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大潮下,如何抓住“芯”机遇

分享到:
117
下一篇 >
“在佛山,芯片业是个非常稀有的产业,我所知道在主流类芯片产品领域的企业不过四五家。” 在南海桂城街道嘉邦国金中心的写字楼里,与芯片打了多年交道的希荻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严志辉,在脑海中极力搜寻着他的佛山朋友圈。他的办公桌上,一片用玻璃裱起来的圆形硅晶片如DVD光盘一般反射着光线,被他视若珍宝。“这便是一切芯片的原始载体——晶圆,是‘造芯’的根本。但目前佛山晶圆生产仍是一片空白。”

芯片(集成电路)被喻为“工业粮食”,是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但由于技术积累等原因,该产业在国内存在很大产业缺口,在佛山更是如此。成片的佛山工厂和企业中,难寻芯片企业的身影。尽管也有希荻微这样的企业成功打入高通、联发科、展讯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的供应体系,不断解锁着自己的新技能,但依旧难以掩盖佛山芯片半导体产业落后的事实。

小微企业占大头,拥有硅谷团队作为技术源泉;盘桓在芯片设计领域,而生产、封装、测试环节委以外地企业;国内核心研发团队多位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这便是佛山小规模芯片企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随着佛山吹响智能制造的号角,自动化改造与智能设备应用*前端的环节——芯片业的发展已迫在眉睫。不断追赶全球制造升级和智能变革步伐的佛山,离造出“中国芯”还有多远,又该如何补上芯片半导体这一课?民营经济与科技**走在前列的南海区能否率先实现“芯”突围?

●南方日报记者 吴欣宁

A“芯星”之火

拥抱智造**,拥抱世界500强

2012年希荻微登陆佛山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孤独感。用严志辉的话说,当时的佛山半导体芯片业几乎一片荒芜,希荻微很难寻到自己的同行。

作为南海区政府设立的**批人才创业A类团队,这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手机快充芯片。“如今的手机在一两个小时内就可充满电,有的甚至充几分钟电便能维持长时间待机,就是快充芯片的功劳。”严志辉说。

去年,希荻微研发的一款为手机CPU、GPU供电的芯片,通过全球*大芯片公司之一的美国高通***810平台测试,成为**进入高通参考设计的亚洲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据严志辉介绍,国际**芯片企业的测试平台通常会设置较高的门槛。他们先从全球选出5-10家公司作为测试对象,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几个月、从设计架构到**性能再到生产率等领域的全方位检测。“国内的这种测试只要1个月。”

在落户佛山前,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都曾列入希荻微所划定的候选城市。什么让佛山脱颖而出?严志辉解释,除了南海区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运营成本和市场距离等综合优势让希荻微的目光锁定佛山南海。“在广东,佛山是我认为除深圳外*有潜力发展半导体芯片的城市。”

严志辉的这一好评并非毫无依据。希荻微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手机厂商领域。放眼中国乃至世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十名中,珠三角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包括华为、OPPO、vivo、TCL、中兴等。

珠三角成熟的手机产业链使其成为希荻微**的创业区域。而珠三角城市群中,佛山南海区毗邻广州的区位与更低的运营、生活成本,引起了希荻微的关注。“我始终看好南海承接广深人才资源外溢的前景。”严志辉坦言。

除了成本,还有一个隐性要素增添了佛山的砝码,那就是强大的家电产业。据严志辉介绍,佛山家电业蛰伏着一大批嵌入式软件人才,这些人才与芯片设计所需要的软件人才可以打通使用。

就在希荻微落户南海后不久,以工业4.0等智能技术为标志的新工业**席卷佛山,集成电路产业探寻到了新的蓝海。“芯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硬件基础,无论是传感器技术还是智能汽车、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皆需要芯片。”在10月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希荻微负责人唐娅表示。

随着智造**的兴起,希荻微的同行开始涌现。2014年,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家企业一直在FPGA芯片领域耕耘。FPGA是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俗称“万能芯片”。

“它可用在机器人、传感器等多种设备上,此前该芯片技术被国外三大公司垄断。”据高云半导体CEO陈同兴介绍,企业一直在FPGA的自主研发上攻关,终于突破壁垒。目前其拥有20多项**和10多个软件著作权,并与中兴达成通讯领域的初步合作意向。而佛山的智能装备市场将是其未来紧盯的目标。

B 造“芯”之失

人才的缺口与技术的空白

“集成电路作为**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1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已跃居****大市场,然而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高达2310亿美元,进口总量超过石油和钢材的总和,贸易逆差超1600亿美元,进口替代需求极其迫切。”在例举数据表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严峻形势后,唐娅又补充,“新硬件时代,佛山建设先进制造**中心必须发展芯片产业。”

如果说芯片半导体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块软肋,那么这块软肋在佛山显得尤为明显。“*要紧一环就是人才。没有哪个行业比芯片业更渴求高技术人才,却又求之而不得。”希荻微研发部主管郭文雄的这一感慨发自其亲身经历。

郭文雄毕业自华南理工大学,学的是与芯片半导体行业*对口的微电子学专业。然而由于国内芯片产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师资水平均落后于国际**水平,求学时的郭文雄就知道仅靠学校所学要与市场上**的国际芯片人才竞争,还远远不够。因此,他亟需在成熟的芯片企业进行二次培训。而这样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上海、深圳等国内芯片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并非佛山。

“毕业后进入希荻微,我先被拉到上海的研发部门培训,跟着国内外**半导体技术专家一对一学习,从完全懵懂到逐渐摸清产业前沿的技术脉络,如今可以独立带队研发。”郭文雄说。

芯片完全依人才、技术等“知本”而生的特点,加之国外长期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让国内芯片企业拥有了一个共同特征——硅谷的团队是其技术策源地。

希荻微的研发领军人陶海博士拥有20年美国集成电路设计和产业化经验。他此前在硅谷半导体鼻祖式企业,孕育了英特尔等巨头创始人的仙童半导体公司任职。希荻微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技术多来自陶海的硅谷团队。而其在硅谷设立的办公点仍是企业*新研发技术的主要来源。

同样拥有硅谷情结的还有高云半导体。2014年这家企业收购了位于硅谷的美乐迪半导体公司,获得了来自硅谷*前沿的技术支持。在陈同兴看来,硅谷是对其企业原创团队的一种补充。

而与人才缺口同样明显的还有加工制造环节。在严志辉办公桌上,一片用玻璃裱起来的圆形硅晶片如DVD光盘一般反射着光线,被他视若珍宝。“这便是一切芯片的原始载体——晶圆,是造‘芯’的根本。但目前佛山晶圆生产一片空白。”

目前,希荻微和高云半导体均将芯片制造委托给台湾以及海外工厂。尽管近年来,中芯国际等企业开始在祖国大陆投资建设精圆加工厂,“但国外的工艺仍比国内先进很多。”严志辉抬起那片晶圆现场讲解,“这上面密密麻麻排列了4000—7000个芯片,每个芯片中又包含几万门电路,电路中还藏着逻辑。这种微米级、高精度的工艺,是芯片生产的命门之一。”

C“芯”路之艰

产业生态圈未成,上下游配套匮乏

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地缘态势深受国内城市的科技实力影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占据着国内的芯片产业高地。其中,上海拥有张江等芯片产业集结区和中芯国际等芯片巨头,深圳在其深厚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基础和华为等科技巨擘的带动下,也见证了海思等一批芯片业力量的壮大。这两座城市的芯片产业发展尤为突出。

在中国*新一波芯片产业浪潮下,一批二三线城市开始崛起。去年,合肥开始打造国内*大集成电路生产基地,预计年封装消费类、通信类等集成电路芯片217亿颗。今年3月,武汉启动建设总投资为240亿美元的存储器基地项目,希望打开晶圆生产与测试等芯片制造环节的突破口。7月,以纺织服装业扬名的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集成电路存储器项目落户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投资达370亿元。

在珠三角,也有一些城市提前布局,在国内的芯片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州、深圳等科技强市自不必说,拥有海洋、航空科技优势的珠海同样不容小觑,炬力、全志等芯片企业陆续创造辉煌。

而坐拥广阔制造业版图的佛山,却没有攻下芯片半导体这座城池。“佛山还未诞生过一家有名的半导体大企业。”陈同兴坦言。

“和北上广深比起来,佛山在人才储备方面没有优势。因为就芯片业来说,其发展的*大成本不在于土地、厂房,人员的成本才是其核心成本。”广东华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冰冰告诉记者,佛山若发展芯片产业,其成本会高于广州或者北京。芯片企业因此会思考,其投入的资金*终能不能流回自己的腰包。

*让希荻微、高云半导体困扰的是,佛山还未形成芯片产业的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匮乏。

“目前佛山的芯片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郭文雄描述的这一现状,导致他设计出来的芯片难以在佛山完成生产的后续工序。“在上海,我们设计生产出的芯片在隔壁园区就能找到企业做封装测试,但南海这边的工业园,甚至珠三角其他城市都缺少这类企业。”郭文雄说。

不过,随着佛山在*新一轮智造变革浪潮中的冲锋,郭文雄看到了这座制造重镇造中国芯的希望。去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提出将引进发展集成电路、新���传感器、新型显示、**软件、**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加快建设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集成电路”这一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

严志辉则分析,智能制造、物联网将是芯片业的下一个增长点。“南海应抓住当下芯片产业的黄金期和智造高需求的机遇,多引进芯片企业,在佛山率先实现产业集群和企业规模的壮大。”

■聚焦

区域“造芯”比拼 南海如何突围?

当下,有许多数据皆能证明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严峻形势。比如,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的制造商,包括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消费了价值1450亿美元的芯片。但中国国内芯片行业的产量只占十分之一。

严志辉曾告诉记者,国内芯片业的发展历经很长的阶段,当下则是发展的黄金期,因为中国的资本、技术支持都达到了一个成熟点。

正因如此,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都开启了一场芯片半导体产业的突围战。在这种形势下,佛山更应该筑起这块阵地,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的**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而南海,可力争成为佛山**者。

在今年10月举行的“互联网+”博览会数字工厂大会上,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赵敏表示,打造数字工厂、智能化工厂的基本做法,就是要把人的思维与思考过程结果沉淀成为知识和算法,知识和算法嵌入软件,软件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硬件嵌入物理设备。

可见在硬件层面,芯片是根本。无论是家电、手机、还是机器人、传感器,没有芯片,所有的智能设备仿佛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南海要打赢这场智造**,需要大力引进或培植芯片半导体企业。

*近两年,中国芯片产业连续涌现并购案例。先是紫光集团收购H3C公司51%股份,随后江苏长电科技和华润创业等企业也相继出手,收购新加坡、美国的芯片企业。紫光的老板赵伟国宣称:“芯片行业进入了巨人的时代,正在加速整合。”

在这种格局下,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南海如何在国内芯片半导体市场分一杯羹?严志辉认为,即使国内芯片巨头增多、竞争趋向激烈,也不代表佛山没有机会。“小企业更合适做芯片设计,在佛山尤其中小企业众多的南海可以搭建园区平台聚齐一批芯片设计企业,先把这一源头环节做起来,以此吸引更多下游企业,逐渐形成完整的芯片产业生态圈。”

此外,物联网的蓝海也是南海芯片企业要抓紧的机遇。据严志辉介绍,光是传感器这一智能设备的基座,国内鲜有企业能完全独立制造。目前希荻微已掌握了基本技术,正在筹资落实这一项目。“我们还和三水做汽车导航系统的企业好帮手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为其车联网系统供应充电芯片。”严志辉说。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集成电路 中芯国际 FPGA 电路设计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