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英特尔突围

分享到:
点击量: 314733 来源: 华强电子世界网
   英特尔终于坐不住了。AMD近几年来的强劲攻势已经让英特尔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怡然自得,一场由表及里的大变革即将轰轰烈烈的到来。

  已经把“偏执狂”文化、对摩尔定律近乎狂热的追逐和工程师性格深深融在血液中的英特尔,天生就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高手。尽管英特尔逐渐让人们明白了它的*终目标,也明确表达了“超越未来”的信心,但如何将目标付诸现实,如何选择恰当的突破口,如何控制自己的节奏,不可避免的会成为英特尔今后几年的重心所在。

  AMD的威胁?英特尔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全球芯片产业的*****。也没有人会怀疑英特尔的实力和能力。但对目前的英特尔而言,除了有一个“超越未来”的理想,其更为现实和迫切的任务并不是确定公司的下一步将迈向何方,而是究竟要以什么样的节奏和力度迈出这一步。英特尔告急?

  宿敌AMD兵临城下,对世人景仰的芯片巨人英特尔来说,威胁不言而喻

  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战场上的两军对垒。6月1日,AMD在美国发布了*新的产品路线图,其目标毫无疑问的直指英特尔。在之后进行的分析师见面会上,AMD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鲁毅智再次来到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这位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表情倔强而专注的老头一直以“英特尔斗士”自居。这一次,他依然对老对手毫不客气:“我奉行乔治·巴顿将军的逻辑:我们不会防守,我们会主动地进攻、进攻、再进攻。我们会向服务器、台式机、手机等市场进攻。”

  AMD甚至显得有些孤注一掷。在这样的猛烈攻势下,以往固若金汤的英特尔城池在近一段时间已经被打开了缺口。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2006年**季度,AMD在美国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攀升至25.7%,较前一季增长10.8个百分点;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上,AMD今年**季度的占有率也达到了15.3%。

  戴尔的倒戈更加大了这个缺口。5月中旬,戴尔公司突然宣布,从今年年底开始,公司将在服务器产品线引入AMD的64位皓龙处理器,从而结束了这家全球PC销售**同英特尔的单一合作关系。对于戴尔的这一行动,英特尔CEO欧德宁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这是一个难以置信、令人失望至极的决定。”

  裂痕不仅出现在服务器领域,PC领域的危机同样严重。在中国PC市场,不少英特尔的铁杆OEM合作伙伴,包括联想、同方、方佳、神舟等厂商,都已经悄然选择了同AMD牵手。不久前,杨元庆在总结联想中国市场的成功时说:“联想已经采用了大量的AMD产品,目前我们在国内的销量当中大约有40%的台式机产品采用的是AMD处理器,这些产品为联想赢得了大量的市场。”

  显然,正从关注主频向平台化迁徙的英特尔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是价格反击战,英特尔已决定,在今年第三季度向对手发动“历史上*恐怖的价格袭击”,部分桌面处理器产品降幅高达6成。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了一项加快芯片设计步伐的计划,把以前每四年推出一种新芯片架构改为每两年推出一种新芯片架构。

  更大的调整还在后面。4月末,欧德宁表示,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英特尔将找出业绩不佳、高成本低效率的部门,并对其进行重组。欧德宁强调:“重组并非只是裁员这么简单。”英特尔已经成立了效能评估小组,并在全球范围内对英特尔内部部门进行90天的考察评估,来决定裁员或是重组。

  保持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是英特尔调整的重点。5月中旬,英特尔对中国区的高层人事进行了调整,两名联合总经理赖一龙、简安琪卸任,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地区联合总经理杨旭则重新执掌英特尔中国,在英特尔内部,他曾被称为是“AMD杀手”。用杨旭自己的话说,他重返中国挂帅的事实标志着英特尔中国本土化策略的新起点。

  关于备受争议的平台化战略,毫无疑问它给英特尔带来了巨大的整体优势。但这个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想得到市场充分承认还需要时间。在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专注的AMD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英特尔平台化的概念很好,也符合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关键的是,它能否在*短的时间内收到效果。”清华紫光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非向《互联网周刊》说,“至少目前,平台化战略还没有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