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试验开启移动通信新周期

分享到:
86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刘晶

移动通信,十年一代。

现在距4G首批商用网络建成已近5年,4G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商用,5G又开始成为业界的研发焦点。我国在2016年日历翻了7页之后,正式开启了5G技术试验,这标志着我国与全球通信业同步,进入5G研发新周期。

全球各方积极部署5G试验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5G标准化工作即将拉开序幕,ITU已经完成5G愿景研发,预计2017年度启动5G技术方案征集,2020年完成5G标准制定;3GPP预计在2016年年初启动5G标准研究,2018年下半年形成5G标准**版本,2019年年底完成满足ITU要求的5G标准版本;IEEE在2014年年初启动了下一代WLAN(802.11ax)标准制定,预计2019年年初完成5G标准制定。

全球主要国家也在积极部署5G试验,并提出商用时间表力争**5G标准和产业的发展。如日本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实现5G商用,当前NTT DoCoMo正在组织10多家主流企业验证5G关键技术,进行关键技术及频段的筛选;韩国将于2018年年初开展5G预商用试验支持平昌***,计划到2020年年底实现5G商用;欧盟5G PPP预计在2018年启动5G技术试验;美国运营商Verizon成立5G技术论坛,并计划于2016年启动5G外场试验。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IMT-2020(5G)推进组组长曹淑敏介绍,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主要目标是推动5G核心技术研发,验证5G技术方案设计,支撑国际标准制定,共同促进全球统一5G国际标准形成。

业界对5G的研发热情在2015年已经高涨。华为无线产品线战略总监余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华为制定了2015年到2017年5G实验室和外场验证计划,2015年主要进行新空口关键技术外场验证,2016年进行5G组网及标准技术的外场验证,目前华为已经在成都建设5G外场测试局点。

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赵钧陶表示,爱立信会积极参与我国的5G研发试验工作,并且分享爱立信全球研发和参与5G行业应用的经验,促进国内5G的跨界应用和融合,而爱立信已经在12个国家提供了33个5G POC演示。

展讯则将5G视为自己的战略机遇,展讯副总裁康一说,展讯的目标是成为5G终端芯片产品化**梯队成员,预计在2017年做出5G终端原型平台,在2018年推出5G测试芯片,到2019年发布预商用芯片。

中国移动作为需求方也在积极布局5G,成为NGMN(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联盟)的5G需求组组长,在5G技术上也有所储备。

我国5G试验分两步实施

对我国的5G研发和技术试验,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在5G技术试验启动仪式上提出要按照国际标准化进程和2020年启动商用服务的时间表紧密部署,以实验带动研发,推进5G发展。

我国5G试验分为两步实施:从2015年到2018年进行技术研发试验,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组织,运营企业、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从2018年到2020年进行产品研发试验,由国内运营企业牵头组织,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

我国在3G/4G时期为推动国内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测试、试验验证和建立试点的经验。“与3G、4G不同,我们在5G上的研发布局与全球同步启动,有很大的**空间,技术积累也强于3G、4G,这得益于5G研发借鉴了3G、4G时期的经验。”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说。

此次启动的5G技术研发试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单点关键技术样机性能测试)、5G技术方案验证(融合多种关键技术,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和5G系统验证(5G系统的组网技术性能测试,5G典型业务演示)三个阶段实施。

曹淑敏说,试验顺序将按照先单点关键技术,后技术方案设计;先单基站后多基站;先低频后高频依次展开。在北京怀柔、顺义LTE试验外场基础上,构建统一的5G公共试验平台;制定统一的测试要求,同时也给予参测企业更大的**空间,支持多种关键技术和技术方案参与测试;将成立统一的规范组和测试组。试验用频上,在技术测试**阶段对用频不作要求,厂家自行选择,在**阶段采用6GHz以下低频段,目前暂定3.4GHz~3.6GHz;第三阶段纳入6GHz~100GHz的高频设备,具体频段还没有确定。

而与3G/4G技术测试时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试验将积极吸纳国外主流企业参与技术试验,邀请国外主流企业参加,在统一平台上开展5G关键技术、技术方案与系统性能测试。

对我国启动的5G技术试验,张峰提出“加速推进、资源聚集、注重开放、应用牵引”的要求。

主要包括:加速推进、同步开展标准研制、产品研发、实验验证工作,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大专项,实现5G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突破;资源聚集,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广泛参与的科技重大专项等研发成果,汇集运营企业、制造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链,以及芯片、终端、系统、网络、应用等产业链力量;注重开放,吸纳有关国际企业参加技术实验,在统一平台下开始5G关键技术和系统性能的测试评估,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应用牵引,以4G技术和人们无法满足的典型应用为主攻方向,加强5G与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的研究。

建立中国在5G产业主导权

5G技术试验开展越早,越有利于凝聚全球产业资源,越有利于建立中国在5G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权。李正茂认为,要掌握5G主导权,还要在5G商用频段、新空口与演进、网络架构、垂直行业的应用等关键点上早布局、布好局。

根据现有4G发展趋势,到2017年左右中国移动在大城市的4G频谱会用尽,到2020年,预计我国移动通信频谱的缺口是1GHz频段,仅仅3.4GHz~3.6GHz之间200MHz频段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在刚刚结束的WRC-15大会上确定的5G新频率,在国内的应用还存在困难,李正茂呼吁要尽快启动相关的研究和试点,需要为5G储备足够的频率。而且频谱规划对加快5G产业链成熟,提早形成产业规模、凝聚产业资源都有利。

5G无线侧实现包括4G演进和建设新空口两条途径,这已成为业内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在5G技术研究试验阶段需要演进和新空口同时推进。李正茂提出对于演进空口,在技术试验整体框架下,可由运营商牵头承担,更多面向实际网络需求来开展。目前一些企业已经提出在4G后期就可以引入5G技术,如3D MIMO和大规模天线等技术可能会在5G正式建网之前就得到应用,应用时间预计从2017年~2018年开始,华为、中兴在这方面也处于全球**地位。

此外,5G阶段推动TDD与FDD的**融合也是运营商的关切点,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也在推动融合技术的发展。

李正茂提出,5G空口和5G网络架构要并重研究,因此5G网络新的多样化需求对网络架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网络一侧的变化会多于空口的变化,因为5G时代,网络不仅满足移动终端需要,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需求,而且SDN/NFV等网络技术的变化也在将网络推向通信4.0时代。所以在5G技术研究上,要把网络架构研究一并考虑。而且垂直行业是5G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加强移动宽带与垂直行业应用的测试验证。

针对试验本身,由于5G中各大企业都提出自己的技术方案,康一认为,是否使用新技术、使用何种新技术的重大技术分歧应该尽早解决,外场试验网阶段应该定位为推进新技术、新标准的产业化进程,而不是解决技术分歧。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通信 5G 中国移动 运营商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