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成全球第三大平板显示生产地

分享到:
128
下一篇 >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2013年实现了价值上的显著提升——首度成为全球第三大平板显示生产地,10条5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面板的自给率不断提高。但由于全球经济恢复缓慢,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消费需求不振,当年我国液晶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下游终端产品出口均出现下滑。受此影响,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液晶面板的出口也出现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次下降。

  

  进出口双降需求增速放缓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出口总额虽同比小幅下降1.3%,但依然高达854.32亿美元;在近11年当中,是继2009年后**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出口358.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进口495.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

  

  在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快速增加的背景下,面板的进出口同时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已表明:一方面全球终端市场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对面板形成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大尺寸面板年度出货首现下降,全球未来一段时期液晶面板的总体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长期以来两位数的出口增幅恐已难再现。2013年我国面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高世代生产线的满产,大尺寸面板的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受此影响,当年我国液晶显示板贸易逆差已降至137.21亿美元,比2012年减少了2.32个百分点。

  

  我国液晶面板的出口逆差在2004年时同比增幅*高(+86.31%),并于2008年达到峰值(217.22亿美元)。由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逆差大幅下滑27.41%至157.68亿美元,2010年又大幅上升28.84%至203.15亿美元;自2011年开始,出口逆差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至2013年已缩小至2004年以来的*低值,但同比降幅已明显收窄。

  

  平板显示行业面临问题多

  

  随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液晶面板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日渐攀升,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能力不足,产品高值化与国际竞争力仍待提升。目前我国的显示器件产业还处在创业期,**能力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与韩、日等面板制造强国相比较,以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为代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和**液晶背板技术(如: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等)的研发都相对滞后。

  

  产业链上游配套缺失,向上延伸步履维艰。虽然掌握了部分面板资源,但国内企业尚未占领行业制高点,生产液晶面板所必需的液晶材料、光学元件、基本部件等相关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上游核心技术,这些原材料、元器件乃至生产及检测设备等,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进口,使面板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产业规划有待强化。平板显示器件是“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凝聚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液晶面板项目自然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发展和扶持的重点,但巨额的投资背后却往往是交给“市场”来作决定,缺乏产业部门详尽的风险控制规划。一些项目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企业对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但更多流露出地方的GDP诉求,地区间的激烈角逐,严重阻碍了国家总体规划的实施。

  

  投资过热苗头已逐步显现。近几年来,国内对液晶面板项目的无序、重复投资加剧了未来行业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风险。目前,中国大陆非晶硅(a-Si)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产能已达高位,面板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于是又纷纷瞄准高性能的低温多晶硅液晶和AMOLED产线,以期获得高额、可持续的利润回报。地方政府则有意与相关厂商合资,继续提供资金及配套鼓励政策,预计至2015年,中国大陆或有多达10条低温多晶硅生产线,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又将会给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你可能感兴趣: 平板 LED 显示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