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和京大利用毫米波开发出非接触心率传感技术

分享到:
358
下一篇 >
松下和京都大学合作开发出了不用在身上穿戴仪器就能高精度测量心率和心跳间隔的传感技术,其中运用了毫米波雷达。目标是通过验证实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轻松感应”体征信息。

近年,在日常生活中监测体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等逐渐开始普及。但这些仪器需要穿戴在身上,因此测量时难免会紧张。虽然也有厂商提出了使用电波和摄像头的非接触传感器系统方案,但测量精度等方面存在课题。

非接触测量的原理和试制品 (点击放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松下和京都大学很早之前就开始在传感器上采用高灵敏度的扩谱毫米波雷达。与二者自己开发的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够以与心电仪同等的精度,在非接触环境下测量心率和心跳间隔。

可24小时监测

这项研究的着眼点是随着呼吸和心脏跳动做出微小反应的人体表面的运动。利用扩谱毫米波雷达捕捉这种运动,利用大带宽雷达限定测量范围,然后去除影响心率测量的噪声。不仅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而且可用1台雷达同时测量多个人。

京都大学开发出了从测到的雷达信号中提取了心率信号的相位特征点,根据特征点的时间序列图案推断心跳间隔的算法。通过从雷达信号中分离呼吸信号和心率信号,不仅可以测量平均心率,还可以实时测量心跳间隔。

毫米波雷达的电波能穿透衣物,因此在穿着衣服及睡觉时也能一直监测呼吸和心率。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可以利用此次的系统推出多种应用和服务,例如根据心跳间隔的变动推断自律神经状态等。(记者:小口 正贵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传感技术 松下 传感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