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软件业:新起点 再出发

分享到:
172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吴丽琳

“十二五”时期,成都通过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引进人才、着力培育新兴业态等具体举措,成都软件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实现突破性发展。

软件名城 规模倍增

记者了解到,成都于2010年启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程,2011年12月获工信部授牌,成为**首批、中西部地区**“中国软件名城”。目前全市软件服务业规模体量约占**的4.8%、中西部地区的32%和西部地区的47%,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五位,在已经授牌的“中国软件名城”阵营里,成都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领军标杆城市。

经过多年发展,软件服务业已成为成都经济社会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了智慧城市、“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的大环境下,成都软件服务业仍保持较快发展,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约22.6%,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速约27.2%,产业规模先后迈上1000亿元、2000亿元台阶,实现倍增。年度快报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产业规模达2720.4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050.7亿元,约为“十一五”末的2.76倍,是2003年的41倍;软件服务业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44.1%,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6.65%。

“十二五”末,在全球软件20强企业中,有15家在成都设有研发机构或产业基地。“十二五”末,成都软件类**机构达180家。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成都软件服务业特色领域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从芯片、部件、整机研发、应用软件及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突破,据成都市移动互联网协会统计,2015年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达255.7亿元。智能交通等六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全市物联网产业纵深发展。通信保密及终端、**应用系统、身份认证、**存储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产品,与北京、上海等位居国内信息**产业**方阵。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全市软件服务业加快向行业应用渗透和延伸,涌现出一大批骨干企业。

规划** 政策扶持

“十二五”期间,围绕软件服务业发展,成都先后出台了《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通信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紧密结合成都的产业基础和有利条件,为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十二五”期间,成都支持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为健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率先倍增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成都市云计算鼓励项目投资指南(2012年)》、《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意见》、《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众多政策措施,有力扶持了软件服务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成都软件服务业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在已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国家信息**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等的基础上,成都先后拿下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牌子,成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软件园在“2014年中国骨干软件园区前**”中列第三位,**软件园、高新孵化园、**新谷、信息**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园、西部智谷、都江堰软件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壮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载体典范。

“十二五”期间,成都支撑软件服务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已达300G,拥有8个向省外辐射的光缆通达方向,全市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纤和宽带,4G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城区主要商圈和大型商场无线局域网基本覆盖,光纤网络用户覆盖率、光纤宽带用户数、平均用户接入带宽均排名**副省级城市**。

“十二五”期间,成都软件服务业的崛起促进了三次产业的提升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传统工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部分重点企业产品设计周期缩短50%以上,大中型企业生产自动化应用率超过6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70%。鼓励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信息化、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有力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夯实基础 汇聚资源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成都市软件服务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也面临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力挑战。据了解,2016年,成都市将以建设“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实施软件强市战略,推动软件产业优先发展、率先突破、**跨越,为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积极支撑,力争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350亿元,增长约14.6%,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夯实产业架构基础。围绕《成都制造2025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引进和扶持发展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强化IC设计与测试、系统集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新兴信息服务、数字媒体等新型业态,优化软件外包承载环境,加快夯实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374”产业架构基础。

二是抢抓国家战略布局重大机遇,努力汇聚产业资源。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积极“请进来、走出去”,支持拥有自主品牌的**软件企业走向**和实施国际化战略,吸引更多全球软件知名企业来蓉发展,不断拓展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营造产业发展更佳更浓氛围,打造成都软件品牌。办好数字产业活动,利用“双创周”、“创交会”、“北京软博会”等国际化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软件 智慧城市 电子商务 信息**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