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为IC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分享到:
点击量: 280690 来源: 互联网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也非常敏感的时期。一是产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二是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在不断变化。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前景如何,集成电路产业如何实现永续增长? 

  《中国电子报》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具有机关报性质的行业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十期“集成电路产业热点聚集”大型系列报道,在**版刊登本报记者系列述评,在专题版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解读,敬请关注,欢迎读者发表真知灼见。     

  继手机与消费电子产品之后,两化融合还将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新的杀手级的应用。 

  集成电路的发展表现出市场景气高峰与低谷相互交替的特征。市场景气高峰的出现是与杀手级应用相伴而生,而当这一杀手级的应用出现饱和,而又没有新的杀手级应用来替代时,市场也随之陷入低谷。近年来,由于手机与消费电子产品等电子整机市场的增长放缓,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只有个位数的缓慢增长。 

  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来看,由于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以及电子整机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影响,集成电路产业也由高速增长步入平稳增长阶段。而就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来看,作为整机制造业上游的集成电路设计业遭遇的挑战*为严峻:设计业整体增长速度大大放缓,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曾经市场表现十分抢眼的在行业处于**地位的几家设计公司,其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对此,有专家甚至指出,芯片设计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危机”。 

   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设计业被认为是产业的龙头,设计业对整个集成电路产业起着带头和**的作用。从2000年以来,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确实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岁月,芯片设计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有新的“中国芯”研发成功,以至于当时我国台湾地区产业界有舆论认为,“台湾地区将面临大陆的竞争”。但是在去年,这种看法已经被“大陆设计业在短期内赶上台湾地区少有可能”而取代。 

  引发设计业“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固然有**乏力、产品更新换代慢等原因,但*根本的问题是,他们所面对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正如权威专家指出的那样,集成电路产品的开发,不能只局限于小的利基型的市场,而要定位于应用系统的大市场。这一应用系统的大市场,并不是单单指电子整机应用系统,而是指汽车、机械、电力应用系统,还指医疗、化工、纺织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体现和载体,而集成电路正是信息化的核心硬件基础。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全新的杀手级应用市场。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基础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地位和作为国民经济“倍增器”的作用,不断得到体现。从国防工业来看,目前在军舰、战车、飞机、导弹和航天器中,集成电路的成本分别占到总成本的22%、24%、33%、45%和66%。从国民经济领域来看,更是如此。例如,采用变频调速等电子技术改造风机、水泵,每年可节电659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葛洲坝发电站的发电量。再如,采用交流传动改造电力机车,可节电20%-40%,改造内燃机车可节油12%-14%。

  在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无处不在的工业控制领域,以集成电路为硬件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将成为越来越耀眼的技术与经济“明星”。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要在两化融合带来的新兴市场有所建树,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讲,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按照两化融合的要求,不但要开发出芯片产品,而且要提供整个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推进应用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另外,由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都很小,技术力量也有限,因此,应该提倡通过协同**,实现新的市场突破。尤其是大的系统应用,还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不单纯指资金支持,而是还要解决总体部署和体制问题,并找到芯片与各类应用系统结合的新模式。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在体制上得到解决。我们相信,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将在促进两化融合,在推动芯片与应用系统的结合上取得大的进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