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业态/业主需求 智能零售强化员工产值

分享到:
194
下一篇 >
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科技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大厂如亚马逊(Amazon)、阿里巴巴向线下靠拢等威胁与时俱增,传统零售商不得不开始迈入智能化,透过提升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强化竞争力。 为此,研华IoT智能服务事业群协理苏鸿升强调,厘清不同零售业生态与业者本身体质、需求,按步就班导入解决方案,以达成更有效益的人力配置,对零售业者乃至软/硬件方案供货商都是必要之举。

苏鸿升表示,近年来受IoT、新零售等风潮影响,传统零售业意识到过往经营模式开始不敷使用,包括纯以会员数据做推导营运策略的基础等;加上在一例一休冲击下,如何将人员摆在*有价值的位置,而非浪费于结账、盘点等机械式作业,更成不少业者导入智能化的一大动机。

态度上虽日趋积极,苏鸿升指出,零售业由于毛利普遍不高,相较其他产业的B2B合作模式更注重偏短期的投资报酬率;尤其对于信息(IT)/资通讯(ITC)背景不足或缺乏的业者,解决方案供货商必然得在沟通与咨询上下足功夫--从业者既有资源诸如进销存、会员数据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并以销售点(POS)、客户关系管理(CRM) 系统等标准配备为起点进行扩充,按部就班找出*适合该业者所需的智能化方案。

此外,苏鸿升表示,不同业态对智能化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以卖场、购物中心来说,考虑到消费者滞店时间通常超过半小时,提升顾客体验、环境质量算是首要考虑;以连锁餐饮业来说,则较注重如何减少排队、出餐时间,以及如何掌握不同时间的客流量与客群属性,以利备料等作业;而对Zara、Uniqlo等服饰连锁店而言,掌握各分店规模、消费者属性, 甚或藉店内热点分析等方式进一步调查商品销售状况等,可至关重大。

另一方面,尽管无人商店如Amazon Go、淘咖啡日前造成轩然**,「以人为本」依旧是多数相关厂商的共识。 苏鸿升认为,信息跟自动化是提供精致服务的基础,但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接口;尤其在餐饮、服饰等业态中,消费者会比较偏好与人沟通,而非被机器掌握自身喜好、需求。 换言之,零售智能化并非是为取代人力,而是帮助人员提供更**的服务、更精实的内部管理,也是解决方案研发上所必须注意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 市场行情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