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11月 面板厂恐没利润;五年内解除OLED电视面板**不实

分享到:
43
下一篇 >
1.分析师:*快11月 面板厂恐没利润;2.LCD面板恐面临零获利 业者加速转进OLED市场;3.多功能面板展开竞争 传统平板时代或将终结;4.液晶面板产业存风险 AMOLED成面板业新热点;5.鸿海拟砸17亿美元 要收购夏普LCD业务;6.LGD:五年内解除OLED电视面板**传闻不实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搜索公共号:laoyaoshow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1.分析师:*快11月 面板厂恐没利润;

(中央社记者潘智义台北30日电)中国大陆面板厂持续扩充产能,造成供过于求,面板价格下杀。研调机构WitsView**协理邱宇彬预估,11、12月面板厂生产电视面板可能就没有利润,等于做白工。

邱宇彬评估,下半年面板厂获利恐怕一个月比一个月差,第4季电视面板市场需求较第3季减少1成。因需求减少,但产能增加,面板厂只好降价求售,价格愈杀愈低,面板厂有可能为了维持正常营运,只要不赔钱就卖面板。

他说,要解决面板产能过剩,价格下杀的问题,可以考虑降低产能利用率,但先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尚不成气候之际,台、韩面板厂还会愿意减产,让价格跌势缓和。

不过,现在面板产业环境已大不相同,中国大陆面板厂技术提升,又有政府强力支援,可以毫无顾忌的扩充产能,只要台、韩面板厂减产,陆厂就抢市占率。

WitsView资料显示,京东方重庆8.5代厂月产能9万片、华星光电深圳2厂月产能10万片,都已在今年第2季量产,可望逐步拉高产能,甚至在今年内达到产能满载的目标。

他认为,第4季下游客户接单意愿仍不明朗,目前下游市场也只有北美状况不错,欧洲、俄罗斯、新兴市场表现普遍不佳;在旺季不旺的疑虑下,电视面板产能过剩的问题,寄望透过降低产能利用率的方式解决,恐怕困难度很高。

3大法人今天卖超第1名的电子股是面板大厂友达光电,卖超数量达2万1494张;不过却买超另一面板大厂群创光电2430张。

2.LCD面板恐面临零获利 业者加速转进OLED市场;

因电视、笔记型电脑(NB)需求骤减,LCD产业仍维持供过于求的状态,大尺寸LCD电视面板获利率到2015年底时可能下滑到0%,大尺寸面板生产量和终端产品出货量之间失衡的情况将更趋严重。在南韩面板厂的主导下,大陆、日本业者纷加速转进OLED市场。

南韩ET NEWS引用市调机构IHS Technology资料指出,2015年第1季LCD面板获利率是自2010年上半后,睽违5年**冲上*高值10%,然之后一路下滑。第2季维持在5%的LCD电视面板获利率,在第3季下滑到2%,第4季可能一路降至0%。

造成获利迅速缩减的主因包括工厂产能利用率高、部分终端制造业者扩建设备,加上价格持续调降等因素所影响。

事实上,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从2014年第2季起一路上涨至2015年初,多数面板厂商获利表现甚佳,但自下半年起,受到总体经济不稳定影响,加上液晶电视在欧洲与新兴市场买气消退,品牌厂逐渐缩减对面板的采购量,但产能过剩的面板业者却未大幅调降产能利用率,致使库存水位攀升,价格一路走跌,纵使时序已经来到第3季的传统旺季,面板价格却不见回稳,反而出现跌势扩大的迹象。

近期,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跌势明显,从年初累计迄今,平均价格价福已接近15%,其中又以32吋液晶电视面板跌价*多。值此同时,由于电视面板价格一路走滑,逐渐逼近生产成本线,亦让面板厂的营运压力倍增,第4季恐将面临亏损临界点。

展望即将来临的2016年,业界人士分析,由于明年全球前五大面板厂包括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群创、友达以及京东方均有增加产能的扩产动作,预期还会有5座8.5代与8.6代厂新产能开出,除将进一步添增面板产业供过于求压力外,也将造成整体产业版图震荡。

受到此一趋势影响,全球电视制造厂正加快脚步加入OLED市场。过去因OLED电视制造成本高,大部分电视制造厂对是否进入市场感到犹豫。但目前情况已开始有了转变。

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已架构多种尺寸的OLED电视产品抢占初期市场。近来日系大厂Panasonic也发表了OLED电视新产品。大陆电视业者创维推出55吋、65吋UHD OLED电视新产品、长虹和康佳则计划推出55吋、65吋UHD OLED电视。土耳其*大电视制造厂Vestel日前也公开了OLED电视。

面板业者亦加速研发OLED面板。由日本显示器 (Japan Display)、Sony、Panasonic及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合组的OLED面板研发及生产公司JOLED在2016年前将投资700亿~800亿日圆(约5.8亿~6.6亿美元)研发OLED面板,并自2017年起生产笔记型电脑用OLED面板。

大陆业者也在政府支援下积极展开投资行动。为确保OLED生产技术,大陆面板厂正与南韩设备业者协商成立合资企业。南韩面板业者表示,预期2016年OLED电视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可望与LCD电视正式形成竞争局面。

台厂方面,相较于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台厂在小尺寸OLED的发展上更为积极。群创、友达与华映等厂商在AMOLED技术上进行耕耘,相继有产品问世;至于智晶、铼宝等业者,则聚焦发展PMOLED技术,积极抢攻穿戴式装置市场。

DIGITIMES

3.多功能面板展开竞争 传统平板时代或将终结;

据外媒报道,传统平板电脑仍在按照当前的设计和现有功能,奋力与手机平板在显示屏大小方面展开竞争,与此同时,还在与一些混合功能和二合一设备在实用性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展开竞争。

事实上,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预测,到2016年时,平板电脑的客户规模将**出现实质性萎缩。ABI Research研究主任杰夫·奥尔(JeffOrr)表示:“品牌平板电脑的全球客户群将在2015年底时达到*高峰的3.73亿台。”

ABIResearch 还认为,平板电脑销量的下滑将归咎于**购买平板电脑的新增用户数量匮乏。该分析机构还表示,其它类型的替代型设备的涌现,也是导致平板电脑销量大幅下滑的另一大重要原因,这也就意味着,平板电脑的多数市场将让位于那些能够替代当前平板电脑的新型设备。

然而,智能手机却有着与平板电脑迥然不同的命运,消费者如今也希望能够让购买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拥有更长的生命力。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15年,所有的电子设备出货量(包括从PC到手机在内的一切电子设备),将下滑1%到24亿部。

Gartner的研究主任兰吉特·阿塔瓦尔(Ranjit Atwal)表示:“各种类型的设备的替代活动量已经下降。用户都在拓展他们设备的生命力和使用年限,或者决定根本不更换他们现有的设备。”

Gartner还声称,*新一项研究显示,约44%的现有平板电脑用户打算放弃这种设备,转而支持改用其它设备。与此同时,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也面临着平板电脑的困境,调查称,如今约有54%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打算放弃他们的笔记本电脑。

Gartner的另一位研究主任安奈特·兹默尔曼恩(Annette Zimmermann)表示:“平板电脑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7至8英寸平板电脑的用户如今越来越少地更换他们的设备。”

转向多功能设备

不过,用户当然还会把平板电脑保留在家中。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今年9月发布的设备*新趋势报告显示,全球约50%的平板电脑用户至少会与一人共享他们的设备,这也就意味着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新的家庭PC电脑。

ABI和Gartner都认为,智能手机销量、特别是平板手机的销量仍将会增加,而且可能会成为用户选购的整合化设备。兹默尔曼恩猜测称:“预计到2017年时,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0亿部这一高点,而智能手机则将占据整个手机市场约80%的份额。”

用户对手机的需求仍在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受亚太地区的用户推动,在亚太地区,那些拥有多个功能的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那些整合了手机功能和平板电脑多媒体功能的设备也越来越成为用户的选择。

至于那些想在一个便携式设备上获得更多性能的用户而言,ABI认为,二合一的超便携式PC可能会迎来更多用户的青睐。 腾讯科技

4.液晶面板产业存风险 AMOLED成面板业新热点;

伴随着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京东方重庆8.5代线、华星光电深圳**条8.5代线先后宣布投产,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同时,今年年底国内量产的8.5代生产线或将达到8条,专家认为,面对如此多的8.5代线,传统TFT-LCD面板产业将面临风险点,而AMOLED则会是下一步的投资重点。

国产面板上演“弯道超车”

信息社会,平板显示无处不在,无论是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都离不开显示屏的支撑,平板显示产业也因此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支柱型产业”。

中国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大国,“缺芯少屏”曾一度是制约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国内不断加大平板显示产业投资力度,同时政府也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面板国产化步伐。

201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6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按面积计算出货量力争达到世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

平板显示产业已成为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显示面板处于产业链中游,在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可以带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发展,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今年5月份国家出台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也将为新兴显示产业带来更多发展动力。

今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式签订,双方超过九成产品将进入零关税时代。其中,为减轻韩国进口面板对国内面板产业的冲击,相关条款规定面板产业关税将采取“8+2”策略,即在协定生效后,将有长达8年的“保护期”,维持目前5% 的关税,直至第9年关税降为2.5%,第10年才降为零关税。

在业内人士看来,8年的关税保护期,已经*大限度延长了降低关税的时间,给国内面板生产厂商留出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国内面板企业也将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窗口,增强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从国家颁布 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到中韩自贸协定有关面板方面的条款,都可看出国家在政策层面正全力推动国内显示面板产业发展。

TFT-LCD面板存产能过剩风险

今年以来,随着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京东方重庆8.5代线、华星光电深圳**条8.5代线先后宣布投产,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而据拓墣产业研究所预测,今年年底或将还会有数条8.5代线投入建设量产,到时量产的8.5代生产线将达到8条。

然而,在国内面板生产线相继投产的背后,全球面板需求却开始出现趋缓的态势。根据调查机构HIS DisplaySearch的*新数据,2015年一季度全球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1%,而二季度出货量则预计同比下降1.4%。2015年上半年全球面板市场呈现走低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如此多的8.5代线,对全球面板产业而言,既是一场盛宴,也可能是场“浩劫”,届时全球面板产能供求矛盾更为突出。

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表示,“2015年多条8.5代线相继量产,这对市场来说是个巨大考验。我认为,要鼓励高世代液晶产业发展。传统TFT-LCD面板产量较大,而且技术也非常成熟,不能再盲目加大投资了。”

针对国内面板产能过剩问题,另一家数据调查机构群智咨询早前曾作过测算,即电视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将可消化1条月产能约为9万片的8.5代面板生产线的产能,平均尺寸的增长将更有效消化新增产能,对平衡供需关系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说,2015年将是近3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能面积增幅*大的一年,产业将面临风险点。“虽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增加会消化8.5代线产能,但大家对于产能前景预估太乐观了。2014年全球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增长了1.6英寸,大概相当于消耗了一条140K的8.5代产能。但2015年我们预计平均尺寸的增幅是1.1英寸。这意味着,要继续依赖平均尺寸的增长来消耗新增的产能不是长久可行的方式,不可能每年都会保持很快的尺寸增长。市场供需是急剧变化的,厂商不能因为市场赢利一哄而上。”

而在面板行业供过于求的状况之下,台湾第三大面板企业华映科技(9.88 停牌,咨询)财务状况已显得捉襟见肘。前不久,华映科技大股东质押股数超过警戒线,公司股票已经处于平仓区间。面对不景气的行业现状,华映科技主业难振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

中投顾问**研究员贺在华说,正是因为“目前面板业的发展现状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面板价格下降,从而影响面板生产厂商盈利。”

AMOLED成国产面板业热点

显然,在全球显示领域,以传统TFT-LCD为主的平板显示产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此,韩国、中国、日本的一些企业开始竞相加大在“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上的投资布局,以期抢占新型显示的话语权。

AMOLED 业已引发全球新一轮面板技术升级竞赛。目前在国内,以和辉光电、维信诺、京东方等为首的面板企业正纷纷加大AMOLED投资力度。近日,国内**实现中小尺寸AMOLED量产的企业和辉光电宣布,在业内率先成功点亮了****片5.6寸WQHD超高分辨率柔性AMOLED显示屏。今年年初,维信诺宣布其在昆山的5.5代AMOLED生产线进入试量产阶段。

“AMOLED产业爆发拐点已然来临,目前是孕育期到爆发期的良好时期。”和辉光电董事总经理朱克泰表示,智能化浪潮推动中小显示屏快速发展,而AMOLED在旗舰手机市场、智能穿戴、虚拟现实等方面呈现逐步取代的态势。特别是在旗舰智能手机领域,之前一直被日韩企业所垄断,中国面板企业的市场份额为零。而中国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日韩企业的长期垄断。

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认为,按照预计,国内的显示行业将在2018年超过韩国,位居****。2014年国内AMOLED总产值超过千亿,但仅占全球的10%,这也意味着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面板企业还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针对国内显示面板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专家认为,在国内平板显示领域,液晶面板目前仍处于主流地位,AMOLED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对AMOLED行业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要吸取前两年国内液晶面板投资过热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经验教训,避免将来AMOLED市场出现类似现象,为此,专家建议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出现一哄而上、无序投资现象。经济参考报

5.鸿海拟砸17亿美元 要收购夏普LCD业务;

每日新闻报导,鸿海正考虑以*多2,000亿日圆(17亿美元),收购夏普公司液晶显示器(LCD)业务的多数股权,鸿海还计划请苹果公司投资“数亿美元”,以协助资助这项收购案。夏普股价28日上涨0.7%至147日圆。

经济日报

6.LGD:五年内解除OLED电视面板**传闻不实

昨晚(29日)网上有传闻称“LG解除未来五年内OLED电视面板的**封锁”。对此,LG Display(LGD)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9月30日上午向《**财经日报》记者澄清说,经与LGD韩国总部求证,“这个消息不属实”。

“国庆”向来是彩电业的旺季,今年彩电竞争尤其激烈。在液晶电视价格战越来越狠的背景下,创维、长虹、康佳、LG电子等多家彩电厂近日与LGD共同组建了“中国OLED显示产业联盟”,加快推广OLED电视。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电视具有厚度薄、可弯曲、色彩炫丽、可视角度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随着2K的OLED电视面板良品率达八成,OLED电视的价格也在大幅下降。像创维55英寸2K的OLED电视已降至11999元。

不过,产能仍是制约OLED电视普及的*大障碍。由于LGD是目前全球***家OLED电视面板的供应商,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预计,2015年全球OLED电视销量77万、2021年OLED电视销量1650万台,这相对于全球一年2亿多台电视销量来说,占比很小。

LGD正在考虑投资8代以上OLED面板的生产线,但“具体时间由市场来决定”。

十年前,在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的过程中,PDP(等离子)电视在动态画面、大屏产品方面比液晶(LCD)电视有优势,但是由于PDP的产业链封闭,而LCD的产业链开放,*终LCD的技术进步快于PDP,PDP电视*终撤出了市场。

如今,OLED电视如何避免重蹈PDP的覆辙,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备受瞩目的是,在“中国OLED显示产业联盟”成员中,京东方、华星光电两大中国液晶面板企业都榜上有名。LGD会否开放技术**,促进联盟成员合作共赢、一起做大OLED电视的“蛋糕”呢?

对此,LGD战略营销负责人宋永权专务9月16日在回答《**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曾谨慎地表示:“LGD没有考虑**共享,但为了OLED市场发展,产业联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而 9月29日晚,一则“LG解除OLED电视面板**封锁至2020年”的消息在网上流传。这则消息称,为了使OLED电视得到更快普及,LG解除未来五年内OLED电视显示面板的**封锁;直至2020年,随着市场成熟,LG才开始收取**使用费。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期,这将有助于中国大陆OLED电视面板业发展,估计LGD等到中国相关产业壮大后再收钱。

不过,这仍然是一厢情愿。今天(9月30日)上午,LGD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正式否认了LG未来五年解除OLED电视面板**的传闻。

看来,中国大陆的OLED电视面板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得靠自己。目前,华星光电就正在研发印刷显示的技术,以求破解OLED电视性价比的瓶颈。

LGD对OLED电视面板技术**开放的谨慎态度,也让LCD电视与OLED电视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往超薄、曲面、高色域、高清晰(将来甚至到8K)、高动态范围方向发展,加上高性价比,将是LED背光液晶电视与OLED电视“掰手腕”的筹码。一财网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图片 OLED电视 电视面板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