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触控面板厂商积极推出触控新方案

分享到:
134
下一篇 >

  2013年11月19日---2013年对台湾触控面板产业而言是相当震撼的一年,倍受中国大陆触控面板业者剧烈的竞争冲击。随着应用市场已经高度成长多年,智能型手机需求成长平缓,而平板计算机市场虽成长快速,但即将日趋成熟。正由于市场的成熟与终端产品激烈的价格竞争,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触控面板市场面临着激烈的价格战。如果笔记本电脑触控面板需求能在2013年落实,那么台湾触控面板产业就有了新的成长契机,以接替失去的、在苹果供应链中的重要性。然而,事与愿违,当前真正能够创造大量触控面板需求的还需回到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上。不过竞争总会带来**,除了触控模组厂外,台湾的面板厂持续展现他们对整合触控与液晶面板的兴趣。

  

  台湾厂商在2013年所提出的**中,友达光电约在2013年的**季度提出“嵌入型触控”(eTP,embeddedtouchpanel),而群创光电则在**季度**布采用义隆光电芯片方案的“InnoTouch”,强调产品更轻薄、价格更亲民。这两种方案的成形与微软对Windows8的触控设计规范变革有关,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全平面(edge-to-edge)OGS触控面板成本偏高的问题。一线大厂宸鸿(TPK)为了迎合市场的低价化趋势,也于2013年8月份宣布推出低价解决方案。另外,在**季度,群创光电也开始推出采用内嵌式触控面板(on-cell)整合型方案(TOD,touchondisplay),并将目标瞄准智能型手机市场。

  

  群创光电的触控显示屏(TOD)

  

  约在2009年友达光电很早就开始生产内嵌式触控面板(on-cell),提供给Samsung的数码相机和Dell的智能手机使用。该触控传感器结构采用SITO结构,由达虹(Cando,现在的达鸿)生产。SITO结构的内嵌式触控面板(on-cell)对面板上玻璃来说,除了彩色滤光片,还要多一道触控传感器的制程,这除了会增加光罩的成本外,*终的直通良率也会是成本影响的因素。

  

  基于成本、良率、客户导入等因素,采用内嵌式触控面板(on-cell)*成功的是SamsungDisplay,这是由于下游有强劲的品牌支撑的缘故。SamsungDisplay所使用的是AMOLED,而不是LCD。SamsungDisplay的AMOLED采用RGB镀膜,没有滤光片,所以上玻璃非常简单,因而很适合on-cell结构。2013年群创光电采用Synaptics芯片方案,推出约4.5吋720p的TOD。

  

  新一代的TODon-cellLCD采用的是“单层多点”的传感器图案,俗称caterpillarpattern。多数的触控芯片供货商均有CaterpillarPattern的设计,不过为了避开**问题,彼此间多少有些图案上的差异。“单层多点”图案*早在2012年左右导入GF结构,目的是为了节省一张ITO薄膜的需求,并藉以取代GFF结构。虽然ITO薄膜并非一定不能如同玻璃基板一样采用SITO结构,但受限于设备、良率,一直是以GFF结构为主。GF三角形结构则并非是真正的多点触控,因此多半用在较低阶的手机上。2013年“单层多点”图案从GF结构走到on-cellLCD,主要是减少过去SITO结构的光罩数与提高制程良率。

  

  相比于SITO结构,“单层多点”图案不需要在X-Y电极间架桥做绝缘(桥下垫有光阻),因此对黄光设备与良率的严苛度均有改善。然而,基于投射式电容(自电容)的基本原理,“单层多点”图案还是不能在X-Y电极间相碰触。被切成许多段后的电极片段固然不会与另一电极交叉(所以不需要做绝缘),但需要额外的引线将之相连。而当面板越大时,通常触控分辨率就越高(X-Ychannels),所需要的引线就越多。这些过多的引线在触控区中可能会造成感应灵敏度的下降,因此“单层多点”目前多被限制在5吋以下。目前4.5吋720p的TOD已经受到品牌(如:酷派、Motorola)的引进,台厂像华映、彩晶也有引进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 显示屏 面板 手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