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笔记本今年要十倍速增长;国产手机战全球;

分享到:
257
下一篇 >
1.中国科技公司的大航海时代之一:国产手机战全球;2.华为OPPO小米激战台湾,砸巨资营销不手软;3.华为新款笔记本电脑和硕广达代工,目标比2016增十倍;4.余承东:华为2018年要超越苹果;5.微软为何没能成为智能手机行业**?6.联想:2017年带领摩托罗拉大干一场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中国科技公司的大航海时代之一:国产手机战全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已经有所积累的华为、中兴、联想在欧美市场稳步前行之外,今年在海外也涌现诸多新兴的国产手机面孔。比如金立、vivo、小米在印度的**开花,OPPO在东南亚的崛起,一加在北欧市场的风靡。

今年6月份,数据公司TalkingData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总体的海外市场,前十名中国品牌手机总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65%,而在美国市场上,前十名中国品牌手机总的市占率为20.35%,印度市场这个数字则为30.91%,东南亚市场更是高达59.3%。

换句话说,如今几乎在每一块重要的海外市场,都有了许多中国品牌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比起此前大规模出海潮后被诟病的山寨和低价,如今的国产手机都带有鲜明的品牌标签,而在多个地区中,中国品牌也开始直接挑战苹果、三星长期霸占的中**市场。

欧洲

华为可以说是手机出海的领军公司,凭借运营商业务在全球范围的打下的基础,华为手机这两年在海外也驾轻就熟。

比起其他公司主要发力于非发达地区和中低端市场上,华为可能是在欧美市场和中**系列方面**能让苹果和三星感到恐惧的公司。

华为手机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凯度移动通信消费者指数(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欧洲五国市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华为表现*为强劲,保持欧洲五国前三。

跟国内和印度市场不同,作为成熟市场,欧洲消费者基本不存在**购买智能手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升级、以旧换新高价值需求市场。华为却在这一环境下实现了大幅增长,更多原因在于其他品牌手机的高价值消费者流向了华为。

今年第3季度,华为在意大利的市场份额达到27.3%,较去年同期增长15.2%,已超过三星的24.7%,成为意大利市场占有率*高的手机品牌;在西班牙,华为23.3%的市场份额也已非常接近三星,仅低于三星0.9个百分点。除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其400-500欧元档位的手机在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欧洲国家销量均排名前三。

今年以来,华为在西欧市场推出了P9、Mate 9等机型,价格也不断向500欧元左右**价位试探,在三星Note 7退出之后,华为第4季也有可能在欧洲更多的国家超越三星,成为市场占有率*高的手机品牌。

在欧洲的*北部,国内市场不温不火的中兴手机却在俄罗斯悄然崛起。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中兴手机近期在俄罗斯大卖,占据了俄智能手机市场9.4%的份额,**超越了苹果手机的销售量,成为俄罗斯销量**大的品牌。

今年6月,中兴名列俄市场销量第三,到了7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仅落后苹果手机0.1个百分点。到了下半年,中兴则开始超越苹果。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兴在俄手机市场的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中兴在俄罗斯市场热卖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经济危机和卢布贬值使中国智能手机在价格上显露出强大优势,除此之外,中兴公司的在俄广告和市场推广举措也成效显著,产品型号覆盖市场的大部分区间。

俄罗斯《生意人报》高科技产品评论员亚历山大·莱维认为,中国智能手机不仅依靠价格优势,同时也靠技术性能吸引用户。

除此之外,能让中国手机在俄罗斯快速崛起,甚至撼动三星和苹果地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与俄罗斯*大的移动运营商合作。

中兴深谙于海外运营商合作之道,在2014年中兴还凭借运营商渠道,在美国市场拿下了销量前四名的位置。而在今年,俄主要移动运营商之一MTS也跟中国公司大规模合作,在其遍布全俄各地的连锁店中出售中国公司的智能手机产品并向顾客提供特别优惠。

在北欧市场,在美国和印度走俏的一加手机,今年则开始把步伐快速蔓延到了这个区域。

今年7月,芬兰知名电信运营商ELISA发布的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显示,一加3手机占据了线上销售的榜首,并在全渠道销量排行中超过了苹果、三星等海外**位列**。

今年5月,一加就已与ELISA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芬兰境内*大的电信运营商,ELISA对于一加进军芬兰市场带来很大的帮助。加之一加在美国和印度此前积累的良好口碑,在渠道优化之后,专注于线上的一加也开始尝到了海外线下市场的甜头。

“除了此次合作的Ellsa,我们不排除和更多的运营商渠道合作。”一加相关负责人说,与国内只专注于线上不同,一加的北欧市场策略也将有所调整。

除此之外,跟在国内几乎一年没有任何品牌营销对比,一加在欧洲的市场策略也丝毫不亚于大型公司,而在**用户的眼里,一加也能跟苹果三星直接竞争。

一加CEO刘作虎称,一加在印度的亚马逊上做了一个用户调研,购买一加手机的60%的用户是硕士或以上的学历,而一加在印度的售价是在2000元以上,这在印度人群中是很贵的产品,所以2000元以上的市场是**市场。

根据一加相关人士透露的数据,一加已经销往33个国家和地区。一加3目前在海外市场的热销已远超官方的预期,IDC印度线上**手机市场数据也显示,一加已经直接超越HTC,成为继三星苹果之后的三强选手。

印度

作为手机增长*快的国家,印度已经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从2014年开始,包括小米、华为、OPPO、vivo、金立在内的多家手机都排队前往印度销售手机。

已经有14年历史的金立手机可以说是在印度市场收效*早的中国公司。金立从2010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到2012年底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金立成为印度市场份额*大的中国手机厂商,2015年金立全球出货量超过3000万台,仅印度市场就卖出400万部手机,而且平均价格仅次于苹果、三星,远高于当地品牌。

金立进入市场时间较早,面对印度分散的社会渠道,金立通过多年与当地社会渠道的合作,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目前在印度的渠道销售员达到一万多人,零售网点增加一倍近2万个。

正是依靠这一庞大数量的销售网点,让金立在同中国其他手机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金立相关负责人表示金立在印度线下渠道的实力几乎可以媲美本土厂商。

在产品价格策略上,金立选择走中端市场,避开与苹果、三星的缠斗,但高于印度品牌定位,以此来奠定消费者对其价值感的认同。

金立也非常善于迎合印度的变化。在印度总理莫迪启动的“MAKE IN INDIA”计划之后,2015年10月12日,金立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发布其**款“印度制造”手机,这个行为甚至得到了印度安得拉邦**部长Shri N.Chandrababu Naidu支持和赞赏。

虽然进入印度历经波折,但如今小米在印度已经基本扎稳脚跟。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售出了创纪录的逾200万部智能手机;10月份,小米单月售出货100万部手机,第三季度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0%,

“我们在第三季度**单季售出200多万部手机,相比去年的业绩,我们取得了超过150%的年增长。”小米印度区负责人Manu Jain引用IDC的数据说。今年第三季度也是印度智能手机行业表现*好的一个季度,出货量达到了史上*高的3230万部。

IDC分析,该公司能够实现这一壮举主要得益于四个原因:线下市场扩张、新增了在线合作伙伴、产品组合增多,以及产能扩大。

小米的季度销量此前一直在100万至150万部之间,凭借强劲的第三季度表现,分析师预计该公司将实现登陆印度以来的*佳年度业绩。

在三天的排灯节促销期间,小米通过官网售出了逾24.7万部手机,而去年小米花费了100天才达到这一成绩。到10月18号,小米总销量超过了100万部。

此外,小米今年还增加了线下和线上合作伙伴。截至今年9月,小米的线下合作伙伴包括Redington、Just Buy Live、Innocomm、StoreKing和YMS Mobitech,覆盖范围达8500家零售商店,远高于1月时的1500家。

除了自家电商网站,小米还登陆Flipkart、亚马逊、Snapdeal、Paytm和Tata CLiQ等电商网站,这些公司合计覆盖印度40%的地区。根据IDC的数据,小米是第三季度印度线上市场**大智能手机品牌,其中红米Note 3售出了88万部。在线上10大畅销手机中,红米3S和红米Note 3的市场份额合计近50%。

印度也是vivo公司的**站,但这家公司势头惊人。2015年,vivo在印度等国家正在努力建成一支包括制造、导购等专业人员的当地团队,目前70%的成员都已经从当地聘请。

根据IDC的数据,在印度,vivo今年**季度售出了超过100万部手机,环比增长逾200%,超过任何其他中国品牌在印度的增速。

vivo印度新任**执行官肯特·陈说,今年1月份我们在印度的市场份额约2%至3%左右,现在,按销量计算我们份额增长到了5%至6%,按销售额计算则增长到了7%。

在中国,vivo以完善的线下渠道著称,而在印度,vivo也希望复制这样庞大和密集的销售网络。vivo在印度线下拥有非常强大的“堡垒”,其在400座城市拥有逾15000家零售点。这与新来者通常会采用的线上模式大不相同。市场观察人士说,vivo大力发展线下渠道攻占印度市场,此外它还向零售商提供较其他品牌更高的利润和销售佣金。

东南亚

虽然印度、非洲、巴西等国度代表了新兴市场,但眼下,东南亚11国人口也已经超过6亿,这个数字是美国的2倍左右。虽然东南亚不算手机公司热门区域,但一些中国公司已经在这个市场中赚得盆满钵满。

OPPO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IDC发布数据称,东南亚地区2016年**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2800万部,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8.1%,比去年同期增长6.5%。

三星是东南亚的霸主,其市场份额达到了20%,紧随其后的则是中国新兴巨头OPPO,前五名中,还有来自泰国的True,华硕和印度的Lava。其他下南洋的中国手机品牌包括华为、小米等并未闯进前五。

IDC市场分析师杰森认为,OPPO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源于该公司“积极的市场营销举措”。

OPPO旗下“F”系列是该公司仅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一个全新产品系列,中国大陆地区没有销售,今年1月底该系列首部机型OPPO F1正式发布;7月官方放出预告称OPPO F1s即将发布。OPPO还称,OPPO F1在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位列225-300美元价位段****,泰国、马来西亚市场的表现也不错。

OPPO对界面新闻记者称,OPPO市场份额在印度和东南亚表现强劲,增长速度超出预期;中东和北非也已启动投资和拓展,并在埃及开罗刚刚建立了新的营销中心;在澳洲的市场拓展正稳步进行,未来也计划进入其它西方国家市场。

在国内有些分崩离析的酷派手机,在东南亚的市场进展却表现强劲。

2015年6月24日,酷派在印尼正式宣布以自有品牌进入印尼市场。截至2016年7月,酷派在印尼共发布11款手机,覆盖了高、中、低各个价位段,2016年9月,酷派已经覆盖印尼主要城市并分别成立了分部。

2016年6月,酷派印尼正式进军娱乐营销。包揽新年旺季印尼**大电视台RCTI*火爆的电视剧ANAK JALANAN**电视广告位。并投放穆斯林新年开斋时段6点黄金档广告,赞助印尼当地多档电视节目。

2015年6月,酷派进驻越南市场。截至2016年9月,**覆盖越南主要省市,进驻占据越南市场70%份额的Thegiodidong、FPT和VienthongA三家大型连锁手机卖场。截至2016年9月,酷派已有12款产品在越南上市,覆盖高中低各个价位段。

酷派方面称,目前Coolpad SKY3产品品牌排名进入TOP5,成为越南**大手机连锁FPT shop的**手机品牌,酷派还邀请越南*具人气的当红花旦Miu Le为品牌代言人。2017年,酷派计划在越南市场再开拓1200余个新的分销网点。界面

2.华为OPPO小米激战台湾,砸巨资营销不手软;

品牌形象

新年跨年的一眼瞬间都是“它们”!大陆手机品牌厂华为、OPPO、小米启动银弹攻势,除延揽代言人、跨年赞助外,更锁定人潮汇聚的必经之路,如捷运大型转运站和户外广告墙,豪砸千万元,力推新品形象。产业人士透露,大陆品牌厂口袋深,加上产品设计力积累,在单一系统厂预算上看1亿元大有人在,更喊出3年内抢进台湾前10大排名的积极目标。

大陆手机品牌厂祭出银弹广告行销,就从旅客每天必经过、日均进出惊人的捷运站开始。陈俐妏摄

近2年大陆手机品牌崛起,在海外练兵有不错成绩。华为、OPPO明年成长目标分别上看1.7亿支、1.4亿支,挟海外市场气势,已一改过去仅将在台湾当成试水温的跳板,舍弃线上和高CP值的策略,以华为Mate 9 Pro旗舰款开价上看2.6万元新台币为例,就是要挑战苹果防线。产业人士指出,“大陆厂商产品价格和策略调整是玩真的,砸钱行销不手软,在一片不景气中的确杀出一条路。”

华为找来本土天王伍佰拍摄台湾味的P9产品广告。资料照片

小米华为卡位积极

华为、OPPO、小米去年下半年起,不约而同在台北捷运站灯箱大打品牌或产品广告,看准的就是台北市捷运惊人人潮日均量,特别是搭上跨年商机强强滚的板南线。

捷运灯箱月花500万新台币

广告代理商透露,过去运动品牌adidas,微软、华硕、宏碁在捷运打广告不稀奇,但去年下半年起,大陆品牌厂锁定以旅客日均进出逾10万人次的忠孝复兴站抢进,月台上的长条篇幅广告有小米和华硕对杠,而转搭文湖线的通道,华为以本土天王伍佰抢进。

广告代理商说,捷运广告要价不菲,采分线竞标,以OPPO进驻的捷运台北车站广告来看,灯箱价格从20万到45万元不等,如有圆柱、特殊造型,要价更上看45~55万元,制作费另计,且打广告的客户还得大站配着小站点,每月花个500万元起跳不在少数。

去年华为台湾高层换将后,为更接地气,找来本土天王伍佰拍摄台湾味的P9产品广告,创逾10万人次的点阅率,让台湾一线品牌厂坦言,操作很成功。

华为去年底赞助新北圣诞城市集,圣诞城演唱会中大型电子看板墙直接做成Mate手机形状,招牌花朵LOGO也后制在电视转播中。

华为预计在2017年首季在板南线沿线还有相关广告设计,强调精准行销。

OPPO赞助市政晚会

2016年大黑马OPPO,广告铺天盖地,进驻台北车站的是特殊造型广告,3立柱6面墙,就在板南线和淡水信义转接通道上,相当醒目。2017年跨年OPPO直接进攻**战区市政府广场,除赞助晚会外,倒数的电视墙、电视广告破口也可看到OPPO 的Logo。

过往强打线上饥饿行销的小米,则卡位台北忠孝复兴站和市府站,更赞助HBL高中篮球联赛,也携手德谊数位,已在高雄设置小米专卖店,为线下销售拼下去。苹果日报

3.华为新款笔记本电脑和硕广达代工,目标比2016增十倍;

供应链传出,在智慧型手机市场横扫千军的华为,2017年度于NB产业也积极冲刺,销售量目标比2016年大增超过百万台,因此华为也新增和硕(4938)、广达为其新款NB代工厂,据悉,NB零组件则还有散热模组厂的双鸿、电池模组的新普,枢纽厂的新日兴也将陆续成为华为供应链。

市场人士解读,华为不仅有中国大陆政府相挺,且近年来国际通路布建成熟,虽然2016年推出的笔记型电脑产品“MateBook”销售数量并未相当抢眼,但传出在2017年态度积极,并且有在微软与英特尔大力支援下,今年目标单一笔电机种出货超过百万台,比2016年大增超过十倍。

据传,过去微软与英特尔曾强力支持过小米,但近年小米表现并不如预期,因此让微软与英特尔转向支援华为,且华为在**上的布局也比小米完备,因此让微软、英特尔更具信心,要让华为成为销售量“年成长”的新星,在今年各大PC品牌NB销量均可能比2016年下滑的窘境下,力推华为在笔电领域销售量“ 一枝独秀”,成长力道更胜苹果。

据悉,华为在去年底的释出2017年的询价单,代工厂都相当慎重,传出主要代工厂高层均亲自出马,赴深圳亲自与华为洽谈。据悉,后来结果出炉,华为预计2017年新款的MateBook将有13.3及15.6寸两款,由和硕、广达夺得订单。

华为近年在智慧型手机表现异军突起,据悉,手机超过8成委托EMS厂制造、自制比重约仅15%,代工部份鸿海与伟创力为主,约占订单量五成,而单一以鸿海观察,占比则有二至三成,是华为*主要的智慧型手机组装厂。

据悉,华为2016年推出的首款笔电产品MateBook就是由鸿海代工,不过2017年度鸿海则未能再加入笔电产品的代工行列。

华为日前宣示,将在两年内要成为**大智慧型手机制造商,因此在智慧型手机方面,华为态度更是深具野心,据传华为11月底向供应商表示,今年智慧型手机出货量高达1.4亿台,据传明年目标上看1.7亿台、年增高达两成。业者预期,2017年度华为相关供应商的资源将愈来愈集中。经济日报

4.余承东:华为2018年要超越苹果;

华为手机2015年成为**销售1亿部手机的中国品牌,此后又定下了2016年1.4亿部的销量目标。竞争**激烈、市场加速**的2016年,华为完成年度目标了吗?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对外透露,2016年华为手机销售目标已经完成。

与此同时,余承东还透露华为手机市场层面新的目标——2017年希望在更**的产品上和苹果手机竞争。其实,IFA (柏林电子展)2016展会期间,余承东就曾表示,华为*早将于2018年超越苹果,成为全世界**大手机品牌。业内*新消息显示,2017年华为手机的销售目标为1.7亿部。但华为目前并未确认这一目标。

基于华为“云管端”整体战略,余承东已经在乌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未来人工智能*有效的载体就是“人工智能+智能手机”,也就是华为所谓的智慧手机。华为希望通过智慧手机,在端、联接、云、芯片四个方面布局人工智能。华为旗下荣耀品牌已于2016年12月16日推出**款人工智能概念手机——荣耀Magic,并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赶超苹果

华为手机原有畅享系列、P系列、Mate系列,成功覆盖1000元至5000元档位的手机市场。随着2016年10月推出新的Nova系列,以及2016年11月推出Mate 9系列产品,华为一方面加强了在2000~3000元中端档位线下市场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将市场覆盖能力拓展到5000元以上。至此,华为手机已经覆盖从1000元到9000元所有档位的市场。

华为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主要拥有畅玩、荣耀两大系列产品,其中畅玩又有A系列、C系列、X系列,荣耀则有V系列、Note系列和荣耀直系产品。荣耀的任务是对标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因此其传统价格区间在数百元到3000元,但经过三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集体遭遇发展瓶颈的2016年,荣耀呈现出一骑绝尘的发展姿态。而通过2016年12月中旬发布的不隶属任何系列的智慧手机概念产品——荣耀Magic,荣耀已经覆盖4000元以下所有档位的市场。

过去三年,畅玩系列和荣耀系列产品已经成功塑造了多款销量超过1000万台的手机产品。对于华为来讲,2016年值得肯定的不仅是完成了1.4亿部销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手机出货量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余承东透露,华为与莱卡的合作收到不错的效果,华为P9系列产品截至2016年11月4日的出货量已经达到900万部,该产品在生命周期之内销量可以达到1200万部。同时,华为在2015年年底推出的Mate 8系列产品过去一年在全球销售700万部。

经过多年耕耘,P9系列将成为华为**款销量突破1000万台量级的**产品。而按照Mate 9系列目前一机难求的销售局面,业内人士认为,Mate 8系列卖了700万台之后,Mate 9系列也有望突破1000万台销量。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华为2016年能够站稳全球第三的位置,并在市场份额上缩小与三星和苹果的差距,一方面因为华为在技术研发、品牌效应等方面厚积薄发,比如近日荣耀Magic之所以一推出就受到市场关注,是因为这是“华为2012实验室”四年磨一剑的产品,集中了华为在人工智能上的*新进展;另一方面,由于三星Note 7炸机召回事件以及苹果在**上遭遇瓶颈等因素,华为迎来了缩小差距的市场机遇。

余承东对全球手机市场的看法一直未变,他一直说全球手机市场将经历一个三到五年的**期,这个**期之后,“全球活下来的厂家只有三到四家,不会超过四家”。因此,余承东一直强调,华为手机要做一个“长跑选手”,“整个行业在变化,这个行业是一个长跑,我们比的是耐力,是长久持续的发力。”

华为研发投入规模在2016年已经完成对苹果公司的超越,余承东直言,“华为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在中国的各方面体验都要超过苹果,并于未来两年之内成为全世界**大智能手机厂商。”

四面出击

目前华为手机业务风头正劲,但必须注意到,除智能手机之外,华为在C端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业务范围正在快速扩张。

华为PC、平板二合一的产品——Matebook于2016年2月推出,市场对此一直冷嘲热讽,认为华为将在PC领域遭遇“滑铁卢”,但余承东在Matebook一推出就扬言“华为在PC市场也要做**”。*新消息显示,华为已从我国台湾**代工企业那里高薪“挖角”,并将于2017年“双本齐发”。看起来余承东对于PC业务的扬言并非戏言。

同时,华为在2016年11月推出年度旗舰Mate 9系列产品时,同步发布华为VR眼镜,并于2016年12月15日正式开售Mate 9 Pro时,同步首销华为VR眼镜。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大多数VR厂商思路不同,华为VR眼镜虽由暴风代工,但被称为目前使用门槛*高的国产VR眼镜,仅仅适配华为Mate 9 Pro、Mate 9保时捷版本、P9 Plus三款**手机。

另外,在2016年10月推出华为Nova时,华为用无人机做邀请函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人们发现,华为已低调杀入无人机领域,特别是通过华为海思,华为有望在无人机领域赢得一席之地。*新消息显示,一家叫做宙心科技的公司,已基于华为海思芯片,开发出无人机平台。

诸如笔记本、VR、无人机等产品,目前还不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推广的重点领域,但通过介入这些领域,华为在C端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范围已成功拓展到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手表/手环、路由器、盒子、VR等多个细分领域。而对这些产品,华为也寄予厚望,余承东表示:“未来的机会非常多,人工智能、VR、AR都是机会,这就好比开车,在每一个弯道或者转弯处,都会有机会超越对手。”

余承东还透露:“因为安卓在中国不提供VR代码,所以很多厂商自己开发的VR用户体验很差,华为VR从底层软件开始都是自己开发的。华为VR在硬件方面也会考虑VR一体机,但重点是适配手机,在内容上是与合作伙伴合作的。”

围绕VR、手环等产品,华为还在悄悄打造生态平台。据余承东透露,“这两部分的生态华为已经做了两年时间,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介入各种各样的运动健康平台。VR方面由于安卓很多内容不能在中国实用,我们就与合作伙伴一起提升用户体验。”

不过,余承东强调,华为所谓的“生态”与互联网业界熟知的“生态”并不相同,华为的“生态”是“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种手段,因为所有的战略都是为用户体验服务的,没有用户体验一切战略都是没有价值的。”

目前来看,华为在C端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范围还有望进一步拓展,因为在华为的“云管端”战略中,“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数字电视等所有能够联网的移动终端。未来,终端在华为“云管端”战略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事记

1、余承东于2011年年初成为华为终端董事长、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从2011年起,华为手机决定放弃白牌、低端定制业务模式,走向自有品牌中**发展之路。

2、 华为消费者业务2012年实现品牌、产品、渠道三大转变,坚决实施精品战略。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45亿美元增长到75亿美元。

3、 2013年在全球市场初步构建起公开市场能力。荣耀品牌自2013年12月16日起独立运作。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达到94亿美元。

4、华为手机2014年开始站稳全球**市场,销量达到7500万部,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达到122亿美元。

5、 华为手机于2015年成为**家销量突破1亿部的国产手机品牌,达到1.08亿部。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达到200亿美元。

6、 华为手机2016年的销量目标为1.4亿部,消费者业务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80亿美元。中国经营报

5.微软为何没能成为智能手机行业**?

与会的很多投资者向微软**执行官萨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明确表示,他们相信微软实际上已经将智能手机市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苹果和谷歌,不想成为后者的竞争对手。

TNW中文站 12月30日报道

早些时候我在知名科技博客ArsTechnica上读到一篇关于微软年度股东大会的文章,从文章内容来看,与会的很多投资者向微软**执行官萨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明确表示,他们相信微软实际上已经将智能手机市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苹果和谷歌,不想成为后者的竞争对手。

其中一位名叫丹那·万斯(Dana Vance)的股东仍在使用Windows Phone手机,他的言辞之间明显流露着沮丧之情。他说,微软在发布Windows 10 Mobile之前已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发布了数款应用。他还指出,微软已经终止了Microsoft Band的开发工作。

另一位股东则表现得更不客气,直接质问纳德拉微软是否还会继续开发Windows Mobile。

缓慢但稳定地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曾几何时,从移动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微软也是市场**厂商之一。当然这是在苹果推出iPhone之前。那时候逐鹿智能手机市场的四大厂商分别为:Palm、黑莓、Symbian和微软。当时微软的产品即Windows Mobile 6的市场份额还非常可观,保持在30%左右。

当时,Windows Mobile发展得不错,深受商业和财经行业人士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在基于Windows Mobile的移动设备上非常方便地收发电子邮件和查阅Office文档,但是Windows Mobile对大众消费者的吸引力比较有限。大多数基于Windows Mobile的手机都设计得比较蠢笨,大众消费者甚至都不会考虑去购买它们。

但是到2007年的时候,微软的噩梦来了。苹果发布了iPhone,然后迅速在智能手机行业引发了****的变革。

iPhone是**款消费者真正梦寐以求的智能手机。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地,每个人都想拥有这样一款手机。不久之后谷歌就发布了Android,让三星和HTC等一大批厂商也能开发和推出类似于iPhone的智能手机,而且价格比iPhone低得多。

现在回想起来,从那时开始,Windows Phone 6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Windows Phone的用户开始大量流失,微软曾经试图通过Windows Mobile 6.5来挽回败局,虽然新系统在触摸屏手机上的表现有所改善并且升级了浏览器,然而于事无补,终究未能扭转大局。

等到微软发布其**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智能手机OS系统即Windows Phone 7的时候,它的市场份额已经所剩无几了。对于微软这样一家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在计算领域叱咤风云的“大哥”级厂商来说,这真是巨大的羞辱。

尽管它后来又陆续推出了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1和Windows Mobile 10等几款系统,但它再也没能在移动领域重现昔日的荣光。

情况不应该是这样的

微软在移动领域一直在走下坡路,然而*悲惨的事情是它认为移动业务对于它来说完全是不必要的一项业务。

按照没理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微软拥有雄厚的财力和深厚的人才资源。或许Windows Phone以及后来的Windows Mobile失败的*大原因是它没能唤起消费者的热情。没有人真正在乎它。*令我感到惋惜的是,微软原本是可以扭转这种局面的。

每况愈下的应用商店

我们再来看看应用商店。现在,消费者不愿意购买Windows Phone手机的*大原因是配套的应用数量太少。更糟糕地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应用中,很多应用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升级了。

微软应该能够从RIM的失败中吸取到一些经验教训,为应用开发商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财务激励。

当然它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它在2013年推出一项鼓励开发商开发新应用的活动,开发商只要发布一款新应用,就可以获得100美元的奖金。后来它又为某些比较大的公司比如Foursquare私下提供了一些财务激励。

显然,这些是不够的,这不能保证这些应用在功能上能与它们的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比肩。

控制硬件

当时担任微软**执行官的斯蒂文·鲍尔默(Steven Ballmer)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颇有些见地。他认为微软应该早一点进入硬件领域,这样它就能够发布自己的手机,从而全方位地掌控住手机设备,就像苹果掌控iPhone那样。

这种掌控很重要。当手机市场的竞争还比较温和的时候,市场上还有很多手机使用的不是Windows Phone系统,而是诺基亚、Blu、HTC、阿尔卡特和中兴通信等多家厂商的软件。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移动系统的相似度极高。在工业设计和内部配置上,各家厂商的产品都差不多。微软也很难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因为它只允许第三方开发商定制少数软件。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就很令人遗憾了。可以想见,很多人看到那些莫名其妙的Windows Phone设备后,肯定很快就放弃了它们,转而花钱去购买Android手机或iPhone。

事后回想起来,收购诺基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诺基亚曾经是手机行业的龙头,他们的工业设计是**的,而且它可能是微软Windows Mobile*大和*忠实的盟友。

微软犯下的*大错误就是收购诺基亚之后表现得过于懈怠,不愿意放弃诺基亚品牌和控制整个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

当它在2014年收购诺基亚的时候,它应该立刻停止授权其软件,然后坚持每年发布三款手机,分别针对和占据低端、中端和**市场。

这样微软就能对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有一个通盘的观感,知道人们如何使用它的手机,然后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和提升用户体验。iPhone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苹果就是这样做的。

微软可以研制出不可思议的硬件设备,这已经在Xbox One、Surface、Surface Book和Surface Studio等产品上得到证实。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市面上的Windows Phone手机是一大批设计精美、外观迷人的Surface Phone的话,后面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

微软应该有它的梦想

在过去的5年里,微软从一家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对其软件做增量升级的公司发展成推陈出新和开拓进取的新公司。HoloLens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但在移动领域,它却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改变。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自从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之后,微软就一直处于落后和追赶的位置上。它表现得非常平庸,不敢冒险,它一直不敢把它的一些想法比如增强现实应用到移动产品上。

一开始,微软就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它应该再大胆一些;但是它没有,结果就是:Windows Phone系统现在几乎已被世人遗忘了。

*后一搏?

我还想说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微软在品牌策略上的犹豫不决和混乱决策,想想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多少次Windows Phone和Windows Mobile你就明白了。我实在忍不住想谈谈这个移动平台的营销业务搞得有多么糟糕,然而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

有些读者会认为我有偏见,并且说我是苹果的果粉。但是他们错了,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我前两天才购买了一台戴尔XPS 13。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一共购买过4款不同的Windows手机。可以说,我已经给这个平台提供了很多的机会,甚至超过了它应该得到的次数。

但是留给微软的时间不多了,据说微软正在开发一款Surface Phone。纳德拉说这款手机将会是“**移动设备”。这会是微软的*后一搏吗?如果这次再失败的话,它是否会改变想法,安心去给苹果和谷歌开发各种应用和服务?

也许吧,但我希望这种情况不要出现。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因此很久没有写过唱衰Windows 10 Mobile的文章了。我感觉如果微软能够设法说服开发商重返Windows 10 Mobile平台,如果它能开发出一款能与iPhone和Android手机竞争的设备,那么它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注意只是也许而并不是肯定。

也许吧,但我怀疑它可能做不到这些。(编译/林靖东)TNW中文站

6.联想:2017年带领摩托罗拉大干一场

集微网 1月1日报道

2016年12月1日,来自芬兰的企业HMD 宣布,将正式将诺基亚手机带回来。12月31日,微软Lumia官方微博改名@诺基亚手机 。这意味2017年,诺基亚品牌手机正式将回到消费者之中。

除了诺基亚,还有手机鼻祖摩托罗拉也想在2017年大干一场,**回归。

今天下午,Moto官方微博回顾了诞生于1983年的****款消费级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其内容还称,今天重装归来!联想官方微博和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转发称,今天的归来,只为2017年与你继续创造经典。

杨元庆转发时还@乔健 。据集微网此前报道,今年11月初,杨元庆发表内部***宣布,联想集团**副总裁、原移动业务集团(MBG)联席总裁陈旭东将负责联想全球服务业务。联想MBG业务将由联想集团公司**副总裁乔健负责;

资料显示,乔健从1990年毕业后就加入联想集团工作,从秘书、销售,到市场推广、人力资源、战略,再到全球人力资源,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乔健的资历深厚。

此前有报道称,联想内部已经确定,手机业务将精简产品线,未来摩托罗拉团队将负责智能手机的设计、开发和制造,通过更好地利用联想和摩托罗拉的互补优势,推动营收的快速增长。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国产手机 笔记本 华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