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见证与云计算大数据的合作

分享到:
341
下一篇 >

2月18日下午,环球贸易中心举办了英特尔投资新闻发布会。英特尔公司进入中国15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生态系统,推动本土技术**,此次发布会和各位分享英特尔投资与云计算、大数据行业伙伴的合作,并邀请到媒体朋友到场,共同见证这一次的合作。

发布会邀请了以下各位嘉宾,包括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先生、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业务产品市场总监贺晓东先生、上海一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杨翔威先生、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郁珉先生、天津中科蓝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韩晓明先生以及英特尔投资中国区别投资总监赵慕杰女士、关达成先生、饶洪先生、孙晓光先生、朴君全先生及相关同事。

以下为各嘉宾发言:

许盛渊: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我代表英特尔投资中国祝各位新一年快马加鞭,马到成功。进入中国15年,英特尔投资已向超过110家中国的公司投资超过6.7亿美金,充分展现了英特尔投资对中国市场始终如一的信心与承诺。

在这15年中,英特尔投资生态链的做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本土市场的成长。在完善生态系统建设、助推产业变革中,英特尔投资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我们在中国有七位投资总监,我们在中国也有设两笔总额7亿美元的技术投资基金,英特尔中国投资是英特尔公司旗下的战略投资部门,我们的目标是支持英特尔公司的业务战略,以及推动中国计算力生态圈的建设。

除了资金的支持,我们也会找其他的方法帮助对手公司来发展,我们有技术方的帮忙和支持,我们的服务包括很多方面,在大型的长期活动上,首先是常年的“英特尔投资**技术日”,另外是一年一度的“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

2013年,我们英特尔投资被多家机构评为的****机构投资者,就是Corporate VC。在国内的风险投资基金中,英特尔投资也名列前茅。2014年英特尔投资的关注重点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新设备与可穿戴设备、网络**、软件等大量的领域,在这其中,云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云计算时代已经来临了,英特尔投资积极寻找和投资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有潜力的**型技术公司,以支持这项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中科蓝鲸和华云数据是该领域的优先代表,在云计算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上海一铺科技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销售解决方案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此我荣幸地宣布英特尔投资与一铺科技和中科蓝鲸、华云数据分别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下面我想请三位公司的代表人上台,他们是上海一铺信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杨翔威、无锡华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郁珉、天津中科蓝鲸信息技术公司研发总监韩晓明。请三位简单介绍你们的公司和你们自己。

杨翔威:非常感谢英特尔给我们这个机会来展示我们的公司,上海一铺信息有限公司是2013年刚刚成立的一家新的公司,作为联合创始人和CEO,我们公司定位帮助企业建立移动网站和为企业提供移动营销的服务,当然当中也涉及到使用一些数据分析技术为客户提供行为分析。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转向企业的时间点,为更多企业提供**的服务。谢谢。

韩晓明:首先感谢英特尔真金白银的投入,感谢英特尔给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公司从2007年年底就已经成立了,但是到现在有六年多的时间,很少有公司知道我们。我们公司一直做事比较低调,能在这儿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开心。其实我们公司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研究所,从2001开始就做网络存储方面的研究,现在核心的产品已经用在了广电的非线性编辑领域,应用很广,在国内大概占了30%的份额,在国际上也有比较高的声望,包括现在有很多独立的厂商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之前我们和业界*一线的厂商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在音视频里面中还算比较有影响力,我们还会有一些新的系统研发,为数据存储做贡献,谢谢大家。

郁珉:大家好,非常感谢英特尔举办这么大规模的一次活动,给我们一次展示的机会。华云数据从2008年开始就致力于在大陆地区做公有云服务的运营。发展到现在,主要定位在利用**的云计算技术来帮助国内的企业进行云化业务经营以及传统的业务经营活动。目前我们已经帮助了**大概大大小小100多家传统的企业业务向云转移。我们建立了云运营平台,到现在已经成功帮助了600多家公司,1千多个软件产品。目前华云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在开拓和发展阶段,希望通过和英特尔合作,能够在打造生态圈的工作中取得更多进步和支持。谢谢大家。

许盛渊:谢谢三位,我代表英特尔公司热烈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留步,接下来的环节是嘉宾讨论,主题是《投资推动云**,合作助力共发展》。除了台上的嘉宾,我们还请来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业务产品市场总监贺晓东先生,有请今天的主持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监饶洪。

饶洪:非常欢迎几位嘉宾,我们的话题是比较开放也比较灵活的,主要是各位嘉宾各抒己见,*近这几年国内外对于云计算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很多产业链的进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点上我们特别想请几位嘉宾来发表你们的见解,未来云计算的机遇到底在什么地方,不仅从英特尔的角度,也从被投公司的角度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下面请贺先生代表英特尔看一看怎么看这个市场,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什么地方。

贺晓东:这个问题太大了。从产品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诸位回过头来看过去一年,英特尔中国区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成长都是两位数字的增长,从这儿可以看到,在这块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非常强劲的。有几个趋势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是云计算,尤其是互联网,现在大家知道的BAT,这样的产业在不断**着**,大家也都看到了,包括互联网金融,包括*近刚刚过去的,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整个春运,随时牵引着动态,我觉得这将来一定会影响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包括正在新兴的,尤其是政府**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这些智慧的产业,实际上实实在在地在帮助我们提升民生,像污染、减排,提高交通出行,方方面面都在影响我们。

回到传统的企业,也可以看到传统的企业实际上目前来讲也是面临着数据中心重架构的过程,实际上现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转型阶段,就是传统的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数据的数据中心架构,现在正在发生改变。我这边可能更多是从产品市场的角度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饶洪:下面请三位公司的老总分别表述一下,郁总,因为华云比较直接向企业提供云服务的,刚才也说了从IaaS到PaaS,到SaaS都提供,你个人作为公司创始人,为什么华云选择这么一个市场去拓展,机遇和挑战在什么地方?

郁珉:云计算这个产业从我们这边加盟,我们做华云实际是在前年,更早的时候我们团队在这个领域中在工作。云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背后的这张图,其实是非常形象的。*早的时候,像甲骨文提的NC,其实都是和云计算类似的概念。忽然有**,这个概念就变成了家喻户晓,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提出很好的,是因为CLOUD给人一个很直观的形象,这样一个概念深入人心。其实不是从CLOUD这个概念提出来这个技术,或者是这种模式,然后才存在,而是正好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契机都在一起,形成了这样一个发展。从我们团队来说,我们把去年视为中国的云计算发展的元年,去年有很多事情发生,首先是整个的增长达到了非常高速的地步,各家在国内的公有云提供商,目前存在的都是100%以上的增长。二是整个云计算当中,比如百度的搜索量,去年也是一个级别的上升,从十万级变成***,说明这个概念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在去年底的时候,有一个很特别的情况,Gartner有一个报告出台,出乎意思的是中国企业选择云的倾向性,公有云、私有云各占1/4,另外的1/2是混合云的需求,这也代表了对这个市场的接受度,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还有是现在涌现出了很多像一铺的这样上层的应用,无论是云还是大数据,还是智慧等等,还包括互联网,这些应用都是非常快的增加,而且不只是数量,还有质量上的变化。这些都推动市场,我们把去年作为一个元年。

说到机遇,英特尔刚才讲到了,去年是万事俱备了,东风一来就起来了。在今年开始会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从华云来看,我看到两个趋势:一是全球的发展还是会突飞猛进地高速发展。另外从全球格局来看,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和公司业务**,也会推动新的进入者和新的布局变化,这是从全球角度来讲。从国内来讲,除了和全球一样的变化之外还会有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国内原来阻碍云计算发展的一些因素会在将来有变化,这些阻碍的因素包括了运营商,包括互联网监管,包括了地域和垂直条线割裂的情况,所有这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政府的引导下也会发生变化。应该说这些结合在一起会对整个产业利好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挑战会越来越小,机遇会越来越大。

饶洪:我想请问韩总,因为我知道中科蓝鲸多年从事网络存储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在云存储领域也开发了很多产品。等于你们在基建层面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云存储的研发,请韩总分享一下。

韩晓明:其实我们做云存储这方面更像是被迫的,因为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做存储方面的研究,那时候连网格的概念都没有,我们一直坚守一个理念,数据一定会逐渐集中,要统一化管理,那时候刚刚有一个概念叫数据架构的生命周期,如果觉得数据有架构了,而且量比较大,所以从那时候就开始了。中间我们在做的时候,外边很炒的网格,有人了解我们做的是什么东西后,说这就是网格。过了几年之后,网���的概念逐渐没有人提了,开始提云计算,说你们这个不就是云吗?现在又有人给我们安新的帽子,因为我们核心就是做数据存储软件、文件系统和块设备管理等等,他们说你现在这个就是软件定义存储,因为你这个基本跟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配合得很好了,在普通的服务器平台上运行一些软件,对整个数据进行管理。

我们公司主要的业务还是集中在音视频存储和管理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广电,像电视台,比如江苏电视台就是基于我们的系统建设的,《非诚勿扰》节目的数据也是存储在我们的系统上的。大家都知道电视台内部的节目,每一个电视台会有很多频道,每个频道有很多栏目,每个栏目都有几套存储系统,所以那个数据协调管理起来压力比较大,不同的频道之间、不同的栏目之间想获取一些节目,是很麻烦的。那时候还没有U盘,整体设备都需要拿过去,所以从央视开始,也在做大数据系统,这样以后做节目编辑时,比如上届奥运会是什么情况,再上届奥运会是什么情况,节目结束了如果集中起来就非常简单,有这个需求。但并不是那么快,因为业务要迁移的话很难一下迁到云上,包括延迟,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另外是视频监控,这块现在也在逐渐走向集中,包括国家倡导的一些“平安城市”等等一系列国家投资的项目。这块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现在再提社会治安的维护和管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京有一个恶性案件,是枪击案件,在街上把钱抢跑,那时候南京把所有的警力都用上了,把周边所有的监控挨个儿去浏览,包括把警校的学生都调过来看视频,如果视频真的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放在云上集中去存储和管理的话,再配上一些应用,现在有一些图象识别、人脸识别,效率就会非常高,而不像现在。现在数据集中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对云这方面还是充满了信心,一个是数据管理,另外一个是我们比较关注更多节能。因为现在数据中心的量很大,我不知道华云的数据有几个副本,现在一般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三到五个,谷歌比较关键的数据都是六个本,这对数据的空间占用和节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我们公司现在不到300人,1/3都是研发人员,这在国内初创公司中还算是比较特殊的,我们还有一个计算所的研究室,那边会承担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对广义互联系统也有一些研究,我们对这块还是很感兴趣的,也会比较大力度地支持云存储。

饶洪:谢谢韩总的分享,我想杨总应该是体会更深,因为其实云的计算很大一个推动力就是移动终端和移动运用,包括大数据的挖掘。我听说这次东莞事件之后,24小时之内客人从东莞向**各地迁徙的路径图全是移动数据挖掘出来的,杨总从移动领域能够帮我们分享一下大数据、云的概念,机遇和挑战在什么地方?

杨翔威:从消费者这一端对云的认识还是网盘这些,比如说企业Sales Force这些大家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服务,但在做产品或者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云已经无处不在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几块业务,一块是为客户提供移动网站,移动网站需要客户在手机终端上3秒钟之内能够把一个页面打开,这是一个基础的要求,但是中国有三个运营商,导致客户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不可能速度是一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它在录入内容的时候,我们把每一份图片首先切割成符合不同的分辨率,切割成20种不同分辨率的图片,让它在每个终端上显示效果是*好的。**我们做了CDN分发,我们**分发到600多家服务器,让客户以*快的速度打开网页。客户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他在用云服务,我们已经帮客户做了云存储和云分发。

我们在帮客户做营销服务,而且客户是很碎片化的,跨屏行为,以前我们只要统计PC的客户行为就解决所有问题了。但我们现在发现,一个消费者早上坐地铁的时候可能会查看一个产品的信息,把它放到收藏夹。到办公室时可能用PC把它打开重新看一遍,晚上回到家可能用平板下订单或者查看更详细的信息,所以客户行为是很碎片化的,这些需要把它统一起来才能为企业或者品牌创造价值,原来广告投放到移动上可能是没有用的,现在很多企业部在移动投广告是因为在移动上看不到订单,但客户实际在手机上不是下订单,而是做产品选型的,所以当客户在浏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我们要把三屏的行为全部打通,存储,包括分析,*终帮他找到订单,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现在开源技术很发达,让我们做计算的成本降到极低,已经有这种可能了。

其实云在目前,无论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还是对于企业来说是无处不在的,这是我对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我觉得在中国云只是刚刚开始,就像移动一样,刚刚开始。

饶洪:谢谢。刚才三位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层面,从蓝鲸的角度来讲,它是在网络层、存储层提出云的架构。华云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在平台层、软件层推送给企业。然后*高的生态层是杨总,通过移动运用,为用户提供*快速、直接的服务。我下面问许盛渊许总,英特尔投资角度怎么看待云的市场?我们推介并且投资这三家公司的逻辑是什么?从投资角度能不能谈一谈?

许盛渊: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家都以为云计算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有很大的机会。但是真正的云计算包括什么?这三家公司投资,是代表英特尔对这个领域分析的看法,云计算其实包括很多层的设备、服务、平台、软件、应用,这些都需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云计算方面的体验,对大众和消费者、企业才有用,蓝鲸是*基本的存储应用,有数据的话要把它放在哪里管理,蓝鲸是这层的专家。华云要把云计算的服务和功能提供给企业,提供服务给他们,提供给其他的客户和消费者,华云是这方面**的企业。一铺也是代表云计算和大数据,需要这个数据来分析,如果没有数据的话,这个大数据就变成小数据了。所以一铺是把这个市场扩大,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提供这些数据,让其他企业来提供支持服务给消费者。

未来来说,云计算这个生态系统里面还有很多其他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找市场,看有没有其他的机会来支持。

饶洪:刚才几位都是讲云计算市场、大数据市场总体的机遇,比较正面一些。下面我们稍微讲一些比较挑战性的,因为实际上我跟贺晓东谈的话,他也说亚马逊的AWS模式中国也有不少争议,到底是企业把数据放在哪里,还是放在什么地方?这个行业到底瓶颈在什么地方,未来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英特尔出方法的,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克服?瓶颈在什么地方?

贺晓东:刚才提到的云,从各个层面来看问题,要不然问题太大了,我还是从数据中心来说,因为任何云都是离不开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在我们看来基本上是三大块:计算、存储、网络。刚才我们谈到了存储,我个人认为,现在数据规模发展这么迅速,如果测算一些应用的话,PB级的存储,以及根本就负担不起,但实际上PB级的存储几乎是很多应用遍地皆是,对存储的要求也是PB级的。但是如何构建一个老百姓买得起,大家用得起,*重要的是很容易扩展的,不是一口吃个胖子,而是随着应用的需求,数据量的累积,一步一步把存储弹性建立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存储是一方面。

同样,网络也是一方面。现在看到的网络实际上都是预先设定好的,而不是根据你的应用需求可以随时改变设置的,实时的提供服务交接的,实际上这些都可以。计算这块,坦率讲,在过去几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成熟,相对还是有很多进步的,但也存在问题。比如大数据,我们现在谈的大数据都是对一些中间的数据进行分析,事后再分析,但有没有可能做到及时分析,对内存的要求,IO的瓶颈,都还是存在的,我更多是从产品数据中心层面,计算、存储、网络,实际上都需要有不断提升的。如果作为媒体的朋友你们关心新闻的话,就是在现在,刚刚我们发布的至强一期产品,现在一科一期服务器,如果是四路的话可以支持6个TB的内存,不是硬盘。从英特尔的产品角度来讲,要不断通过**来提供开放和可扩展的,无论是计算、存储和网络,在基础架构上打破这些瓶颈,这是从我的角度来讲。

饶洪:刚才郁总提到挑战了,因为我知道华云是从底层的虚拟主机,目前是软件虚拟化,直接把软件服务推给中小企业。因为这个趋势比较新,你们碰到什么问题?怎么一个方法在未来能够克服?

郁珉:我谈谈华云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在做的业务,包括我们在做业务**时所感受到的,在将来或者是现在面临的困难。刚才讲到了,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环境有主观因素,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会慢慢消除掉,刚才也提到了运营商,包括地区的区域化情况,也包括行业的监管等等。这些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华云原来做的是在没有完全改善的环境下,通过华云的平台和实践、运营能力,包括资源的能力,能够在这上面推动云计算的发展,这是我们原来的定位。随着这些之后,我们会面临什么新的问题,或者华云接下来做云会关注哪些点,在后面我们还会碰到类似的事情,一是硬件的技术以及和底下的基础设施相结合的下层架构,而这个下层架构在国内来讲,包括在全球来说,是和云计算发展或者完全是匹配云计算的增长,或者是未来的趋势资源是很少有的,国内可以说是没有的,上个月我参加在北京的一个数据中心总经理俱乐部时,华云没有在其中,但是我被邀请参加,我代表的是云数据中心,我还提出说什么叫做云数据中心,因为国内没有云数据中心可以称之为云数据中心,包括云计算能够长期做五年、十年去使用的话,它的效能、绿色、节能等等,包括蓝鲸提到的节能是没有的,所以这些是和CPU的技术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是结合在一起的,来确定将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做到。这是一个挑战,可能在将来几年,我们的云计算会受制于基础设施什么样,资源什么样,会有这样的需求,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关注这个,一铺那边可能想得远一些,因为在应用级上,可能是供应商意思,但对我们华云来讲这是致命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就要看到。

二是在国内市场会有的挑战,目前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云可以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规模,或者说可参照,这是可以看到的,也许今天这样,明天可能不行,后面可能更好。在合作的过程中,肯定是聚合或者是搭配的情况,但是在云的发展上,这种牵手或者不牵手发生是很快的,要不要鼓励他们快速发展,包括支持他们,这是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的事情,商业的诚信环境怎么样,比如资金的结算环境支持怎么样,包括政府的要求和流程怎么样,这些会在将来云的**,从提出和合作的达成,到*后的落实,开始经营,这样一个周期能够缩短到多少,这是将来云到底能做多大的挑战。

三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我们还有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一切,所有这些都是和软件有关,在软件的发展中,有很多趋势,一是商用软件可能会死,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比如BAT的做法,做很多轻应用。在这个技术路线上,各种各样趋势的意见有很多,国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国内没有很成规模、很成熟的大型的软件公司能做到这点,这是接下来国内发展时,我们做技术选择或者技术路线选择时,有可能会是一个挑战。对华云来讲自己会做很多事情,或者做很多思考,另外我们也希望在国内的企业,或者是国内致力于做这方面的,能够在这方面更多发展,能够把本身的实力做厚。

饶洪:非常**,韩总是技术大拿,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未来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韩晓明:大家都知道,云可以分为几个,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我们所面对的主要客户真正要实现云几乎都是私有云,尤其是处理方面,数据量太大,基本在公有云上面很难承受。即便是解决了,我估计费用问题也很大,大家说还不如我自己建一个。集中起来的话,因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整个模式变化之后会有一些应用的迁移和升级,这方面目前看大家都在努力,还没有真正能够作为核心业务应用的水平。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问题,如果是云化的话,需要成套的东西都要云化。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考虑下一步,真正集中起来的话,就是节能的问题,这部分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

第三个问题是整个数据中心一旦出了问题,数据中心出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包括谷歌、微软,甚至连苹果的iCloud都出过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包括容灾恢复等等都是问题。

第四个问题,信任度的问题。天津产业园区和我们召开过几次研讨会,产业园区也想建一个数据中心,打着云的旗号建一个数据中心,为整个园区的企业服务。但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了一个问题,我把我企业的数据放在上面,**怎么保障?刚才说的**属于Safe,还有一个是Security,你怎么能够保证我的信息不被泄漏,怎么保证我的数据不被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国内这种环境当中,本身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就不是很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华云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

杨翔威:我讲的问题刚才大家都讲到了,有三块:一是目前云计算的硬件也好,基础建设也好,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过程。我们现在提供的数据分析服务都是经过运算以后,过程实施经过**才行,而且需要很多的CPU成本,目前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用不起,也没有这样的服务,到目前为止,我可以肯定未来的定位现在还没有。二是成本的问题,在我们开始创业时,我们会选择云存储,但是按需付费,这对我来说成本很低。我们现在已经几千个用户了,上万个用户时���我们一算帐云存储不便宜,所以有很大的障碍。包括我考察了国内、国外的,考察了很多,现在开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这个产业链想长期存在,一定要做得差不多。对个体来说用私有云,是很少的企业,他们要负担得起。

三是诚信的问题,我们现在把云存储能外包的服务尽量外包给第三方,这样更专业。但是有一个服务我们是**不外包给第三方的,就是计算。我的客户数据要进行海量的计算,把客户的行为统计出来,甚至判断出客户的意向,谁买了这个又想买那个,这个是不会对外外包的。在这个社会,我们觉得核心价值的东西外包之后,风险非常大,我们还没有建立这样一个诚信的体系让大家放心地把核心数据外包。相对国外会好一点,但我们也不是很放心地可以把很核心的业务放给第三方去做。这是我的看法。

饶洪:*后一个问题,刚才都讲了大家面临的瓶颈问题,我想问一下从英特尔投资角度来看,除了资金上帮助公司,还有什么办法和公司互动,把本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甚至推向全球市场?

许盛渊: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者不只是要出资金,还要有其他的价值才可以帮助公司。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要有这种能力来帮助公司。英特尔投资的一大优势是我们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协调英特尔的内部科技研发和市场网络资源,这两点是很强的。被投的公司如果要测验应用或者技术项目,可以和贺晓东他们这个部门谈。

贺晓东:我插一句,各位媒体朋友知道,英特尔公司在年初发布了英特尔云数据中心,我们想打造一个非常开放的,而且是*新科技的赛道,如果在座的是造车的,我就造一个赛道,你们到这儿来跑,不管是什么,软件、存储、计算等等都可以来,这样的话保证车在出厂之前我们都经过测验,刚才三位提到架构的担心,应用、整合方面的,实际都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做。

许盛渊:我刚才在听三位发言时,很高兴听到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投资者行业有挑战就有机会,*重要的是我们从投资角度需要了解挑战是什么,才可以去找方法,去解决,这是一个机会。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马上开始媒体问答环节。

提问:我是来自新浪的记者,我想问三位被投公司的领导。首先恭喜三家公司获得投资,我的问题是三位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们的公司*吸引英特尔投资的地方是什么?谢谢。

郁珉:谢谢。我觉得可能要问英特尔,到底关注了什么地方。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所秉持的要点或者是我们坚持的自身价值是:我们虽然在卖云服务,无论是云主机还是云应用,但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些作为我们真正走出去的东西,而是把我们提供给市场、生态云化的能力作为我们给到外界的东西,而我们坚持这个。我相信这是我们之前和现在以及在将来一直去做的事情,我们定义我们的产品、销售,或者和外界沟通、交互的方式,都是从这点出发的,就是**驱动云化,这是我们企业的使命。

许盛渊:我还是要看管理团队,以及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他们对这个市场的看法,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除了管理团队,也要看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历史,他们的业务会不会配合我们英特尔战略,英特尔投资是英特尔集团的战略投资部门,所以我们在考虑这些公司时也会考虑他们怎么配合我们的业务部门。我刚才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做投资时也会考虑英特尔带来哪种增值服务和价值来帮助这些公司,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来帮助公司的话,我们觉得会不太适合我们的投资。

提问:您好我是来自中国电子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英特尔,在市场上做云、大数据,或者是做云运用的公司非常多,比他们大的也很多,做得好的也很多。英特尔在选择这些公司时觉得他们有什么差异化,或者说某些点真的和别的公司不一样。刚才说到英特尔公司投资的重点,提了很多,包括可穿戴,物联网,这是英特尔今年的重点。你们有没有类似的计划在做?另外我想问下英特尔投资是不是相对来说市场已经成熟?像我们讲的云计算、大数据是不是相对都有了一些收入基础,而像可穿戴,或者是物联网的应用,都刚刚起步,这部分是不是不是英特尔投资和关注的重点,要等它稍微成熟一些英特尔才投?

许盛渊:中国的市场很大,我们在做投资时会通过比较细致的调查,我们会对市场做分析。那么大的市场,肯定会有很多家公司在某个领域成功,这几家公司的管理团队是我们很看重的,如果投某家公司,如果和他们的管理团队没办法配合的话,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每天去沟通的话,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是对他们的执行能力有信心,才会去做这几种事。

刚才问英特尔会不会等一个领域成熟之后再投资,英特尔战略部门在做投资时也是看领域的投资机会怎么配合我们的战略,有时候我们会投资早期的公司,有时候会投资晚期的公司。这个要一个一个案例来就情况讨论看。比如在可穿戴领域,*近发展很快。那去年11月我们英特尔投资就在全球层面上设立了一个新设备与可穿戴设备部门。我们不一定会直接投某一个产品,或是消费者应用的这类产品,但我们对可穿戴的技术、配件等等的这些底层的技术比较有兴趣,所以我们觉得和其他投资者有一些不同,我们对技术比较有兴趣。

追问:我再问一下,投资有没有失败过?

许盛渊:做投资这个行业,都会有这情况。

凤凰网:投资的这三家企业在投资额上大体是什么规模?能透露具体的数字吗?占股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许盛渊:这个问题不能公布,不好意思。

提问:我是来自钛媒体的,我想问一下英特尔投资资金来源是英特尔自有资金还是社会上募来的?作为一个创投,更关注生态还是真正的收益?再一个问题,问一下三个被投的公司,很多时候又想拿资源,又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像英特尔这是一个战略的投资,他如何去平衡英特尔的战略还有自己的战略?谢谢。

许盛渊:你的问题是我们的资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英特尔公司自己的钱。这一点就比较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就没有资金周期的限制,退出的压力也会比较小,可以去投一些周期很长的项目。**个问题是回报和战略,其实我们都是要考虑的,如果*后我们没有赚钱的话也不行。我们和其他的不一样的是因为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公司有没有潜力来赚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看这个公司对我们的战略会有什么相关性。如果这家公司赚钱,但和我们的战略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我们不会投。

韩晓明:我们的战略一定是跟英特尔的战略保持一致的,几乎不存在很大的分歧。

许盛渊:英特尔公司*重要的是技术公司,我们是提供计算的能力,这些公司自己的战略,不管往哪一个方向走,*后都是需要计算的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要走的战略也有很多弹性,英特尔也是一个计算、技术公司,所以也可以支持这类公司。

提问:我想问一下被投的公司除了英特尔通过自己的战略思考来选择之外,是不是有一些平台能够让这些公司吸引到英特尔的关注?这是**个问题。**个问题,您一直在谈英特尔是根据自己的战略来选择被投资的公司,我想问一下具体的,通过对这些公司的投资,英特尔到底获得了怎样的战略红利?

郁珉:从我们被投的公司来讲,得到英特尔的关注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什么样的平台,应该说是很多的,包括媒体,会有一些交互的机会。从我们的工作来讲,我们自己有这样的意愿,对英特尔来讲,他也有他的方向,所以有多个渠道,不需要我们做很多的介绍。

从我们被投公司来讲,我觉得英特尔的投资是作为技术公司的投资,具有*大的商用性,刚才许总也介绍了,从他的发展,从做计算方面的技术出发,我们现在致力于做的事情是市场和所有的公司做的事情发展来讲,从这个方向上来讲是非常一致的。没有说有很多的制约,我们感觉到在技术的发展中会有哪些挑战,会得到哪些帮助,在未来的认知上,比如对云计算,我们想去做的事情,我们会在不同周期中有共同的认识,包括对生态圈的看法。这会使我们在战略上保持一致。

谈到红利,我们希望得到英特尔在这方面的帮助,在一个一个的历史阶段能够使我们在应对挑战时有一些先机或者有更多的资源、广阔的视野。对于英特尔来讲肯定是在生态圈上的布局。

杨翔威:我们是*早和英特尔的研发部门有合作,整个过程中体会到英特尔是非常专业的,他们不但和我们在技术上合作,企事业带给我们很多研发过程、质量管理,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战略合作肯定是对双方都有利,英特尔是和他们的方向和战略相似,对我们来说也是和我们的战略方向相似,所以这种合作对双方都会有利、共赢。

提问:我来自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请问许总一个问题,关于行业的。我是否可以把这三家被投的公司都纳入到一个大的范围,就是定义为企业级的云服务公司?

许盛渊:这三家公司是云服务公司。

追问:对,特别是今年一二月份得到融资的企业级服务公司和消费互联网已经并驾齐驱,是资本市场上的热点。想请问许总,您在看中国市场时,您觉得这块市场现在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可能很多投资公司也看好这块市场,但是觉得进入的时机,比如我们讲到SaaS可能是中国软件服务的前景,但是大家在进入时还是会考虑时机的问题。您觉得今年这个时间点投这三家公司时机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可不可以分析一下企业级云服务市场目前的状况?谢谢。

许盛渊:中国这方面的市场我觉得跟国外市场有很大差别,因为中国的物联网和网络生态系统,和国外发展的路有点不一样。从云计算这方面来说,我们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中国云计算行业,还是比较早期的,机会还是挺多的。我觉得中国*大的挑战,在这个行业是有BAT,这三家大的公司可能和美国那边的市场有点不一样,因为在美国谷歌等占大头,也有很多其他的云计算公司起来在做特色的云计算服务。我觉得中国这方面也有这种机会,因为中国也会有这个特色,特色会有特色的问题,特色的挑战,会变成特色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个市场上云计算也还在早期,还有很多机会考虑。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来自环球企业家。我想请问一下关于云计算在行业方面的问题。现在有一些机会,想问一下被投资的企业是否和金融行业有过合作?大数据方面有没有业务的再开展?**个问题,现在在一些大的商贸中心有没有开展类似的宣传,具体是什么方式?

郁珉:华云在做公有云和定制云服务*早切入的行业是和传统互联网有关系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站,包括电商,包括网游等等,但是*近两年其他的一些行业也会慢慢进来,包括传统的制造业、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看到的是金融行业里面的某一些小的细分,包括网贷公司,第三方支付,这样一些链条上的企业会进入到云计算领域。去年后半期我们发现,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也开始走向混合云,他们是把周边的应用往这上面去放。

我们有一些这些方向的应用和这样的企业客户,另外我们也和一些合作伙伴在进入下一轮的合作,包括跟保险行业,证券行业、以及银行业都有一些合作伙伴来搭建一些应用或者是混合云的设施,在后面的发展中还是会有很多机会和案例的发生。

韩晓明:主要的市场方向还是在音视频处理方面,在金融领域我们几乎没有,因为我们在这块也不是很擅长,就是不懂。我们还是做自己擅长的,如果直接回答,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没有涉猎。谢谢。

杨翔威:我们*主要做的是移动营销服务,所以我们给华夏银行提供给类似的服务,包括我们*近也在和其他的一些银行接触,其实无论是银行还是消费品,他们对于移动营销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我们给华夏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通过O2O来把新的产品推送给客户,包括地铁、杂志,可能很多金融机构都会有类似的需求。

主持人:谢谢。今天的媒体问答环节到这里结束。现在有请各位嘉宾留步,请这三个项目的投资总监一起上台合影。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 大数据 厂商动态 业界新闻 云计算 可穿戴设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