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苹果iPhone告别增长时代;

分享到:
188
下一篇 >
1.金融时报:苹果iPhone告别增长时代;2.苹果**财季净利同比增2% iPhone销量增长停滞;3.紫光欲接手世纪互联完成私有化;4.魅族挺进IPO 三板斧解盈利难题;5.人脸识别产值估计2019年达4.5亿美元;6.无线供电新技术:从10m远处为20个终端提供1W电力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搜索公共号:laoyaoshow

1.金融时报:苹果iPhone告别增长时代;

网易科技讯 1月27日消息,据《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苹果公司暗示,iPhone销量料将在当前一季度首现下滑,原因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且宏观经济压力开始造成影响。而在截至12月份的三个月中,iPhone销量增幅已经微乎其微。

这家全球市值*高的公司表示,在截至3月份的当前一季度中,公司营收将降至500亿美元到530亿美元。苹果**财务官称,营收下降的原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某些经济体“波动性”增加。货币与金融市场的波动亦会产生影响。

华尔街已经大幅下调了苹果的业绩预期,而该公司自己给出的这一业绩指导值则处在分析师预测的低段。这同时意味着iPhone销量降幅或高达四分之一。

在截至12月份的**财季中,苹果公司总营收仅增长2%,为75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30%的增幅形成了鲜明对比。iPhone手机在美国与日本两地的销量均出现下滑。

公司净利润增至184亿美元,打破上年同期创下的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季度盈利*高的一家公司。每股盈利增长7美分,为3.28美元,符合市场预期。

然而,假日季的iPhone销量较上年同期的7480万部仅增长不到0.5%。公司**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三个月前曾坚持表示,在这个对公司业绩来说*重要的一个季度中,iPhone销量会“继续增长”。

华尔街担心,在截至3月份的当前一季度中,iPhone销量将出现该产品2007年**以来的**下滑。这种担心已经被苹果的营收指导值所证实,即公司自己的预测低于市场分析师预计的550亿美元。

500亿美元营收意味着iPhone出货量为4500万部,较上年同期下降26%。

在大中华区,库克上季度曾表示未见业务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但该市场**财季总营收增长放缓至14%。苹果**财务官表示,iPhone在当地的份额继续增加,但前提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增幅已经极大放缓。

“虽然中国大陆以及大中华区的业绩创下*佳水平,但现在我们发现有经济走软的迹象,尤其是在中国香港,”他补充说。

在**财季财报发布时,苹果还披露称,公司激活在用设备总数达到了10亿部,同比增幅超过25%。这10亿部包括在过去90天中连接到苹果互联网服务的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TV、Mac,以及iPod Touch设备。

苹果此前从未公布此项数据。这种做法是试图在总体销售放缓时,将投资者的注意力拉回到公司快速增长的服务业务。

“有大量设备联入我们的服务,而且这一数字增长得非常迅猛,”苹果**财务官表示。“如果用其他互联网服务来比较,很明显我们的服务业务未获得准确估值。”(维尼)

2.苹果**财季净利同比增2% iPhone销量增长停滞;

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消息,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2016财年**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财季净营收为758.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745.99亿美元增长2%,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为183.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0.24亿美元增长2%,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苹果公司**财季每股收益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但营收则未能达到预期,且**财季业绩展望也低于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下跌逾1%。

苹果公司董事会宣布,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52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16年2月11日向截至2016年2月8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

2011年以来iPhone各季度销量

详细业绩:

在截至2015年12月26日的**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183.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0.24亿美元增长2%,创下历史新高;每股摊薄收益3.28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6美元。

苹果公司**财季运营利润为241.71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42.46亿美元。

苹果公司**财季净营收为758.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45.99亿美元增长2%,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国际销售额所占比例为66%。

苹果公司**财季毛利率为40.1%,高于去年同期的39.9%。

苹果公司**财季每股收益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但营收则未能达到预期。据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苹果公司**财季每股收益为3.23美元,营收为766亿美元。

产品销量:

苹果公司**财季共售出7477.9万部iPhone,与年同期的7446.8万部相比基本持平;共售出1612.2万台iPad,比去年同期的2141.9万台下滑25%;共售出531.2万台Mac,比去年同期的551.9万台下滑4%。

按地区划分:

苹果公司**财季美洲部门营收为293.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05.66亿美元下滑4%;

欧洲部门营收为179.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2.14亿美元增长4%;

大中华区营收为183.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1.44亿美元增长14%;

日本部门营收为47.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88亿美元下滑12%;

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54.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27亿美元增长4%。

按产品划分:

苹果公司**财季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51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1.82亿美元增长1%;

来自于iPad的营收为70.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95亿美元下滑21%;

来自于Mac的营收为67.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44亿美元下滑3%;

来自于服务的营收为60.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99亿美元增长26%;

来自于其他产品的营收为43.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89亿美元增长62%。

业绩预期:

苹果公司对2016财年**财季业绩作出了如下预期:

营收为500亿美元到530亿美元;

毛利率为39%到39.5%;

运营支出为60亿美元到61亿美元;

其他收入为3.25亿美元;

税率为25.5%。

苹果公司**财季营收预期区间的中值为515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统计的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苹果公司**财季营收为556.4亿美元。

资本回报计划:

苹果公司董事会宣布,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52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16年2月11日向截至2016年2月8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

高管点评:

  苹果公司**执行官蒂姆·库克

3.紫光欲接手世纪互联完成私有化;

看似波澜不惊的资本市场,背后往往暗藏波涛。一直在“云端”的中概股世纪互联,刚刚迈出私有化的步伐,随后财团内部就上演派系之争。

2015年6月10日,世纪互联宣布公司董事会经收到董事长陈升、金山软件和紫光国际联合发出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此时,金山软件及其背后的“雷军系”半年之前刚刚入局,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纪互联私有化中,“雷军系”**亮相就成为**大股东。

另一方面,自世纪互联宣布私有化至今已有半年之久,公司却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这个过程中,世纪互联创始人陈升已经联合“清华系”大师兄——紫光国际董事长赵伟国,打响了股权“保卫战”。

那么,“清华系”赵伟国是否计划将“雷军系”挤出局?

“雷军系”入局

2015年6月10日,世纪互联宣布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董事长陈升、金山软件和紫光国际联合发出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在参与此次私有化的买方财团中,金山软件及其背后的“雷军系”一直备受关注。

  “其实,*初陈升并没想过要引入雷军系,但是在谋求私有化的过程中,世纪互联遭到做空机构Trinity Research Group(以下简称TRG)阻击,股价极速跳水,原本预计发行的公司债也因此泡汤,世纪互联元气大伤。公司财务吃紧,直接影响了即将展开的私有化计划,致使陈升不得不引入‘雷军系’,缓解暂时的财务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实际上,与大多数中概股一样,世纪互联在美股的日子也不好过。2014年9月份,世纪互联遭到美国研究机构TRG做空。彼时,TRG发布了一份长达121页的报告,指责世纪互联财务造假,导致在随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世纪互联股价暴跌了27%左右。

时隔两个月,世纪互联仓促增发,获得2.96亿美元周转资金,同时也引入了虎视眈眈的“雷军系”。2014年11月份,世纪互联发布定增预案称,公司拟以18美元/ADS的价格,向金山集团、小米投资和淡马锡三方定向增发公司股票。

  其中,金山出资1.72亿美元,认购公司A类股3910万股、B类股1830万股;小米出资5000万美元,认购公司A类股614万股、B类股约 1052万股;淡马锡出资7400万美元,认购公司A类股约2467万股。交易完成后,金山持有公司11.6%的股权,获得19.9%的投票权;小米持有公司3.4%的股权,并获得10%的投票权;淡马锡持有公司13.1%���股权,获得5.8%的投票权(世纪互联的A类股1股拥有1张投票权,B类股1股拥有10张投票权).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均为焦点人物雷军。

2015年6月10日,世纪互联宣布私有化决议,而在买方财团的名单中,金山软件也赫然在列。此时,据上次增发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私有化财团中的“雷军系”也正式浮出水面。

  “当初引入‘雷军系’,本就是陈升不情不愿的无奈之举,雷军一方也‘趁火打劫’,拿下了公司15%的股权,甚至超过了陈升的11%,一举取代了Esta Investments Pte Ltd。成为公司*大股东,陈升担心雷军系的野心不止于此。”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时,陈升内心不安且不甘,“况且,世纪互联业绩一向不错,陈升也为回归A股谋划了许久,不料TGR横空杀出,辛苦奔波那么久,眼看为雷军系做了‘嫁衣裳’。”

而对于上述情况,记者也采访了小米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清华系”截胡

当然,对于突然坐大的“雷军系”,陈升也留有“后招”。

在世纪互联私有化时,陈升引入紫光国际,本身就有制衡“雷军系”的考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陈升出身清华,而紫光国际是清华控股,其董事长赵伟国也是立场鲜明的‘清华系’。这种天然的‘师门’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派系划分”。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集团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是清华大学于1993年成立的清华紫光,当时是基于大学应该独立赚取运营预算的政策而设立的。公司利用清华大学擅长理工科的特点,主要面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综观紫光的发展历史,它的产品除了面向*终用户的扫描仪、计算机、闪存盘、光盘等,还有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以及面向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

作为清华系的“大师兄”,紫光近年来大举并购,一直被外界解读为“不差钱”。2013年,紫光先后以17. 8亿美元、9.07亿美元私有化了全球第三和第四大手机芯片商展讯与锐迪科;2014年,紫光又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2015年以来,紫光更是开启大手笔“买买买”的模式,6月份,除了参与世纪互联私有化,公司还以 1.24亿美元入主了中概股500彩票网;10月份,公司以1亿美元的首轮投资入股移动操作系统创业公司Acadine。此外,紫光在中国台湾也是一掷千金,几乎横扫了中国台湾的集成电路行业。2015年9月份,公司宣布斥资38亿美元入股西部数据,成为西部数据**大股东;10月份,公司宣布出资6亿美元收购力成科技约25%的股份,成为这家内存封测厂商*大股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5年9月24日,紫光、微软、世纪互联签署战略协议。彼时,业内传言“不差钱”的紫光将全盘接手世纪互联。

实际上,今年1月份,赵伟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2016年将主导世纪互联完成私有化。

  “一旦由紫光主导世纪互联私有化,金山、淡马锡,甚至现有的公司管理层,都可能会退出一部分股权,‘土豪’紫光很有可能会高价收购这些人手中的股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一方面,上述股东的发行价均在20美元/ADS左右,以现在公布的私有化价格收购,相当于略高于上述股东发行价;另一方面,紫光也需要大量股票而稳固自己在世纪互联的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2015年11月份,紫光发行价值8亿美元的公司债,“这很有可能就是紫光为收购世纪互联准备的‘**’,一旦紫光主导收购事宜,那就相当于雷军系被截胡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

就上述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世纪互联创始人陈升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对此,赵伟国表示“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上市公司,有关信息披露必须遵守规则,目前尚无法回答”;而截至1月26日记者截稿,陈升依然没有回复。证券日报

4.魅族挺进IPO 三板斧解盈利难题;

本报记者 倪雨晴 广州报道

2015年,手机圈的成绩单喜忧参半,而销量翻倍的魅族,也开始了加速IPO之路。1月22日,难得露面的魅族创始人黄章现身公司年会,并提出了“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的新年计划。这是继中兴旗下的努比亚宣布要独立上市以来,决心冲刺IPO的又一家手机厂商。

尽管外界盛传魅族将在今年上市,魅族副总裁李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魅族不会上市,时间上也来不及。到2019年,完成上市目标肯定没有问题。在引入ESOP(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后,上市进程都在按照时间表进行,黄章在年会上把计划明确化了。”

在2015年,魅族的策略可谓激进,一共发布了6款手机,销量超过2000万台,同比去年增长350%。尽管和华为、小米在销量上存在差距,但在手机市场中,其小众的标签逐渐褪去。

  销量增长的背后,魅族仍面临着如何“创利润”的问题。李楠坦言,2015年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2016年有信心解决利润的问题。在他看来,供应链控制力、公司经营效益提升和风险控制将会是未来三大盈利来源。据悉,在年会上,一直醉心于产品的黄章表示,将紧抓供应链。

除了依然疲软的盈利能力,如何向投资者证明魅族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仍能独树一帜,在产品线上形成差异化,也是公司亟待回答的问题。

战略调整

与小米释放的“近期不上市”信号截然相反的是,魅族将挺进IPO。

事实上,在2014年9月,魅族总裁白永祥就曾向媒体表示,公司已经制定计划,5年内上市。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李楠告诉记者计划并未改变,亦即兑现上市承诺的期限还有4年。

在奔向上市的过程中,魅族在2015年可谓十分激进——杀入千元机红海,进行互联网营销。同时,魅族完成了品牌层面的布局,对魅蓝、MX以及PRO这三条子品牌进行了定位和梳理。去年,魅族的**PRO系列**突破3000元,公司逐渐向**发力。

此外,魅族还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目前,魅族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印度、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色列、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魅族的海外市场将重点布局南亚和东南亚。

  即便正大力推进产品线和海外市场布局,需要指出的是,魅族目前面临着比出道时更加强大的对手,以及越发饱和的市场。在销售的2000多万台手机中,魅蓝数量为1000多万台,总体均价仍在千元左右,品牌溢价能力尚未形成。此外,低端和**的组合拳拓展了魅族的产品线,但也受到一些单品质量问题的影响。

  接下来,魅族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根据TrendForce的*新报告,按照智能手机出货量,2015年中国厂商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华为、小米、联想、TCL、OPPO。并且,前5名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65%,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对于还没有挤入前五的魅族来说,2016年或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毕竟在日趋饱和的市场中,到底能存活多少玩家,还是未知数。

盈利难题

据悉,经历了2015年高增长后,魅族今年增量将放缓,2016年的销量目标会控制在2500万台。与此同时,如何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解决盈利问题是魅族的当务之急。

李楠告诉记者,在营收上,魅族去年线上线下比例基本上是3:7。在他看来,盈利来源集中于三方面,其一是成本的下降,即供应链的控制力。魅族有了2000多万台的销量后,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其二是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包括对尾货的控制;其三是做好风险控制。

“去年的盈利状况不是非常好。”李楠坦言,“这是因为2015年售后渠道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同时有尾货处理等问题。”

他表示,今年在优化供应链和经营效益的基础上,提升风险控制,盈利不是问题。“是盈利多少的问题,太少不足以支持公司发展,太多损害消费者利益,盈利预期要足够支持公司运作和发展。”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5年魅族是冲销量,销量上不去,没办法树立品牌。2016年会注重线下渠道,魅族去年在拓展线下方面,进行了重金布局。”

  在他看来,如何盈利是魅族面临的*大挑战,同时,也是各互联网手机品牌需要解决的*大难题。老杳认为,接下来线下渠道会成为手机厂商的重要利润来源。就魅族而言,去年还是处在积累阶段,线下渠道的建立需要多年的时间。“去年开始,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酷派、中兴、联想、小米都在投资线下,2016年线下的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相对于线下渠道*强的OPPO和vivo,其他厂商或许暂时不能超越,但是有一定量的线下布局,足以产生盈利。”

魅族是从线下布局线上的公司,2015年,魅族的专卖店从2014年的1000家增长到2000家,授权服务中心从150家增长到300余家。据李楠介绍,魅族的线下布局主要在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而OPPO 主要在四线、五线、六线城市,市场存在差异性,而未来魅族将继续发力渠道下沉。

作者:倪雨晴 21世纪经济报道

5.人脸识别产值估计2019年达4.5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观察指出,人脸辨识(Facial Recognition)近年因为政府、企业、金融与消费者等领域应用而兴起,未来5年产值将快速成长;估计2015年人脸辨识全球产值为2.3亿美元,2019年将成长到4.5亿美元,复合年成长率达17.97%,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成长市场,全球占比近60%。

拓墣产业分析师林贞妤指出,相较于指纹辨识,人脸辨识因难以复制且大众使用的抗拒心理*小,使其应用层面广阔。目前人脸辨识的应用仍以**控管为主,但也逐渐应用在智慧零售、行动支付等范畴。如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与人脸辨识技术公司Face++合作,发表支付宝“微笑支付(Smile to Pay)”,以手机自拍即可进行网购行动支付认证,目前已经正式上线。此外,近年持续耕耘人脸辨识软体或**的厂商也包含微软(Microsoft)、 Google、苹果(Apple)、Facebook等。

林贞妤表示,现行人脸辨识主流采平面2D撷取人脸与五官相对位置进行辨识,存在以平面照片或影片蒙骗通关的风险。厂商渐往能判别景深3D人脸辨识迈进,以有效防堵蒙骗通过的情形。3D人脸辨识技术主要采可见光影像叠加红外光深度影像,或侦测红外光投影光点变化达成,辅助光源以850奈米或940奈米红外光光源为主。

为支援Windows Hello软体服务,英特尔(Intel)与微软合作推出RealSense 3D Camera,透过红外线雷射投影撷取脸部特征,进行人脸身份辨识与3D影像扫描建档。未来随着3D资料库庞大需求,将有助英特尔推广更高效能CPU,有机会扭转与安谋和高通的竞争态势。

各区域市场人脸辨识产值预估

人脸辨识目前主要应用于安控领域,包含入出境管理系统、嫌疑犯侦查系统、门禁系统等。依不同使用需求设定身份比对模式,如门禁管控采一对一身份比对,感应者必须与资料库内特征资料相符才能通行;入出境管理采一对多,判别身份是否遭冒用等。台湾纳入人脸辨识**监控系统的厂商,以中兴保全推出“中兴保全无限+”较具规模。

林贞妤指出,由于零售厂商越加注重广告行销有效性,经由人脸辨识系统,可判别消费者的性别、年龄,主动推播符合此客群偏好的广告,带动智慧电子看板与POS机(销售时点情报系统或服务式端点销售系统)等应用需求商机,预期智慧零售应用将成为人脸辨识*具潜力的市场。eettaiwan

6.无线供电新技术:从10m远处为20个终端提供1W电力

日本KDDI与美国初创企业Ossia共同开发出了可对分散在室内的多台设备同时供电的无线供电技术“Cota”。从理论上来说,“可向距离供电装置 10m左右的多个终端分别提供*大1W的电力”(Ossia的解说员)。即便受电终端的位置发生移动也能进行供电。除了手机及可穿戴终端之外,两公司还打算将该技术应用于智能锁及恒温器等IoT设备。

图1 可向10m远处的终端无线供电

KDDI 与Ossia共同开发出了可对分散在室内的多台设备同时供电的无线供电技术“Cota”。特点是可分别向距离供电装置10m左右的多台终端*大提供1W的电力。在2016年1月举行的“2016 International CES”上,两公司使用支持Cota的试制供电装置,向智能手机及智能锁进行了供电。 (点击放大)

图2 利用多重路径来发送电波

Cota使用数百个天线,通过多重路径来发送电力,虽然每个路径的电波比较微弱,但可在接收点获得很大电力。(图:《日经电子》根据Ossia的资料绘制) (点击放大)

在2016年1月举行的“2016 International CES”上,两公司构建了采用Cota的试制系统,并进行了运行演示(图1)。此次使用试制的圆筒状供电装置,对智能手机及智能锁进行了供电。

利用信标

Cota 的大致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由受电终端每秒向供电装置发送100次信标信号。由收到该信标信号的供电装置掌握��受电终端之间的信号传播特性。供电装置利用这种传播特性,发送2.4GHz的供电电波,以便让受电终端能够接收到*大电力。供电天线由数百个天线构成。将这种原理当做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供电版,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据介绍,使用大量天线的理由是由此减弱各个受电路径上的电波,以防对人体及其他设备带来**影响。因为使用的是电波,所以称之为“电波方式”。

据KDDI的解说员介绍,第三方机构美国CKC Laboratories对Cota实施了EMC验证。已证实该技术符合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

KDDI 通过该公司和Global Brain共同设立的投资基金“KDDI Open Innovation Fund”,于2015年1月向Ossia进行了投资。据介绍,KDDI是考虑到有利于提高智能手机及IoT设备的方便性,才决定向Ossia投资的。因为符合FCC的规定,所以“首先打算从美国市场开始推广。目标是在2017年的CES前后完成*终产品。我们打算在美国取得一定业绩之后再进军日本市场。不过,日本需要从制定相关法规开始做起,因此需要时间,我们打算扎实推进”(KDDI的解说员)。

另据介绍,除了KDDI之外,美国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公司也向Ossia进行了投资。总额“约为30多万美元”(Ossia的解说员)。

与现有无线供电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同

用于智能手机的无线供电技术,比如“Qi”等已经实现实用化。这种无线供电技术需要让供电装置和受电终端的距离挨得比较近。而Cota的特点是可以从较远的位置供电。不过,Qi可供应的电力为5W以上,而Cota仅为1W。“虽然技术上可以提供更大的电力,但为了符合FCC等各地区的规定,只提供了1W的电力”(KDDI的解说员)。

因此,现有无线供电技术与Cota应用于不同的用途。“比如,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池容量较大的设备可使用Qi等技术,而可穿戴终端及IoT终端等电池容量较小的设备可使用Cota”(KDDI的解说员)。

图3 面向IoT设备开发出了5号电池型受电技术

面向恒温器及智能锁等使用5号电池来驱动的设备,试制出了5号电池型受电终端。 (点击放大)

在IoT终端中,还有恒温器及智能锁等使用5号电池来驱动的产品。因此,此次试制了5号电池型受电终端(图3)。配备了Cota用天线、受电IC(接收器IC)、临时储存电力的二次电池。据介绍,目前*多可支持20个5号电池型终端,可分别向各个终端提供*大1W的电力。

试制的供电装置配备了16块主板。各主板安装了多个天线和供电IC(发送器)(图4)。运行演示使用的试制品的尺寸目前为“垃圾桶大小”(Ossia的解说员),“2016年5~6月前后将缩小至约一半大小”(该解说员)(图5)。

图4 配备了多个天线和供电IC

供电装置配备的主板上安装了多个天线和供电IC(a)。供电IC等预定由Si-Ware公司提供(b)。 (点击放大)

图5 新一代产品将缩小尺寸

据介绍,正在开发的供电装置的体积只有目前的试制品的约一半。 (点击放大)

预定供电IC于2016年**季度提供样品,受电IC于2016年**季度提供样品。将由埃及Si-Ware Systems公司提供。(记者:根津 祯)技术在线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iPhone 金融 苹果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