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技术研发 从产业链角度看元器件

分享到:
268
下一篇 >

2015年,智能制造领域*大的事,莫过于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纲领的出台体现了国家政府层面,对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提高国家制造业的**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都离不开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与基本构成——元器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亦是立国之本。制造产业中的集成电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元器件通常分为“元件”和“器件”两类,在电子行业,工厂在加工时没改变原材料分子成分的产品可称为元件(例如连接器、印刷制电路板等)。工厂在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原材料分子结构的产品称为器件,我们经常提起的集成电路就属于器件。

芯片研发备受苹果华为重视

在元器件领域,就集成电路而言,它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呢?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或许能窥出一些端倪。

2015年12月中旬,苹果在管理层重组中,提拔芯片工程师团队负责人强尼·斯洛吉(JohnySrouji)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苹果芯片工程师团队负责人JohnySrouji

或许你对强尼·斯洛基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由他主导开发的苹果A系列处理器以及TouchID指纹传感器,无论是在IC业界还是终端消费者中都有着足够的影响力。

作为iPhone4的CPU,以及苹果首款自主设计的片上芯片系统,A4的重要性不言而喻。A4是苹果在硅研究开发方面的**重要成果,在企业发展史上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也正是从这时起,iPhone系列产品一举奠定了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iPhone手机**的iOS操作体验自不必说,而为用户提供**体验的基础离不开内部核心芯片的支持。

2013年,苹果发布了搭载A7的iPhone5S,这让5S成为了业内首款采用64位架构的消费类移动设备。苹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打造世界上*好芯片”的誓言。

庞大的产品销量保证了苹果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而先进制程的优先使用特权以及出色的内核设计架构又保证了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自此,苹果发展踏上了良性循环的高速轨道。

叙述完苹果,再来看看国内通讯领域的巨头华为。

自前几年华为转型发力消费类电子产品,到2015年取得手机销量突破一亿台的里程碑,华为海思半导体研发的麒麟芯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海思麒麟芯片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从2012年的K3V2,到2014年的麒麟920,再到2015年底采用台积电16nm制程、业界性能**的麒麟950,正是核心芯片研发技术的逐渐成熟,助力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世界前三。

虽然麒麟系列采用的仍是ARM公版架构,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讲,这种策略极大的降低了研发费用和时间成本,让华为在推出新款手机时不再受制于高通等芯片厂商。

在高通820还未推出智能终端产品的空窗期,搭载麒麟950的华为Mate8已经面向市场**开售,无疑为华为在营销策略上占得了不少先机。

没有核心技术代工厂举步维艰

相反,产业链上在集成电路方面没有核心技术的代工厂,他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2015年1月,东莞市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倒闭,董事长高民无力偿还债务悲情**;

2015年6月,三星代工厂普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宣布破产;

2015年7月,中山市伊达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倒闭;

2015年9月,鸿楷兴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宣布破产;

2015年10月,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欠款2.7亿,宣布破产倒闭;

2015年12月,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其包括锤子科技在内的众多客户卷入舆论风波。

......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仅2015年倒闭的代工厂就有近20家之多,其中不乏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这样曾经的明星企业。

作为华为中兴的**供应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福昌电子的破产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昌电子在元器件方面没有核心技术。

中天信的倒闭让老罗很受伤(图为罗永浩和满载T2手机的卡车合影)

由于缺少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发展没有技术优势,在电子行业竞争日趋残酷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受到品牌厂商的“剥削”,极低的利润率使企业发展无以为继。因资金链断裂而放弃经营似乎成了必然结果。

国内的多数中小型电子企业,仍旧以组装制造的模式进行经营,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下游位置。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芯片、关键零组件仍然要向欧美或日韩采购。

即便部分零组件国内企业可以生产制造,但通常也会被业界贴上低廉的标签。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换屏门”事件,折射出的便是这一问题。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从元器件开始

中国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作为电子信息业和制造业的基础,元器件的升级注定不可或缺。在这一领域,或许真的该好好学习我们的邻国日本。

当下,对日本经济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诚然,索尼、松下、东芝等昔日电子行业巨头在智能终端领域日显颓势,但是,在元器件领域现实却是相反的态势。*具代表性的,便是村田制作所、TDK、日东电工等电子元器件厂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iPhone6s发布前后,2015年7月至9月期间,村田制作所、TDK、阿尔卑斯电气、京瓷、日本电产、日东电工6家日本电子元器件厂商,其订单总额同比增长14%,规模达1.45万亿日元。

村田制作所生产的SAW滤波器、无线LAN模块、积层陶瓷电容器,TDK提供的高频部件、电池、滤波器,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提供的镜头光学防抖组件,被广泛应用于iPhone等智能手机终端产品当中。仅iPhone中,超过半数的电子元器件由日本厂商提供。

村田制作所、TDK、京瓷、日本电产、日东电工等企业生产的元器件产品,精密度较高,技术上难以在短期内模仿,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制造优势,在其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所需要的关键电子元件,中国仍需向日本进口。那么日本企业在元器件领域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借鉴的呢?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日本知名的元器件厂商企业历史大多超过半个世纪,即便成立时间*晚的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距今也有43年的历史。这些知名的元器件公司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都有着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企业在元器件领域上的技术**并非一时之功,专注自身从事的行业,踏踏实实的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经验积累,或许才是实现“中国创造”的根本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元器件 产业链 iPhone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