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名列前茅

分享到:
182
下一篇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年来,作为首批八个***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上海按照“**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坚持“点上抓企业典型、线上抓产业联动、块上抓区域集聚、面上抓环境优化”的思路,基本形成了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经济培育发展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政府引导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综合效能和区域经济集聚水平。在工信部组织开展的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十二五”末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95.54。

两化融合推动企业**能力增强

信息技术在上海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程度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企业模式和业务**,企业主要业务环节的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大型骨干企业已实现业务信息化全覆盖,部分企业开始推进各环节信息化系统集成以及与上下游企业间业务协同。多数企业开始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如宝钢集团通过推进EVI(供应商早期介入)模式,**介入用户从研发到量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利用互联网打造自身的“优势服务”;上海电气围绕核电、风电装备等关键产品,部署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打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信息通道,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中国商飞通过整合数字仿真等先进技术,打造可视化全球协同研发信息化平台,从而有效优化研发流程,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

上海企业应用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促进产业融合**的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末,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25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7%,且在“十二五”期间呈逐年上升态势;全市有效发明**达69982件,居**第五位;先进半导体、智能产品、新能源产品、智慧照明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制造企业加快模式**,主要制造业生产**务业收入占重达到30%。围绕机器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如新松机器人、智臻网络、沪江网、找钢网、大众点评、易贸等一批新型经济典型企业不断涌现。

两化融合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不断推广,由地方经信主管部门、贯标试点企业、咨询服务机构、评定机构和多家**或地方**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日益健全。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指导成立了“上海机器人产业联盟”、“工业云**联盟”、“大数据产业联盟”、“云海产业联盟”、“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等社会组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的加速形成;制定国内**智慧园区地方标准《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完成三批共30家智慧园区试点单位认定,杨浦科创中心、“浦软汇智云”等孵化平台,漕河泾开发区、市北高新园区等“智慧园区”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十二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7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新兴的工业机器人产量2.11万套,比上年增长23.1%。2015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747.64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753.49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产业总量已突破6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新型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452亿元,约占**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0%左右;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逐年降低,“十二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45%,下降率在**各省市中排名**,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在能耗监控环节实现数据化管理。

上海两化融合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两化融合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盲目性和投入动力不足问题较为普遍,特别是部分国企因绩效考核等体制原因实施信息化改造意愿不强(目前全市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比仅约为0.3%),部分行业短时间进行信息化改造投入产出比不高。二是基础支撑领域自主**能力不足。如工业软件、信息基础设施、工控**等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互联网化转型。三是开放共享合作的**生态体系有待形成。支撑跨企业协同和组织**的公共平台、面向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较为缺乏,复合型、**型人才(如CIO)制度及社会支撑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新模式新业态**不足。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十三五”开局以来,上海按照工信部的统一部署和产业转型实际,紧紧把握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重大契机,以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在**率先提出并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作为新时期上海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近期来,上海市政府相继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用3~5年左右的时间,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能力、基于数据驱动的**发展能力以及基于组织**的资源动态配置能力实现总体提升,力争成为***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在推进思路方面,将通过打造制造业“双创”服务平台、构建“双创”服务体系、推动企业跨界融合、培育融合新模式、提升综合集成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提高工控**水平,以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为突破口,实现重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的**突破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的建立完善。在重点产业方面,上海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钢铁化工、都市产业等重点产业,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围绕重点产业的工业互联、数据互通和应用**,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延伸等工业互联网“新四化”模式转型发展。在发展目标方面,重点打造10个具有较为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的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3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300个**发展应用项目,全市范围内建设3~5个实践示范基地、10个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培育2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自主、**、可控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上海重点在“平台、应用、**、标准、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布局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比如,在顶层规划和设计方面,形成了“一纵一横”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在合作交流和项目落地方面,与中国信通院开展**战略合作,推动临港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区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部市共建上海工业互联网**中心,建设标识解析试验验证平台、工业互联网功能型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在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筹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上海分联盟等;在支持政策方面,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加大企业信息化改造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信息官制度建设等。

下一步,上海将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以“融合、**、开放、协同”为主线继续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供给侧**和加强全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强化供需匹配,激发市场动力;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中心和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进一步聚焦载体建设,突破关键环节;坚持传统制造企业改造和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并重,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配。通过工业互联网**实践,上海将致力打造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高地,形成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从而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建设,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移动互联网 工业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 智能技术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