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黑幕:“路条”之难 难于上青天

分享到:
70
下一篇 >
三天前,笔者推出新能源“暗战”系列的**篇文章,读者反响强烈,更有不少光伏和风电业内人士联系策划编辑,说要“吐槽”更多行业“内幕”,以及说说自己摸爬滚打吃过的苦头。

今天,我们梳理了两个故事,焦点都是“路条”。相信不少读者也都吃过“路条”的苦。

“路条”诅咒:50轮报价,价高者得!

很多搞“光伏”的都吃过“路条”的苦,你懂的!

“路条”是决定项目生死的**道许可,跑“路条”成了地方上项目的头等大事,进京做工作、汇报衔接成为常态。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作为光伏“路条”的伴生产物,“路条”掮客也在我们这个行业应运而生。顾名思义,“路条”掮客不是光伏电站的投资者,而是成立多个公司,一一对接地方政府的各个光伏项目,继而将拿到的项目“路条”倒卖的“中间商”罢了。

他们多为项目所在地人士,在土地审批、电网对接和政府公关上均有强大的优势,这一点非民营投资商可比,甚至较之五大电力集团更有优势,“部分国企投资人的项目就是从‘路条’掮客手中买来”。

而对于我们光伏电站投资商而言,获取“路条”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对光伏电站项目做前期规划、勘探等工作,继之与地方政府对接,拿下项目土地,并获得电网接入的初步许可意见,*后从地方发改委处拿到项目前期工作“路条”。其中的中间程序,复杂而又不透明,一些投资项目从开展前期准备到拿到“路条”,所需要的时间甚至在七八年。

获取路条的过程,烦恼的事很多,咱不想干但又逼着自己去干的事也很多。

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成熟,设备价格,比如说组件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当前组件每瓦单价普遍在4元左右。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一般为8~12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大项目的“路条”价格却居高不下,有的甚至达到0.3~0.4元/瓦。

一个10MW的光伏电站项目,买“路条”就要三四百万元。而我们拿下“路条”之后,后面需要进行的可研、环评等相关费用,也需要电站的我们承担。而如果10MW左右的光伏电站从开展前期工作到*后核准,全部从“路条”掮客手中完成,则共约花费300万~500万元。

巨额的光伏“路条”成本,严重侵蚀光伏电站投资商的利润,打击大家投资热情,也严重阻碍着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虽然后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解决“路条”问题,但实事**的说,一些问题只是转到了“暗处”,它依然是存在的。

说个半年前发生的事吧,大家看看挣个“路条”有多激烈。

当时,我们公司和我们一家主要的竞争对手在某省产权交易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标战,为的就是当地一个光伏地面电站的“路条”。

我们双方竞买的对象是当地一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90%的股权。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是拥有发改委核准开发当地某县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资质,即“路条”。在竞标当天,竞争对手的董事长亲自出马,我们董事长则未到场。当时就有人说了“人家一把手都来了,肯定赢!”。那家新能源公司当时90%股权标的底价接近1.5亿元。在经过我们双方差不多50轮报价后,对手*终竟然以接近2.4亿元的价格夺标。

想不到吧,光看上面数字,你就可以想象但是竞争有多激烈,甚至是残酷。

对于我们光伏企业来说,300兆瓦单体电站项目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对方董事长事后称,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拿下那个项目。

根据相关核准文件,2013年底上述某省批复核准此次3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项目公司为上述提到的新能源公司,投资成本约27.7亿元,文件有限效期限为两年。但在获得“路条”后仅半年,那家新能源公司的大股东便选择将其转让。由于涉及国有资产转让,因而大股东将此新能源公司90%公开挂牌出售。为此,大股东开列了十分严苛的受让条件。例如存续满五年、有***光伏研发平台、所建光伏电站获得UL或TUV认证;资信等级AAA、2013年度净资产20亿元以上、负债率不高于70%。

而在整个光伏行业内,符合上述条件的仅有我们和上述竞争对手两家大企业。为了争夺一个300MW光伏项目的路条,两家光伏巨头仍是争出了火气,在竞标现场你来我往厮杀,对方董事长可是咱们光伏圈里大牛人,连他都“光着膀子”亲自上阵了。

我举这个例子,并没有贬低同行的意思。只是希望以后行业里的血腥竞争稍微少一点,恶意竞价也少一点,这样咱们大家的日子都才能真的好起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嘛!

开发个风电项目: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我做风电项目开发很多年了。

在这个行当里混饭吃真不容易。基本的一个感受就是,一个项目搞下来,差不多就是要“脱层皮”,可以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这背后*让我“上火”的就是我们项目***与核准制度、诸多审批部门的反反复复的博弈。

具体而言,项目审批不确定性大、透明度不高、行政部门之间协调难影响新能源项目的有序发展。

一般来说风电项目开发分三个阶段:立项及核准计划申请阶段、核准阶段、建设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风电场选址、风能资源测算、土地占用、林地报批、矿产覆压、电网接入等具体工作。

按照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作为项目业主,我们首先要与当地县级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随后进行风资源论证,建立测风塔、整理测风数据、组织专家论证、形成测风报告。

经过至少(我说的是至少,不夸张的)1年的风资源测量,且有效数据完整率达到90%以上时,企业才可进入风电场工程规划阶段。在风电规划的基础上,对风电场编制预可研报告,随后对接省、市、县发改委部门,取得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

行业的人都知道“路条”——可千万别小看或忽视了这东西,它可是开展风电场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是办理电网接入、环评、用地、规划、水保等前期工作和获取项目核准所需的支持性文件的重要保证。项目获得“路条”才能证明省级政府实质上把其列入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能源规划、电网等规划中去,这对业主防范和化解项目风险大有好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路条”,接下来一切都是“免谈”的。

风电开发早期企业可以随意瓜分资源,现在则需要落实地方招商引资政策,比如将风电装备制造与风电产业捆绑,企业需要平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否则不能被落实资源。

在地方政府立项后,我们业主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编制完成后,项目业主、市县发改委向省级发改委申请核准文件,并附加风资源配置文件、测风数据报告、环评报告、压覆矿资源评估报告、接入审查意见、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等文件。

虽然,国家能源局已经将企业投资风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地方政府,省发改委下放核准到市级发改委,但申报核准计划仍然由省发改委统一汇总。

这一期间涉及到一些公关工作,如项目在核准名单中的排名一定要靠前,提前预判国家能源局年度核准计划容量。虽然风电核准权下放,但国家能源局制定年度风电核准计划,只当列入计划的项目才能获得可再生能源补贴。说实话,为纳入核准计划,有时不得不强力公关,自上而下落实核准。

一般来说,项目进行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感到很煎熬了。但你可千万别放松,不少更煎熬、更繁琐、更考验耐心的事等着我们呢!

这不,电网接入、土地预审、林地审查、环评、矿产覆压等一大堆工作需要同步开展。

比如,解决风电消纳的首要问题是接入电网。首先需要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接入系统可研设计,向当地电力公司办理接入系统审查,申请省级接入系统核准文件及电价保证函。

特别让人头疼的是土地预审,它涉及的部门繁多,包括地方国土局,省国土厅规划处、土地利用管理处、地籍管理处、耕地保护处、矿产资源管理处等多个部门。土地规划部门主导土地预审,我们能否获得预审文件,这可实实在在“考验”我们这些项目负责人的“智慧”。

这几年,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各类保护区的规划调整与设立,逐步的缩小了林区开发风电的范围,但政策滞后于项目推进。前期项目积累和铺垫,会被一纸文件或一条政策完全的颠覆,甚至是前功尽弃——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能找谁去?还真只能“一个人躲在墙角里哭”了。

举个例子,2013年国家出台关于限制在涉林区域建设项目的政策,这直接影响2013年以前占用林地开发风电项目的核准及施工。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些企业不得不寻求非正常渠道获得审批。

还有,东北地区属于国家重要的一次能源发展基地。根据国土资源部门要求,占用地下矿产资源开展地上风电项目建设的企业,在办理矿产压覆的过程中需要获得矿产所有权单位的同意,所有权单位明确放弃地下开采资源。

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要求相对苛刻。其实,一次能源的开采并不完全影响风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项目业主需要在矿权所有企业与国土部门间斡旋。矿产主管部门也有“特殊的手段”来解决矛盾。

在以上难题化解之后,*后进入省级发改委核准环节,核准后进入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相对重要的是土地和林地报批,涉及国土、林业等部门。林地报批过程复杂,包括涉林区域补偿、各类费用支付、占用方案调整,不到*后一刻不能说完成任务。土地报批更为煎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审批时间延长,有的项目获得核准却无法获得使用土地资格。

大家也许听别人说,可能不觉得怎么难,但你自己去跑一跑,熬一熬,或者为了拿下审批“喝大”几次酒,你就知道其中的煎熬了。

但对我来说,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我的职业,得养家糊口,还得好好干下去。只是期望以后咱们行业的发展能越来越健康,像我这些搞项目的,也不用像现在那么累,特别是心累。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光伏 发改委 能源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