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分享到:
206
下一篇 >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四基’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症结所在,也是制约我国提高技术**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9月9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柳百成在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本次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

“四基”薄弱是制约瓶颈

柳百成介绍了工业强基工程,2014年3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工业强基战略研究”,为制定《中国制造2025》提供战略咨询;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颁布,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制造强国要实施“五大工程”,其中“工业强基工程”则是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6月,中国工程院又启动“工业强基战略研究(二期)”,为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供战略咨询。

柳百成分析了我国工业基础现状,他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缺乏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症结所在,也是制约我国提高技术**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装备关键技术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90%依赖进口,**数控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有较大差距。**工业机器人严重依赖进口,我们已经是全世界机器人消费大国,从去年的数据看,80%是进口,20%我国自己做的机器人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变速器、减速机采购国外的产品。我们的商用大型航空发动机全部是引进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技术依赖国外。

柳百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五大工程,强调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是我们的基础没有打牢,还要加强工业基础建设,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工业强基工程”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先进基础工艺推广应用率达到50%;到2025年,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先进基础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建成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体系;“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体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

柳百成说,为了配合《中国制造2025》,中国又启动了“工业强基战略研究(二期)”,聚焦八个领域:超大型构件先进成形及加工制造工艺“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轴承、IGBT“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机器人关键部件“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工程机械高压油泵/多路阀/马达“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汽车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智能制造传感器“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稀土磁性材料“一条龙”推进路线图研究。

加强“四基”**能力建设

柳百成介绍了国外加强制造基础能力的举措。他说,近年来,美国、英国等在“再工业化战略”战略指引下,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同时特别强调,这些基础的研究要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美国推行由一批制造**研究院组成的“国家制造**网络”,另外组成强有力的产学研联盟,解决“缺位”的问题,同时推动成果共享。美国的**重视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材料和基础工艺等等,九个**研究院中的三个和智能制造有关,三个和技术材料与工艺有关,美国高校制造中心下设的七个**中心,也大部分和先进技术工艺和材料有关。同时十分重视制造能力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英国建立了八个技术与**研究中心,任务就是加快制造业发展,解决技术成果转化“死亡谷”的问题。

柳百成说,建立**中心的同时,美国、英国十分重视材料与工艺关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所提出的口号是“用信息化技术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把研发经费缩小一倍”。这个非常重要。他还介绍了美国通用电气等一些公司的先进经验。

*后,柳百成谈了四点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高**能力、突破智能制造,“四基”是技术支撑,要发扬工匠精神,持之以恒。二是加强“四基”**能力及平台建设。提升基础能力,要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要建设一批独立、非赢利为目的、能为跨行业或全行业服务的先进、关键的竞争前共性基础材料及工艺(TRL-4到TRL-6)**研究中心。三是工业强基要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四是要发挥产学研用积极性,组建联盟,协同**建立一些**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 元器件 机器人 首页推荐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