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防静电工作服的技术介绍

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尽快传导物体上的静电荷,使其分散或泄露出去。因此,防静电工作服应选择含导电纤维良好的面料制作,目前使用的防静电织物主要有以下3种:

 

1. 利用抗静电效果的湿度依赖性。通过抗静电后整理,即在纺丝中加入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使织物易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降低表阻抗,减少静电积聚,及时释放人体静电。

 

2. 利用工作服纤维的导电性。在纤维原料中加入抗静电剂和碳黑颗粒,使其成为导电纤维,通过混纺、交并、交编、交织或嵌织的方法,提高纤维或织物的导电能力,生成防静电织物,实现电荷逸散,纺织静电聚积。

 

3.在纤维中混入一定量的金属纤维制成混纺织物,该种织物稳定性好,耐洗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中所列入的《防静电工作服》(GB12014-1989),是为了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缝制的,工作服适用于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穿用。使用的防静电织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纺织时,大致等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制成的防静电纤维或防静电合成纤维,或者两者混合交织而成。

 

防静电工作服的技术要求包括结构、防静电性能、强度3个方面。服装的制作结构,直接影响其防静电的效果,因此,防静电工作服的结构设计一定要保证:

 

1.  服装上一般不得使用金属附件,必须使用金属纽扣、拉链时,应严格保证穿着时金属附件不直接外露,以免放电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

 

2.  服装应全部使用防静电织物,不使用衬里。必须使用衬里(衣袋、加固布等)时,衬里露出面积应小于全部防静电服内露出面积的20%以下;对防寒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防静电服,衬里露出面积超过全部静电服内露出面积的20%时,应做成面罩与衬里可拆式。防静电性能国家标准对防静电工作服的防静电性能,提出了在一定的耐洗涤条件下单件服装带电电荷量的要求;实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后,要求在明显位置加施牢固耐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防静电工作服主要用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标准(GB12014-1998附录D)将气体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划分为:

 

0级区域: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级区域: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2级区域: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属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0级区域、1级区域,且可燃物的*小点燃能量在0.25MJ的可燃物有烷类燃烃类物质,、丙烯腈、二乙醚、氢、二硫化碳、呋喃、苯、甲醇等。

 

防静电工作服的防静电性能有一定的耐久性,因此,选择防静电工作服时还需要根据工作场所的污染情况所决定的洗涤要求,选择相应防静电级别的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用于火灾爆炸场所,所以通常应选择同时具有阻燃性能的防静电工作服,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防护。加油站操着工及相近工种使用的防静电工作服,应同时具有防油作用。全棉制的工作服有防止静电产生的效果,但不一定能达到防静电工作服所要求的单件服装带电电荷量小于0.6µC的要求,尤其是在洗涤后,由于洗涤的选用等原因,其防止静电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选择全棉织物制作的防静电工作服,特别在北方干燥地区时,一定要慎重。

 

穿着注意事项

 

1. 防静电工作服必须与GB4385规定的防静电鞋配套穿用。

 

2. 禁止在防静电服上附加或佩戴任何金属物件。需随身携带的工具应具有防静电、防电火花功能;金属类工具应置于防静电工作服衣袋内,禁止金属件外露。

 

3. 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防静电工作服。

 

4. 在强电磁环境或附近有高压裸线的区域内,不能穿用防静电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