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崛起:需要的不止量变,更是质变

分享到:
81
下一篇 >

陈述/文

以智能手机产业为切入点,谈谈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荣耀与尴尬

每次工信部发布手机生产情况的时候,都带着十分荣耀的口吻,因为中国手机生产能力实在太强大了。2014年中国生产16.3亿台手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1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是18.8亿台,也就是说,全球超过80%的手机是在中国生产。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就生产手机16.12亿台,较2014年又多出一截。

然而,手机产业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强大产能,另一面是利润微薄。

从整个产业着眼,利润主要集中在芯片、屏幕等上游环节,基本被美国高通、台湾联发科、日本索尼、韩国三星等企业控制;而整机生产销售环节的利润,也不在中国厂商,苹果和三星两者就占据了全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

还有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红利正在消失,人工、物料、房租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而手机的价格却在下降,来自两方面的挤压,让手机生产产业畸形发展。

手机产业在挣扎中升级

这种畸形发展,既体现在整机销售过程中的营销战、价格战,也体现在手机生产环节的压榨工人、日夜加班。所以,我们看到了工厂事故、集体讨薪,甚至关乎人命。

这是不正常的,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产业升级必然要淘汰掉落后的生产力,以痛为代价,适者生存。

整个2015年,有十余家手机上游供应商倒闭,包括代工厂东莞兆信、中兴供应商福昌电子、锤子代工厂中天信等,还有手机厂商中的大可乐、****、博沃手机等。他们倒闭的表面原因都是资金链断裂、难以继续经营,而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整个产业低利润运营的不可持续,产业升级过程中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必然归宿。

中国手机产能的遥遥**不应过度自信,因为背后蕴涵着危机;而中小手机厂商和供应商的倒闭也不应过度自卑,因为背后蕴涵着机遇。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中国品牌需要一起向前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中国品牌需要声音,需要在强大的、正能量的舆论声音之中,共同向前。全球top15手机品牌中国占三分之二是声音,面向全球的体育营销、音乐营销也是声音。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CES展上,奇酷科技总裁祝芳浩身着五星红旗图案卫衣高调亮相,打出“中国品牌一起向前”的口号,这也是一种声音。在紧随其后的媒体专访上,祝表示,倡议中国企业精诚团结共同为中国品牌正名,引发业内关注和共鸣。

这不是哗众取宠。奇酷作为中国品牌,虽然并未进入全球top10,但有自己的软硬实力,和崛起的态势。在硬实力上,以**为驱动,奇酷手机的全金属机身、2.5D弧面屏、黑白双摄像头等工艺技术不输于国外**品牌相同档次产品;在软实力上,360**能力在手机上充分发挥,双微信、指纹2.0+等功能也是**之举。而作为中国手机品牌中的新锐,奇酷、大神双品牌运作,正以黑马之势快速增长。

当然,中国品牌崛起不能只依赖奇酷一个手机品牌,而是需要所有国产手机大厂共同努力。需要有这样一个企业振臂一呼,更需要整个产业的应者如云。

崛起:需要从量变到质变

一个企业的声音,也许改变不了中国手机行业恶性竞争的态势,但是在中国品牌理念的践行上,却能够遇到诸多同行者。因为品牌提升是所有国产手机共同的关切,中国品牌崛起是整个产业共同的夙愿。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年提出,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科技**的力度,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与品牌是关键的抓手和重要的着力点。如何**?就是要摒弃模仿求快的思维,更多研究消费者诉求,在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敢于突破。如何打造品牌?就是要撕去低质低价的标签,以产品为出发点,加大宣传力度,以诚意与消费者沟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

这个过程,需要产业各个环节的努力。会有放弃,也会有收获;会有业绩飞涨,也会有关门倒闭;会有不卑不亢地喊出,也会有脚踏实地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中国品牌崛起的必经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图片 国产手机 倒闭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