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突破封锁线

分享到:
点击量: 284531 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 向农

  “他们说什么,都得听着。当然这样企业也能往前走,但就是受制于人,成本怎么降不下来,反应的时间也慢。”奇瑞研究院副院长刘慧军所说的这段话,汽车行业的人一听就明白指的是,由于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体技术能力不够,所以中国汽车厂商在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上只能依靠那些国际***。所谓店大欺客,这些国际厂商是绝不肯为了中国的一家厂商做出修改的,当然更不会接受议价。

  事实上,近几年来,汽车电子已经在汽车向**、舒适、环保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所占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在**车中能达到50%甚至更高。中国汽车厂商要从质量和成本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依赖于汽车电子方面的发展。也许是尝够了受制于人的滋味,奇瑞汽车选择了和底层的半导体厂商合作,强力突破汽车电子领域。

  自主研发的回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在奇瑞的新车上,我们会发现搭载了夜视系统、壁撞系统、倒车控制系统等,这些先进的系统现在在国外也非常热门,但应用的多为豪华车。刘慧军告诉电子工程世界,2008年奇瑞可能会推出七八款新车,而在目前已确认的三四款车里,汽车电子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首先,CAN总线管理系统的控制节点是奇瑞车上有史以来*多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作为汽车中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交换信息的汽车电子控制网络,降低了汽车的故障率,同时也是汽车档次的一大标志;其次,这些车上还有导航系统、免提电话、音响,自动雨刮器等各种选择;*后,还有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错误的ESP系统,电子动力转向也会出现。应该说,在汽车电子这方面,奇瑞2008年的新车会在网络通讯、主动**、娱乐多媒体这三方面给客户提供更好的选择。

  这些则是对奇瑞这些年来在汽车电子方面埋头苦干的回报。众所周知,奇瑞是中国本土汽车供应商中自主研发的典型,在看到CAN BUS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后,五六年前奇瑞即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而现在则已经建立起了奇瑞自己的标准。此外,奇瑞已经在3款新车上搭载了ESP系统,并逐渐在小车到大车应用了CD、DVD、导航。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除了CAN之外,在整车的控制系统、车身的控制模块里,奇瑞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大家都明白规范、标准是很重要的,刘慧军认为,比如CAN BUS是一个系统的核心,就像血脉一样,国家没有规范,但作为一种自己把握的核心技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规范。

  其实很多事情也是被逼无奈。其实任何厂商的汽车电子产品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是完全适合于奇瑞或中国某个厂商,配车方案必须经过剪裁。但现在结果是,本土厂商往往得按照那些供应商的要求做,而且供应商的反应也很慢。特别是那些国际品牌,就只提供现成的东西,不会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所以这些逼着奇瑞必须自己研究。

  光靠自己琢磨也不行,奇瑞还借助了合作伙伴的力量。在和国际上一些大半导体公司合作时,奇瑞先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芯片商提出初步方案,奇瑞跟他们进行验证,*后形成奇瑞自己核心的一些东西。关键是这样奇瑞就可以形成了零部件方面的能力,这样在和零部件供应商合作时,就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要求做。

  原始阶段

  谈及2008年中国的汽车电子将会有哪些应用热点,刘慧军认为有4点,**,多媒体音响,主要是因为客户关注的比较多;**,CAN BUS;第三,主动**,估计2008年会有很多车采用ESP系统;第四,被动**方面的夜视系统、壁撞系统,因为这些相对容易入手,但这些真正应用也许会是未来的三五年。

  对于奇瑞来说,未来的目标在哪里?“我们希望掌握主动**的技术,然后是一些核心技术如CAN BUS,包括汽车发动机控制技术我们也在做,但这需要时间。”刘惠军坦陈在发动机和ESP方面很难突破,现在可以突破的是主动**、整车控制、CAN,这些在未来五年奇瑞都是要突破的。

  其实,现在奇瑞在设计过程中的汽车电子环节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奇瑞汽车的电子系统日趋复杂,所以可靠性方面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身为需要降低成本的国产厂商,奇瑞在一些关键芯片上还是选择了飞思卡尔、英飞凌这样的国际厂商;**,在系统设计上,从底盘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方面,要特别注意系统匹配;第三,必须打破国外在关键技术上的技术壁垒,如网络技术、电子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等。事实上在几年的摸索中,奇瑞在努力从可靠性、系统的设计层面、网络的控制技术、核心的控制策略这些方面寻求突破。

  不可置疑的是,目前汽车电子在中国本土汽车厂商中的应用尚处在原始阶段,无论在CAN Bus,还是车身控制方面,都只是刚起步。而在那么在控制上的,恐怕在规范和标准方面、验证方面都还在初步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厂商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努力。

  刘慧军指出,**,要把规范、标准搞清楚,要结合国际的做出适合自己的企业东西;**,着力加大验证的手段;第三,要着力发展国内的有竞争能力的供应商,来和国际上的***来竞争。“有了自己的标准、验证手段,就应该能培养出自己的供应商,否则就只能复制并依赖那些国际大供应商”,刘慧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