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逐渐走向开放架构 台湾机器人发展添利多

分享到:
12481
下一篇 >
依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定义,机器人分类为工业型机器人及服务型机器人,目前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为80%,远高于服务型机器人。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架构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台厂将可望在这个趋势中找到切入市场的突破点。

工业机器人依作业性质可分为搬运

其次发展电子/电器制造产业国家,如半导体、3C产业等,也相对会有较高的机器人密度,像是韩国、日本、台湾等。 又,台湾由于缺乏成熟的汽车产业,且大型制造业者多外移至国外成立生产地,因此在机器人密度表现上,大幅落后于韩、日两国。

其他国家瑞典、丹麦则是机器人广泛应用在各种产业,其中瑞典国产品牌Volvo汽车、Volvo卡车、SCANIA货车及巴士、SAAB汽车及武器、伊莱克斯电器、IKEA家具、阿法拉伐机械设备集团,这些产业都促使瑞典有较好的密度表现。 丹麦是食品及能源设备、农牧品出口大国,制造业藉由机器人生产促使丹麦在机器人密度上排名全球第五。

比利时则因地处欧洲中心,其地理位置及港口等有利条件,加上拥有高素质的员工,比利时吸引制造业前往投资,如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Volvo、Audi等在比利时设厂,每年约生产200万辆车,也因此提高比利时整体机器人密度。

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成长动能强劲

近年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加上占有世界工厂之地位,然而,其机器人密度却仅有36(全球平均密度为66),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目前仍是以人力密集为制造主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仍有340万从业人员,每年产量达到2,000万辆。 中国由于政策支持,***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计划」、「中国制造2025」,预计2020年必须具备3家以上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8∼10个产业集群,机器人密度由目前36提升至150以上,市场规模预估至少以5倍以上速度增长。 因此,作为全球*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预期需求将会有相当幅度的提升;而2020∼2021年正好是中国大陆政策验收期,预估五年内中国市场销量将是带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成长的重要动能。

从上述几点归纳,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之销售量预估将达到629千台,2016至2021年之年复合成长率为12.6%。

全球六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为中国大陆、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及台湾,其中台湾虽排名第六,却远低于第五名的德国。 以2015年为例,台湾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大约是德国的三分之一,近5年也仅占全球前六名的4%。 中国自2013年成为****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后,其机器人年销量仍不断增长,2015年已达到6.9万台,占全球市场比重27%。

事实上,中国自2010年起,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走扬,主要是2010年劳动力占总人口比率达到74%的颠峰后,每年以0.5%比例递减至今;另外相较于2000年,2010年劳工工资几乎上涨3倍之多,加上各种劳工权益保护意识的觉醒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如五险一金),以至于制造成本的大幅提升,因此2010年,中国大陆**挤进全球第四大市场后, 排名迅速跃升,2012年跃居全球**大、2013年成为****大至今。 2016年中国大陆预估销量约9万台,远高于韩国4万台、日本3.8万台,不只是****名,也远抛**名及第三名国家,巩固了中国为****大市场的地位。

工业机器人应用产业持续增加

有关工业机器人垂直应用市场,使用需求度*高的为汽车产业、电子/电器业、金属加工等。 但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主要动能却是来自一般工业(指非汽车产业)共增加33%,其中电子/电器业为*,增加41%、金属业增加39%、橡胶塑料业增加16%,反而汽车产业仅小幅成长为4%。 但由于汽车产业一向是机器人密度*高的产业,即使涨幅仅有4%,单一产业却涵盖全球38%共9.8万台份额。

在2015年,机器人应用领域快速拓展,显示各类企业用户已有在生产流程导入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而机器人制造商或是系统整合商开始积极发展其他垂直产业的解决方案,将加速带动各垂直产业对于工业机器人使用的需求。

综观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十年发展趋势,除了2009年金融海啸,消费市场萎缩,严重影响制造业对于资本投入,但很快的在2010年便补足差距;相较于2009年,2015年有四倍的增长量。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约66,*高密度国家韩国则有478,倘若各国产业持续提升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预估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有大幅成长空间。

有关未来工业机器人销量发展,或许将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机器人实验室主任Daniela Rus所言,机器人领域亦存在类似于「摩尔定律」的规律,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会每隔5年便翻一番,届时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将会有跳跃性的成长。

台厂机器人控制器发展前景佳

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巨头身上,如四大家族(库卡、ABB、发那科、安川电机),或是垄断减速器市场的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 台湾发展机器人产业,*大瓶颈将会是三大关键零组件的技术无法突破,即便能够整合机器人整机出货,但进口关键零组件之成本亦高,产品相对缺乏价格竞争力。

近年,台厂发展机器人已能在三大关键零组件中嵌入自家或是台制设备,将有助于掌握机器人技术。 台湾具有ICT产业厚实的基础,除了在制造整机方面慢慢累积能量,其次应思索选定优势产业,藉由台湾特有制程know how,如鞋业、纺织、水五金等产业,针对制程需求开发垂直产业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以厚植我国机器人产业之竞争力及产业特色。

台湾在控制器领域的表现相对其他机器人零组件佳,而切入的机会在于控制器标准化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采用封闭架构,使其背负开放性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不佳、扩展性较弱、缺乏网络功能等缺点,较难以因应未来智能化和弹性化需求。

未来控制器朝向模块化及标准化,各个层次对设计者开放,将会是机器人控制器的重要发展方向。

虽然机器人接口统一是大趋势,但由于机器人不论在整机或是零组件,都呈现高度的寡占性质,因此实现国际统一通用标准仍有相当难度。 目前台湾智能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已与中国相关机器人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期望藉由****大市场的需求力量,结合两岸共识制定相关标准,以期透过此一方式提升两岸业者之竞争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工业机器人 解决方案 控制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