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业**能力太弱 扶持新政即将出台

分享到:
点击量: 328024
8月24日,全球IC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暨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IC China2005)。国际知名IC厂商和专家悉数亮相,以及众多国内政府官员的出席,使得这次活动非同寻常。

"IC China一年比一年热,说明中国的IC产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中国的IC市场已成为国际巨头竞相争夺的对象,谁都不愿失去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认为,中国的IC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IC产业不过热

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建设,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不但建设了10条8英寸线,而且在2004年还建成了**条12英寸生产线,引起全球的瞩目。

"我国目前只有20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与美国、日本七八十条生产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IC产业依然处于成长阶段,远没有达到过热的地步,相反,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推动。

近两年来,针对我国IC业出现的建线热和投资热,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年我国内地将再建20条生产线;另一部分人士认为,这种建线热潮将逐渐冷却。"这两种说法都不**,都没有准确反映中国IC产业的现状。"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表示。

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产需缺口不断扩大,产业发展与市场脱节。2004年,国内市场进口集成电路约600亿美元,而进口石油只用了300多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约500亿美元。集成电路不仅成为信息产业进口量*多的产品,而且成为国家进口量*大的产品。俞忠钰对此很担忧:"虽然产业发展很快,但仍然没有解决国内市场需求问题。

俞忠钰认为,从今后的发展路径来看,要鼓励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内地建线,在今后三五年内,努力建设一批******的生产线。不过,他也表示,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线,不应过分追求生产线的数量,也不应提倡所有的地方都建线。"如果国内几十个城市都建生产线,不现实也不可能。建线的成功还需要讲基础设施和人才条件"。

自主**能力太弱

与供不应求、需要大量进口相对应的是,作为工业粮食的集成电路,其关键技术和制造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能力太弱。 俞忠钰指出,现在需要客观估计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目前,我国IC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全球发达国家相差至少两代左右。"这不是相对某条生产线或某项技术而言,而是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产业链的状况来评价的"。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发布的《2004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状况及IP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集成电路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公司,而是通常以知识产权销售+传统的IC设计服务等为主。

这份为政府制定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由信息产业部相关司局委托的抽样调查报告,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敲响了"警钟":我国每年上千万手机用的CPU(处理器)大多由英国公司设计;今后我国每年机顶盒和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上百万台,而现在的系统雏形选用的CPU大多由国外公司设计。

报告认为,与国外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设计相比,国内企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设计意识上落后一步,缺乏长远目光;在商业模式上,缺乏与芯片代工企业保持良好关系,没有比较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IP的设计技术上,国内公司还无法掌握一整套设计技术。

新政年底出台

记者了解到,从下半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环境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已回升,这将带动国内芯片制造业的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内IC设计企业自有产品的大量面世并逐步占领市场,IC设计行业规模也将继续快速扩大。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下半年集成电路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预计全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将突破700亿元,并继续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快的地区之一。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所有发达国家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中国为鼓励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2000年颁布了"18号文件",适应了当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吸引投资和加速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产业发展的环境改变,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而18号文件重点支持的是软件产业和IC设计业,没有覆盖整个IC产业链,因此还需要补充、完善和发展。"俞忠钰表示。

今年3月份,为规范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管理,国家颁布了财建〔2005〕132号文,作为"18号文件"的补充。132号文规定从中央财政中设立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对集成电路的研究与开发予以财政支持。"但是这一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至今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如何去落实十分茫然。"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表示。

据丁文武透露,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等十几个部委将联合制定新的产业发展政策。"目前,新政策还处于调研阶段,初步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出台"。

有关人士呼吁:"对于正处在起飞跑道上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政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新政策应有可操作性,要根据企业的营业额、获利情况、纳税情况来确定扶持对象,并对应用、设备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

本文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