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专题

分享到:
196
下一篇 >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应用模式与新兴业态,迅速成为主要工业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共同选择。2月19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举行“工业物联网生态与平台战略”沙龙研讨会,会上,多位专家对工业物联网中的重要关注点,如工业大数据、5G通信技术、智能设备、信息系统、信息**、数字模型、接口标准化、企业组织等在工业物联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报特摘登八位专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

工业云平台是产业竞争制高点

不管是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还是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所有概念的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是如何使现有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多、更高的产出。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就是要把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正确的机器,即实现数据的自动流动。数据是灵魂,在流动过程中,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成知识,知识变成决策,决策再去执行某一个具体动作,*终达到优化能耗、产量、物流、研发效率等。

数据实现自动流动的基础就是“新四基”,即“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通过自动感知和控制实现隐性数据的显性化;**,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第三,通过软件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第四,工业云平台是当前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通过一硬——自动控制与感知、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互联网、一平台——工业云平台,*终实现智能的闭环。

我们已经看到平台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Wintel、iOS、滴滴打车、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几乎都是在做平台,其在经济学上正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基础,即麦卡夫定律——一个平台的价值相当于用户数量的平方。

而与滴滴打车、淘宝网、微信所不同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市场结构是三个双边市场所构成的一个更加复杂的工业领域的新产业生态,这三个双边市场的主体是几十亿用户、几千万家制造业企业以及各种提供工业级APP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个产业生态的形成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一定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或基于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这个产业生态的竞争有一个窗口期,我们要抢抓窗口期。业界目前亟需一个平台,能够为中国的工业物联网生态系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建民: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

工业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是分几个阶段的。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阶段是信息化阶段,把企业原来传统的业务变成数字化,该过程也在联网。**阶段是Web Service,进一步把业务连接起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近十年,物联网把所有的一切都连接起来了,这三个阶段的汇集构成了现在整个工业物联网的背景。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数据都有参与,三个阶段数据的叠加形成了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和数据的区别在于,工业大数据包括现在的物联网的数据,然后是跨界的数据,即务联网,再加上原来企业信息化里的数据。

谈到工业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的关系,大多数人会提到软件定义世界、硬件改变世界、数据驱动世界等。在我看来,工业大数据是工业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工业大数据要找准业务的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大数据和传统信息化时数据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信息化的数据主要是推动已经成型的现实业务,是后补进来的。而现在的工业大数据强调**,要求在传统的业务之上发现新的问题。所以对现在的企业而言,工业大数据找问题比找方法重要。

工业大数据将三个网的数据汇集在一起之后,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无论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还是端到端的角度,大多数都是为现实业务的升级,有了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之后,我们要更加关注未来工业形态中的问题。在某些方向上,特别是跨界方向上,将带给我们很大机会。如风电厂从卖机器到现在卖系统,*后变成卖天气预报的数据,未来,没有好的数据服务能力就不能制造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这样一种转换就给我们未来的工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移动研究院用户研究所副所长林琳:

智能制造是5G面临的重要机遇

运营商在制造领域完全是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往前走的状态。5G给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带来的一些变化,更多是技术演进的结果,5G作为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下一步的演进就将面临智能制造的机遇。未来的无线应用比有线更广泛、更有作为。我们现在处在个人市场向行业市场拓展的时代,5G所具备的一些低时延、广泛连接、高带宽的特征,更好地满足了这样一个转化的需求。

此外,5G仍处在技术研发阶段,在这一阶段,制造业也是5G非常关注的一个市场,今年会有大量关于制造行业需求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会跟5G下一步演进研发做更有效的契合。而智能制造跟运营商的契合不仅仅是基于新技术的契合,还有业务服务流程的优化,运营商将以解决制造企业的问题为出发点去整合产品和服务,从而衍生出新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形态,甚至包括商业模式的**,这才是信息技术跟智能制造相契合的真正价值所在。

谈到智能制造,要重点关注三个特征:首先,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在个人互联网时代,一个概念或技术大约需要2~3年才能真正发挥市场效应,但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时间会更长,3~5年是一个周期。

其次,在智能制造领域,更看重实践性。要在实践中验证、修订和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合作很重要。

*后,智能制造需要一些破坏性的**形成突破。在智能制造领域,大家都在做一些通用性平台,如果要真正做到快速推进或发挥效能的话,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破坏性。一是要降低门槛,这样才能使智能制造快速获得发展应用;二是降低壁垒,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数字化很容易实现,但是在行业或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一些数字壁垒,这就需要一些破坏性的**,那些能抓住破坏性**机会和本质的企业,很可能就会在里面占得先机。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联合架构主席林诗万:

以业务价值驱动工业物联网

企业为了实现工业物联网的价值,应该把业务价值作为一个推动力。首先企业必须对工业物联网有长远的愿景,要制定5~10年的规划愿景。着眼于未来的同时还要着手于眼前,在制定该愿景之下,以解决企业眼前痛点、能够产生业务价值的项目作为起步点,早日起步、迭代发展。企业必须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同时我们需要创立一个跨产业、开放性的生态圈,推动技术**,而且支持通用性,为了追求通用性,多半需要采用平台服务的模式,特别是借鉴云计算构建云平台,不论是GE的Predix,SAP的HANA,还是微软的Azure,都具有同样的形式。

而追求通用性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成本和实施的风险,也可以打破行业之间的藩篱,把整个生态圈持续做大,从而吸引更多**公司在该行业里创造新的应用和服务。工业物联网需要强大的背景环境,也需要企业能够聚焦在创造价值这个层面来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总之,企业一开始在建立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时,先要以业务视角作为*顶层来推动,其次架构的设计应该着重强调跨行业、通用性,避免重新创造轮子的过程,工业物联网的注重点不是要取代现有的系统,而是更强调对现有系统进行连接。所以作为一个生态圈,政府需要推动标准化的工作,使得成本指数性下降。比如ERP系统如果不能和EMS系统连接,就无法达到*高程度的优化。所以我觉得除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更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连接,而不是取代。

对于如何解决数据的流动或跨企业、跨境流动之间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建立一种数据共享的经济模式,把数据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操作,这样不同的利益者都得到相应的利益,同时数据能够比较容易地分享。

三一重工**副总裁、北京树根互联总经理贺东东:

工业互联网必将走向开放合作

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平台于去年12月份成立,致力于面向个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搭建此平台,是希望在一些特定的差异化能力上有一些独特的竞争力,真正到了客户那里做的时候,有几个特点:

**,工业互联网一定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应用层面,客户在行业应用上有一部分是共性的,比如位置信息、设备故障的报警呈现、远程设备监控、设备运维等,但是到了具体行业,在设备的个性差异化以及到设备运营方面有一些行业的应用企业有不同需求,我们要再去跟客户做个性化的定制,这样就会变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做平台需要非常多的资源,投资巨大。

第三,平台*后一定是开放合作的生态。如果是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投资巨大且不能保证每一环节都能做到*好,所以一定要做成开放的架构。开放的目的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后能给客户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

第四,工业互联网是突破工业生态、跨界的一种**。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消费物联网等其实没有太大的概念上的区分,我们现在也在做金融领域和商业模式的的**,其实已经突破传统工业的界限,是一个大范围的跨界**。同时我们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存在跨界,特别是树根互联提出了“以机器为对象的物联网平台”的口号,我们要成��机器的专家,其实从机器视角来看,已经不再是工业了。以智慧城市为例,可能也会有设备和机器运行的层面,到了消费领域,背后也会有一些工业装备运营支撑,所以以设备视角来看,已经不是传统行业分类的方法,是为工业服务还是为商业服务,或为智慧城市服务,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

360副总裁、工业互联网协会**组成员陶耀东:

95%以上工业企业缺乏信息**意识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到,2020年,信息**产品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其实现在我国信息**整个市场也不过200亿到300亿元的体量,我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的全方位融合,是未来产业和应用生态的重构。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互联,但是在工业领域,基于对**的考量,很多企业似乎对开放不是那么“感冒”,这是错误的观念。

传统工业企业主张的不联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掩耳盗铃,为了追求更新的效率、更好的性能、更节省的成本,未来整个产业一定会走向互联,这个过程是无法阻挡的。而且工业互联网会创造很多新的应用数据的方法,也会带来新的应用价值,工业企业可以在其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下的网络**、工业**、业务**、人身**等可能就不再是孤立的事情,会全部打通,网络**也将跟企业的商业、业务**密切相关。然而通过我们近两年的统计发现,只有不到5%的企业会自发地定期巡检发现企业网络**问题,95%以上的企业是被动告知,甚至有的是在遭受到相关网络**的问题以后才重视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企业自身首先一定要重视**的问题,并且要有能够洞察企业受到**威胁的能力,国家或行业层面上应该适时提供相关基础服务给企业。对于那些会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如水务和电力等,需要重点防御。同时,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数据将成为驱动源泉,我们要善用工业大数据发现异常。

此外,要形成一个生态,不论是**厂商、控制器厂商还是业务厂商都要联合,形成泛**。

华为网络产品线**产业规划专家史扬:

边缘计算成智能社会实现的关键

谈到云计算,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所有数据上了云,所有控制都通过云来控制,显然有**隐私问题。深层次上,还有更多的问题让我们思考,首先现在很多业务都是叠加在现有的架构上,在这个架构之上我们要考虑如何实现新的数据价值。此外,原有很多物理系统是非智能化的,现在需要在不能改变原有系统的前提下,进行预测性维护,产生新的智能。在当前现有体系架构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叠加网关,提供ICT能力,通过这样实现*有效的成本。但我觉得这只是在现有架构上大家不得不用的一个成本*有效的妥协方案。

与此同时,将来很多工厂会存在大量机器人,并实现自主控制。而随着大量机器人的出现,很多基础设施模型与过去整个架构相比,会产生很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技术、理念、平台都可以迁移到边缘上,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关于边缘计算,我们面临很多挑战,需要打通政产学研,所以去年年底,华为成立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推动产业开放协作,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谈到ICT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也离不开开源,通过标准化生态,成本呈现指数级下降。ICT现在无论从技术和成本有效性上,已经成熟了,只不过还需要摆脱封闭垂直化的壁垒,把过去烟囱式变成水平架构,所以打破烟囱格局是非常关键的。随着ICT的逐渐成熟,如何利用此技术创造价值,解决真正的问题是产业界需要做的事情。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信息**部智能制造总监孙能林:

未来将是物商时代

海尔从2012年开始就专注于智能制造,海尔的智能制造旨在打造互联工厂,其实与工业物联网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提到三个互联:**,连用户。工厂不是简单地为了制造而存在,主要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连网器。网器是指智能产品,工厂里生产的产品是智能的,到了用户手里,还能跟工厂做实时连接。这需要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把产品数据采集回来之后,帮助工厂或者研发部门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设计,改进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重新提升用户体验。第三,连全流程。物联网一定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工厂从设计资源到制造资源,到设备商的资源、供应商的资源、物流上的资源,都要和工厂互联起来,在这个连接过程中物联网的技术起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

去年3月,海尔对外发布了互联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平台COSMO,将传统的互联工厂模式通过简化和软件化,形成了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与GE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平台Predix不同的是,Predix是2B重型工业的物联网应用,海尔的优势在于既懂用户需求,又懂工业制造,所以COSMO平台面向的是向那些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制造型企业。

我们现处在电商时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应该是物商时代,大家交易的将是智能产品,可能有交易物的数据、价值以及交易物背后的人的需求,COSMO平台未来就是一个物商的平台,既可以给B2B企业提供制造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终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工业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智慧城市 解决方案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