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7系列看OPPO的“阳谋”

分享到:
23
下一篇 >

不久前,OPPO新品R7s已经发布,虽然上市只有短短10天的时间,但从赛诺市场研究给出的每周零售监测数据来看,OPPO R7s已经成为本周市场份额上升*快的单品。要知道,OPPO在5月推出的R7,其线下渠道就以每月销量就超过150万台,累计销售超500万的成绩让所有同行侧目,而且因为R7的贡献,8到9月份,OPPO在2000-2500价位段市场占比达到了40%之多。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就OPPO R7系列的产品本身来看,其实并不符合过往“机皇”的属性,但是却为何又能卖出爆款的热度呢?笔者认为,OPPO只做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而这,正是笔者标题所提到的“阳谋”。

当硬件不再是消费者购机的硬道理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在安卓的生态下曾经过了一段“硬件热”的洗礼,在度过了这段手机厂商都热衷比拼硬件参数的时期后,手机在配置上已趋于同质化。而且,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市场的格局从新增市场切换为换机市场。而此时,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购买就更加理智,对机皇趋之若鹜的时代已悄然成为过去,从一向以工程师思维为产品导向的三星目前也表现出持续疲软的态势来看,已经有过一款甚至多款智能机的用户,已从追求参数比拼过渡到追求更好的设计和品质感。

在配置上,OPPO R7s相较R7,升级了5.5寸屏、4GB RAM,从配置来看,其实并不突出,这恰好反应了OPPO通过用“恰好满足,留有余量”的策略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而此时,OPPO在以往追求精工产品所沉淀的优势就可得以释放。

就拿OPPO R7来说,金属一体机身、2.5D弧度屏不外乎反应出OPPO多年来沉淀于设计所积攒下来的功力。在R7s的发布会上OPPO的产品经理提到,为了给R7s带来**的手感,他们分别从“弧度”、“重度”、“宽度”、“厚度”4个维度对手机的整体设计进行不断的调试,*后**的使用了重量更轻但是加工更难的铝镁合金骨架,以及特别定制的球形刀,才让R7s在机身变大的情况下,拥有突出的手感,而这些都为消费者在购买一款有品质的手机时埋下了伏笔。

消费者购买行为正在逐渐“下线”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HTC可谓是手机工业设计与品质感打造的翘楚,但是为什么在手机市场里连连铩羽而归,而深究其失败的原因,我认为HTC*大的减分项,也恰恰是我**个想说的内容——渠道。

手机市场主要有两种销售渠道,一种是传统渠道,代表品牌有OPPO与vivo,另一种是互联网渠道,代表品牌则是小米。

互联网品牌近年来一直受到各界的互相鼓吹,因为从理论上来看,互联网确实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正如以互联网手机安身立命的品牌小米,它可以让网上一些本来毫无相关的人成为自己的产品经理,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传统品牌所需要的渠道建设直接摒弃,通过互联网快速的把产品送到用户的手中。

但*近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世界上*远的距离,是我们相对而坐,但却都在玩手机”。网络虽然能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接触与沟通,实在不比直接面对面来的畅快。买手机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后期的售后、维修等服务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显现出来,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品牌用户*为诟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口碑。

而相较互联网渠道中,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暧昧,传统渠道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加直接,一个实实在在的店面所带来的踏实感是互联网渠道所不能给予的,不仅能给消费者的购机带来保障,更能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建立起长期的关系,甚至还能收集消费者对手机的建议与需求。而此时,拥有一批合作10年之久的代理商合作伙伴,在过去的两年已建成接近3000家体验店的OPPO,立马优势尽显,OPPO凭借强大的渠道和服务体系以及多年的品牌建设,迅速在各大城市攻城略地。

续航成为手机体验*大的痛点

当然能够做到满足用户刚需和口碑也不只是OPPO一家,很多友商也可以做到,但是OPPO R7s从设计之外寻找突破口塑造单项技术的**者形象。目前来看,虽然智能机在配置上在大幅迈进,但是在直接影响消费者使用的电池技术却迟迟无法攻克自身的壁垒。而VOOC闪充技术被OPPO作为一项核心优势反复讲述,其“充电5分钟 通话2小时”的极速充电效果打的就是当下用户在各种生活、旅游、应急等生活场景下的电量痛点与需求。

在国内手机市场,多数手机厂商长期通过主打性价比的策略布局中低端市场,以价换量,在技术突破上长期乏力。而OPPO的VOOC闪充技术则持续经历了OPPO Find 7、OPPO N3和OPPO R7s三代总计6款产品的积累,并且获得了超过1000万用户的肯定,其技术也进一步获得巩固进而树立成自身的壁垒,OPPO通过差异化的技术**与解决消费者使用痛点的功能,让自己远离性价比泥潭。我们看到华为也是通过在海思芯片上单点突破形成优势壁垒,其品牌溢价也在迅速提升。

笔者曾论述,类似索尼、HTC等不少**智能手机厂商的衰落,均源于它们在各个时间段推出的新品均普遍缺乏差异化优势,*终导致其一步步边缘化。而在智能机这个红海市场,企业的失败不会败于犯错,而是会败于过于平庸。手机市场的蝶变,无论从软件系统到硬件与设计,*终还需要由科技来推动,通过对用户体验与痛点的把握,而像OPPO那样从VOOC闪充技术、工艺、渠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品牌口碑打造,并通过针对用户需求痛点进行单点深度突破实现差异化,或将是未来手机发展的“阳谋”之策。

你可能感兴趣: 企业动态 OPPO 智能手机 智能机 HTC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