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诉侵权索赔5000万后 美的决定发起反诉讼

分享到:
232
下一篇 >
1.格力诉侵权索赔5000万后 美的决定发起反诉讼;2.微软提交了一项新**来打击笔记本电脑盗贼;3.无人机监管“补空位”:深圳正制定无人飞机行业标准;4.合成虹膜堪比人眼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格力诉侵权索赔5000万后 美的决定发起反诉讼;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一场围绕**展开的诉讼与反诉讼战争在白电巨头格力电器(000651.SZ)和美的集团(44.480, 1.98, 4.66%)(000333.SZ)间爆发。

6月22日,美的空调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确认,美的决定发起反诉讼。而在此之前,格力针对美的的“制冷王”系列空调提出了**诉讼。

“法院见”对于这两家巨头来说并不陌生。频繁诉讼背后,双方在空调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在空调市场增长规模遭遇天花板后,两家企业也在多元化领域展开较量。

诉讼与反诉讼

白电巨头格力和美的间的火药味似乎从来没有平息过。

*新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诉讼是一桩实用新型**纠纷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6月19日发布的微信公众号内容显示,格力认为美的制造销售的“制冷王”系列空调构成**侵权。销售该系列空调的北京天昂伟业商贸有限公司也被格力起诉。格力向两家被告企业提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这也是格力与美的历次诉讼交锋中索赔金额*高的一次。

据《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了解,该案涉案**为“面板体后凸台”技术。格力电器于2010年4月申请**,2010年12月获得授权。该技术被应用在格力电器全能王系列、U系列等产品中。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分析称:“对企业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是发明**,实用新型是应用上的小**,包括外观**,企业都不是很看重。”

6月22日,格力市场部负责人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表示:“格力起诉美的源于侵权行为本身扰乱市场。格力这次的行动主要是呼吁大家来尊重知识产权。”

美的随即进行了反击。据《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了解,美的已经提交民事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美的针对格力的反诉讼也已经开始行动。此前有消息称,美的可能将针对格力多项产品侵犯其**权,一次性提起多达10项**诉讼。这些产品包括空调、压缩机、电风扇、电饭煲、洗衣机等。

美的空调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表示,反诉的内容和数量,以*终法院输出的起诉状为准。据其了解,部分案件法院已经受理。

对于美的的反诉讼,格力市场部负责人则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回应称,那就法庭见。他同时表示,对美的的反诉讼不好评价,看看美的之前的做法就清楚。

需要提及的是,格力在今年5月还向广东省高院起诉另一家空调企业奥克斯,请求法院确认奥克斯侵权并判决赔偿1.1亿元。倘若格力诉讼成功,这将创下国内家电行业在知识产权领域赔偿的*高额度。

火药味升级背后

“法院见”对于已经在学术造假、侵犯商标专用权等领域数次交锋的格力和美的来说都不陌生。

2016年1月,格力员工率先在微博实名举报美的学术造假,美的员工随后也同样以学术造假为由在微博实名举报格力。这场员工对竞争对手的实名举报*终演化成了双方企业对对方员工的互相起诉。

在更早的2015年7月,两家企业互相争夺的五谷丰登商标一案尘埃落定。广东省高院判定美的不得再生产销售涉案的空调型号,但无需向格力赔偿和公开道歉。

在“法院见”之外,双方高层的言论也火药味颇浓。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指责小米战略入股美的是“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到董明珠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是否挖人展开的口水战,格力与美的之间结下的“梁子”旷日持久。

在双方剑拔弩张的背后,**家电观察人士洪仕斌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分析称,近几年美的和格力总是曝出这种共性的问题,背后的逻辑是双方竞争白热化。格力在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诉状中也称,美的公司低价销售被诉侵权产品,侵蚀了格力公司的市场。

在今年5月的格力股东大会中,董明珠曾宣布格力的空调市场要做到现在的两倍大。她当时称,格力有能力实现单一空调达到1500亿-2000亿元的市场。而格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大阻力则来自美的。

格力与美的分别占据了空调市场的前两名。双方各自援引了不同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行业地位。《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16年格力家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73%。中怡康数据则显示美的2016年空调业务的市占率为23.9%,排名**。

从营收来看,2016年美的空调业务的营收少了约213亿元,但两家空调业务在2016年半年报中的营收差距只有77.82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半年报中,美的空调业务的营收反超格力空调。方洪波此前也曾对外表示,空调行业美的、格力两大格局已经形成了,谁也超不了谁。

巨头路径现分岔

促使双方竞争白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空调市场的增长规模被认为已触及天花板。而美的和格力也早以不同的路径,在空调之外的多元化领域进行竞争。

格力在2016年7月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涉足智能装备、手机、洗衣机等领域。其中,自主研发被格力着力突出。董明珠曾在今年3月举行的格力智能装备高峰论坛上强调格力机器人(19.230, -0.05, -0.26%)装备从核心零部件、本体到系统集成,全部为自主研发和制造。而备受争议的格力手机也是格力自主研发生产。

事实上,格力曾经希望借收购珠海银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终收购失败。目前董明珠已经成为珠海银隆的名誉董事长,并以17.46%的持股比例成为珠海银隆的二股东。董明珠曾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中表示,持股珠海银隆是迫于无奈,更多站在格力的成长角度。她当时称如果银隆汽车空调从格力采购,每年将带来10亿-20亿的收入。

然而被树立为专业化样板的格力,并没有在多元化时代收到同样的评价。以格力手机为例,董明珠曾称,手机市场华为要卖**,格力要做**。但格力新推出的一款名为**、售价3200元的手机在官网仅售出5台的消息*近被外界各种解读。格力方面随后澄清,销量5台是该手机刚挂上时的数据,销量每天都在更新。截至记者发稿,格力商城该手机的销售数据是5260台。

2016年财报显示,格力空调的营收仍占到整体营收的81.33%,比上年同期降低5.22%。相较之下,空调业务在2016年仅占美的总体营收的41.99%。

而美的的多元化则更多采取了国际并购的模式。美的仅在2016年就进行了三桩海外并购。不仅以272亿元人民币拿下了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的94.55%的股份,美的还以约33.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拿到了东芝白电业务80.1%的股份。此外,美的在当年还拿到了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80%的股权。

洪仕斌认为,格力与美的在空调领域旗鼓相当,在全产业链上的竞争则不如美的。他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说:“格力原有的专业化定位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错过了*佳时间点。行业**和**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而不是仅靠长板。” 华夏时报

2.微软提交了一项新**来打击笔记本电脑盗贼;

我们的大部分手机都使用了一种保护方法,通过屏蔽来禁用被盗设备。这种保护措施大大减少了手机相关盗窃的数量,因为盗贼不再能够转售锁定的设备。到目前为止,这种保护方法只能用于手机,无法用于笔记本电脑。

上个月,微软公布了一直连接的个人电脑,它们将具有蜂窝连接,并将这种保护方法带入笔记本电脑。现在一份新的微软**已经在网上发布,这表明用户甚至不需要蜂窝数据服务来保护他们的设备

该**建议使用相同的“紧急呼叫”技术,其允许用户即使没有SIM卡也对特定号码进行紧急电话呼叫。使用它作为保护措施意味着即使其蜂窝连接关闭或SIM被移除,也允许传输信号以禁用该设备。**简要说明如下:

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涉及蜂窝网络的用例,以便于被怀疑丢失或被盗的设备的禁用。因此,即使该设备不能一般地使用蜂窝网络,但是禁用通信仍然允许通过蜂窝网络进行。因此,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从禁用服务接收禁用命令,并且也通过蜂窝网络确认对禁用服务的禁用命令处理。

实施该**可以改善对我们的设备的保护,但是也似乎也是不利的,即使用户没有连接到任何蜂窝网络,用户也可以很容易地被跟踪。cnbeta

3.无人机监管“补空位”:深圳正制定无人飞机行业标准;

吴文婷

无人机市场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黑飞”却有增无减。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开始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但由于政策疏漏与监管难点并存,“黑飞”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经营报》记者6月15日从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获悉,深圳市无人飞机行业标准的制定正式启动。专家表示,该标准有望逐步完善为国家标准。

作为无人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深圳市大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也在研究“反黑飞”的对策。近日,大疆的空管项目技术总监Albert Huang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跟工信部、民航局进行深入沟通,他们也会在制定标准时参考企业的意见,从不同的层面上来看怎么实行监管会更好。”

不过,Albert Huang认为,监管系统不是一家企业就可以做的垄断的事情。“我们是给北京智宇翔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方案,智宇翔云除了接入大疆之外,还接入零度、U-care等。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用*快的速度把监管系统搭建起来,然后覆盖到*多的产品上。目前,我们已经向政府有关部门介绍过智宇翔云的系统。”

据悉,智宇翔云是一家在无人机运行管理、**防卫领域颇有技术积累的企业,也已推出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管理、无人机**保障等在内的方案。

生产运行标准尚未统一

频发的“黑飞”事件,给政府提出了新的监管命题。然而,从无人机的生产环节来看,目前仍面临着“无国标”的窘境。

大疆的空管项目技术总监Albert Huang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机生产的标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工信部进行产业主导,与其他智能硬件一样,产品本身要达到国标,比如3C认证、CE认证,还有就是要申报占用无线电频谱;另一部分,跟无人机相关的生产运行管理,目前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都是按照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

比如,大疆的消费级航拍飞行器产品的飞行高度限制为距离起飞点500米,控制飞行高度的目的是确保**,其余指标是根据飞行器的设计性能决定;还有大规模地在一体机上设置禁飞区等。

“禁飞区”是*为核心的技术“设置”。据了解,目前技术成熟的消费级无人机都需要GPS定位系统导航飞行,飞机在室外起飞时,会自动接收卫星信号。在操作飞机所需要的手机软件中,厂家都会将机场等重点区域和特殊区域设置为禁飞区,正常情况下,禁飞区中无人机无法启动。

今年6月8日,大疆宣布对其中国大陆地区的机场禁飞区与限飞区范围进行调整。“每家无人机厂商的禁飞区会不一样,范围设置是灵活的,我们的设置是根据5月17日民航局更新的155个控制面,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一些领域,禁飞区会大一点。”Albert Huang说。

不过,Albert Huang同时强调,禁飞区只在正规厂家的无人机才有,市场上的开源飞控是没有的。

记者走访华强北电子市场发现,这类开源飞控可谓无处不在,由不知名的小厂家出品。飞控连着遥控器出售,安装方式简单,只要把飞控贴到航模上,再连上几根指定的电线即可。

据知情人士透露,做这类飞控没什么难度,好比开源的代码,匹配在硬件上,元器件的规格也是开源的,相当于复制的工作。

理论上而言,只要装上了飞控的航模就应该属于无人机,实际上,航模、开源飞控却并非纳入无人机的监管范畴。

无人机由民航局和AOPA管理,适用航空类法规;而航模由国家体委下属的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管理,适用体育类法规。

操控着能飞4公里远的航模,华强北的一位商家却对记者说:“这就是航模,不是无人机,不用实名登记的。”

监管呈现多重难点

对于无人机的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在业内人士看来,各方的管理范畴还是会有明显的区别。

“工信部会更加偏向于规格标准和硬件出厂相关的方面。而无人机毕竟是飞行器,民航局更多会考虑航空运行方面的管理,包括实名制登记、多边禁飞区等。再者,如果遇上‘一带一路’论坛、G20峰会这类重大会议,公安会负责整个会议期间的稳定、**,这时公安会和无人机企业进行沟通,设立禁飞区。”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看似明确的分工背后,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无人机作为新兴产业,监管部门有多大能力去管,仍饱受质疑。如果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那么必然需要外包商来落实,这当中是否会演变成一门新的“生意”。

有消息称,成都福来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目前已作为第三家云平台供应商,仅批准其服务于四川省境内。而大疆也在为北京智宇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出无人机**管理平台。

其次,各地的监管部门是否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无人机?结合2013年无人机闯入北京首都机场的情形。彼时,据民航部门透露,发现了该无人机之后,相关部门立即通知了民航的空管部门,空管部门立刻对首都机场移动区的两个班次的航班实施了空中避让的措施,同时派出了直升飞机对这个不明飞行物进行追踪。

知情人以实例告诉记者,相比于拥有较强调查能力的机构,一些其他单位在受到无人机黑飞干扰时,往往缺乏调查能力,亦无法及时阻止这种干扰。可以说,看得到的黑飞被查仍是少数,更多**扰事件,因当事方无力追查而作罢。

再者,随着监管日趋严格,飞行的自由度越小,用户体验受到的影响越大。比如原来可以在公园飞,现在不可以了,如此背景之下,如何在**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求一个很好的平衡,成为关键点。中国经营报

4.合成虹膜堪比人眼

图片来源:WIN-Initiative/Neleman/Getty

一种人工虹膜受到阳光照射后,可在没有任何其他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自动打开和关闭,就像人眼中的虹膜一样。这能帮助改机相机,*终修复受损的人眼,或者控制对其周边环境作出反应的微型机器人。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在人类和很多其他动物的眼睛中,瞳孔是一个让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孔。虹膜则是眼睛里带颜色的那部分—— 一个控制瞳孔大小并且调节多少光线能通过的薄圆圈。

在强光下,虹膜收缩以便使瞳孔缩小,从而保护眼睛里向大脑发送视觉信号的敏感视网膜。在黑暗中,虹膜打开以便让更多光线进入,从而使人们看见事物。相同的概念被用于相机。相机的光圈可打开或关闭,以便让适量光线进入,从而产生图像。

这种人工光圈通常需要告诉它们何时打开或关闭的外部传感器。但如今,来自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的Arri Priimägi和同事创建了可自身打开和关闭的人工光圈。

为制造合成虹膜,他们从直径为14毫米的极薄碟状物入手。12个放射状“花瓣”从碟状物中间穿过,但没有到达边缘——就像没有切好的披萨。碟状物由对热作出响应改变形状的橡胶材料——聚合液晶弹性体制成。

在黑暗中,每个“花瓣”是向外弯曲的,在中间留下一个像瞳孔一样的圆孔。为使虹膜像人眼一样对光线而不是热作出响应,研究人员向他们的液晶混合物中加入一种红色染料。当蓝色或绿色的光线照到染料上,它就会升温,触发“花瓣”弯曲回来并且关闭圆孔。

该团队受到这一事实的驱动,即目前使用的**眼疾患者的人工虹膜无法改变瞳孔的大小——它们基本上只是固定的隐形眼镜。由于瞳孔大小是固定的(通常非常小)且只适合强光,病人在黑暗中会丧失大部分视力。(徐徐)科学网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格力 笔记本电脑 行业标准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