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警报:产能过剩、重污染

分享到:
点击量: 189850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用这句网络流行语来描述太阳能、风能产业的尴尬现状可谓贴切。在一般人眼中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正如日中天,但有迹象表明,这两大行业已由蓝海变为红海。这一切都是因为产能过剩。

整治产能过剩已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调查了解到,太阳能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工率只有六七成。天合光能**运营官邹西原告诉记者,2009年多晶硅制造产能会达到需求的两倍。而按我国风电装机规模2008年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计算,意味着我国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两倍的任务。

产能过剩导致的不仅是行业秩序遭到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的污染。“饿死好?还是毒死好?”一位地方官员的提问发人深省。

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涉足红海的新兴产业向何处去?“风能、太阳能的投资热度将可能由此朝更理性的角度转变。”2009年8月27日,**工商业协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向记者坦言。

真过剩?假过剩?由此引发的争论促人警醒。

多晶硅警报

对于众多多晶硅生产厂家而言,当他们向记者谈论起2008年那段让他们曾经赚得盆满钵盈的岁月时,言语中充满了怀念。

“我们的多晶硅都供不应求,很多厂家都直接先把全款打到我们的账上都不一定能**到货。”四川乐山一家多晶硅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在他们*繁忙的时候,基本上仓库里的多晶硅都存放不过夜。

供不应求的多晶硅市场催生出的天价,让这曾经并不起眼的多晶硅“小黑块”搅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漩涡。

2007年年末多晶硅价格则就达到400美元/公斤的天价,到2008年年中,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

记者粗略统计,至2008年7月**有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

进入2009年,自2007起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诞生的投资项目也渐渐完成施工,并进入试产阶段。

记者走访了多家太阳能主流企业,对产能过剩的看法都表示认同。无锡尚德董事长助理刘志波对记者表示,光伏行业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两倍,尚德目前也有30%的产能是冗余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助理曾义估计,目前市场上过剩的程度大概是40%。

作为****大多晶硅生产厂商,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对于多晶硅行业“大干快上”及重复建设深表担忧,“2008年1万吨的产能,这其中合格的有多少?”李仙寿说,中国多晶硅的品质非常差,“不是我们中国人说自己坏,确实不能和国外相比,中国只有2-3家公司才能造出合格多晶硅,未来许多企业会被市场很残酷地淘汰掉。”

更危险的是该行业的投资过热形势仍在加剧。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的多晶硅产能都可以满足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高管称,2008年国内光伏产品98%供应国际市场,2009年这个比例或会降至95%,国内市场并不能成为光伏企业的救星。

而令人不安的是,国际光伏巨头也在大肆扩产。目前国际七大厂均有扩产规划。继2008年12月全球*大的多晶硅生产厂家——美国Hemlock公司将多晶硅产能由1.9万吨/年提升为2.9万吨/年之后,3月瓦克表示至2010年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充1.3万吨/年的产能,德山曹达将计划在2013年从现在的8200吨提高到14200吨。

后遗症

产能过剩引发的各方面后遗症正次第呈现。

“多晶硅的行业发展应该因地制宜,有规划有部署地理性发展。”多晶硅产能位居****的、素有“多晶硅”之乡的四川乐山市政府宣传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多晶硅产业而言,过度的投资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将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适合多晶硅发展的区域除了要求有丰富的原材料粗硅外,还需要有成熟的附属产业链,比如盐化工等用来处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属污染物的工业相配套。”上述乐山市政府宣传部的有关人士坦言,但许多地方却并不适合发展多晶硅产业,却在过去几年不断有上千吨的多晶硅生产线项目上马。

四川省某地一位曾经反对引进多晶硅投资项目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其高污染高耗能与当地的经济建设规划不符。但是,当他刚一拒绝,便有其他多个地方蜂拥而来,并很快敲定该投资项目。

一边是多晶硅可观的利润,一边要面对或将带来的高污染和高耗能,一位地方官员的发问发人深省:“饿死好,还是毒死好?”

而现在,多晶硅价格的大跌,不仅仅使得很多企业利润大减而度日艰难,同时也有许多在多晶硅价格高企时候跟风而来的资本投资必须要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

兴业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王雪峰告诉记者,一条1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需要12亿-14亿的投资,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建成投产,而与国际多晶硅厂家相比,即使近几年技术有一定的改进,但是无论从成本还是产品质量,都无竞争力可言。

而金融危机之下,国内众多的多晶硅厂家纷纷在此打出了降价牌,以增加自己的销路。价格比国际市场的价格还要低两成左右。

“实际上,根据国内的多晶硅成本计算,目前的价格至少并不会让生产厂家过多的亏损,但更为严重的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四川乐山市政府宣传部的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道,在利润暴涨的时候,很多多晶硅企业能够掏出一大笔钱来改善生产设备和附属污染物的处理设备以减少多晶硅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但现在利润已经达到低点,企业盈利都已困难,而对于环保方面的投入消减必将首当其冲。

“实际上中国正在以牺牲国内的环境和能源为代价,为他人做嫁衣,在这场新能源的战役之中,国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太阳能这种新能源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出路何在?

看似繁花似锦的朝阳产业却出现“少白头”现象,该如何下猛药整治?

“目前提出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相反,而是更加有针对性有部署地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的支持。”史利民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有关计划,目前国内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型能源行业由于前期有关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其产业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有关方面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部署安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所留下的隐患不可忽略,过热、过快、过高的新能源投资之风是需要向理性投资转换的时候了。

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可再生能源项目官员卢红认为,产能过剩部分是地方政府的政策造成的。“现在新能源并网情况并不好,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希望发展制造业,并没有太多刺激需求的政策出来,这样的想法肯定会导致过剩,过剩就意味着浪费”。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根治产能过剩*重要的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行技术升级。对于风电过剩,卢红表示国家应该决定门槛,确定检测认证标准。“现在中国风电发展太快了,但是很多都运行很差,甚至检测标准和认定都不是强制性的,这样就会影响发电量,维护费用很高,而之所以国内的风电设备占国际的份额小,就是因为技术不过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很多人对这个产业链上的核心不掌控,比如对战略没有理解,对核心的技术不掌握,对资金链没有保障,对国际市场没有认识,只盲目上项目。因此在上项目的时候要审慎,不是以挣钱为目的,因为这个产业仍然不具有商业的高利润。

“一个行业从开始到过热,一定会有泡沫,之后就会有**的动作,我们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定会有大**动作。”天合光能邹西原则从市场层面分析:“我们预计今年的产能可能快要到需求的两倍。但是我们觉得两倍不是不好的现象,我们怕的是超过2倍,因为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可能是100%,但是如果超过2倍,快要到三倍,那就会相当严重,那是真正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