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态体系 营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良好环境

分享到:
29
下一篇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杨春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撑《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该行动计划明确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等七大主要行动。《中国电子报》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解读专栏,约请业界专家对该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正逐步沿微笑曲线由采购、营销端向研发、设计和制造端渗透,从单项业务、单一企业、局部环节向多业务、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渗透,从生产方式变革到组织**,加速重构工业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模式。与此同时,仍面临着网络、技术、产业与应用发展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亟须构建完善生态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生态体系竞争成为

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生态体系竞争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的集成应用,着力加强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筑网络、技术、应用、产业良性互动机制,力图掌控技术变革、标准**、市场竞争、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主导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美国充分利用其在制造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加快部署工业互联网,打造产业生态系统。例如,GE正在构建一个标准、开放、可扩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面向全球,提供多种智能应用,旨在形成以平台为核心的行业应用生态体系,掌控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等关键控制点,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权。

生态体系建设是加快互联网与

制造业融合发展核心内容

生态体系建设是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行动计划》围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环节,以培育跨界融合、多方合作的产用联动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供给能力、效率和层级为突破口,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推动技术、网络、产品、管理、服务的**融合,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在实践中探索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规律,加快形成应用、技术、产业、网络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应用为龙头,把满足应用需求作为突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不足、标准缺失等瓶颈问题,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依据,以应用带动技术、产业、网络发展。

二是加强供需衔接,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同攻关、标准合作、利益共享、规则共制的生态系统。《行动计划》从提升技术、产业、网络基础支撑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等方面加强供给侧能力建设,同时注重从建立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营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服务模式,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试点示范、典型挖掘、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推进模式。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以市场为手段,*大限度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真正成为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主导力量。政府要把着力点放在营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环境上,成为法律法规的制定者、试点示范的推动者,及时发现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完善促进跨界融合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互联网 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 工信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