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者纷推耳内虚拟助理 运算资源、设计与接受程度是考验

分享到:
42
下一篇 >
随着电影云端情人(Her)上映后,Sony也推出Xperia Ear耳内助理(in-ear assistant),让耳内助理技术顿时成为新鲜话题。业界与学者认为,耳内助理未来若要普及必须在提供运算能力的基础建设上、设计以及让用户可以接受程度上取得突破。

据Fast Codesign报导,目前除了Sony之外,英特尔(Intel)在2015年也曾推出类似耳内助理的概念性产品,会说话的Bragi Dash生物监测器也即将出货。智能耳塞新创公司Here也已顺利募资1,700万美元,市场甚至也传出,苹果(Apple)有意移除手机上的耳机孔,改用无线Beats耳机,这些迹象都显示,耳内助理或将开始大行其道。

对此,对话介面公司Botanic.io.创办人Mark Stephen Meadows指出,其实人们距离电影云端情人描述的剧情很接近。

不过,目前距离耳内助理要普及之日,仍有许多文化、人体工学与技术障碍都须突破。

首先,所谓耳内助理技术一般是指可听见用户并轻声做出回应。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助理教授Jason Mars指出,在亚马逊(Amazon)推出Echo语音助理后,让消费者可在家中以声音控制或执行工作,等到耳内技术问世后,将等于提供用户一个随时在身旁的助理。

不过,Argodesign创办人Mark Ralston提醒,有别于现在用户与Apple Watch互动是一种人类与机器互动,但未来人类与耳内助理互动方式,就像是活在用户的脑里,当中牵涉深层心理层次意涵。

Ralston也认为,这种私密介面(private interface)的本质将让人类与人工智能(AI)关系改观,让用户更倚赖AI更多不愿与人分享的秘密。

而随着人类越倚赖耳内助理,无形中也会对声音(voice)的能力寄予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让人类对于AI的能力与期待出现落差。

英特尔New Devices Group部门总经理Dan Eisenhardt便举Siri为例,当用户使用挫折经验增加后,*后便会失去兴趣。

因此,英特尔开始着手推出以声音为主,但锁定某些功能的穿戴式装置。在CES 2016该公司也与Oakley合作推出结合耳塞与眼镜的Radar,让跑者或单车骑士与系统在运动事情上互动。

Rolston指出,随着越多新创公司投入自家语音助理后,将会有更多厂商也希望能推出自家服务名称的产品,以便与其他产品有所区隔。

另外,耳内助理要普及,代表需要更庞大运算资源,以苹果为例,在部署Siri之前,便已投入10亿美元兴建数据中心,因此,基础建设是有待解决问题之一。

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助理教授Jason Mars指出,假设所有用户欲全时间使用Siri或Cortana,以目前数据中心规模来说,根本无法应付如此工作量。换言之,目前基础建设尚未到位,而且AI越聪明,代表更需要处理资源。

因此,Mars的实验室正在寻找能提升伺服器效能10~100倍的设计方法,但届时是否能满足耳内助理普及的需求,仍没人敢保证。

另外,耳内助理配戴的舒适性也是其问题之一。矽谷设计公司NewDealDesign创办人Gadi Amit指出,耳内助理设计有待改善,例如塞入用户耳内容易感到不舒服,特别在跑步时会有脱落问题,声音品质也是问题之一。

他反而认为,未来的互动模式,耳内电脑或声控系统都只是其中一部分,过去就算iPhone带动触控技术风潮后,仍旧无法取代其他所有使用者经验(UX)。因为人类有5种感知能力,如何让五官透过智能技术充分发挥,是目前开发难题之一。

Meadows补出说,等到各项技术交互作用后,将可让机器在句法准确度与对情感敏锐上都会提高。因此,苹果(Apple)之所以收购情绪侦测软体公司Emotient与Faceshift,有可能是提升Siri辨识人脸的准确度。

不过,评论指出,统整耳内助理目前遭遇*大困难,应该是社会对于让AI在耳朵内扮演即时助理的接受程度。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设计实验室主任Don Norman表示,如何让耳内助理判断在何时适时给予用户资讯是*大的困难,而且一旦AI作出错误判断或让用户无法控制事情发生,将有可能危害**。

他以自驾车为例,各地驾驶人与**用路文化不同,自驾车在某地或许能适应良好,但进入其他地区后,若未能融入当地文化或情境,反而容易为人类带来危害。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数据中心 英特尔 耳机 苹果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