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IC厂商全球布局

分享到:
点击量: 217600

  中国目前已成为照明灯具产品的制造大国,将近70%的照明产品都是由中国地区所生产。因此在全球LED所有竞争者的眼中,进入中国市场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中国不只是全球*大的LED照明的生产地区,更将是LED照明产品*大市场,谁能在中国迈开稳定的**步,谁就有机会能够取得市场先机。LED驱动IC供应商卯足力气、加大火力攻入中国市场。一时之间,战火硝烟,群雄逐鹿。LED驱动IC业者如何在硝烟弥漫中HOLD住商机、HOLD住地位?
 
  LED驱动IC成长性值得期待

  LED驱动IC顾名思义,即是应用于在LED上的驱动芯片,主要是用来控制通过LED的电流,以达到使LED发光的效果,受惠于LED的应用面不断扩大,LED驱动IC的发展也不断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长性值得期待。

  LED发光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光,也就是对化合物半导体施加电流,透过电子与电洞的结合,过剩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出,达成发光的效果。由于发光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通过LED的电流越强,亮度就越亮,因此,电流的稳定度将影响LED发光的质量,一般在控制LED电流的方**采用供应固定电压的方式,并以电阻的方式调整通过LED的电流强度,这是成本*低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缺点是,电阻不但增加功耗,无法达到节电的效果,也会增加热能,降低LED寿命,同时,当电源供应来源的电压产生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通过LED的电流量,因而可能产生LED发光不稳定的现象。

  由于控制LED电流的要求提升,LED驱动IC的需求亦应运而生,预估在LED背光源应用大幅成长以及LED大型广告牌分辨率持续提高下,采用可提供**电流的LED驱动IC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2015年LED驱动IC市场营收达到近35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ies Unlimited 预测,LED驱动(LED driver) IC市场营收规模将由 2010年的近20亿美元,在2015年达到近35亿美元,期间平均复合年成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为12%。该机构并指出,LED背光所需的LED驱动IC,会是该市场的成长主力,热门应用包括侧光式电视与显示器,LED照明则是下一个具潜力的应用。

  不过Strategies Unlimited 也指出,LED驱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可能伴随产品价格的下滑;此外,AC-LED产品虽使得所需驱动IC数量缩小、甚至不需要驱动IC,但并不会对预测期间的该市场营收产生显著冲击,甚至有助于加速LED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成长。Strategies Unlimited估计照明用LED驱动IC市场成长率,在2010~2015年间可达40%;该领域技术所面临挑战包括可调光(dimming)技术、省电效能、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与价格。
 
  主要供货商以国际IC大厂为主

  LED驱动IC由于控制电子产品的LED发光质量,因此芯片的质量及稳定度相当重要,相较之下,国际大厂设计能力较佳,品牌知名度与质量保证也有较高水平,在此一市场占有较大的占有率,而在价格方面,由于LED驱动IC占终端电子产品的成本比重相当低,厂商通常不会以价格做为首要考虑,主要是产品特性与产品信赖度能达到要求,而且在LED驱动IC通过电子产品认证进入供应炼后,一般也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厂商。

  全球前10大LED驱动IC供应商占产值的55%  

  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前10名的LED驱动IC供应商,占据了整个产值的55%,约30集成电路供应商和下属制造商分享了余下的44%。

  随着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收购,德州仪器是目前****的LED驱动IC 供应商。德州仪器(TI)在2010年拥有17%的市场份额。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C)排名**。尽管国家半导体公司已经被德州仪器收购,但直到2011年底才会彻底并入德州仪器。因此两家公司在2011年仍然彼此独立。 Mitess表示,TI和NSC两家公司合并后,将会牢牢占据LED驱动IC四分之一的市场。

  在技术方面,凭借着先进的高压BCD工艺,能够在200毫米或更大直径的晶圆上进行生产制造,在未来的LED驱动器市场, 德州仪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台企来势汹汹,加快布局LED驱动IC

  据了解, LED急剧扩张下,企业纷纷争夺驱动IC市场。台湾地区,台积电、联电、鸿海、台达电等龙头厂商为掌握led灯源和背光源模块关键组件,竞相部署旗下的LED驱动IC厂。

  除此之外,为拓展营运版图,国内奇美、友达两大面板龙头的垂直整合布局已从LED扩展至LED驱动IC,聚积科技不断推出新技术产品,为品牌摇旗呐喊。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台湾整体LED驱动IC需求量达2.7亿颗,出货将增128.4%。随着台湾IC设计业者在产品技术陆续到位后,将以较优异的供应链弹性和较低价格,相比国际IC厂商,获得更强劲的出货量。因此,预估2011年,台湾驱动IC将达1.3亿颗,较2010年5740万颗大幅成长128.4%,优于同期国际晶片供应厂商52.2%成长幅度。
 
  内地供货商能否崛起?

  “首先台湾聚积的驱动IC在市场上占领主导地位,随着降价的普遍,聚积也会降低价格,只要略微降一点点,其他的客户就会接收”,张总表示目前聚积的驱动IC在台湾,及国内外一些大企业的LED显示屏都有身影。

  未来市场是一家独大还是百家争鸣,LED驱动IC的市场究竟谁主沉浮?士兰微陈帮勇说,他预料,中国大陆本地驱动及控制IC供货商将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且随着本土LED显示屏驱动及控制IC在性能指针上的快速提升,已经可以跟海外的产品相媲美。

  他说,由于大陆本土IC供货商有着良好的服务和较低的价格,在LED显示屏的驱动及控制领域,预料大陆本土IC的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中国市场,美国国家半导体亚太区市场经理黎志远引用iSuppli公司对中国LED驱动器IC市场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和电子产业沉陷衰退之际,中国LED驱动器IC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13 年,中国LED 市场将达到1.39 亿美元。
 
  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3到5年内,国内将会产生驱动IC的龙头企业,形成鼎立局面。


 
  价格走势:阵痛之中,驱动IC价格稳中有降

  降价,无疑是当前LED市场的主旋律,驱动IC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价格战之中,不少企业抱怨,原材料涨了又涨、产品价格一跌再跌,LED市场难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今年1-8月LED产业发展速度小于预期,价格大幅度下降。
 
  LED企业驱动IC企业群雄逐鹿,业内人士预测,LED显示屏驱动及控制IC的价格总趋势应该是稳中有降。
 
  “本土的通用IC由于利润已经非常微薄,基本上会处于稳定。价格的下降主要表现在海外的产品,尤其是面向**的产品,由于这一类产品也逐渐和本土IC正面竞争,因此为了赢得市场占有率,那些为了提高LED显示屏性能而开发的非通用驱动及控制IC,其高昂的价格会逐渐走向平民化。”
 
  价格战的硝烟使产业谈“价”色变。业内估计,驱动IC的这一次阵痛,大概还会持续6-12个月。在LED显示屏的构成中,原本扮演极为关键角色的驱动IC,所占成本比例却极低。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芯片价格的不断降低,且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一些规模较小的LED显示屏IC设计公司在成本和技术上难以应对,因此已经或者即将退出市场角逐。后续以服务优先的企业会慢慢浮现出来,而中间的一些小客户,或是小设计公司,就会面临被淘汰掉的危险。

  “*终还是要降低产品价格。” 一位LED驱动IC企业工程师表示,“首先提前降低价格以抢先占领市场。然后当大家都降价的时候,企业再以服务为主,及时出货,维持客户合作的长久性。”

  事实上,群雄逐鹿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无序性,给行业带来了价格的阵痛期还会持续一年左右,部分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垂直整合,通过配套生产,降低成本,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