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逐步褪去曾经的“黑”色

分享到:
155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王慧芳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是工业战线应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近日,《中国电子报》记者深入贵州、广东、内蒙古等地,通过调研采访当地工业主管部门和代表企业,总结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特别推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

12月的鄂尔多斯拥有北方冬日的所有颜色。

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和高大的工业生产线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如果不是吐着白色水蒸气的大烟囱的提醒,我们丝毫看不到“煤”的痕迹——这是一家煤化工企业。

去年年底,《中国电子报》记者专程来到鄂尔多斯采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这座“煤都”正逐步褪去曾经的“黑”色。

“东林西矿、南农北牧”,广袤美丽的内蒙古资源丰富,稀土、煤炭、天然气存储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内蒙古经济走过了10年辉煌。

但随着煤炭价格的逐年下跌,煤炭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内蒙古“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跳出“挖煤卖煤”发展格局

久泰集团拥有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煤基甲醇单套规模*大的装置,新投产的年产60万吨烯烃项目采用美国UOP公司以煤为原料制取低碳烯烃的技术。

“选择在鄂尔多斯建厂是看中了这里**的煤资源和低廉的电价。资源优势结合久泰集团的技术,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煤化工产品,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久泰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书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这家公司正在规划年产100万吨煤制芳烃转PTA项目和乙二醇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炭保有储量占**1/3以上,资源禀赋好、品类齐全,拥有大量可炼焦、发电、制气、液化的多用途煤,发展煤化工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内蒙古在新型煤化工方面,陆续投产首批煤制烯烃、乙二醇、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积累了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为当地煤化工基地产业化、规模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煤化工基础产品还将衍生出上百种精细化学品,附加值将呈乘数效应增长,形成中小微企业集群。

据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王秉军介绍,2017年内蒙古将有一批总投资近8000亿元的项目陆续投产,其中包括4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配套建设电源点及矸石电厂5000万千瓦、新建280亿立方米煤制气、300万吨煤制烯烃、200万吨煤制乙二醇、700万吨煤制油。

到2018年,这些项目将全部形成生产能力,可新增转化煤炭4.4亿吨,就地转化煤炭7.6亿吨,可新增工业产值1.3万亿元、工业税收2000亿元、就业60多万人,煤炭转化率超50%。届时,内蒙古将跳出“挖煤卖煤”的发展格局,工业基本实现转型发展。

依托“羊煤土气”发展新兴产业

走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办公楼,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长而宽阔的T台,上面分两列站着几十个塑料模特,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羊绒时装。这些漂亮的时装质地上乘、款式新颖,一改传统羊绒衫给人的印象。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建有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研发大楼;拥有国家CNAS认可的物理、化学、生态功能检测实验室和纺织、印染中试基地;装备******的研究试验设备与检测分析仪器近500台套;与国内多所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羊煤土气”是内蒙古经济的名片,依托传统资源优势,稀土、可再生能源、生物发酵、云计算、单晶硅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规模连续保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0%左右,预计未来5年占比将超过20%。

在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记者隔着玻璃看到,排列整齐的单晶硅生长炉正忙碌地工作,一根根单晶硅棒被小心地运送出去。这家主要从事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及其他应用领域硅材料研发与制造的公司,已经形成了1万吨/年的晶体产能,目前正在筹建总投资达37.6亿元的CFZ项目和三期项目。

与煤炭资源相比,稀土资源创造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包头市是稀土产业发展集聚区,稀土高新区80%以上的重点稀土企业实现了科研、标准、产业发展同步,实现了稀土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产业结构优化、节能环保,提升了稀土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在“羊煤土气”资源*集中的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鄂尔多斯市经信委主任华瑞锋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鄂尔多斯煤炭行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0.9%下降到2015年的53%;电力、燃气生产与供应、化工、装备制造等非煤行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29.1%增加到2015年的47%。”

发扬蒙古马精神推进转型

结构调整,知易行难。“尽管内蒙古的产业转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正在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而且是越来越痛。”王秉军说,“在这种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发扬蒙古马的精神,驰而不息,勇往直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产业比重不大的现状。突出困难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效益下降,“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不畅,企业重组支持政策不完全配套等。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内蒙古着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核电燃料、多晶硅、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煤化工初级产品延伸、高技术服务业、节能环保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除了推进“煤化工”项目之外,内蒙古也着力提高其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起煤-电-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建材、光伏、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10大产业延伸链。

预计到“十三五”末,内蒙古煤炭就地转化率将由30%提高到50%以上,煤炭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将由*高时期的46%下降到15%以下;传统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转化率将超过70%,产值占比将由现在的16%提高到28%左右;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产值占比保持现有水平(1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将上升到20%左右,全区工业基本实现转型升级。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可再生能源 产业链 转型 光伏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