,计算是一种能源,数据是一种资源。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都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人工智能离**的体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高的人工智能技术是能够像孩子一样去探知未知世界,而不是现在人工智能的状态——“有多大人工就有多大智能”。IBM在2011年将认知计算作为三大战略之一,但IBM的认知计算战略并不是五年或者十年的规划,而是百年大计。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很初级,但是我相信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结合是一个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场景。

家电企业应深度打磨智能产品

议题二

家电行业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是互联为先还是硬件为先?

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

对于家电企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成20个字,就是“需求为先、大胆尝试、精细打磨、业务结合、垂直突破”。

需求为先,就是一切业务和产品都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去做简单的功能叠加。大胆尝试,对于现在人工智能的各种技术,我们持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在产品上我们多去尝试,因为不去试就了解不到用户真实的需求和真实的问题。精细打磨,不是简单粗糙地去调用某个人工智能的接口应用。这两年,家电企业和各种创业公司其实基本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加一个语音功能,都是粗糙的调用,根本就没有跟产品结合起来,体验很差。业务结合,家电企业现在布局人工智能方向,跟通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是不同的。家电企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道路,不是简单地复制和照搬人工智能通用的技术,而是结合家电的业务特色,走一条差异化的路子。比如海尔做人工智能,不是简单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只关注云端,而是更侧重软硬件结合。因为在家庭环境中有各种噪声、噪音等等,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有家庭中复杂场景的适配,这些必须要通过差异化的深度定制和优化,才能解决。垂直突破,家电企业的人工智能不是要覆盖所有领域,比如跟家电的中控设备或者网器进行交互和对话,不是现在所有的语意理解和对话的通用技术能够解决的,所以要进行深度定制和打磨。

创维-RGB研发总部北京所所长刘天宇:

家电企业的产品是目前智能家居的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产品是以硬件为先进入智慧家庭的。要发展智能家居,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入口,也就是所有的智能家居的中心点。比如亚马逊的Echo,就是智能家居一个很好的入口。

智能家居到底是以互联为先还是以硬件为先?我认为是互联,因为目前还缺乏一个大家共同遵循的协议。国外的有谷歌、苹果,国内的阿里、京东,它们都有各自互联的协议,但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就像是以前的家电行业,每台机器都会有若干个摇控器,后来再从摇控器对应到若干个APP,使得原本想方便用户的初衷成为用户的负担,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服务用���、方便用户为导向。

嘿哈科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张伟涵:

**是数据层面的推动。以幼儿教育的相关产品为例,我们在观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老师的教导实际上是无法非常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我们也无法对此进行准确的评测。其次对于3~6岁年龄段的儿童比较难以管教,因此我们想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植入到游戏当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通过麦克风、体感摄像头等方式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并且将行为数据上传到云端,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再依据数据设计游戏并且展现给孩子,表现效果会更好。通过采集数据再反过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这便是**层大数据挖掘。

**是监控层面的推动,比如*起码的**监控,需要一个包括摄像头、麦克风、语音识别和图象识别等硬件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跟着小孩,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处于家长和教师的监控当中。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新技术中心经理张红:

家电首先是通过其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是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切身体会。我认为家电行业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始终是和消费者在一起的,然后可以对这一优势加以利用,收集数据,然后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事实上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能够提高你的生产率,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由此解决客户的问题。

**个观点,就是要跳出行业的范畴,跨行业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如何引进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以及在技术上、行业运营各方面如何进行联合。人工智能这个事情,*终还是落实到企业上。大家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如何能够持续地得到资源,持续地让自己提供的价值源源不断,并且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更新的价值。

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

不同的家电企业有不同的智慧家庭发展路径,长虹发展的逻辑是从单品智能过渡到环境智能。目前,长虹的单品智能是围绕解决用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为智能而智能。

长虹两年前提出了一个新三坐标战略,X轴就是智能化,Y轴就是网络化,Z轴协同化。当时提出智能化虽然没有明确智能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影子。因为在长虹的智能转型中将智能化产品作为传感器,不同的智能单品可以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传感器网络。通过这些传感器和相关数据汇集到云端就形成了人的虚拟镜像,我们就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习惯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之后,我们会关注协同化,因为这些传感器网络需要一个人工智能的大脑,实现决策、规划的功能。

近期,长虹还推出了一款主打人工智能的第三代CHiQ智能电视。该电视改变了之前死板的语音交互方式,能够实现自然语言交互,让用户能够与电视进行简单的对话,通过云端大数据提供用户需要的内容,解决用户的一些痛点。在单品智能基础上,长虹还将这些传感器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大脑给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长虹推出智慧空气管家的功能,它不是单一的智能产品,而是一个套餐,包含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可以根据用户的一些生活习惯,把套餐内的设备设置成一个用户非常舒适的环境,甚至可以模拟九寨沟的环境。

路波机器人CEO颜其锋:

近年来,智能家居领域战火不断,起先大家认为电视、手机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长虹、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都有各自的手机APP,但是实践证明,电视和手机成不了中心。后来小米和360公司推出路由器,认为路由器可以成为家庭中心,但是路由器设置复杂,也成不了中心。

国内家电企业各家的智能产品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实际上,从技术上来说实现互联互通并不难,就像国外主导的一个智能医疗有一套标准,不管是飞利浦的血压计,还是欧姆龙的血压计,都有共通的协议,非常方便。但是国内家电企业山头林立,很难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是市场问题。

我认为目前家电行业*重要的就是小孩和老人的看护,而家电产品不能提供这些功能。像日本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大部分机器人研究经费都投向老人看护这一领域。这些机器人可以把人抱起来,帮人擦洗身子,但是这种机器人很贵,不适合我们国情。现在国内机器人*多的是面向儿童的教育、娱乐。我认为儿童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所以我们切入儿童娱乐领域,让小孩接触机器人。

对智能家电期待过高易走入误区

议题三

在智慧家庭战略下发展人工智能,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如何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黄向生:

**个误区,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或者是智能家电的期待值太高。对于机器人来说,在本体上寻求大的突破目前十分困难,所以要在人工智能的另一部分——智能上寻求突破。而在智能部分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将来会出现通用智能。谷歌一直在做一个人工智能的训练平台,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共性化的平台很重要。另外一点就是自主智能。比如说像小孩那样不停地去自我学习,进而加快迭代升级。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运营总监徐元春:

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上,我认为,首先要相信人工智能诞生于人类世界的目的是对人类的关怀。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打败人类,而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好。

人工智能拓展到智慧家庭,比较重要的是“对话即平台”。比如家电里的电视机,从遥控器到现在的盒子,这是两代交互技术的革新,但却都不是人工智能*合适的方式。*理想的方式是和机器进行对话。当你想开电视的时候,你要跟机器说打开,或者是说帮我们换一个频道等等。人类社会一直在进化,*有效、*传统、*核心的方式还是对话。我们也相信这项技术是未来拓展到所有人工智能**层商业应用的核心基础。微软下一代核心框架就是对话,对话即平台。

其次,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人工智能的全识感官。能够识别你的文字、图片、声音,甚至是视频的流媒体。这样保证你和机器的交流,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和全方位的互动。

*后,要重视情感的计算框架或者是情感决策模型。人类不会像机器一样****的理性,但机器可以探知人类一些情绪上的变化,从而模仿人类的情绪反应,这是机器有温度的地方。我认为情感决策模型或是情感计算框架,是家电行业人工智能未来可以尝试和理解的方向。依据这个方向走下去,研发出的智能家电或许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它能与人类进行真正的合理的沟通,能够模拟人类情感行为,做出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智慧家庭 变革 智能家居 语音识别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