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质量门频发警示行业投资过热

分享到:
点击量: 190811

2013年被业内认为是LED照明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的火热市场将LED照明搅热在了舌尖上,这个炙热发烫的产业让无数追随者体验到了烫手、发汗的触动。

然而虽头顶高科技光环,LED照明这位时代新宠,却屡屡“摊上大事”,折戟“质量门”,以致于我们没有享受到节能环保的实惠,却饱尝了劣质产品所带来的苦楚。质次价低的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LED在市场中的声誉,成为LED灯具推广普及的拦路虎。

质量门频发惹人忧

从LED照明发展近几年来看,混乱、价格战、质量门、跑路、倒闭等等关键字都与LED的火热发展相伴相随,国家给予其极大政策扶持,但目前处于**期中的LED行业仍在水深火热中。

2013年新春伊始,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广东省自镇流LED灯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检结果显示,在抽查的23批次自镇流LED中,检验不合格17批次,不合格率高达73.9%,这一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五月中旬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了13家企业生产的LED照明、LED显示及光伏组件产品18批次(含定期监督8家企业11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15批次,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83.3%,比2011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抽查光伏组件5个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100%;LED照明产品11个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81.8%;LED显示产品2个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0%。

成都爆LED批次不合格的新闻再次将LED质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回顾近两年来,国家和地方质监局的抽查结果总是差强人意,LED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曝光。

不合格项目涉及到意外接触带电部件的防护、潮湿处理后的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机械强度、故障状态、色品容差、一般显色指数、骚扰电压、灯功率、耐热性、互换性、功率因数、初始光效/光通量、防火与防燃等项目。

投资过热无序竞争

LED质量问题让人堪忧!为何LED产品如此“不堪一查”?其中投资过热引起的无序竞争是一大原因。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这一战略任务的指导下,LED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发展重点,东莞、惠州、佛山、深圳、大连、南昌、厦门等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内掀起了一股LED投资热潮。

作为占据国内LED总产值近半壁江山的广东,在2012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将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列为广东近期重点主抓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LED产业在广东已经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局面。深圳、东莞、佛山都已经将LED产业列为支柱型产业发展,LED产业已经呈现出**开花之势。

国内LED企业迅速崛起并迅速扩大产能,为争夺LED市场展开攻略。从国内LED产业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到扩张产能的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LED产业热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由于国内LED产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LED市场竞争激烈,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

“现在照明产业处在一个怎么样的发展情形?我可以说,现在国内行业,尤其是LED照明领域,基本处在一个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陈燕生这样谈论LED产业目前的现状。

LED尽管备受关注,但因价格过高、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制约,市场潜力仍未爆发,但众多投资商、厂家已经等不及了,大手笔的投资、大规模的扩产屡见不鲜,甚至连一些县级政府部门也大力鼓动要建设LED产业园区。

事实上,大大小小企业、非照明类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还完全不了解LED产品市场的投资商也纷纷进入LED产业。量多则杂,生产厂商的混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的参差。“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目前LED市场企业多而散,品牌可能多达上千个,但真正值得信任的品牌并不多。”得邦照明技术部经理宋成科表示,大量各式资本涌入,企业素质、能力、经验、管理等方面参差不齐,也就导致输出的产品在质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次,LED照明因为售价较高、质量不稳定、性价比还有待提升等原因,始终未能启动民用市场,市场并没有预期的大。然而资本大量涌入导致产能过剩,引发频繁的价格战,甚至一个月一次报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国内市场,好一点的LED灯泡50~60元一只,更好一些的100元一只,差的居然只有3.5元一只。如此混乱的价格之战的情况下,产品质量何以保障?有业内专家称:“30元以下的LED产品质量很难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