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狼后虎:若失去基础网络独有权,运营商如何自处?

分享到:
54
下一篇 >

(苏敏坚/文) 公元前四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来自传统贵族的阻力很大,这让他很忧虑,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无法理解他的忧虑。于是迪奥尼修斯把宫殿交托了给达摩克利斯,并赋予他全部的权力来实现任何欲望。当晚达摩克利斯大宴亲朋纵情声色,酒酣之余,他躺在王位宝座上,突然发现在宝座上方天花板下,悬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他惊出一身冷汗,离席而逃。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是时刻威胁国王的危险的象征,而国王看上去一切的权利、幸福和安乐,都只是表象。

对于今天的运营商而言,“失去基础网络掌控权”大抵就是悬挂在运营商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影随形地始终威胁着运营商前向之路,而从*近的政策动态发展来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马上要掉到运营商的头上。

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电信业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同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阐述,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宽带市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和宽带业务市场竞争,提升宽带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探索宽带接入业务发展模式,同时指出基础电信企业需按照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并且将开放16个试点城市。

“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探索宽带接入业务发展模式”,这对运营商而言,若一切如实按照指导意见的逻辑去发展的话,这无异于在被OTT颠覆了语音市场后再遭遇到来自政策层面的新一轮“补刀”。随着未来语音产品收入的持续下滑,而互联网产品尚未构起可观的收入规模,流量无疑将成为维持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大的(甚至是**)的驱动力,所以,维护流量价值对运营商而言至关重要,从运营商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以及各种工作会、经分会流出的消息来看,尽可能地维持流量价格水平,实现流量的价值,*起码能补上语音领域的“失血”,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而一旦基础网络建设和经营权开放给民营资本,运营商维护流量价值将不再可控,这对运营商来说是动摇根本的沉重打击。

一旦以大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资本进入了基础电信领域,这将造成一个怎么样的竞争格局,届时行业呈现的将是怎么样一幅景象?鉴古知今,从互联网企业与大部分传统企业(包括运营商)过往的交锋来看,互联网公司从来不是在传统模式、传统套路上来思考问题,就如微信颠覆了运营商的语音产品,将其逼至极度廉价,但微信在语音上并没有实现价值,而在融合性上创造新的价值。而同样的情形很可能会发生在宽带服务和移动数据服务领域上,互联网公司一旦介入基础网络建设,我们不能期待它们如运营商般老老实实地赚取固定的宽带服务费用或者流量收益,必须考虑到互联网公司很可能依然会延续“互联网的免费策略”,将相关面向用户的信息接入费用压至极低,甚至免费。当然,回过头来说,以微信为代表的OTT颠覆运营商的语音市场可以说几乎是零成本的,慷别人之慨,所以做起来就可以肆无忌惮,而一旦互联网企业如运营商般真正投入了巨额投资到基础网络建设中,它们是否还能慷慨地延续“免费策略”还有待观察研究,这是另一个思考的维度。

可能有人会质疑说,这次狼来了的只是宽带市场,未必殃及全体运营商,如中移动在宽带市场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事实上,宽带与移动网络的区别不过就是*后50米,不,可能只是*后5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软硬件的发展,这*后5米也并不是什么无法逾越鸿沟。在工信部“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探索宽带接入业务发展模式”,我理解就是解决*后5米的问题埋下了伏笔,打下了铺垫。不久前苹果公司发布IOS8时宣布采用的WiFiCalling技术将实现通过WiFi打电话,当然,它提出时只是作为话音及多业务的补充接入方案,其应用场景主要针对室内WiFi覆盖好而无线网络覆盖偏弱的区域,但在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都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市场上类似的技术、产品多不胜数,更严重的是,智能手机正为下一次**性变革积攒着能量,而这一次**的对象很可能就是运营商,手机将可能**次去掉了SIM卡实现手机与手机直接通信,这就是终端厂商说了很久的“去运营商化”,一旦变成现实,这意味着运营商将彻底边缘化。

或许以上所谈多少有点杞人忧天,事情未必会朝向人们想象中*糟糕的局面发展,正如喧嚣甚久的“移动转售业务”,刚获得牌照时,一众虚拟运营商意气风发,似乎颠覆运营商是分分钟的事,但现实却很惨淡,其营销手段、资源、渠道都无法达到人们期待中的表现,至今为止,无论是客户增长情况还是营收、利润都无法对三大运营商造成多大的影响。类似这种“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例子还有携号转网等我们曾以为会引发行业局势重大动荡但*后不过尔尔的所谓政策。说不定三年试点期后,“开放基础信息接入市场”会被加诸众多限制而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只能作为一种美好愿望存在。

现在就去谈论这件事情的结局,现实意义并不大,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事情演进*合理的逻辑,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布局和规划。具体到“开放宽带接入市场”上,运营商的噩梦会否成真,这会对运营商造成什么影响,对整个行业格局又有什么影响,对人们的信息生活又有多大影响,我试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略作分析。

**个问题,基于“指导意见”的逻辑,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我国宽带发展速度与国际上的差距很大”,这个真命题吗?

“根据美国NAFOTI机构公布的调查显示,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在首尔、香港、东京、苏黎世和巴黎,只要用时7秒钟,但是在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下载同样体积的电影却要花1.4分钟。”这个是纽约时报对美国网络状况的吐槽,里面没有提到中国内地,但估计大家看完都会觉得颇为心酸。高清电影容量起码1G,国内主流宽带的速率多为4Mbps,下载速度峰值为512KBps,下载1G的高清电影将超过半小时,别人吐槽的竟是我们不可企及的,这种讽刺的力量远甚直指其非。

也许大家会觉得小样本调查的结果不甚严谨,无法作为评估一个国家宽带状况的证据,我找了另外一个来自专业数据分析机构的报告。根据全球*大的CDN服务商Akamai公司发布的《2014年**季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中对全球各国网速的统计数据,全球各国平均网速为4.6Mbps,其中韩国以24.6Mbps的平均网速位居首位,香港以15.7Mbps位居**,瑞士和日本以14.9Mbps并列第三,美国为10.5Mbps位列第14,而中国内地仅为3.7Mbps,排在第73位。

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佐证,如对我们来说几乎是普通家用的宽带**配置的100M光纤,在日本、韩国已经有点落伍,我查阅日本大的运营商推出的主流宽带套餐,目前力推的已经是G级别的套餐,M这个单位已经被它们抛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韩国、新加坡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就连宽带状况饱受吐槽的美国,近期FCC也公布了下行10Mbps、上行1Mbps的“宽带网”新标准,意思是下行不到10Mbps的都不能说自己是“宽带“。携此分析过程,回答**个问题,我国宽带发展速度与国际上的差距很大,这确实是个真命题。

**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更高速的网络?

我们是否需要更高速的网络?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形而上学,且带点荒唐的意味,但不得不说,类似的观点一直都有市场,每次网络升级或新技术应用时,总有类似观点的支持者跳出来质疑“我们是否需要更高速的网络”,“我们是否需要更高科技的应用”。如4G网络开始试验时,包括部分主流媒体在内的反对者会去质疑“以我们目前的内容和应用在2G+3G+wifi的网络条件已经可以满足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投资巨额劳民伤财去建设更高速的网络”,更重要的是,在当时3G网络建设方兴未艾,数以亿万计的投资尚未收回成本,迫切地追随韩日欧美的脚步去建设4G是理性还是罪恶?记得当时我以人文的角度进行了反驳,在此引用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1882年之前,虽然电灯已经发明出来了,但由于缺乏电的普及,人们还习惯于使用蜡烛照明,并且在使用蜡烛照明的世界里过得很好,人们普遍认为蜡烛已经很好地满足他们对照明的需求,而1882年,一种叫做交流电的电力系统被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的年轻人设计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怀疑这个东西是否有市场,然后随着交流电系统的逐渐商用普及,通过电力照明逐渐开始流行,到后来通过交流电系统传输至世界每个角落的电力开始驱动除电灯外的很多其他机器运作,并创造一个繁华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运营商 工信部 互联网 电信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