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S正当红本土厂商以“改良”术积极上位

分享到:
296
下一篇 >

       经历了电阻式到投射式电容的演进,单点到多点触控的变革,触摸屏技术日显成熟。在前两代技术的基础上,新一代触控技术OGS以及In-cell/On-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出现,让触摸屏产业再次沸腾。目前,In-cell技术苹果iphone5为代表,On-cell技术以三星AMOLED产品为主导,而OGS技术以谷歌、HTC一线品牌产品为代表,其中OGS与In-cell形成了强烈的派系争夺。但从技术上来讲,OGS比In-cell更容易实现技术突破,已成为产业链更多厂商竞逐的方向。

 

全球OGS市场前景剖析  日系、台系领跑大陆紧随

       目前专业触控模块大厂宸鸿、胜华、达鸿等布局发展OGS*为积极,其中,胜华的OGS量产出货速度*快,2011年已应用在多家国际品牌大厂智能型手机上,并导入国内一线平板计算机大厂。2012年,国内触控业者也积极开发OGS产品,并送样认证。若玻璃强化及生产效率的问题获得突破,OGS必将成为未来玻璃式触控技术新主流。

       目前,胜华是谷歌平板的*大供应商。2012年6月,胜华科技(Wintek)已经向谷歌Nexus 7平板电脑出货了50万个OGS触摸屏,而5月至7月中旬,该公司总共向谷歌Nexus 7出货约100万个OGS触摸屏。

       其实,之前胜华和宸鸿的*大客户是苹果,但苹果新一代智能型手机iPhone 5转用了In-cell触控面板。尽管台湾面板厂也持续发展In-cell触控技术,但截至目前为止,In-cell触控技术仍以日本厂商进展得较快,包括SONY、Sharp、Toshiba等。对于胜华、宸鸿来说,失去iphone的订单将带来不小的打击。

       除了胜华和宸鸿,友达光电将发动新一波触控面板产品攻势。为迎合移动设备轻薄化设计趋势,友达光电除已开始供应0.7毫米单片玻璃触控方案(OGS)外,厚度仅0.55毫米以下的OGS产品也于下半年问世,藉由材料与制程的改善,进一步减少触控面板厚度与重量,尤其适用于屏幕尺寸较大的平板装置,为友达抢攻移动装置触控市场的重要武器。

       友达光电陈伯纶表示,平板装置屏幕尺寸大,将成为*快采用OGS触控方案的移动装置,借此减轻厚度与重量。目前,友达已开始供货的OGS厚度为0.7毫米,相较于厚度1.1毫米的双片玻璃(G/G)触控方案,缩减约40%。事实上,2005年友达已展开OGS技术布局,现阶段在克服贴合良率与强度的技术桎梏后,小尺寸至大尺寸的OGS触控方案已开始供货。

 

触控IC应时而变

       OGS的星火已经燎原到触控IC领域,国际、国内厂商纷纷布局。其中爱特梅尔、义隆电子、汇顶偏重OGS技术,敦泰科技和晶门科技在OGS 和In-cell上都有投入相关的研发和市场开发。

       “OGS已经成为许多客户移动产品的必然选择,OGS 技术将会持续存在。”爱特梅尔Sherif Hanna曾公开表示,Atmel maXTouch S系列目前支持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OGS技术,当ITO传感器制造商本身做好准备进行大批量生产,爱特梅尔已准备好支持超级本和笔记本尺寸的OGS应用。

       “我们看好OGS在中大尺寸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公司也一直配合OGS的发展,并将配合有些厂商开发更大的OGS和内嵌式技术。”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孟德全认为,内嵌式触控技术和OGS迎合市场的需求,必将成为触控面板的新战场。

       除了OGS和In-cell技术,还要简单提一下On-cell触控技术,三星行移动显示(SMD)已将其搭载于Galaxy S智能手机产品上。值得注意的是,On-cell触控技术目前多应用于AMOLED面板产品上量产,技术上尚未能克服导入TFT-LCD产品时所面临的制造难度、薄型化,以及触控时产生的色不均(mura)等问题。由于On-cell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减薄和成本优势,市场还没有形成,在In-cell的火爆人气前就显得示弱了。

       综合来看,OGS触摸技术的到来已经引发了产业链的积极热情,从ATMEL、义隆电子、晶门科技、汇顶、敦泰等触控IC厂商,到胜华、宸鸿、友达光电等触控面板及模组厂商,再到业际光电等触摸屏厂商,都非常看好OGS在未来触摸市场的发展前景,并积极投入资源力求突破技术瓶颈。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IN-CELL ON-CELL TFT-LCD iPhone OGS 首页推荐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