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引百亿战略投资;华为P9首款超千万旗舰产品

分享到:
165
下一篇 >
1.乐视引入百亿战略投资 或与险资有关;2.余承东:华为P9系列成为其首款出货量破千万**旗舰产品;3.苹果明年iPhone 8 Plus备货比重大增 大屏幕机种占逾7成;4.雷军:外界并没有真正看懂小米 因太超前;5.“紫光系”三度举牌 *ST中发股权争夺白热化;6.苹果2016年产品**平淡无奇 无力反击微软又逢营收衰退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乐视引入百亿战略投资 或与险资有关;

乐视董事长贾跃亭曾说,“乐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挣脱资金枷锁的历史”。现在,乐视距离缓解“资金饥渴”的可能性又近了一步。

12月28日晚,乐视(300104.SZ) 发布公告称,乐视网联合贾跃亭、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已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且战略投资者支付了一定数额的诚意金。其中,本次重大事项涉及交易规模预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相关各方仍需要进一步磋商以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乐视引入的百亿战略投资者究竟是谁?乐视并未在公告中透露具体情况。据**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 此次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或与险资有关。

根据乐视网发布的2016年半年度报告,乐视实现营业总收入100.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5.59%。这意味着乐视此次引入的战略投资已经超过乐视网半年的营收。

不过,由于乐视本次重大事项预计涉及一家以上战略投资者,所涉投资规模较大,涉及多个主体,交易结构等方面仍有诸多具体事项需要各方商议确定,目前相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确保本次重大事项的顺利进行,防止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维护投资者权益,乐视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16年12月29日上午开市起继续停牌,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十个交易日。

事实上,资金问题一直是悬在乐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从在今年11月贾跃亭发布全员信,承认乐视资金链问题之后,因资金紧张所引发的项目停工传言、供应商追款、裁员等一系列消息接踵而至。

在互联网评论人士方兴东看来,乐视的确低估了不够专注的报复,也低估了企业成长资金激增的巨大压力,把乐视的愿景和冷酷的现实分得不清。

特别是与其宏大的野心相比,乐视还没有相匹配的全球**投资机构领投的足够资金支持,以满足接下来与增长相匹配的指数级激增的资金和资源需要。

可以看到的是,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乐视一下子将全球化战线拉得太长,但组织能力却没有跟上,导致非上市公司旗下业务后劲明显乏力。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也曾在今年11月的股东交流会中坦言,“过去我忽视了资本,忽视了融资,我们*薄弱的是资本部。我们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切可能盈利的能力,但是融资能力还是非常的欠缺。”

“我们可能死在成功的路上,这考验的是我们的资金能力、组织能力。”贾跃亭说。

乐视的资金需求究竟有多大?

**财经记者此前曾通过大量梳理发现,从上市公司到非上市子生态,以乐视网为圆心,数以百计的关联公司形成了一个烧钱迷局。上市公司资金一部分以债权的形式流向关联公司,反哺其他子生态的扩张,另一部分则是股权投资的形式。非上市板块,汽车、手机、体育等子生态近几年的蒙眼狂奔,成为扩张烧钱的主角。

自2010年以来,包括乐视网在内的整个乐视,若不考虑重复计算,从直接套现到间接融资,已经完成、计划中的融资规模,或已超过800亿元。这样堪称天量的融资规模,伴随更为巨额的资金需求。

根据贾跃亭前不久公开的说法,截至目前,其个人在汽车生态内就投放了100多亿元。贾跃亭长江商学院同学的6亿美金投资,也主要投向了乐视汽车生态。

本月7日一早乐视也曾宣布紧急停牌,当时**财经记者**获悉,这次停牌或与乐视网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乐视致新”)的新一轮战略引资有关。

此后的12月11日下午,公开露面的贾跃亭证实透露乐视致新将在未来一个多月时间内,完成“较大规模”的一轮融资。乐视体育 CEO 雷振剑也在近日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不出意外,未来1~2月,乐视体育将公布在资金方面特别是融资上的重大变化。

对于此次引入的险资情况,上述知情人士并未做详细透露。事实上,此前保险因为资金充裕、操作专业,长期以来险资入市被视作利好。从*初放开保险购买基金,实现间接入市,到开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再到不断提高入市资金比例上限,险资被视为理想的长期股权投资者角色而存在。

但近一年多来“险资”在资本市场屡屡掀起波澜、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从万科到南玻、中国建筑再到格力电器,险资的角色发生了翻转,从“利好”变成了“野蛮人”。

不过近期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出台,意味着险资举牌正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此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措辞严厉地强调,险资应当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而乐视未来如何与险资形成良性互动,根据乐视公告显示,由于所涉投资规模较大,涉及多个主体,交易结构等方面仍有诸多具体事项需要各方商议确定。毕竟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资金十分重要,没有未来才更令人担心。**财经日报

2.余承东:华为P9系列成为其首款出货量破千万**旗舰产品;

集微网 12月28日报道

今日下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余承东在其微博正式宣布,华为P9 系列全球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

余承东表示,这也是华为首款出货量突破千万的**旗舰产品!对于华为品牌,这是一个里程碑。更重要的,这代表着我们获得了全球追求更**体验的消费者的认可。


资料显示,华为P9系列于今年4月6日在英国伦敦发布,其*大卖点之一就是**配备了徕卡认证的双摄像头。

不仅是P9,华为今年在**机销售上似乎非常火爆。在12月15日,华为年度旗舰机Mate 9 Pro以及Mate9保时捷设计限量版正式开售后,两款手机就被**一空。

有国内媒体报道,在网上已经出现了黄牛加价售卖的手机。其中淘宝和天猫,Mate 9 Pro基本没有现货,多预售出现且还是4+64GB版本,普遍加价在400~600元左右,且还需要等待20天时间才发货。而且保时捷设计版,淘宝做到了16999元,闲鱼则是1.2万~2万元不等。

早在今年10月底,华为就下线了今年的第1亿部手机。按照此前说法,华为今年销量将达1.4亿部。

3.苹果明年iPhone 8 Plus备货比重大增 大屏幕机种占逾7成;

苹果(Apple)计划在2017年进行大改版的iPhone 8(暂名)系列,除了OLED面板、全屏设计、玻璃机壳、无线充电等盛传的重大规格改变,iPhone 8 Plus大荧幕机种出货比重将逾70%的目标,更牵动两岸苹果供应链业者的版图变化。

国际晶片大厂指出,自从iPhone 6 Plus推出以来,较大尺寸荧幕的iPhone Plus机种销售表现一直超出苹果预期,甚至在iPhone 7 Plus世代,较大尺寸荧幕的iPhone 7 Plus销售比重已过半,苹果为顺应市场趋势,规划2017年所推出的iPhone 8全新系列机种,iPhone 8 Plus出货比重将高达70%以上。

尽管业界多预期苹果iPhone 8将换装OLED面板,然因全球OLED面板市场明显供不应求,在OLED面板货源有限情况下,业界推测苹果iPhone 8系列将只有*高阶、采用全屏设计的iPhone 8 Plus机种,才会搭载OLED面板,其余的iPhone 8系列机种仍将沿用TFT面板设计。

此外,由于iPhone 8 Plus机种将会出现全屏设计的OLED面板及TFT面板机种,业界亦据此衍生出5.8吋与5.5吋荧幕2种规格机种,2017年iPhone 8 Plus可望扮演苹果出货主力,台系供应链业者预期大荧幕设计的iPhone 8 Plus出货比重,可能高达逾三分之二水准,远胜过5吋荧幕iPhone 8的出货规模。

供应链业者指出,目前2017年版iPhone 8的备货计划,将是搭载OLED面板的iPhone 8 Plus占整体比重50%以上,采用TFT面板的iPhone 8 Plus占20%以下,至于5吋荧幕的iPhone 8备货比重仅剩下不到30%。

根据供应链传出的iPhone 8出货计划,能抢下搭载OLED面板iPhone 8 Plus订单的台厂,肯定成为2017年苹果iPhone 8系列订单的*大赢家,至于分食到搭载TFT面板的iPhone 8 Plus及小尺寸荧幕iPhone 8订单的台系业者,恐怕只能看人吃肉、自己喝汤。

随着苹果iPhone 8系列*新零组件供应商名单及出货计划陆续出笼,苹果2017年大改款的iPhone 8系列供应链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不少国际晶片供应商已开始在台积电**2017年上半晶圆产能,希望在2017年第2、3季可以顺利交货。

台系苹果供应链业者亦预估iPhone 8系列备货动作,可望在2017年第2季开始加温,虽然2016年iPhone 7系列出货量较iPhone 6s下滑,全年iPhone出货量仅能勉强守住2亿支大关,然展望2017年大改版的iPhone 8系列,两岸供应链业者多乐观预估出货量将恢复成长10~15%水准,挑战全年出货2.2亿~2.3亿支规模。DIGITIMES

4.雷军:外界并没有真正看懂小米 因太超前;

雷军自信的说,小米模式是**的模式。(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在我心里,我希望小米永远是米粉心中*酷的公司。”今年在小米Note2和小米MIX的发布会上,雷军如是说。这两款手机的一货难求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小米的“酷”。美国时代周刊撰文称,小米MIX概念手机拥有6.4寸大屏,相比拥有2/3屏占比的iPhone7来说,小米MIX的屏占比高达91%,其率先使用的全陶瓷机身是一场陶瓷技术的**。

小米谋变 雷军不变

有人形容,手机行业的格局是典型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两年之内,曾经风靡一时的风向会突然改变。

比如,前两年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学“小米模式”,以线上销售为主,把线下经销商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两三年之后,人们突然发现深耕线下经销商渠道的OPPO和VIVO,销量蹿升了上来。

对这种风向变化,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前几年,熟悉互联网的一、二线城市用户经历了换机潮,现在则轮到不怎么熟悉互联网的三、四、五、六线城市开始换机潮,OPPO和VIVO靠“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实现突围,线下模式又成了新的行业楷模。

小米模式不灵了吗?人们发现,小米也逐渐换了玩法,开始请明星代言,布局线下实体店“小米之家”。

“我们在今年2月份才决定把原来在写字楼里作为服务中心的小米之家逐步调整为自营的零售门店,随后小米之家业务所取得的进步超出我的预期。”雷军说,截至目前,小米在中国、香港,以及台湾总共开设了43家小米之家,其中37家开在商场,港台各有一家。

*早的小米之家是在2011年10月开始推出的,当时主要在写字楼里,不是在临街店铺,主要提供售后服务。升级后的小米之家,开始融合展示、体验、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

就线下门店来说,代言人策略无疑是手机厂商*青睐的营销策略。2016年7月,红米手机宣布同时签下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三位影视明星作为代言人,这也是红米乃至小米**次发布代言人,意在继续稳固红米“国民手机”的品牌形象。而刚刚发布的**机小米Note2甚至还请到了梁朝伟代言。

小米之家跟传统的线下实体店并不相同,雷军称之为“新零售模式”。首先,小米之家先从自营开始。雷军坚持的理由是,“只有像我这么坚硬和纯洁的心,才能把这个事情干好。”

看似费力不讨好的方式,背后的哲学和互联网思维一脉相承,着眼点依然在效率优化。雷军表示,小米不是简单地开实体店,而是用互联网的方式、电商的效率做实体店。在雷军的计画里,“未来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建起1000家小米之家”。

喝小米粥 闹起**

北京中关村大街小米之家。(取材自***)

小米科技2010年4月成立,2011年8月推出**款手机,当年即出货30万台。2012年出货719万台,同比暴涨2300%。2013年出货1870万台,同比大涨160%。2014年出货达到6112万台,再次同比大涨227%,销售收入也达到了743亿元。在2014年年底进行的第五轮融资中,小米估值达到450亿美元。

下一步小米应该怎么走?回归初心,这是雷军寻找到的答案。他希望将高歌猛进的小米拉回*初的航道:创业心态的本质并不是追求销量,而是要做自己觉得酷的产品,要享受这个过程。

雷军很早就进入互联网行业,**段经历是在金山软件,那是中国*早的软件企业之一。1992年初,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邀请雷军加盟。1998年,雷军**执掌金山,求伯君本人则逐渐退居幕后。

2000年前后,金山启动IPO计画,历时8年5次尝试,从香港创业板、内地创业板、内地主板、美国纳斯达克*后到香港主板,雷军完成了这个阶段性使命,他因此被称为“中关村劳模”。

40岁之前,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曾经自述那几年的状态,就像“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从来不约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约今天和明天,因为太累”。

但创造一个伟大企业的梦想依然还在。“直到40岁进入不惑之年,突然有**我觉得人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还得有点儿追求和梦想,万一实现了呢?”雷军说,他的梦想是改变中国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让老百姓用上**的产品。

40岁这年,他决定放手一试,于是有了小米。“我永远忘不了,2010年的4月6日。那是将近六年前,我们十来个人,七八条枪,一起喝碗小米粥,开始‘闹**’。”

雷军说,他在40岁的时候,就把很多道理全部想通了,*重要的还是怎么把握时代的机遇,一切顺势而为,这也是后来广为传播的雷军“风口理论”。

**模式 **优势

小米手机。(取材自SOGI网站)

从小米手机一面世,小米就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从营销模式、成本定价、**单品、粉丝经济,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小米,的的确确影响了中国互联网手机行业的走向和格局。

“小米*大的贡献是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进步,手机越做越好,而且整体价钱越来越低,迅速提高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雷军说,“外界并没有真正看懂小米,因为小米太超前了。”

“我们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坚持三个领域同时做,强调软硬件和互联网结合的体验。我们在这三方面继续保持巨额的投入,已具备一定的**优势。”雷军说,现在不少人号称学小米,但大多还只是在模仿某一方面,“我们靠硬件搭平台、靠互联网增值服务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是独树一帜,我们积累的互联网开发模式的经验和用户参与生态也非同行一朝一夕所能追赶。”

2013年,认识到下一阶段将进入物联网时代时,小米开始布局生态链企业。有人说,小米正在从一家手机厂商变成一家百货公司。从手机、电脑、电视、音响、路由器等电子产品,到净水器、电饭煲、插线板、体重秤、床头灯等生活用品,小米被批评“不专注”。

雷军为小米生态链设定的目标是,进入100个行业,激活100个企业,在传统大公司模式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因为77个生态链企业,在大公司其实就是77个部门,“如果我要搞7、80个部门,就会累死人,我得把他们全部变成老板。”

布局几年之后,雷军对小米的商业模式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形象化的定位: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雷军表示,已经有不少小米生态链公司的产品在短短的两三年就取得了神一般的业绩。”到2016年11月,小米已投资孵化生态链公司77家,16家公司年收入过亿,3家年收入破10亿,5家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元。

效率**现在成为雷军*常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小米模式是**的模式”,雷军说,他相信外界看小米,从围观到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而在眼花撩乱的各种模式之外,他*希望外界,尤其是“米粉”们能更多看到,“小米为用户带来又酷又好的产品,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中国新闻组整理)中国新闻周刊

5.“紫光系”三度举牌 *ST中发股权争夺白热化;

作者:吕茵

作为“清华系”的重要分支,“紫光系”在A股市场上动作频频。

12月27日晚,*ST中发(600520.SH)发布《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于12月26日收到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光集团)的邮件通知,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光通信)、 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藏春华)、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藏通信)、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健坤投资)于2016年8月1日至12月26日期间,通过上交所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

此次权益变动前,紫光集团持有中发科技(24.480, 1.17, 5.02%)1394.30万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票数量的8.80%;紫光通信持有中发科技190.00万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票数量的1.20%。交易完成后,紫光集团及其上述一致行动人共持有中发科技2376.93万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票数量的15.00%。具体变动情况如下:

紫光集团在其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其与一致行动人系基于对中发科技未来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及转型发展的信心,通过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买入中发科技的股票。并表示,紫光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中发科技股份,同时承诺在本次增持后6个月内不减持本次增持的公司股份。

与此同时,*ST中发还发布了一则《股东增持股份进展公告》,此前公司于6月29日披露了实际控制人安徽省瑞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瑞真商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增持计划:未来十二个月内,增持计划的数量预计不少于公司总股本的1%。截至12月26日,瑞真商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比例达到1.69%,增持后持有*ST中发的股权比例升至21.69%。

*ST中发的实控人增持计划,发布在紫光的“步步紧逼”之后。2016年1月27日,公司收到紫光集团的通知,其于1月27日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票805万股,占总股本的5.08%,一举构成举牌。6月20日,*ST中发再次收到紫光集团的通知,其与一致行动人紫光通信在2月25日至6月20日期间买入公司779万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10%,构成二次举牌。

根据紫光集团历次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其**举牌*ST中发的买进均价为16.36元/股,二度举牌时,分两批买进公司股票的均价分别为18.61元/股、17.99元/股,到了*近的第三次,紫光集团的举牌成本已升至16.87元/股至23.50元/股。

这样不断提升代价增持、连续举牌的举动颇有“宝万之争”的影子。而更为复杂的是,*ST中发当前的实际控制人上任仅半年,具体的接手时间为“紫光系”**和二度举牌之间,其介入的首要目的似乎就是“反击”紫光。

6月3日,*ST中发公告称,瑞真商业以现金出资1.5亿元,受让安徽国购机器人(21.210, -0.20, -0.93%)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宏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通过*ST中发的控股股东铜陵市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控制上市公司17.09%股权。上述股权转让行为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由袁启宏变更为罗其芳和周文育(二人系一致行动人关系)。变更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6月24日,*ST中发公告称,公司新晋实际控制人罗其芳、周文育母子于6月8日至2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61.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1%;增持后其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168.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

公告显示,瑞真商业和*ST中发同为安徽省企业,罗其芳和周文育母子控制的核心企业包括安徽瑞泰置业有限公司、安徽一文置业有限公司、合肥市鑫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白马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等20家,业务涵盖房地产、园林、投资、建筑、餐饮、篮球赛事、物流、电力工程、矿业、港务等等。

成为*ST中发的实际控制人后,罗其芳和周文育母子旗下显然有多种资产可供注入,而国金证券(13.010, -0.12, -0.91%)电子行业分析师骆思远也曾针对紫光集团的举牌之举分析指出,“紫光系”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上“清华系”收购公司,对壳公司存在刚需。

这样的争夺之举也从侧面反映了*ST中发的“壳价值”。这家从事半导体设备及器件、化学建材模具和皮带运输机制造的企业位于安徽铜陵,上市以来的业绩表现持续不佳,2014年至2015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6671万元、5698万元,2016年三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亏损371万元。

目前,*ST中发正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保壳”。12月8日,*ST中发宣布拟通过协议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上海承敏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9900万元。公司称,“本次股权转让将增加公司投资收益,对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具有一定有利影响。”

在这场已经拉开序幕的股权争夺中,拥有清华大学背景的“紫光系”和在安徽家大业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瑞真商业,究竟谁能胜出,界面新闻将继续关注。界面

6.苹果2016年产品**平淡无奇 无力反击微软又逢营收衰退

苹果(Apple)在2015年推出Apple Watch、iPad Pro、Car Play、Home Kit、Health Kit、Apple Music等大量软硬体新产品。相较之下,苹果在2016年获利虽持续成长,在发表新产品上则相当低调,仅对各种产品线进行小幅改版。回顾苹果的2016年,实在算不上成功的一年。

据Canadian Reviewer及财富(Fortune)报导,2016年初时盛传苹果将推出大幅改版的iPhone、全新Mac及其他产品,且苹果对汽车计划也充满雄心。

但可惜的是,iPhone 7并非2年1次的大改版,除了具防水功能、立体声扬声器、更好的镜头、新的Touch ID和Taptic引擎,其外观和感觉与过去两代iPhone相去不远。苹果虽推出新版MacBook Pro,但并未推出新Mac,而且仅对老化的iPad和Apple Watch进行小改版,多少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感到失望。

苹果移除iPhone 7的耳机插孔也招致不少批评。很多人认为苹果此举来得太早,对顾客不公平。苹果为解决移除耳机插孔的不便提供各种选择,包括免费转接头、新的Lightning EarPods和刚开始出货的AirPods。

新版MacBook Pro

苹果还从MacBook Pro中删除用户熟悉的功能。新版MacBook Pro虽然更轻薄,但移除MagSafe、SD卡、USB 3.0、Thunderbolt及HDMI输出,苹果还移除整排功能键,以Touch Bar取代。

苹果借由OLED TouchBar为MacBook带来显著**。TouchBar上的功能键可根据用户开启的应用程式而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可多少弥补苹果采用非触控荧幕的不足。

新版MacBook Pro用4个通用USB Type-C/Thunderbolt 3连接埠提供电源和I/O,代价则是要使用额外的转接器。

Project Titan改变方向

苹果Project Titan研发方向在2016年大转弯,从一开始想打造电动车或自驾车,转而以开发软体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为主。

苹果直营店也将在Jony Ive与零售业出身的**副总裁Angela Ahrendts操刀下大幅改装。苹果还出版“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设计书。这本书仅在美国少数几家商店销售,是苹果设计的产品图片集。

朝服务公司转型

App Store、iTunes、Apple Music、Apple Pay、AppleCare在2016年为苹果带来约63亿美元营收。Apple Music现在有2,000万付费用户,已达市场***Spotify 4,000万付费用户的一半。

Mac产品线被移到次要地位

苹果自2015年10月以来未再发表新的Mac桌机。苹果执行长Tim Cook曾强调Mac非常重要,且在产品路线图中也有规划新产品。

但不少铁杆粉丝对苹果迟未推出新Mac感到失望。随着微软(Microsoft)开始**整合软硬体和生态系统,推出不少具竞争力的硬体产品,苹果已处于被动防御。

苹果须果断、迅速地反击。Mac虽仅占苹果营收的10%,但购买这些产品的用户在传媒及文**域有很大影响力,苹果若让这些死忠支持者放弃Mac,肯定会是悲剧。

2001年以来年营收首度衰退

2016年苹果iPhone营收首度衰退,iPad持续低迷,Mac销量也未达预期。苹果的服务业务营收虽然快速成长,但硬体营收衰退不免让人怀疑苹果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DIGITIMES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华为P9 乐视 Thunderbolt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