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降温IC产业

分享到:
点击量: 284834 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 向农 编译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这是一个极为不同的年份。ISSCC(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国际晶体管电路讨论会)2008的一个小组讨论的参与者说,进入2008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半导体产业的热度正在降温,这幅场景同2007年截然不同。那时产业中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的交易,像星科金朋集成电路有限公司(STATS ChipPAC,STATS)、 飞思卡尔、恩智浦、东芝陶瓷株式会社、新加坡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nited Test and Assembly Center,UTAC)等公司都参与到了重要的交易中。

  虽然半导体产业的的投资回报率很可怜,这些交易依然在进行。台湾的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SE,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COO 吴田玉在ISSCC上说,事实上,从长期来看,IC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是6%,而这是所有投资中*差的一种,回报甚至比投资超级市场产业还糟糕。2007年,凯雷投资集团和其他公司曾争夺ASE这个世界上*大的IC封装企业。凯雷和日月光的董事会同意了这桩交易,但未获台湾官员的批准。同其他公司一样,日月光希望能通过私有化获得更多的资金,那时私募股权投资之路看上去**吸引力,日月光的竞争对手STATS ChipPAC和联合科技也在走同样的路。

  这个举足轻重的试验失败了吗?飞思卡尔是这个群体中*引人注目的名字,自从私有化之后就一直在挣扎。飞思卡尔正在亏损,部分是由于单一客户摩托罗拉,几年前摩托罗拉剥离它的IC部门成立了新公司飞思卡尔。

  泛太平洋投资公司(一家全球私募股权公司)的一位管理总监Ray Bingham称: 飞思卡尔的麻烦, 加之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共同形成了一个半导体产业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冷却”期。Bingham本人同时还是Cadence设计公司的执行董事长、意法半导体的董事会成员。

  “对于飞思卡尔而言,这是个**挑战性的时刻”,飞思卡尔的一位前董事会成员Bingham说。在飞思卡尔私有化之前,Bingham一直在董事会里,于2006年12月1日离开。他认为与一般人所想的正相反,在一桩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里,是需要责任和能力来提升管理团队的。

  私募股权基金交易并不是对所有人企业合适。Covalent Materials 公司总裁兼CEO Susumu Kohyama说,那些拥抱私募股权基金的企业如果不具备应有的勤奋和知识,将会以失败或是悲剧告终。

  真正的问题是这些被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是否真的有动力投资于研发和**产品的开发,德州仪器的**科学家Dennis Buss是这样认为的,“曾有争论认为私募股权基金拥有半导体公司扼杀了**,那些私募股权的拥有者毫无兴趣投资于长期的研发”。

  然而飞思卡尔并不同意这种观点,按照其一位发言人的说法,“飞思卡尔自从私有化之后,一直保持着每年1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即使2007年营业额下降了10%依然如此。我感觉上市的芯片企业也许喜欢引发人们认为其比私有化的企业更愿意投资在**上面的关注,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

  这也许是一个无意义的争论点,上市企业和私有化企业都在研发上投入很少。来自TI的Buss警告说,“在过去的30年间,长期的研究工作减少了,研发是我们这个产业内*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产品的介绍只是在1~3年的范围内”。

  背景资料1: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即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一般是指由私人直接投资公司)管理的,以策略投资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投资标的的经营与改造的基金。这种基金像创投基金那样,会投资未上市的新兴企业,期待靠投资标的的**公开招股(IPO)大赚一笔,另外也会以那些陷入经营困境的上市公司为目标。他们会取得这类上市公司的主导权,然后通常会将之私有化(下市),放手改造后再重新上市大赚一笔。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是企业股权而非股票市场,即它购买的是股权而非股票,这个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私募股权基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退出:一、上市(IPO);二、被收购或与其它公司合并;三、重组。

  背景资料2:被摩托罗拉拖累 黑石不后悔大手笔买下飞思卡尔?
  
  话说AMD的行销大将Henri Richard在2007年9月初离开的消息,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又不时地将他与Barcelona处理器一拖再拖以及ATI整合的瓶颈联想在一起。不过,Richard则是前脚离开AMD,后脚就到了飞思卡尔报到。

  虽然这3个月来,未曾听闻过去向来敢言的Richard在飞思卡尔的情況,但到了2007年12月,刚好是私募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购买飞思卡尔1周年的日子,倒底黑石当初花了高价176亿美元,是不是买了?

  先审视飞思卡尔近2年来的营运表现。前身是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的飞思卡尔,在2004年独立后公开上市。当初飞思卡尔独立時的目标就是要分散客源、争取摩托罗拉以外的品牌手机客户,例如诺基亚或三星电子等,但3年多过去了,摩托罗拉对于飞思卡尔营收的比重,只从原先的超过30%,降低到25%,这就注定了随着摩托罗拉起伏的命运。

  财报显示,2006年前3季度,飞思卡尔的利润率还高达14~16%,毛利率更是高达46%。这样的表现,也让当时一群伺机投资半导体产业的私募基金们,纷纷看上了飞思卡尔,*后,由黑石所领导的投资集团,以176亿美元,敲定了这桩买卖。

  然而,飞思卡尔的营运状况就在2006年第4季度之后,急转直下,截至2007年第3季度为止,已经连续4季度亏损。诚然,若单看净利表現,由于当初黑石等投资集团是以融资并购的方式,飞思卡尔的财报报表的编制,自然得列出这些支出;但是,若细看飞思卡尔从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的营运获利状况,就知道飞思卡尔的亏损问题,并不只是出在融资并购等支出认列项目而已。答案就在摩托罗拉身上。

  无独有偶,正如同飞思卡尔也是在2006年第4季度期间开始出现营运亏损,日前才传出CEO即将去职的摩托罗拉,靠RAZR系列手机过了不到2年的好日子之 后,也是从2006年第4季度左右急速下坠,更在2007年间把全球手机**的地位,拱手让给三星电子,手机部门连续好几季度亏损,*终导致CEO赞德下台。

  更糟糕的是,现在连亏损连连的摩托罗拉也想寻求飞思卡尔以外的零部件供应商,想要借由供应商多元化,争取议价空间,进一步削减成本,从上一季飞思卡尔营收大幅减少超过10%,仅有14.5亿美元,便可见其端倪。

  飞思卡尔接下来该怎么办?若是一般上市公司,受到摩托罗拉的牵累,相信飞思卡尔恐怕也难逃投资人仔细的审视,不过,正如飞思卡尔CEO Michel Mayer日前接受采访时所言,飞思卡尔目前享有其他上市公司所未能享有的,以长期策略思考的优势。飞思卡尔目前的顶头上司就是黑石领导的投资集团,根本不需要每一季度每一季度地去应付公开市场上的投资人。而黑石等是使用融资并购的方式买进飞思卡尔,*后出钱的还是银行。

  虽然美国当前受到次级房货风暴拖累,许多金融机构紧缩融资,但黑石集团却恰好赶上2006年美国金融机构银根放松的末班车。就算眼前的飞思卡尔受到大客戶的拖累而亏损,但飞思卡尔人才济济、体质健全,正如先前所言,连AMD前任行销大将Henri Richard也想来此放手一搏;退一步想,这正好也反映出金融界一个定理“the barrier to exit”,幕后融资黑石集团的银行团,再笨也不想把个半导体公司收归旗下。由此看來,飞思卡尔短期內的亏损,未必会让黑石后悔,而飞思卡尔CEOMichel Mayer依然老神在在,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